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 第70章 吉日

第70章 吉日

2025-03-26 19:46:19

兴贤坊的巷子里, 左邻右舍很快便知道了宋玉延向唐家提亲之事,这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他们甚至觉得宋玉延之所以这么迟才提亲, 肯定是因为攒够了聘礼。

宋玉延跟楼杲合作开蜡园之事他们还是知道了,但是想去占便宜或请宋玉延帮忙介绍工作的人却没几个, 他们都记得上一个想占宋玉延的便宜的李耀是什么下场的。

有几个机灵的少年有时候遇见宋玉延在搬运重物, 便会主动过来帮忙, 也不为从她这儿讨得什么好处, 只是想给她留下一个好印象,日后有好事时也能想到他们。

宋玉延看破不说破,私底下对他们的关注也多了些, 待确定他们都是本分的孩子后,有需要人手的工作时也会先找他们。

比如楼杲决定扩大蜡园的经营,要增加一些人手, 宋玉延便去那几位机灵的少年家问他们愿不愿意去蜡园干活, 只要干满五年,若是蜡园再扩大经营,挑选监工时,会优先这些老伙计。

少年的家人一听说工钱有一千钱一个月, 而且还能学到养殖白蜡虫的技艺——不必拜师和花钱便能学到一门技艺,搁谁不乐意呢!更何况这蜡园的背后可是楼家,与其说是帮宋玉延干活,倒不如说是给楼家干活,这传出去也有面子啊!宋玉延推荐的人, 楼杲也愿意试用一下,然后培训的事情还是交给唐枝来办。

他也知道宋玉延跟唐枝正在议亲,故而也乐得让唐枝多赚一点外快。

唐枝自从有了嫂子后,许多事都有人分担着做了,所以也能腾出时间去培训。

本来宋玉延认为她大半年没培训过了,有些知识应该会忘了,便想给她再补补课,岂料唐枝压根无需她补课。

唐枝有些不忿:我虽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可既然是你教予我的技艺,我怎么也得记住的。

一次记不住,那就自己多琢磨几遍。

所以我即使有半年多没培训蜡园的伙计了,可也并未将这些技艺还给你。

宋玉延被她训得哑口无言,只能承认是她错了。

唐枝是个认真负责且有责任心的人,她这么说就是不相信唐枝的能力。

宋玉延认错的速度迅速、态度足够端正,唐枝剩余的话便憋了回去,哼唧了一下,又气不起来了。

宋玉延笑呵呵地看着她,小声道,唐小娘子,生气易老,你生一次气,脸上便会多一条皱纹。

是我有时候糊涂了,大人有大量,莫要跟我置气?唐枝翻了个白眼,懒得再搭理她,不过转过身后她立刻奔回家拿起铜镜照了照脸上,又问唐叶:我脸上有皱纹吗?唐叶觉得她近来越发莫名其妙,仔细看了几遍,最后一声不吭地揣着她的刻刀出门去了。

小叶?唐叶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回头道:阿姊,你这张脸只会越长越好看,莫说皱纹了,连个印痕也没有……你莫不是故意想要我夸你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唐枝:……自从宋玉延带她们出去写生了多回后,这丫头便越发野了!再看宋家的饼儿,自从那次害怕宋玉延会抛弃他们回自己家去后,她真的收敛了许多,虽然有时候还能看见她天真活泼、贪吃的一面,可宋玉延再也无需敦促她,她便会自动自觉地去读书、练习绘画,宋玉延做这些事时有多安静,她便有多安静。

唐枝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妹妹跟饼儿互换了一个性格。

唐叶跟着宋玉延学习竹雕满打满算也两年了,最近三个月她雕刻的留青已经不会被宋玉延批评得体无完肤了——宋玉延在生活中很随和,也宽容,可是唯独在这方面尤为严格。

唐叶已经适应了她的严格教学,故而回了家也时常琢磨留青雕刻的技艺。

最近宋玉延接了高丽客商的单,她便借此机会常常往宋家跑,在宋玉延的身边观摩和学习。

时间一久,她便发现了一件事,对此还颇为疑惑:为何宋大郎时而用这套常用的刻刀雕刻,时而又用另一套刻刀?我看这两套刻刀并无不同之处,若要说有不同,那定然是木柄的刻刀更加好用,可你常用的是另一套,莫非这里面还有什么门道不成?宋玉延道,哦,这两套刻刀从刀型上来说确实没什么不同,不过那套木柄的,可是我十分珍视的刻刀,用的多便容易变钝,我可舍不得它钝了,所以只有雕刻特殊的留青竹刻时,我才会用到那一套刻刀。

唐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莫非是阿姊送的?没错,唐小娘子见我总是磨刻刀磨破了手,便特意让铁匠装上木柄……也只有她会这般细心了。

唐叶:……她阿姊对她就没这么贴心,因为她之前用的刻刀都是宋玉延淘汰下来的,然后让她先从磨刀开始学习。

想起一年前,她在大冬天里磨刀磨到指尖发红,然后她阿姊过来问她:小叶,冷吗?冷。

她阿姊同情地看着她,看来学这个还得受不少罪。

唐叶:……她阿姊有空在这儿围观,为何不帮她弄点温水过来?后来她阿姊也给她送了一套刻刀,不过却没有装木柄,若非今日宋玉延提及,她都不清楚原来她阿姊在搞区别对待。

本来她想回去好好控诉她阿姊的罪行,岂料宋玉延又道,本来她也想送你一套这种刻刀的,可是我让她先别送,因为你刚开始学竹刻就用这么好的刀,日后若是找不到这种刻刀了,那你的手艺便算废了。

