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与我的前世爱人 > 第70章 番外三

第70章 番外三

2025-03-26 19:50:37

六百年前, 吕国。

近日, 罗凝斩杀胡人战神宇文信的消息传到京城, 皇帝龙心大悦, 即刻下旨召罗凝回京,要对其大行赏赐。

不曾想军中有胡人的细作, 罗凝一行人的行踪泄露, 他们在途中遭到埋伏,两军在野外大战了一场。

途经的商队目睹了战后的惨状,快马加鞭到最近的良城里报了官, 而负责镇守良城的正是吴宗阳。

他听到消息,迅速组织大队人马赶到现场, 第一眼他看到是遍地的尸体, 第一反应是指挥下属:检查一下还有没有活人!然后他看到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的罗凝,立刻跳下马飞奔过去。

可惜罗凝早已没了气息,她睁着眼睛,发散的瞳孔望着虚无,死不瞑目。

吴宗阳抱着冰冷僵硬的尸体, 眼里瞬间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涌出来, 心中止不住的愤慨、悲伤、不甘的情绪在汹涌,连带着呼吸都在激烈地发抖。

将军……身后的下属欲言又止,吴宗阳睁开眼, 又用力眨几下,确定不会再有东西涌出来,他嘶哑着嗓子:何事?那下属汇报道:将军, 胡军中还有活口,是否要一并带回城中?直接杀了。

吴宗阳冷声道。

是。

那下属领命退下后,吴宗阳摘下了她的面具,缓缓为她阖上眼,又重新戴上,之后将她和其他尚有呼吸的将士一起运回城里。

吴宗阳回城后,拟了份奏折让人送往京城,同时也将此事汇报给了罗岳军。

仅过了一天,罗岳军就回了一份密信,令他在京城派人来之前先将罗凝秘密安葬,再找一个与她身型相似的人顶替,绝对不能暴露她的真实身份。

对此吴宗阳早有预料。

以罗凝的功绩,皇上必定会给予厚葬,那本该是属于罗凝的待遇,却要便宜给另一个不相干的人。

可纵使他心中有万般不平,他却也只能接受义父的命令。

白天,他一直呆在书房,直到傍晚,他将写好的东西和一幅画、加上罗凝的随身物品放进一个木盒里。

就在这时,下属来报。

进,何事?禀告将军,属下在搬动罗将军的尸身时,从罗将军的甲胄里滑出来一本奏折,属下担心这其中有重要军务,不敢怠慢,所以赶紧送来给将军过目。

他双手呈上奏折。

嗯。

吴宗阳接过奏折,没有打开,问他:都已经准备好了吗?除了你还有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准备好了,属下亲自经手,没有第三个人知情。

好,封棺的时候记得来通知我,我还有些东西要放进去。

是。

下属退下后,吴宗阳打开罗凝的奏折。

打开之前,他还真以为这奏折里写着什么重要军务,没想到……吴宗阳认真看了几眼内容,越看越是瞪大了眼睛,抓着奏折的手都僵住了,如世界崩塌一般不敢置信的反复默读奏折里白纸黑字的内容,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一个字。

老天啊……事情太过具有冲击性,他忽然一阵头晕目眩,努力稳住身体,最后晃晃荡荡坐倒在太师椅上。

他一脸天崩地裂的表情呆了不知道有多久,直到下属过来汇报说已经可以封棺了,吴宗阳这才回过神来,……我知道了,我晚一点过去。

下属又走了。

吴宗阳仍坐在太师椅上,心中五味杂陈。

书案上放着早已封装的木盒,她思虑片刻,又将木盒打开,把其中一纸诉情的诗取出,用油灯点燃,将燃起的纸扔进火盆里,他看着那页纸在火焰中渐渐化为灰烬,良久,仰头长叹一口气。

……无人知晓主人的棺材被秘密送出城,吴宗阳碍于身份不能亲自送她入葬,只能站在城墙上,目送马车远去。

这时他忽然想起昨晚看到的那封奏折,以及罗凝那张死不瞑目的脸。

罗凝的死讯暂时没有告知公主,一般情况下,只要派人送信告知即可,但……他有些担心,决定亲自去一趟。

……军营里,吴宗阳亲口把消息告诉她,来之前他设想过所有公主有可能出现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是,她没有嚎啕大哭,没有伤心欲绝,甚至好像连悲伤都不见有,那表情木木的,仿佛失去了灵魂,这种情况比她直接大哭一场还要可怕。

他摸不清她的情绪,小心问了一句:公主,你……还好吗?……公主……不问问我将凝儿葬于何处?呵。

一直沉寂的周妙书终于发出声响,声音暗哑,问了,又能如何?她说她想一个人静一静,将吴宗阳打发走了,走前吴宗阳吩咐守在帐前的侍卫要格外留意账内的动静。

公主这边通知到了,军营的其他军官也差不多收到了消息,军官们倒是不出所料的全都震惊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中。

其中反应最大的要数胡耀庭。

当他听到罗凝的死讯时,他面色惨白,嘴唇颤抖着,这……这不可能!传令兵被他猛地揪起来,将军刚打完大胜仗,前几天才出发到京城领赏,你竟敢假传他的死讯扰乱军心?谁派你来的?!传令兵被他可怕的表情吓得咽了咽口水,大人……谎报军情是死罪,小的不敢撒谎,这是吴将军亲自传来的消息,不会有假。

