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遥的敏锐判断让太子刮目相看。
答应买下那五万石粮食, 是因为薛遥说浙商的收购价格都比这价格贵二十文, 就算是粮商的吹嘘,实际情况也不会便宜多少,收下这五万石粮食, 应该也不亏。
如今薛遥表现出的洞察力, 让太子开始认真思考他所说的哄抬粮价。
担心问题真如他所说般严峻,太子爷便请薛遥单独请去书房议事。
二人就可能会到来的粮价哄抬, 商议了几条对策。
应对策略是各个击破。
薛遥认为,收粮的不止一个浙商, 这就避免了一家垄断的问题。
总有意志相对不坚定、担心粮食砸在手里的浙商, 会主动让步。
太子给出的策略是攻心。
等到了浙江,各大粮行走一遍, 如果价格都抬的太高,就挑其中一家粮行,经常走动来往。
这么做就是故意忽视其他粮行, 让其他粮行怀疑那家粮行私下降价,企图独吞生意。
只要挑起粮商们内部的怀疑和竞争,获利的就是太子这一方。
薛遥为太子决胜千里的潇洒气度折服,一双小迷弟的眼睛, 亮晶晶地盯着太子挺拔的身形。
太子爷一转头, 一双无波的睡凤眼恰好对上薛遥睁得圆溜溜的双眼。
薛遥急忙垂下视线,略显尴尬的脸色微红。
太子以为这小伴读嫌书房里太闷,亲自踱步推开了雕花木窗。
原本打算立即启程去浙江,又想到如果真有人透露他们急着收购粮米的消息, 那就不能显得着急,干脆在金陵城停留了两天。
第二天,薛遥独自去各家粮行跟各大东家交谈一番,却没再好运气的遇上第一家粮行那样有远见的掌柜,其他粮行给出的价格,都不低于六百一十文。
看来是收不到零碎的便宜粮食了,薛遥也就安心开始享受金陵的风光。
原本打算陪六皇子一起去秦淮河边,尝一尝故乡的风味小吃,可六皇子都以水土不服没力气出门的理由,推脱了。
虽然这小崽子装得很像那么一回事。
但薛遥清楚极了。
小崽子是在为自己上当的事羞愧自责。
总共三十袋粮食,不到十两银子,还不够小皇子几天的嚼用,就让六皇子自责羞愧成这样。
薛遥也陪着六皇子忧郁起来了。
那天的情况,他根本不能不拆穿六皇子被坑的真相,否则这趟收粮,他就再没有半点话语权了,会成为那些采买太监眼里的笑话。
实在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
谁让六皇子偏偏撞枪口上了。
太子爷每天都要和自己的谋士商议赈灾借贷的具体实施细节,还要忙里偷闲安慰自家六弟,简直疲惫不堪。
答应带六弟一起收粮,是为了让这个总喜欢仗义疏财的小家伙,明白钱的来之不易。
想让六皇子亲眼看看老百姓,为了一两个铜板奔波劳碌的模样。
没想到却先让这小家伙体会到了老百姓的奸诈……这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对陌生人一定要有提防之心。
太子爷宽慰道:破点小财吃个教训,也不是坏事,孤已经着人去追查那卖粮给你的老汉,他逃不了县衙的审判,你就别为这事伤神了。
我没有伤神。
六皇子紧张地抬头看大哥:哥,别抓那老伯了,他那么大年纪,从外地赶来,推那么重的车,就为了骗我十两银子,想是已经走投无路了。
太子一愣,目光变得无奈却柔软下来。
这个六弟总是能触及他心底最温软的地方。
太子问:你不怨那老汉?六皇子摇摇头。
那你这些天在跟谁闹脾气?我没有闹脾气,大哥,我只是水土不服。
太子用洞悉的目光盯着他,没说话。
六皇子只好低头承认了:说出来,哥别笑话我,我是气我自己,总觉得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连种地的老伯都能耍弄我。