原来还有这层原因在,差点就误会阿姊了!唐叶暗暗反省。

她心里平衡了,觉得她阿姊还是她的阿姊,没有被宋玉延抢走——近来宋玉延跟她阿姊议亲让她渐渐地感觉到了一丝不安,跟她相依为命的兄长成亲了,阿姊也快要嫁人了,她仿佛就像是被落下的没人要的孩子,即使十四岁了,内心也依旧会不安、无措。

这会儿心里安定后,便喜滋滋地雕刻了一件臂搁送给唐枝。

臂搁上是她目前雕刻得最好的花类图案,而明州多茶花,通常在九月份便开花,直到来年的四月都盛开着。

她观察得最多的便是茶花,雕刻起来也十分顺手,宋玉延偶尔会在旁边指点她一下,故而她将这件臂搁送给唐枝后,唐枝欣喜地将它摆在了柜子里。

唐枝的这个柜子装着她的私房钱,后来逐渐地多了宋玉延赠送的竹雕、竹簪、毛笔、团扇以及影人。

这里就是她的藏宝库,而她将妹妹送的臂搁也放进里面,足以证明她有多认可妹妹付出的努力。

唐叶心里更加安定了,又跟以前一样有什么憋不住的心事便跟唐枝说。

唐枝暗暗松了一口气。

是她疏忽了,她本想着妹妹是因为长大了,越发懂事和开朗后,便不再当她的跟屁虫,而她对妹妹也不再像从前兄妹仨还相依为命,妹妹还小的时候那么关注和紧张了。

若非宋玉延教导妹妹留青竹刻时,看出了她有些心不在焉,又不着痕迹地引导她说出心里话,唐枝怕是还不知道妹妹的变化是因为心里的不安造成的。

如同笋儿和饼儿担心宋玉延会离开这里,唐叶虽然已经十四岁了,可是她以前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内心的深处也十分依赖着兄长与阿姊的。

她自己都没注意到,虽然她平日里都认为自家阿姊和宋玉延会成家,可毕竟还未到她们谈婚论嫁的时候,所以她没有那种紧张感。

一旦宋玉延跟唐家提亲了,她才会有些慌张和不安。

唐枝希望妹妹能克服这种心理,但是又不能直白地跟她说大道理,便跟宋玉延想了这样的补救措施。

_____到了年底,二十一叔跟烈婶相好了几个黄道吉日让宋玉延挑,明年的三月便有一个吉日,十月也有一个,若是这两个日子都不挑,那只能选择后年的二月了。

宋玉延选了后年,也就是1011年的二月,她把日子送到唐家去,唐浩根跟陈采杞夫妻俩有些不解,等到那会儿,阿枝都十八岁了,会不会太晚了?唐枝道,不出一个月便过年关了,算来离那一日也不算太远。

况且我们都已经定亲了也不必担心左邻右舍会说闲话,大哥与大嫂正好可以在明年生个大胖小子,我还能帮忙带一下。

等我出嫁了,小叶也能独当一面了。

唐浩根跟陈采杞被她的话说得满脸通红,而仔细考虑过后,他们也认为唐枝说得对,若是唐枝明年就出嫁了,那陈采杞也正巧在那时怀上孩子的话,家中只有一个唐叶是应付不来的。

唐浩根倒想辞了衙门的工作回来照顾妻儿,可唐枝和陈采杞都认为时机不太对,因为刘绰有意培养和提拔他,平常带他下乡考察,又给他出题目考他是否从中学习到什么,考完后又给予意见,教他如何写策、论、赋等。

跟在刘绰身边,唐浩根对环境的敏感能帮到刘绰少踢些铁板,而刘绰身为正儿八经通过科考的进士,由他教导唐浩根,对唐浩根也是受益匪浅的。

唐浩根也认为该等刘绰调任了,他再来想这个问题也不迟,便只能委屈他的妹妹晚一年再出嫁了。

于是成亲的日子就这么决定了,宋氏族长一家、宋玉延的朋友们也都知道了这事,纷纷来信恭贺她。

她还接到了千里之外的杜衍的贺书。

杜衍进士及第之初补任扬州观察推官,去年便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也就是正职是秘书省著作佐郎,负责撰写国史等文字类工作,而他是带着这样的正职被外派去平遥县当知县,管理该县的事务。

平遥县在山西,秦朝开始便属于太原郡,而太原向来都是军事战略要地,也是唐朝李家发迹之地,故而杜衍被派去平遥当知县,除了路途遥远以及平遥不比扬州繁华之外,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杜衍常常写信告诉她太原的风光如何、百姓多么热情淳朴,羊肉鲜嫩可口,她没尝到是她的损失。

看见他即使在那么遥远的地方依旧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还试图勾起她对平遥的好奇之心这种幼稚的举动,她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想了想,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她便画了几幅江南的山水图给杜衍寄了过去,也好让他在思念江南的时候……看见画会更加思念江南。

两个月后,宋玉延便收到了杜衍的回信,大意是他看了宋玉延的画后做了个梦,梦见了故乡和故人,然后哭湿了枕头,还害得他的两只眼睛跟核桃似的都无法见人。

而罪魁祸首宋玉延必须要补偿他,最好便是给他再邮几件留青竹刻过去,才能弥补他受伤的心灵。

宋玉延觉得杜衍混官场的时间变长后,这脸皮也是越发地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