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 第38章 及笄

第38章 及笄

2025-03-26 19:46:17

从去年年尾的冬至开始,至今年的元宵, 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是百姓最轻松的时候, 也是市井最热闹的日子。

因为忙碌了一整年的老百姓也只有在冬天能轻省些。

欢欢喜喜地过了冬至、腊八、春节以及元宵,春临大地后, 老百姓又得陆陆续续地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

不过县城里的小巷里依旧喜气洋洋, 牌坊上挂着的彩带一直没摘下来, 家家户户都换了新的桃符, 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

以往即便是过年也依旧冷清的宋家, 今年变了一个模样,这屋子捣鼓得干净整洁,还宽敞不说,往来拜年的人也一茬接一茬, 多了许多人气。

先是宋冰与烈婶担心宋玉延一个少年带着两个小萝卜头不知如何部署屋子,所以打算带他们回金川乡过节。

不过宋玉延婉拒后,他们干脆亲自上门来帮三姐弟打点。

其次是林永明, 这大半年来跟宋玉延的合作赚了不少, 尤其是后来有人亲自到宋家挖人, 宋玉延也拒绝了的态度,令他很是高兴, 故而给宋玉延的价格也比以往多了一些。

另外, 逢年过节,他也都会拎些节礼上门。

再然后是孟水团,虽说孟家不敢再像以往那样明目张胆地卖酒而损失不小,可是孟家后来亲眼目睹邻乡一户小酒贩不信邪, 出去卖酒,被邻居告发了,而酒务罚的那小酒贩倾家荡产之后,才彻底歇了私自酿酒去卖的心思,同时孟家爹娘对宋玉延也是有些感激的,便不再阻挠孟水团与她往来。

而白粲虽然只跟宋玉延合作制作蜡烛卖了一回,后来因缺少白蜡原料而没机会再在一起制作这么多蜡烛,可他并未因此而减少与宋玉延的往来。

相反,他有了机会就到宋家与宋玉延琢磨白蜡虫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除了他们之外,往来的还有那些书生。

虽然宋玉延跟这些书生往来得不密切,可是读书人的情谊是不以往来的次数计算的,偶尔有书生邀请宋玉延去踏青,在邻里的眼里,宋玉延也就成为了半个读书人了。

当然,最后来拜年的自然少不得这大半年来,关系最为密切的唐家了。

唐叶跟宋玉延学习竹雕,宋玉延自然先得要求她从学习书法、绘画开始,只有将基本功打扎实了,才能开始提刻刀。

所以这半年来,她跟两个小萝卜头一样,都是在读书、认字、练字。

读书时间比唐宋两家任何人都长的唐典事,本来还担心宋玉延的字不行,会教歪他的小妹,但是又担心直接说出来会有损宋玉延的面子。

于是他拿着自己写的字在小妹的面前晃悠,还说他可以教小妹识字,就不用麻烦那么忙的宋玉延了。

唐叶瞧不出兄长的心思,所以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唐典事被小妹的不识好歹给伤了心,直到他拿起宋玉延给唐叶作为临摹用的字帖时,他沉默了,然后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为什么宋大郎的字比他写的要好看?他读书多年,一直都很重视书法的学习,正是因为写的字端正,所以才被县令相中招去当典事的。

而宋玉延的字,虽然不像男子写的字那么奔放大气,可也雅正大方,娟秀中透着股坚忍不拔的气息。

真正的好字是有骨有形,大多数人都只能做到有形,而真正有骨的却很少,至少唐典事认为他目前就做不到。

不过他也没察觉出不对劲来,毕竟原主那些年一直都没在人前写过字,所以即便宋玉延大大方方地写出一些原主压根写不出来的字时,也不会有人怀疑,因为大家都只知道原主以前也是读过书的,却没人知道她的真实水平。

唐枝看见那字帖时,也凑在边上看了许久,倒是没说什么。

夜里她见妹妹躲在床上揉手腕,才问:辛苦吗?唐叶道:写字好累。

她没说的是宋玉延平日看起来挺和气的,但是在这方面十分严格。

宋玉版累的时候咬着牙不说话,小萝卜头宋玉砖就不行了,她哭着一张脸,好几次都想偷懒。

而她,有时候也险些坚持不下去,但是每次想到要给小萝卜头当榜样,也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宋玉延告诉她,真正累的还在后头。

因为书画同法,学习竹雕这方面,她若是不刻字的话,倒可以不重视书法,可是这绘画是必须得掌握扎实的,所以有时候一幅画,她须得临摹十几遍,甚至是几十遍,那会儿才最是考验耐心与细心。

那你还想学吗?唐枝又问。

唐叶犹豫了一下,道:想。

那就咬牙坚持。

唐枝也不想纵容和溺爱妹妹,要是因为妹妹喊累,她就劝妹妹休息,那她便是不负责任了。

唐叶也没打算放弃,她蠕动到姐姐身边抱着姐姐,聊起了宋玉延来:阿姊,宋大郎教书的时候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不对,应该说,比起以前,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你不觉得吗?唐枝心中吓一跳,她想着久了总是会有人发现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察觉到异常的是自己的妹妹。

那小叶认为,宋大郎这样好还是不好?唐叶有些犯困了,不过听了姐姐这话,仍旧老实回答:我以前与宋大郎不熟悉,也不太了解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不过阿姊肯定了解,阿姊觉得他如何,那便是如何,肯定没错的。

唐枝笑了笑,没说话。

唐叶被瞌睡虫弄得眼皮发沉的时候,又突然想起一事要说,可是她实在是睁不开眼了,便迷迷糊糊地道:不过以前的宋大郎比较讨人嫌,跟阿姊不般配,如今的宋大郎……她就睡在唐枝的身侧,所以即使说的很迷糊,可唐枝也听了个清楚。