我这样的蠢物凭什么锦衣玉食,老天爷太眷顾我了,我配不上……你怎么会有如此古怪的想法?太子皱起眉,教训道:习得文武韬略,难道是为了出门骗几两银子被抓去官府吗!你这小子……眼看六皇子羞愧地低下头,一旁默不吭声地薛遥赶忙上前一步,用眼神恳求太子不要责备六皇子了。
哎!太子也怕话说重了让弟弟难受,一甩衣袖,负手出门了。
东厢里就剩下六皇子和薛遥,还有两个伺候的太监。
殿下。
薛遥定定看着这小崽子忧伤地小脸。
我只是身子不太舒坦,六皇子低着脑袋:阿遥,你自个儿去街上玩儿吧,不用管我。
我没有要管您。
薛遥面无表情地冷冷看着他,开口道:就是有些话憋不住了,能问您几个问题吗,殿下?六皇子一愣,疑惑地抬头看他:你讲。
薛遥一脸冷漠地开口:这么简单的骗术,您究竟是怎么上当的?六皇子一愣,脸色瞬间涨红了。
没想到薛遥会这么不留情面。
薛遥继续冷着脸开口:一车米根本挣不到几吊钱,要真是外地运来的,您知道车马费要多少吗?六皇子窘迫极了,目光躲闪地小声回答:我不知道……在宫里,没人告诉我这些。
薛遥不屑的一笑,嘲讽道:就算完全接触不到这些事,您也不能轻易相信老百姓,大齐子民有几个好东西?一旁两个太监听得脸都吓绿了。
这小伴读莫不是疯了?六皇子脾气再好,也不能这么对他说话啊!六皇子果然蹙气眉,面色愠怒地看向薛遥:也不能这么说,大齐的好人多得很,那老伯只是个偶然,恰好被我撞见了,不能因为偶然,就否定全天下的老百姓品行。
薛遥无所谓的点点头:就是说这次受骗只是个偶然,您以后还会信任老百姓喽?万一再被骗怎么办?我看您还是立即回宫去吧,免得给太子殿下添麻烦。
六皇子第一次目光凌厉而愤怒,陡然站起身,怒声道:我还会信任老百姓,但吃一堑长一智,以前我不懂,出来历练就是为了知道这些,我以后会更加谨慎,不会给你们添任何麻烦!一阵沉默。
薛遥冷漠地脸忽然软和下来,对着暖宝宝噗嗤笑出来,轻声开口:您终于肯为自己争辩一回了?这不就是了?道理您心里都明白,罪过不在您身上啊,错的是那个奸农,您吃亏在没有经验,现在知道了,不就好了吗?薛遥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您这样真的让人很心疼。
向您这样菩萨心肠的人如果得不到老天爷的眷顾,难道让那坑蒙拐骗的奸农身居高位,祸害众生吗?一阵沉默。
六皇子愤怒的脸色,渐渐舒展开来,错愕地盯着薛遥。
薛遥上前一步,看着暖宝宝低声开口道:谁犯错,谁承担。
您不能把别人犯的错,都归咎于自己不够好。
那奸农坑人就该抓起来关大牢,这世上辛苦的人不止他一个,别人也没像他这样损害别人利益来满足自己。
遇见坏人,不是您的错。
薛遥定定地盯着六皇子,态度更坚决地低声开口:您母妃常年心情郁结,也不是您的错,绝对不是。
殿下,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恍然间,六皇子眼里浮起一层水雾。
窗外的秋叶被风卷起,一阵沙沙响动,合着暖融融的阳光,在半空起舞。
谢谢你,阿遥。
六皇子笑起来,只是平日明亮的笑眼被水气朦胧了,隔着一层雾,眼瞳里的薛遥温柔笑容,都被泪光模糊了。
六皇子短短十五年人生,仿佛一直在等待这句不是你的错。
终于,他等到了。
薛遥抬起手,刚要帮暖宝宝擦拭眼角泪痕,忽然脑中想起警报:【陆潜安全感减1。
】哦!薛遥慌忙缩回手。
你怎么了?六皇子疑惑地一歪脑袋。
没事……没事。
薛遥有苦难言。
