有了第一批接洽跟培训的经验, 第二批合伙人的相关接洽事宜柳氏自然是轻车熟路了,所以大部分业务都交给了柳氏。
幸好,王嫂嫂如今在店里头也能帮忙了。
还有陈小姑在,如今就算少了柳氏,店里头也能正常营业,柳氏多了陪伴萱萱的时间。
陈念莞就专心应付楚州府的分店改建事宜的同时,也跟柳氏商量,届时哪些人可以带走的。
因为柳迟一早生了要到楚州府干的念头,他也早就在物色自己走后,能在抚宁县挑大梁的人手,同时教授厨艺,而他相中的人是自家的兄弟柳山。
看来,柳迟也是个看事情看得长远的人。
首先柳山从河粉出摊没多久就开始已经学习烹制炒河粉的技艺,经验丰富,其次柳山本人老实稳重,学东西虽然慢,却脚踏实地,而最后通晓技巧后烹制出来的吃食味道也丝毫不差,够得上开店的水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柳山是柳家长房的人。
柳家的根在柳家村,长房柳大舅以及长子一门是注定以柳家村为立足点的,身为长房的次子,也不会离开长兄家里最远,才互有扶持,再加上柳山已经确定要跟吴家姑娘结亲,并在抚宁县住下了,很明显是打算扎根抚宁县了,跟其他兄弟比起来,更适合长足发展。
所以柳迟培训合伙人时,也在暗暗培训柳山。
而柳迟的这个决定,自然得到了陈念莞的赞同。
她也觉得柳山的性子跟个人情况适合守成,当他们把这个决定告诉柳山时,柳山不出意外地同意了,只是提出了一个请求,想让陈念莞同意,给吴家姑娘安排个活计。
陈念莞自然是答应的。
看情形,柳迟志在楚州府,柳迟一家:柳风跟二舅母估计都会跟着他到楚州府,所以作为根据地的抚宁总店里头一下子会少三个人。
二舅母从二儿子那处听到风声,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跟柳氏推荐了自己娘家的一个兄弟过来,柳山考察过后表现合格,也给柳氏说了,陈念莞批准通过。
于是两个分摊事业统筹也交回给了柳氏。
至于柳风的采买活计,倒是小佑给推荐了一个乞儿建哥。
建哥既为乞儿,本身就有自己人的联络渠道,通晓县里各行业的渠道,再说小佑大佬也是打着给自己认识的乞儿谋福利的意思,出发点不坏。
柳风带着建哥走了两趟,那业务就熟络了,有时候砍价还比柳风厉害,陈念莞看建哥人品过关,也签了商业契书,这段时间店里的采买或运输物资,都是柳风与建哥一起做的,他还独立承包了四处收购生蚝给柳家村送货的活计,听柳大舅说,那建哥是找了几个乞儿分散去沿海的各个渔村收购的生蚝,数量颇为可观,四舅母甚至不得不又临时多雇了几个人手——信得过的亲眷让她们放心在自家灶头熬制,新来的人手统一在自家伙房,才能趁生蚝活鲜时,一口气炼制完蚝汁。
听起来,暂时是不怕四舅母那边的生蚝不够用了。
要届时柳风离开了,凭建哥这能力,完全可行。
小佑毛遂自荐想跟着去楚州府后,同时还推荐了另一个十七岁的乞儿芳姐来店里做跑堂。
你也想去楚州府啊?这事实在令陈念莞意外。
就,想去开开眼界。
小佑依然性子沉默,可做跑堂这段日子以来,硬是逼着不得不招呼待客,虽然那张小脸没以前那么僵硬,缓和了不少,但还是木得很。
小佑老实直言自己不适合干跑堂,所以想到楚州府的分店看看有没有别的适合他的活计。
对于到楚州府干活的伙计,陈念莞都是秉承自愿原则的,如今看小佑愿意跟着走,还自发推荐了两个人材补缺,陈念莞当然允许。
大佬啊,金大腿,能带着走最好了。
于是店里头决定带走的人一下就有四个人,而这四个人也奠定了楚州府分店的主要职位:柳迟是主厨,小佑既然不喜欢干跑堂,可以试试在后厨给柳迟打下手做学徒。
柳风在熟悉楚州府采办工作之前,在店里做跑堂总管,并负责招揽人手。
至于二舅母,有炒河粉经验的她可以做副厨子。
那就剩下烧味斩料收银的人了。
陈念莞翻着手上的人员名单看来看去,问柳氏,阿娘你要到楚州府去吗?柳氏笑着问,你确定?自然是,不确定的。
自己这个东家日后怕也是两地跑的,店里很多地方顾不上,都是柳氏主持大局,近的就如两个分摊负责人,接洽合伙人以及定制炊具工装等等,都是柳氏安排的。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柳家村生产出来的酱肉干跟蚝油,是要跟抚宁县陈家对接的。
她不在,那陈家的代表就是柳氏了。
蚝油的存放跟订购,还有发货,唯独交给自家阿娘,她才放心。
作为发家总根据地的镇店人物,ᴶˢᴳᴮᴮ柳氏不可或缺。
陈念莞搔搔头,没辙了。
那柳山不是要给吴家姑娘安排个活儿吗?要不,把她安排进店里头,把你陈小姑调到楚州府去?柳氏提议。