唐枝一怔,不明白为什么妹妹会忽然说她们般配不般配的话题来,胸口的心跳在昏暗的灯光下却是越来越快。

唐枝扭头看了妹妹一眼,本想问如今的宋大郎如何,但是见妹妹已经睡着了,她便没再去弄醒妹妹。

她今年已经算是及笄了,不过寻常百姓家里的女孩子及笄也不会办什么隆重的典礼,最多就是买些红鸡蛋回来吃,就算是举办过仪式了。

去年秋天大哥提及她的嫁妆之事时,她还觉得自己尚年幼,不必那么早谈婚论嫁。

可是一旦她及笄,在左邻右舍的眼里就是出落的大姑娘了,即使她不提,也总有三姑六婆会上门来说媒的。

她没想过成亲的事情,大抵是放心不下这个家——兄长太和善,在县衙当典事的工钱也不高,她的小妹又太年幼,一个人照看不来菜园子,如果她嫁出去了,兄妹的日子会很难过的。

所幸兄长近来没再提过关于她的终身大事,只是往宋家跑的次数倒是比以前多了。

想到这儿,她的太阳穴又是一跳:难不成大哥发现了什么?她回想起宋玉延这大半年来的变化:首先是气色越发正常,五官也越发偏向女子该有的柔和,眼睛炯炯有神不说,那口牙齿也变白了。

以前看着像个穷人家出身的皮猴,如今倒是有了些大户人家女子的温婉气息……除此之外,宋玉延的个子也是在猛长,搁一年前别人见了她,任谁都会以为她只有十三四岁,可如今,说她十七岁了也有人相信。

还有这人的胸口也日渐凸起,可是她偏偏没有将它掩盖起来的打算,每次她见了这人跟别人往来,都得担心别人会看出她的身份。

可是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一回事,眼睛跟瞎了似的,明明宋玉延的脖子很是细白,可在那些人的眼里就成了柔弱书生的形象,一口一句宋小兄弟,你要多注意身体,别太操劳,听得她也开始怀疑人生,难道眼瞎的是她?兄长近来总爱往宋家跑,她不得不认为兄长跟自己一样认出了宋玉延的身份。

而今年兄长也有十九岁了,他才是真正该开始商议终身大事的时候……____唐小娘子被这些琐屑事烦扰得几夜没休息好,唐典事见她白日没什么精神,心里叹了一口气——他妹妹终于还是跟他当年一样了。

当年他也是被梦中的旖旎闹得心神荡漾,可是第二天起来,还是跟被妖精吸了精气一般,整天都无精打采的。

不过根据他这大半年来对宋玉延的观察,他认为这人可能是真的洗心革面,不会再重蹈覆辙了。

加上她变得勤劳后,每个月光是草编和竹编赚的钱,也比普通人家要多一点。

虽然跟唐家的收入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只要宋玉延能继续这么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做下去,那日子必然会一日比一日好的。

再者,宋玉延没什么花花肠子,平日没见勾搭过什么小姑娘,也不曾出入花柳巷,可以说很洁身自爱了。

更为令他满意的是,他在无意中得知自从妹妹不喜对方喝酒后,对方还真的很少沾酒了,这般听他妹妹的话,婚后也不担心妹妹会受委屈。

也是这个原因导致他平日喊宋玉延喝酒,但是最终喝酒的是他,宋玉延只喝茶水。

综合以上观察心得,唐典事越发懊恼,懊恼他当初就不该观察宋玉延,结果最后没找到反对这俩人的理由,反倒是越看越满意,大有这人不当自己的妹夫,他就会十分遗憾的感觉。

既然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了,他再从中作梗倒也没意思了,还是等哪天他敲打敲打宋玉延,让他主动去请媒人来说媒,省的要他妹妹主动,这还像话吗?!于是二月中旬,准备给竹编再琢磨些新意、推陈出新的宋玉延便被自封大舅哥的唐典事给批评了:这元宵花灯节你忙着扎花灯赚钱,我倒不说了,可是二月十五花朝节,你总得做点儿什么吧?宋玉延:???元宵节时,她扎了不少漂亮的花灯去灯市卖,因为做工精细,造型又多是动物跟花,外头糊的纸也是色彩缤纷的,所以很招小孩子与少女们的喜欢。

仅仅一天,她便赚了不少。

不过唐典事这话她就有些不能理解了,做点什么是指什么?这是希望她在花朝节做点营生呢,还是不做营生呢?唐典事见她呆愣着,觉得头大得很,这人哪儿都好,就是有些不开窍。

他便提醒道:阿枝一年从春天忙到冬天也没停下来歇息过,平日更是很少有机会出去闲逛。

她以前就听说绍兴的开元寺正月十四会有灯市,不仅是绍兴附近的州城,连海外客商也都一起参加,十分热闹,所以她老早就想去看一看了。

可是绍兴离咱们慈溪也有一段路程……这远的去不了,近的总能去吧?花朝节也不错,百花齐放,不比那绍兴开元寺的灯市差……宋玉延听唐典事絮絮叨叨地说下来,总算听明白了——他觉得唐枝这些年为了唐家而忙碌,没有什么同龄的朋友,也没机会出去玩,所以他希望她带唐枝出去逛花市。

对于这时代的人都习惯表达得这么含蓄,宋玉延也慢慢地习惯了,她道:行,正巧我也打算停下来休息一两日,我会邀请唐小娘子一块儿去花市瞧瞧的。

唐典事觉得她这个答复与想象中不太一样,不过他觉得自己示意得够明显了,不然哪家的家长肯让俩人孤男寡女一起出门的?宋玉延跟唐枝以前一起出门多次的事情倒被他下意识地忽略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