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192章 你们会成为好官吗

第192章 你们会成为好官吗

2025-03-22 07:15:37

李文忠无诏回京,当然没被朱元璋骂。

有标儿的命令,就算是朱文正回来,朱元璋都会同意。

朱元璋疑惑:为什么文正不回来?他不想回来看热闹?不像他的性格啊。

李文忠哭笑不得:皇上,藩王无诏不得出藩啊。

朱元璋道:私下叫我舅舅,什么皇上。

藩王无诏是不得出藩,但朱文正那臭小子会听话?不对啊,他是不是在做什么坏事?在朱元璋心中,亲侄子朱文正静悄悄,一定在作妖。

李文忠只好老实道:他确实想回来,标儿不让他回来。

哦,标儿管住了他。

朱元璋乐呵呵道,幸亏标儿是太子的事还得瞒着,否则朱文正肯定会缠着标儿,让标儿以太子的身份命令他回京。

李文忠心道,朱文正那家伙真的这么干了,但标儿让他闭嘴,他就闭嘴了。

在燕王那里,太子的话可比皇上的话管用太多。

朱元璋道:对了,你记得去汪府一趟,安慰安慰汪广洋。

李文忠问道:汪先生怎么了?朱元璋道:他这次自愿当出头鸟,下朝就后悔,回家后琢磨出刘基那老小子在使坏,就气病了。

李文忠:……这件事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李文忠把自己钻牛角尖的汪广洋抛到脑后,道:舅舅,你要不要回北京一趟?朱元璋笑道:你担心我也会钻牛角尖?李文忠赶紧道:舅舅当然不会。

但标儿可能很想让舅舅亲口告诉他朝堂的事。

朱元璋抖了抖袖子,道:我现在这一身血腥气,还是别吓着标儿了。

等事情尘埃落定,我好好洗个澡换身衣服,再带着秀英去见标儿。

李文忠苦笑:舅舅,你又不是亲自执刀,哪有什么血腥气?朱元璋笑而不语。

李文忠只好不再劝。

他知道,即便标儿已经十七岁,在舅舅心中,标儿仍旧是能在他肚子上睡觉的小小孩童,需要细心呵护。

但另一方面,舅舅又特别信任标儿,纵容标儿做一些危险的事。

信任又溺爱。

这样的感情让舅舅对标儿的行为很是割裂。

但李文忠想,如果他有孩子,或许将来也会变得这么割裂。

当然,李文忠想多了。

当他有了孩子之后,只想三天两头追着孩子揍,完全没有他现在想象中的那么苦恼又幸福。

和朱标相处久了的人,都会在孩子这件事上上当受骗。

去做你该做的事,不用担心舅舅。

朱元璋笑道,今年我一定会带着秀英,和标儿一起过除夕。

李文忠点头告退。

李文忠离开后,朱元璋再次拿起报纸,细细看着报纸上刊登地自己帅气地宣称朕即暴君。

啊,朕真帅!……皇上真帅!南京城的官学中,学生们凑在一起,拿着报纸交头接耳,乱哄哄一遍。

不知道我父亲当时出列了没有,要是没出列,瞧不起他。

还有学生如此暴论。

刘璟,你爹也真厉害!学生们夸赞道。

刘璟腼腆微笑,另起话题:老师刚刚说,这段时间的课外活动,就是去南京城帮百姓们读报纸。

学生们十分兴奋:真的?哈哈哈,一定是校长的命令!没错没错,现在的掌院可没有这种魄力。

唉,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听校长亲自上课?听说现在官学要改革,高年级的学生都去北京,由校长主持实习和毕业。

我马上就能去了!刘璟,你哥就在校长身边当官啊,真好啊。

同学们纷纷羡慕。

刘璟的腼腆微笑有点扭曲:嗯。

他气得差点把舌头咬到。

可恶啊!当初他本来也有机会,但混蛋老哥居然找借口让他回乡送信,等回来时,他的机会就没有了!这什么亲哥?是仇人吧?兄弟阋墙,你逼我的!刘璟现在多抽出了一倍的时间习武,就等着去北京上学后,手刃亲哥。