嗯,倒是可行。
如今店里头,做女跑堂的是阿花,烧味是陈小姑负责收银,王嫂嫂做助手,若是陈小姑调到楚州府,那王嫂嫂可以负责收银,吴家姑娘做助手。
恰好柳山也在后厨做主厨,倒是给这双小情侣提供了便利。
那阿娘您帮忙问问,看陈小姑愿意不愿意。
陈念莞记得,陈小姑说过她丈夫在榆林县,榆林县离楚州府近多了,估计会愿意。
果然,等柳氏问起陈小姑的意愿,陈小姑不仅愿意,还想让自己丈夫也进店干。
得,这一个两个,都抢着为自己张罗人手,添柴加薪呐!新店开张,自然是有用人之地的。
陈念莞点头答应了。
既然初步的人员框架完成后,陈家河粉店楚州府分店便开始内部招收合伙人了。
因为店比抚宁县的店铺大一倍,那打本的资金自然也翻倍。
十股,每股二十两银子。
陈念莞自然是一个人起码要占四成的,柳氏跟萱萱各一成,张二郎一成,余下五成,就看表哥/表弟们怎么分配了。
一股二十两银子,寻常人家轻易是拿不出来的,便是有第一个月的分红,有表哥/表弟也勉强才能凑齐,幸而没过两天,就到了店里头三月份盘账的时候。
三月份合共三十一天,除去成本商税费跟伙计人工费,抹去零头,总盈利六百二十两。
这其中包括的是河粉店的收入,烧味店三个主打商品:烧鸭,酱肉干跟叉烧的收入,以及另外陈念莞教授柳云新品上架后的收入。
因为都是新产品,所以正卖得火热,烧鸭一天都能至少卖出六十只!看着这堪堪要接近七百两的银子,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己怦怦直跳的小心肝。
大家的心情是:!!!大家的眼里是:$$$看向陈念莞时就会变成:★★★柳风忍不住哎呦一声喊了出来:我,我这还是活着吗?怕不是到了啥仙境,天下会掉银子那旮旯?柳迟一巴掌给兄弟给拍醒了:小风,别妄想了,咱还在苦难的人世间煎熬着呢!一个月能拿六十二两银子的人世间啊!就是除去每个月每位合伙人要交与干股金额等同的店面资金,也还能剩五十二两银子,再怎么苦难也得熬着!哎呦喂,亲娘咧,咱柳家人走大运了!柳氏表兄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齐齐看着陈念莞,齐齐搓手嘿嘿嘿笑了起来,声音都变了,飘得很:表妹/表姐!赶紧分银子咧!陈念莞正双手捧着自己的双颊也傻乎乎地笑着呢,听表哥/表弟这么一唤,才回过神来,强调也跟着他们都变飘了:那是,自然的咧!陈念莞于是一气拿到手很吉利的二四八两银子,加上割韭菜获利,跟其他攒下来的银子,如阿娘给的零花,月满楼每个月送来的河粉分成利润以及自己做掌柜的月奉,个人财富第一次达到了五百两,然后也是人生第一次到钱庄,将五百两存进去,有了第一笔积蓄。
等跟着表哥/表弟走出钱庄时,陈念莞忍不住抬头望天,眨巴下眼睛,感叹:啊,人生,果然如此美好!原本二十两一成的干股就变得轻而易举起来!柳家表兄弟们对于那入股的分配讨论了许久,最终决定为:柳迟一股,柳河一股,柳山跟柳风对分一股,就此,楚州府分店的干股认购顺利完成。
陈念莞收了银子后,拿出合共一百四十两,作为楚州府分店开店的启动资本。
既已经拿到本金,那总店的人手便相继慢慢完成更替,柳迟跟柳风带着二舅母提前到楚州府熟悉环境,住进租下来的院子里。
那楚州府的商铺虽然比总店大,但却是没有后院的,不能住人,雇用的伙计要不优先考虑本地人,或是安排地儿当做宿舍。
毕竟柳迟一家子都算是直接搬到府城来了,等店铺改建完成,这院落估计主要也就他们三口人常住,他们也倾向用于自住,主动把房租给了陈念莞。
如今手头阔绰了,又确定每月都有进项,每年十六两银子的房租对他们来说,也就不算太高。
经陈念莞默许后,他们仨就住进了堂屋正房,二舅母是长辈,自然分得一间正厢房,东边正房留给了大哥柳青,附带的耳房则给他当书房,柳迟住西边正房,柳风挨着他住旁边的那间耳房。
西厢那头则预留出来了给陈念莞住的。
如今两间倒座房里分别住了何木匠跟王德带来的人,原本应陈念莞的要求打了四张碌架床,方便来客住宿,二舅母怕不够,临末又让他何木匠多打造两张。
住到楚州府后,二舅母脸色开朗至极,每天乐呵呵地跟着两个儿子到分店去做监工,或者在柳风这个总管招聘伙计的时候,帮忙掌眼儿,日日盼着早些开店大干一场。
作者有话说:那个,三个铜钱的符号跟三个爱心的符号打出来晋江默认是?号,只能替换钱钱符号跟星星的符号代替,唉!我会继续加油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