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新的东西不能给你们,但你们以后的军队也是大明的军队,东西太寒酸了就丢我们大明的脸。
以后你们可以向大明采购武器。
朱标笑道,不仅如此,高丽既然已经是大明的领土,自然双方免除关税,以后你们的商人和大明的商人一样自由贸易。
你们再也不愁地狭物少了。
如何?我大明圣上够不够仁善?高丽君臣皆震惊无比。
仁善?太仁善了。
但大明给这么多好处,他们不敢接,怕有毒啊!高丽王犹豫了许久,硬着头皮道:天使,可容小王回去与百官讨论一番吗?高丽王本以为朱标会生气,没想到此刻的朱标异常好说话。
他理解地笑道:当然。
高丽是我礼仪之邦的一部分,重大决策肯定要经过文武百官朝议才能决定。
王上!臣请先定下购买武器一事!一个武将打扮的高丽随行官员赶紧道。
高丽王继续犹豫。
购买武器确实有利无弊,他担忧的是自由通商政策。
高丽王甚至直觉,购买武器是饵,自由通商才是大明的目的。
只是他想不明白,大明的目的是什么。
但只咬饵,不上钩,大明会同意吗?高丽王决定试探一番:只是买卖一事,小王可以做决定。
只是关系商税政策,小王需要朝议决定。
天使,你看如何?朱标再次非常好脾气地笑着点头,好像高丽王接受了大明的册封,就完全变成了自己人似的。
好。
那就先做生意。
大明货币和你们不一致,你们用粮食和布匹以物易物便行。
具体的……朱标指着朱异道,他叫朱异,是大明大儒朱升先生的长子。
许多高丽文臣眼中都开始布灵布灵闪光。
朱升原本只在本地有些名声,不如季仁寿、宋濂、王袆等大儒。
但他跟随朱元璋,又和季仁寿主管教育之后,名声立刻响彻南北海外。
现在谁不知道大明最德高望重的大儒就是季仁寿和朱升?这一位居然朱升家的大公子!一位真正的程朱理学门儒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丽的文臣们仿佛看到朱异整个人散发着大文人的文气之光。
大明给高丽的武器资助,自然是官员来负责。
我想你们也不想让这个政策充满铜臭味。
所以此事由儒生来负责,你们可别欺负他。
朱标开玩笑道,不过我本是个商人,挺喜欢铜臭味。
我想你们中也有许多人喜欢。
朱标又招了招手,护卫将四位面相一团和气的大商人带了过来。
这是大明北直隶最诚信、最慈善的大商人。
每年冬季和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都会救济百姓。
朱标微笑道,虽然朝议未定,但之后民间通商肯定会恢复。
我先带他们四个过来,给民间传递一个经商恢复的消息。
你们的宗族中肯定也有经商的人,可以与他们交流。
他们带来了你们最爱的丝绸和瓷器,想交换你们昂贵的药材。
当然,金银珠宝他们也不拒绝。
他们只是想要赚钱的商人。
高丽王,给本官一个面子如何?在本官回大明前,你们的商人和这四个商人定下的生意,大明和高丽双方都不收关税?朱标温和道,只是这一次。
高丽王立刻道:此事当然!本王不仅不收他们关税,商税也不会收!朱标立刻拱手:高丽王爽快人。
本官长官北直隶,以后与高丽王交流肯定很多。
以后高丽王要多派使臣交流。
高丽王和其他大臣立刻心领神会。
这位颇具传奇色彩少年是个商人,他来高丽除了完成大明皇帝给予的任务,也有自己的打算。
这四个商人显然是为朱标赚钱的人。
朱标又挥挥手,让这四个商人退下去:现在能谈的事都谈完了。
你们这里无人的岛屿挺多,先给我们一处作为营地。
我们在营地里等你们的消息。
你们购买武器之后,也可以派人过来学习武器的使用方法。
唉,我倒是想去高丽国岸上看看,但你们会紧张,对吧?高丽君臣纷纷赔笑,不敢接话。
这么可怕的军队,他们当然会紧张。
虽然被朱标揭穿了很不好意思,但朱标如此善解人意,他们再次被感动。
朱标最初的言行举止傲慢又强硬,但一旦认为他们是大明自己人,朱标给人的感觉立刻从狂风骤雨变成春风细雨,熨帖无比,让人不由对他心生好感。
当朱标和高丽君臣说完正事,开始谈论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时,他们心中对朱标的好感度就更高了。
原因无他,朱标的学识过分渊博。
一个有能耐的读书人,总会让人心生向往。
他们又想起传闻,朱标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导大明勋贵子弟,现在大儒季仁寿和大儒朱升虽掌管官学,但官学校长这一从应天小学校而沿袭来的新职位,一直由朱标坐着。
官学所有勋贵官宦子弟,仍旧尊称朱标为校长和先生。
再过十几年,恐怕这位朱标的学生要遍布整个大明官场。
虽因朱标年幼,外人还未对朱标冠以大儒的称呼。
但这一位学生遍布官场的校长,大儒的称呼随着他年岁的增长,会自然而然落在他的身上。
后生可畏。
接下来的聊天和饭局,高丽君臣和大明使臣相谈甚欢。
高丽王划分了一个有淡水、地势较高、适合居住的岛屿给明军驻扎,并要赶走岛上的百姓。
朱标非常善良地阻止了高丽王迁走百姓的好意:我们是来施恩的,不是来扰民的。
若我这么做,回去后圣上就要埋怨我了。
不过是十几户渔民而已,迁到岛屿另一边居住就好。
他们可能没钱盖新房子,我们大明可以暂时雇佣他们。
正好,我们也需要当地人帮忙采买物品。
高丽王对朱标警惕了许久,此刻真的开始对朱标十分敬佩了。
他忍不住对朱标作揖:先生高德。
