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 第100章 心愿达成

第100章 心愿达成

2025-03-26 19:46:21

净觉跟唐枝说过宋玉延身上的金光是功德, 她也认同, 毕竟每当宋玉延做了一件或使自己增加名气的事情,又或是做了对百姓有益的事情,身上的金光便会强盛一些。

然而她也清楚,盛极必衰, 宋玉延身上的金光越来越多也不会是什么好事。

她的内心隐隐有个猜测——金光是否跟宋玉延的来历有关?最近的宋玉延待人更加热情, 对她也倍加好,只是那双饱含柔情的双眸里, 还隐藏着一丝痛苦, 仿佛就像她要离开了一样。

若是旁人知道了,定然会笑话她:一个活生生的人,没病没痛的, 又怎么会突然离开呢?唐枝却知道, 宋玉延来得突然,那么突然地离去,也并非没有可能。

____马车到了保恩院,宋玉延陪唐枝去上香,有认识她们的妇人看见她们也来上香, 还以为是为了求子,便跟她们推荐一些求子比较灵验的寺庙。

唐枝很有耐心地跟她们唠嗑,以往这时候宋玉延肯定会去找知礼聊雕版的事情,但是这会儿她反倒没有离开,然后一脸温和地说:我们不求子,因为大师说我命中无子。

众人被她的话惊得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好会儿才问道:哪位大师这么胡说八道?就明州街头那个被人称为半仙的大师,朋友说他算命准,我就去找他算了一下,他算出我命中无子,让我别白费心思了。

众人瞄了她一眼,发现她似乎完全没有因此而受打击的模样,反而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事,就更加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若是旁人,她们定要在私底下嘀咕是那人做了太多坏事,道行有亏、阴德有损等,所以才会命中无子的。

可是宋玉延显然不是那样的人——没看她修的海塘又完好地挺过了一年,造福了一方百姓?所以她们对她颇为同情,说了许多安慰的话,离开之后倒没有跟别人嚼舌根。

唐枝斜睨宋玉延:我如何不知阿药还是明州街头的半仙?这明显是宋玉延胡诌出来的大师,可是她们竟然都信了。

宋玉延笑道:我命中无子,这话没说错吧?唐枝:……她也知道宋玉延这是为了将旁人施加在她身上的压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她没说什么,上了香之后便去找净觉了。

其实宋玉延也很好奇唐枝跟净觉嘀咕了什么,但是她尊重唐枝,也愿意给她私人空间,便没有跟过去。

净觉如今已经是知礼的弟子中颇有份量的弟子了,他当初感慨自己看不出宋玉延身上的金光是怎么一回事,觉得自己修行不到家,于是潜心修行、研读经书,想着自己的道行深了,或许就能明白,为什么世上做了好事的人那么多,却唯独宋玉延一人会有金光了。

唐枝偶尔过来礼佛与他交流宋玉延的情况,也为他提供了不少思路。

这一次他看见宋玉延,然后对唐枝道:宋施主身上的金光依旧强盛,然而却隐约向上飘去。

唐枝心中一惊,忙问:向上飘去是何意?净觉顿了一下,捡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幅图,道:原本宋施主身上的金光是这样圆润平滑的包裹着她的,然而随着她的金光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便像我佛的背光……净觉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宋玉延前世或许是佛子。

因为她符合佛经中身金色相、常光相,也就是身体经常放射着金色的光芒的说法,所以她轮回转身定然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如今她功德圆满,怕是要成佛了。

唐枝认为净觉是佛门中人,所以会夸大佛的作用,她并不认为宋玉延是什么佛子,要立地成佛了,只是那些金光发生的变化,她是无法忽略的——在宋玉延或许要离开这一点上,她是认同净觉的。

她问净觉,有没有什么可以让宋玉延留下的办法。

净觉不解道:他从哪里来,便该回哪里去。

成佛是好事,让其留恋凡尘,便是阻碍他,施主何必呢?唐枝语塞,在这一点上,她跟净觉是无法达成共识的。

净觉一心向佛,自从认为宋玉延是佛子转世,要成佛之后,对宋玉延便也越发敬重,也希望宋玉延能归位,故而对唐枝的一些想法便没那么认同了。

唐枝知道她跟净觉的交流理应是最后一次了,她是个凡人,她有私心,而她的私心并不愿意让宋玉延离去,又或者是剃发出家,当什么佛。

只是净觉那句他从哪里来,便该回哪里去算是戳中了她的心窝,让她疼得好会儿都缓不过劲来。

宋玉延没有问她跟净觉说了什么,但是见她见完净觉之后似乎很不高兴,心里对净觉也有了一丝不满。

我们去别处逛一逛。

宋玉延建议道。

唐枝没拒绝,好。

俩人去爬山,遍览明州的山川风景,宋玉延画下了不少山川风物图,又雕刻了一些竹雕,而每一件竹雕里,都有唐枝的影子。

有友人看见她的竹雕,笑道:若有一天你看不见唐氏了,岂不是不会雕刻了?宋玉延也笑道:若是我看不见她了,那我便不再雕刻了。

众人只当这是玩笑,毕竟俩人都还年轻,平日里一副生龙活虎的模样,要等宋玉延看不见唐枝了,怕也得到几十年后了。

唐枝有些生气,问她:你怎么总是将这些话挂在嘴边,难道你就这么想离开我们?宋玉延赶紧道:我并不想离开你,也舍不得离开你们,若有的选择,我希望能跟你一直在一起,毕竟当初说好的‘白头偕老’,我们都还没白头呢!唐枝也知道自己是有些急躁了,宋玉延若有的选择这话透露了一点信息,也就是说宋玉延是身不由己的。