这小胖崽又怎么了!这时间段……宫女没按时给奶吗?*跟随太子来到杭州,粮船却尚未跟来。
这也是薛遥的主意,如果急于收粮的事已经泄露了,就更要显得漫不经心。
上岸后第二天,才正式去粮行探路。
这一次,依旧是薛遥和太监同行,太子要等最后拍板交货时再出面。
和金陵之行无异,一行人先挑了一家规模中等的粮行,打探价格。
听说有大生意要谈,伙计立即把掌柜请了出来。
刘公公还是一贯的老成态度:咱家老员外要运一批粮食去北方,听当地朋友夸赞贵粮行的信誉,便来拜会拜会,想跟掌柜的谈一笔大生意。
薛遥想过很多种可能,这群浙商或许会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故意报一个很高的价位。
但现实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大生意?客官需要多少粮食?掌柜的态度十分谦恭,用不太熟练的北方话,诚恳坦白:真是巧了,前段时间也有京商来咱们这儿收粮,如今库存粮都定出去了,存货只够散售到明年,咱们粮行今年怕是谈不成其他大生意,只能期待贵客明年惠顾了。
刘公公脸色一变,诧异地转头看向薛遥。
薛遥也用同样惊讶地眼神与他对视。
有其他京商收购粮食?薛遥问。
掌柜的如实回答:没错,具体的,小人也不清楚,那客官听口音,像是京城商人。
他们收了多少粮食?刘公公急问。
掌柜的笑了笑,这属于客人隐私,不便透露,只能回答道:那两位京商急收大批粮食,不止光顾了咱们一家粮行,有些粮行的东家还遣人去江苏收了一批粮食,供应给那两位商人。
刘公公一下子白了脸。
情况和他料想得完全不一样!这群浙商若是想屯粮不出,哄抬粮价,那还好说。
若是粮食都被别人收走了,那可就完了!去年不少地区遭遇天灾,河南湖广地区的收成都被户部收走了,只有江浙地区有富余,这要是也被人收走了,那可就糟糕了!你方才说,粮食被京商订了,也就是说,那商人还没跟你们全款交割?刘公公慌了手脚,直接追问道。
哦……掌柜的再次礼貌笑了笑,因为生意已经谈妥了,客户也交了定金,这交易具体细节,他就得替客商保密,不方便多谈,只含糊道:已经交接了一部分,只是货船还没到齐。
薛遥觉得事情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这时候不能自乱阵脚,得先回去重新商议。
然而,刘公公却已经急不可耐。
生怕皇帝交待的差事砸在自己手里,脑门上已经冒出细细的汗珠,刘公公咬牙切齿地对那掌柜的说:什么货船没到齐?我看他是现银不够,想先占着货!咱们老爷可是带齐了银子来杭州收粮,你说,你给他们什么价?哦。
掌柜的笑了笑,也不隐瞒,比了个手势到:六百九十文一石。
刘公公一愣:他们买的是上等粮米?掌柜回到:是中下等。
笑话!刘公公气得嘴都歪了,拍案而起:收购大批中等米,你们卖的比市价还贵?你当咱家是傻子!掌柜的也站起身道:客观息怒,这笔买卖确实出乎意料,咱们粮行的存货也确实不够了,若是明年还有需要,欢迎客官惠顾。
你……刘公公还要嘲讽,却被薛遥拦住。
薛遥在他耳边小声提醒:先回去吧公公,这事情绝不简单,咱们得查清楚了才能行动,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
想到自己在金陵连五百七十文的中上等粮都看不上,此刻浙商居然抬了一百多文的价,刘公公的脸顿时涨成了猪肝色,没脸再跟薛遥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