朱标扶起高丽王,微笑道:这是圣人和圣上教导我的美德,我不过照做而已。
于是此事定下,高丽王将岛屿上十几户渔民送给明军干活。
另外,高丽王也命令人带来许多物资帮明军安营扎寨。
不仅高丽王以高丽的名义送来了物资,高丽官宦们也以自己名义送来不少好东西。
新鲜的蔬菜瓜果肉类等食物不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也不少。
新鲜的食物自然是吃了。
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朱标全部交给四位商人。
只允许你们拿两成,剩下的我要分给将士们。
此次出航,他们立下了大功劳,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
朱标半开玩笑道,这个就不收你们税了。
但你们购买高丽的货物,回大明销售的时候,可不要忘记交税。
四位大商人立刻连连道知晓。
晚上,四位大商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抱团经商,一边嘲笑高丽人。
他们还以为我们是来帮知省赚钱呢。
他们自己贪婪,就因为人人贪婪。
我们知省的高德大义,他们懂个屁!是啊,就算我们愿意分给知省部分钱财,知省也不要,只叮嘱我们缴税。
唉,知省为大明、为百姓之心,燕雀安能知之?他们配当燕雀吗?就是一群井底之蛙而已。
知省对我们这么好,回去之后除了缴税,我们也该做点其他事。
再者,知省仁德,也喜欢仁德之人。
诸位意见如何?我当然没意见。
只是我们的供奉捐赠,知省不收啊。
笨,知省不收,但我们可以自己施粥施药,出钱安置流民做工。
说得对!唉,知省把这些事都做了,我都忘记以前我们每年对百姓生出恻隐之心时会做的事了。
这才是好官啊。
商人们感慨,决定回去就看怎么自发帮衬知省。
什么好感不好感,利益不利益,对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帮助一个好官。
嗯,就是这样。
……原来标儿你和他们说了这些啊。
廖永忠感叹,真没想到这么容易。
朱异也点头:还有那大元皇帝……我相信燕王肯定能获胜,但就算仗还没打完,大元皇帝也确实是病死了。
这是他们快离开北京的时候,曹国公派人传回来的消息。
廖永忠再次感慨:没想到高丽王还是个痴情种。
完成了对亡妻的承诺,他才愿意投靠大明。
朱标不由翻了个白眼:他确实对亡妻有感情,但可不是为了亡妻才犹豫!廖永忠:啊?朱标又道:而且别看达成这个目标用时很短,一点都不容易!大概是为人师长太久,朱标立刻就进入老师状态,给两人剖析高丽的事。
元朝打败高丽后,高丽虽为藩属国,但基本王位更替和重大内政都由元朝决定。
元朝皇帝多次决定将高丽废藩立省,但因为高丽往元朝皇帝后宫送去了许多美人吹枕头风,再加上收买朝臣,以及元朝皇帝想励精图治者皆短命,高丽国王之位才得以保全。
现在的高丽王王颛在元朝当了十年质子,在当质子期间娶了元朝宗室女当妻子。
你要说他们俩感情好不好?那肯定还是有感情。
但王颛在至正十六年杀亲元大臣奇辙,恢复高丽旧制国号的时候,可没想过王后该如何自处。
所以王颛不是什么恋爱脑。
王颛对元朝并不亲近。
他趁着红巾军起义,想要脱离元朝。
但之后他遭遇国内大旱、红巾军进攻高丽、国内大地主大豪强反扑后,对改革心灰意冷,重新回归元朝。
但他决定叛元时处死的大臣奇辙是奇皇后的兄长。
他杀了奇皇后的兄长,灭了奇皇后的家族,在奇皇后的枕边风下,元朝皇帝要罢黜他,立德兴君为高丽王。
于是王颛再反元朝并且成功打退元朝一万骑兵。
之后他又打退红巾军,再次踌躇满志,却因为亲信谗言屠戮四大将领,还遭遇政变。
四将被杀和兴王寺之变后,王颛亲信几乎全部被杀。
此时王后又难产而死,王颛便借此事颓废了。
朱标有点口渴,廖永忠和朱异赶紧为他倒水,两人差点撞一块儿去。
朱标喝完温水,润了润喉咙,继续道:不过他也就颓废一阵子而已。
大家世族亲元,儒士新秀抱团,他谁也不信,就任用了贱民僧侣辛旽为国师,重启改革,自己以情伤为名退隐幕后。
辛旽干的不错,但权势俱增,两者又起了冲突,恐怕辛旽也快死了。
对了,辛旽就是之前那个在我和高丽王说话的时候插嘴,被我用燧发枪吓了一跳的人。
这个人啊,雄心壮志他都有,但怯懦多疑、志大才疏,让他成为不了雄主。
我先用明军火力吓唬他,然后告诉他奇皇后的儿子要当残元的新皇帝,最后给了他台阶下。
这三点,缺一不可。
朱标无奈:要总结出这三点,我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去打探消息,又花了多少精力梳理错综复杂的关系?别看我不到两个时辰定乾坤。
这和唱戏一样,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啊。
你们二人也是有名的文臣武将,怎么会说出如此幼稚之话?更让我惊讶的是,你们出使高丽,居然一点准备都没有,全靠我来说吗?!廖永忠惭愧:我确实对高丽并无太深了解。
我不是文臣,我只是个商人。
朱异理直气壮。
朱标:我回去就和朱老先生告状。
朱异:知省我错了!立跪!廖永忠无语极了。
朱异这家伙真的能和高丽谈好贩卖废旧武器的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