吴将军?你是说吴宗阳?是,吴将军现在就在军营里。

……得知吴宗阳也在军营,胡耀庭立刻找到吴宗阳待的营帐,然后从他那里确定了消息,可他还是不相信,除非亲眼见到罗凝的尸体,吴宗阳怕出事端,就没有同意。

胡耀庭只好去求周妙书。

此时的周妙书情绪也很糟糕,任何人都不想接见,被拒之门外的胡耀庭直接跪在周妙书帐前,跪到她肯见为止。

胡耀庭出身乡野,二十岁时好不容易考取武状元,皇上赐他到通城担任守城军尉之职,他一直恪尽职守,可是没想到才过了短短两年,他的职位莫名其妙就被兵部尚书的小儿子顶替了,而则他被调遣到一座偏远的小城,他多次愤而上书申诉,然而没有得到任何回音。

他曾以为他这辈子都只能在这座小城碌碌无为。

直到罗宁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曙光。

顶替罗宁后的罗凝被罗岳军发配到胡耀庭所在的小城,两人正是在此期间相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罗凝以胡耀庭的本事,守着座小城实在是屈才,所以当罗岳军受皇上之命令她返回军营时,她特意请示罗岳军,希望能把胡耀庭一起带上。

胡耀庭从此一直跟着罗凝,而他也不负所望的靠着自身积累的军功从军尉一直做到副将。

他视罗凝如伯乐、为恩公,罗凝对他有再造之恩,而罗凝在战场上所展现出的谋略和英姿让他对他更加崇拜,甚至说他将罗凝视作精神信仰也不为过。

而今天,有人告诉他,他心中的信仰死了。

他不相信,或者说,他无法接受,所以他必须亲自去确认。

胡耀庭笔挺地在周妙书的营帐前跪了一整天。

周妙书听到守卫说胡耀庭竟然在外面跪了一天,叹了一口气。

让他进来吧。

她说。

胡耀庭一进帐,直接跪在周妙书面前,公主!请允许末将前往良城确认将军死讯!周妙书有气无力,胡副将,吴将军的消息不会有误。

末将知道,末将不是在怀疑吴将军,只是……只是末将不相信!不相信将军就这么离开了,末将想亲自确认。

将军戴着面具,无人知其真容,可能将军用替身脱身也说不定呢?罗凝一行是遭遇突袭,事先没有任何预警,紧急之下又怎么会有时间用替身脱身?胡耀庭自己也知道他是在自欺欺人,周妙书也没有戳破他。

周妙书之前有听罗凝提到过胡耀庭的经历,她能理解胡耀庭对罗凝的崇敬之情,也明白罗凝在他心中的重要性,她也想放胡耀庭最后去看一眼罗凝,问题是良城里躺着的,的确不是罗凝本人,而以胡耀庭对罗凝的关注,难保不会被他看出端倪。

周妙书沉思着。

胡耀庭长时间没有等到周妙书的回复,他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就笑了起来。

周妙书不解地看向他。

公主,末将知道了!他开心地笑着,将军其实没有死对吧?将军是想通过假死欺骗胡军,让胡军放松警惕,然后我军来个突然袭击将他们一网打尽!这一定是将军的计谋,难怪您跟吴将军都不让我去见将军,这是怕末将坏了计划吧?……我就说嘛,将军不会那么容易死的!嘿嘿嘿!周妙书充满哀伤地望着他的嬉皮笑脸。

胡副将。

周妙书缓缓开口,我准你去良城见罗将军了,明天跟吴将军一起出发吧。

啊?听命令就是了,你先下去吧,把吴将军叫来。

是,遵命。

胡耀庭离开后没多久,吴宗阳就来了。

他行礼道:公主召末将前来,有何吩咐?周妙书说:吴将军,明日你带胡副将到良城,让他最后见一次罗将军。

什么?这……吴宗阳诧异,他不解道:公主,您明知道良城里的……为何要同意让他去?周妙书表情淡淡,细节我不想多说,如果他发现那是替身,你就如实把真相告诉他,他视凝儿为恩人,对她倾注崇拜之情,亦为她奋不顾身,我认为他有资格知道真相。

吴宗阳还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反驳。

周妙书又说: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如果元帅问起,你就说这是我的主意。

……第二天,胡耀庭跟吴宗阳一起去了良城。

在那之后过了几日,周妙书收到胡耀庭派人送来的信件,信上说他已经见到了将军的尸身,他说他想亲自送罗将军回京,希望能晚些时候再回军营。

周妙书批文同意。

又过了几日,吴宗阳传来信件,说罗凝的尸体在护送回京的途中失踪了,有士兵在尸体失踪前看到疑似胡耀庭的人曾出现在附近,可那个时候胡耀庭应该在回军营的路上,不该出现在那里,他问胡耀庭是否有回过军营。

胡耀庭没有回过军营,而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她没有再听到有关胡耀庭的任何消息。

直到两年后。

一次阅兵式中,有个模样显眼的士兵引起周妙书的注意,那名士兵脸上布满了烧伤留下的大片疤痕,夸张到布满整张脸显得狰狞而可怕。

那张脸有几分让她想起罗凝。

她把那个新兵叫出来。

你脸上的烧伤,是打仗时留下的吗?她问。

如果这伤是打仗时留下的,军中应该适当给他些补偿。

那士兵低着头,用他嘶哑的声音回答道:回公主,这伤是小的家中着火时烧伤的,嗓子也在那时呛坏了,与战事无关。

如果因打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记得找军医记录下来,等战争结束后,朝廷会给大家额外的补偿。

士兵们齐声:谢公主!……阅兵结束后,周妙书回到将军帐,忽然一时兴起,叫来身边的副官,去问问刚才那名士兵的名字。

没过多久,副官回来了。

周妙书正在书写军报,见副官回来,问:问到名字了吗?问到了。

副官回禀道,他说他叫‘罗耀’。

周妙书握笔的手一顿,张了张嘴,久久说不出话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