他的亲生父亲非常支持他。

刘璟传出消息后不久,官学的老师就来通知学生们,准备出门读报纸。

官学们的学生们换上窄袖长靴,腰间佩剑,打扮得不文不武,乘坐马车出门读报纸。

隔壁国子监的师生们皆用轻蔑的眼神看着他们,说他们有辱斯文。

但国子监的学生们轻蔑的目光背后,又藏着一些羡慕。

只是他们不敢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的师长不喜欢。

原本朱元璋决定将应天小学变成大明的国子监,按照朱标的意见,分成小学、中学、大学。

但经过朝中文臣们的激烈反对,应天小学只变成了南京官学,国子监还是传统的国子监,只教授四书五经。

举人中优秀者可考入国子监,官宦子弟也可以考着荫蔽进入国子监,不选择南京官学。

在大明建国后进入朝堂的官员的子弟,大多选择进入国子监入学。

现在这些人还未入朝,就已经分出了清流浊流的党争雏形。

只读圣贤书的国子监,显然就是清流。

这是天下读书人公认的事。

但在南京的百姓心中,他们对国子监中的清流读书人们漠不关心,就像是那些清流也漠不关心眼前的百姓,只关心一个更宽泛的大明百姓。

他们,非常关心和爱护应天小学的学生们。

唉,我就等着你们来读报纸!百姓们主动把地扫干净,还用水洗了一遍,帮学生们搭好台子和遮阳的棚子。

虽然茶楼酒馆里也有人读,但还是你们读得好听。

老百姓笑道,搬着小凳子坐在这群学生们面前唠叨家常。

距离他们第一次与应天小学的学生们交谈,已经十年了。

百姓们看着这些孩子们长大,期盼着这些孩子们成长,希望这些孩子们顺顺利利进入官场当大官。

这群学生,有的第一次课外实习的时候,走路还会晃。

现在,他们都长成好小伙子了。

学生们读报纸的声音朗朗,百姓们侧耳倾听,十分入神。

到激烈处,百姓们有的大骂,有的抹泪,还有的唉声叹气。

朱大帅当了皇帝,怎么还是这么难?百姓们不解地问道。

那可是鄂国公,常元帅啊!凭什么鄂国公常元帅要和一个白身草民辩论?这没有道理!那我也可以和那个白身草民辩论吗!百姓们非常地不服气。

《大明律》中写的罪名不能用,只能安个谋反?这么荒唐?!百姓们不敢置信。

学生们按照老师们的教导,将这些事掰碎了告诉百姓们。

校长说,百姓并不愚钝,只是没机会思考。

我们的父辈大多都是这样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但现在他们都懂得了道理。

他们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对待他,要像对待不识字的父辈一样耐心。

他们谨遵校长的教导,将自己从师长那里习得的道理,告诉南京的父老乡亲。

于是,官场的潜规则,从朝堂流入了民间。

百姓们终于知道了,就算是皇帝,也有做不到的事。

就算把那些贪官都砍了,恐怕用处也不大吧?但咱们的朱大帅还是决定把他们砍了!先砍了再说!都砍了,谁能做事?百姓们议论纷纷,然后对为自己读书的学生们殷切道:你们都长这么大了,应该可以当官了啊!你们肯定能当一个好官对不对?……大哥,最近出去实习,总有人拉着我,问我什么时候能去当官,是不是一定能当个好官。

朱樉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道,我突然感到,压力好大啊。

朱标轻轻拍了拍弟弟的后脑勺:被人信任和期待,虽然压力很大,是不是心里也很欢喜?朱樉的脑袋在桌子上碾来碾去,小声道:嗯。

朱标道:记住你现在的心情。

以后遇到诱惑,就想想现在的心情,想想百姓对你的信任和期待。

呃,不过你要遇上诱惑还挺难。

朱樉疑惑:为什么?虽然他认为自己不会被诱惑到,还是很好奇。

朱标笑道:因为他们给你的诱惑,一定没有哥哥给你的东西好。

朱樉愣住,然后跳起来给了大哥一个熊抱:对!好了好了,松手。

朱标笑骂道,你力气那么大,想把大哥我的腰掰断吗?百姓都说你长大了,可以做官了,现在哥就放你出去做官!朱樉乐道:好!大哥要让我做什么?朱标道:当然是去帮廖叔叔。

还有比海洋上更适合弟弟们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