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 第74章 太孟浪了

第74章 太孟浪了

2025-03-26 19:46:20

河渠的问题对于老百姓而言是大问题, 哪怕是同宗同族,只要自家的田地跟邻家的田地有水源问题, 便总是容易引起纷争。

比如族中族人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相邻的,而离河流比较远的地方, 都会在中间挖一口水塘, 这是为了方便族人就近挑水。

然而挑水的时候,水位下降, 离得远的人家会认为这是离得近的人家挑水最多, 故而才把水用光了,没给别的族人留下。

离水塘近的人家则感到冤枉, 相反还认为离水塘远的族人过来挑水时, 故意踩坏了他家的田。

这种事情族里能帮忙调解一次两次,却不能次次都调解得让每个人都满意。

宋玉延认为既然是水源的问题,那还是从源头开始解决比较好。

慈溪的水源其实并不少,只要各个要地的堰闸设置得当, 那灌溉和排泄都能解决了。

宋玉延勘测过地形、水源等后发现, 宋家并非没有挖过河渠,直接使得河水流入水塘,只是挖的河渠总是容易令靠近河流的上游农田出现积水, 而河渠的水流到下游时又总是不足。

于是她设计了几样以小型农田为主的水利工程。

比如根据族人的农田集中的情况,挖灌排的沟渠、置小型灌区、还有抗旱时用的灌溉水网,另外再多挖几口蓄水池,因为设计的合理和恰当,河水会沿着这些沟渠流入蓄水池中, 不会再发生沟渠的上游积水,下游没水的尴尬情况。

这不仅能让宋氏族人获利,连带着附近的田地也获利不小,有的人还问宋氏族长为什么以前也有沟渠,却出现那么多问题,如今却没有这种问题?宋氏的族长也不懂,问宋玉延,可是宋玉延解释了几遍,他还是没听懂。

他便自我安慰道,没听懂没关系,我只需知道山药大概在这方面很有想法就行了。

所以有想法的宋玉延就这么在族会上有了话语权。

在一次总结这次造纸的族会上,宋玉延认为可以造多些品种的竹纸,打响宋氏造纸作坊的名声,比如精细加工打造一部分洁白柔韧、不渗墨、容易保存、不易蛀虫或者变色的精品竹纸。

官府文件以及文人对用纸的要求极高,若是能造出那样的精品竹纸,那必定能吸引到这些人买纸,作坊的名声也会大涨。

宋氏要的可不仅仅是维持眼前的富贵,从族长到族人,无一不希望宋氏能成为望族,故而宋玉延的建议让他们很是意动。

只是更精细的造纸工艺只有宋玉延懂,他们只能将这重任交给她。

族长认为宋玉延没道理为这事白忙活,便给她也发了工钱。

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不要工钱,她知道宋氏族田中有不少肥力不够肥沃的下等田,她想租几亩,而这地的租金可用她的工钱来相抵。

族长微感诧异:你租那些地做什么?他可没听说宋玉延打算回来种田呀!而且那边的地种东西也没什么好收成,他可不希望宋玉延折腾了一通后,最后什么好都没捞着。

宋玉延也不想瞒着族长,便道:楼家二郎君让人从天竺那边带了些棉花种子回来,我打算种几亩棉花。

而棉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肥力还行,排水良好的壤土就行,我看过族田中的那几亩下等田,用来种粮食作物是比较勉强,可种棉花的话便不成问题。

族长听得一头雾水:棉花是什么,是木棉吗?可是木棉不是该到林子里去种的吗?宋玉延轻拍了一下脑袋,尴尬地笑道:忘了与您解释,棉花是天竺那边的植物,它结出的棉花就跟木棉一样白绒绒的,能装进被衾保暖,而且木棉无法纺织成布,可是棉花柔软能纺织成布,最重要的是,它结出的棉花可比木棉多许多了。

族长那双老眼顿时精神了起来:那这棉花可是好东西呀!你可会种?楼二郎君派去的人在那边学习了如何种植,所以要试种一下才知道结果。

族长道:那楼二郎君能将棉花种子卖给你,又肯教你种植,可真是大方,你若是种出了棉花,可得好好感谢他。

宋玉延笑着应下了,实际上她的棉花种子是楼二给的。

楼二的人回来后,他本想拉着宋玉延一块儿种植棉花,可是宋玉延认为出钱又出力的是楼二,她只是提了棉花的价值和位置而已,所以楼二自己种植棉花,她也不会有想法的。

楼二的人虽然会种植棉花,可是如何推广和利用棉花,他们却是不清楚。

楼二知道宋玉延肯定有想法,故而他跟宋玉延商量了一下,他给她一些种子,教她如何种植棉花,等棉花成功种出来后,她再教楼二如何发挥棉花的价值。

这是一个两赢的方案,宋玉延没道理拒绝,故而拿了种子,又知道了种植的方法后,她便琢磨着开始试种棉花了。

之所以不买地,一来是她的钱还有别的用处,二来是她不确定棉花能顺利种出来,所以选择采取租田的方式。

与其租别人的田,倒不如租族里的田,至少可以选择交租金的方式,而且族田是族里的财产,也没人有胆量到田里来捣乱。

族长不清楚这么多内情,他问宋玉延想租多长时间,宋玉延试探道:先租三年不知道族里的意见如何?族长颔首:三年好,你若是没把握能养活那棉花,三年也能及时止损。

若是种出来了,你可以直接去买地,也不必再租族田了。

宋玉延又跟族长聊了许多租田的细节,因那几亩下田的租金并不是很贵,且目前租佃方式为粮食的分成,宋玉延没有种植粮食,故而租金会从她指导族内造纸的工钱里扣,直到工钱被扣完。