既然她是身不由己的,那么在这种前提下,她努力地去安排好一切,似乎也可以理解。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去找郎中来,想让郎中替宋玉延看一看,免得是得了什么大病。

宋玉延哭笑不得,但还是给郎中看了一下病,有外挂在,她也不担心郎中会看出她的身份来。

果然,在郎中看完之后,只说她有些气虚,补补气血就好了。

夜里,俩人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宋玉延气喘吁吁:郎中说我气虚,所以还是少些喘气为妙,所以这次的谈判,理应由我主导。

唐枝道:正因为你气虚,所以才该好好地休息休息。

又过了好会儿,屋内的交谈声才渐渐平息下来。

唐枝看着宋玉延,心中的躁动不安渐渐地也得到了缓解,她心想,生老病死,这些都是世人躲避不过去的命运,而宋玉延的离开,只是将这些提前罢了。

那一天还没到来之前,她都不应该为了这些事而乱了方寸,心里有底之后,好好地享受眼下的时光才是最好的选择。

心中暂时将这事压下后,唐枝跟宋玉延便又嘀咕起了养鸡场的事情,她们联合一些酒楼,办了一场试吃大会。

得知可以免费试吃乌骨鸡,百姓们都争相到酒楼里试吃。

酒楼的大厨给炖了乌骨鸡汤,每个前来试吃的百姓都能得到一碗鸡汤,汤里有一两块乌骨鸡肉。

虽然很少,但是那碗汤很是够滋味,一群人喝了后,还想来第二碗。

然而试吃之前,掌柜便已经表明,一人只能喝一碗汤,不能外带,喝完即止。

众人一开始只是想着占小便宜,故而也不在乎这些,而喝完之后,他们发现不能再喝了,想骂酒楼吝啬,可是规矩摆在那儿,他们不遵守,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酒楼一概将之驱赶出去。

有些人脸皮薄,虽然想给自家人也尝一尝,可这些汤无法外带,他们只能遗憾地等下回再带家人来这儿吃乌骨鸡了。

还有些人回了家后被家人知道了这事,其妻儿便骂道:你自个吃独食,心里一点儿都没我们母子!那人头都大了:下回若是还办试吃大会,我立刻赶回来带你们过去!下次?谁知道他们还办不办试吃大会?!听说那乌骨鸡很是滋补,我为你生儿养女,吃点滋补的东西,难道都不准吗?儿子也哭闹道:我想吃鸡,想喝乌骨鸡汤!那人被闹得不行,只能带他们到酒楼,特意点了一碗乌骨鸡汤,让母子俩分着。

有些人家家底稍好,就顺带点些饭食,酒楼的生意比以前好了,唐枝的养鸡场的名气也打响了,不少大户人家都是直接从她这儿订购乌骨鸡的。

为了能提高乌骨鸡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宋玉延又看了相关的书,琢磨出不少法子来。

尽管如此,唐枝养鸡还是固定数量的,她没有因为乌骨鸡的需求变高而养太多,毕竟即便她雇了人帮忙看养鸡场,可养太多也还是处理不过来。

日子的充实让俩人都无暇去想宋玉延要离开的事情,宋玉延虽然时常能看见幻象,可她已经能做到不在意了。

转眼便到了明启十四年,这是宋玉延督修的海塘修成的第五个年头。

在这五年里,海塘虽然有些地方会有裂缝,或者砖石脱落,但是经过捍塘兵士指挥以及宋玉延的指挥抢修之后,并没有出现过决堤的现象。

海塘以内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了土壤肥沃的良田,周围也出现了许多民居,这儿成为了两浙最富庶的州府之一。

宁直、苏耆之后的县令、知州都按照这种修筑方式,增修了一两万尺的海塘。

甚至连钱塘江的海塘,都陆陆续续地换成了这种石塘。

朝廷见识到了宋玉延在水利方面的才能,更加不想放她离开了,在她三番四次递辞呈时,都拒绝了。

宋玉延也没想到朝廷会耍赖,但是没关系,反正朝廷要给她升官,她也拒绝了。

两边这么耗着,终于在笋儿加冠的这一年考上了解举人之后,朝廷放弃了,允了宋玉延的辞官。

当然,宋玉延也没打算就此甩手,她将这些年将水利工程相关的知识编纂成书献给了朝廷。

官家看在她立下的功劳上,给她保留了从八品承务郎的散官头衔。

每位到任的县令、知州都会向宋玉延请教修筑海塘的相关经验与知识,宋玉延也会跟一些在水利工程方面颇有天赋的人交流研讨,将她所学的浅薄的知识传递给别人的同时,也收获更多。

这时,系统通知道:恭喜小宋同学,完成原主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