族长做主将那几亩田租给她,族人也没什么意见,毕竟那几亩下田一直都是鸡肋,族田是公产不能卖,租给佃户的话收成又太差,往往佃户都会退租。

宋玉延愿意租,也就避免了那田继续荒废下去。

至于宋玉延租那几亩田是要种什么,她跟族长都没有透露出去。

宋玉延租族田的时候,也回了原身的家几次。

原本破破烂烂、满是灰尘和蛛网的农家小院如今已经焕然一新,主屋坐西北朝东南,左右各开了一间房,左边还有一处屋子,里面有两间房。

主屋的斜对面是厨房与杂物房,主屋后还有茅厕与一个草木搭起来的棚子,余下的地方都是院落。

除了主屋的厅堂摆着一张八仙桌和两条长板凳外,也只有宋玉延的卧室有床等家具摆设。

她回来的时候回往别的房间添一些家当,因为她总得雇人帮她打理棉花田,所以这儿可以借给别人住,只不过要等到她成亲之后。

二十一叔与她说了不少忌讳,她若是让人住进来了,成亲之时便会不太吉利。

她到时候迎亲是得将唐枝迎回这儿的,然后第三日唐枝回门之后再到慈溪县那边住。

也正因如此,对这屋子没什么归属感的宋玉延才会将它当成真正的家,而不只是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她在布置前了解了不少唐枝的喜好,故而床、桌子等都按唐枝的喜好来让人打造的,她自己更是亲自上阵,在床和桌椅上雕刻了一些图案花样。

成亲时男方需要准备床席桌椅,女方便得准备被褥帐幔。

唐枝没有选择在外面买被褥帐幔,而是买了布回来后,自己在被面绣图案。

唐枝会刺绣这事,知道的人不多,她是小时候随其母学的,不过其母去世后,她也就没什么机会刺绣了,最多便是做些针线活。

即使是唐枝的亲哥唐浩根也不知道这事,他从妻子的口中知道这事后,惊得下巴都快掉了,他以为按照自家妹妹的性格来看,做鞋子已经是尽头了,没想到还会更加考验耐心和专注度的刺绣。

他酸溜溜地对妻子说:我们兄妹相依为命这么多年,她可没在我这个兄长面前露过这一手。

陈采杞白了他一眼:这话你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身为兄长,居然连亲妹子都不了解,枉费你自称是阿枝的亲大哥!陈采杞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叹了一口气,你这个大哥不称职啊,阿枝本来就是细心温柔之人,都是因为你护不住她,所以她只能让自己变得像个泼辣的小辣椒,殊不知她这刀子嘴都是被生活磨出来的。

唐浩根悻然地摸了摸鼻子,他自然知道,所以他一直都觉得亏欠唐枝的。

只是出了给唐枝找个能呵护她、听她的话的夫婿之外,他唯有努力地往上爬,才能当妹妹坚实的后盾。

他也不怪妻子骂自己失职,为了避免妻子的火气噌地上来,他赶紧转移了话题,又去摸妻子已经开始显怀的肚子。

陈采杞没好气地拍开他的爪子,让他滚一边儿去。

孕妇脾气大,唐浩根也没跟她计较,反倒是厚着脸皮笑嘻嘻地在妻子面前耍宝,总算是把刚才脸上还阴云密布的妻子哄得阳光灿烂。

_____为了让宋玉延知道自己的妹子多好,唐浩根特意跟她说:阿枝近来在家绣被褥,她自幼没干过这种精细的女红,可是为了你,她可是伤了好几次手指头,我与你说,她这么贤惠的女子已经不多见了,你可得好好珍惜她!宋玉延听说唐枝伤了手指,便先放下手里的事,去药铺给她抓了些外敷的药去看她。

到了唐家,陈采杞听说了她的来意,神情有一丝古怪,不过她还是将宋玉延引到唐枝的房间的窗边,也没说什么,只是悄悄地指了指窗口。

宋玉延稍微弯腰,便能看见窗台边上,唐枝正安静地坐在凳子上全神贯注地给手里的布刺绣,此时的她跟平日里活泼、张扬的模样不同,她娴静的模样给了宋玉延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想了想,宋玉延敲了敲窗台,唐枝扭头看着她,眉眼都弯了:你怎的过来了?宋玉延拿出药给她,道:怕你的手指伤着了,给你拿了些药膏。

唐枝道:我没伤。

我不信,给我瞧瞧?唐枝伸出手去,宋玉延抓过她的手仔细看了一下,确实没有被针刺伤的伤口。

不过她没有立刻松开,而是迅速地亲了一下,笑道:那也得防着受伤。

唐枝:……她的脸跟身子都迅速地发烫了起来,尤其是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自家嫂子站在不远处八卦又惊奇的目光,她简直想挖个坑将自己埋起来。

她迅速地将宋玉延从自己的窗台推了出去,又一把将窗户给关上,末了,还捂着脸,羞赧地骂道:登徒浪子!宋玉延厚着脸皮将打开窗将药膏放下才肯离去,她一转身,便看见恨不得拿出瓜果来嗑的陈采杞,不过她对着外人,脸皮一向很厚,便处之泰然地跟陈采杞打了招呼。

陈采杞:……天耶,宋大郎真是大胆又奔放,太孟浪了!可是她好喜欢这种孟浪的举动……等唐浩根回来,忽然被妻子要求做了许多孟浪的事情。

唐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