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02章 山东知省委婉劝告

第202章 山东知省委婉劝告

2025-03-22 07:15:37

朱标找来李贞,问道:姑父,纺织机安排得如何?李贞笑道:已经运往各地了。

朱标道:成衣储备呢?李贞笑得脸上褶子更深了:就够一个地方的。

标儿,先在哪卖?朱标双手交握,抵住下巴:山东。

姑父,麻烦你亲自跑一趟。

李贞笑道:不麻烦。

当了这么多年的豪商,李贞现在对行商可是充满了劲儿。

特别是当看到购买他们廉价商品百姓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其他商人脸上都气急败坏的时候,李贞就更高兴了。

李贞是个朴素的人,他不懂什么低价倾销垄断,只知道百姓得到了实惠。

和山东知省说一声,这是为了给被倭寇侵扰的百姓行善才卖的低价布。

如果谁敢阻拦,就去陛下那里说道说道。

朱标沉声道,他如果问你,那些破产的布匹商人怎么办,你就告诉他,不想交税的商人,我就是要让他们死。

这是一个警告。

李贞严肃道:是!朱标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

明王亲临,陈标专用的令牌已经被朱元璋收了回去,换成了如朕亲临,朱标专用令牌。

这个令牌姑父虽然用不了,但可以用来表明身份。

朱标道,你先去找汤叔叔,让汤叔叔派兵保护你。

把这封信交给汤叔叔,汤叔叔知道怎么做。

我希望知省能够老实些。

陛下现在因为官场缺人头疼不已,山东知省被砍了,我还得帮陛下寻找一个能当山东知省的人。

李贞不在乎道:实在找不到人,就别让文忠再任性了。

他当个知省还是绰绰有余。

阻拦标儿的都是坏官,都该死。

朱标把脸埋在手背上,然后放下手,恢复平时平和的表情:我还能撑着一天,我就希望家人们能够自由自在一天。

他们喜欢军旅生活,我就尽量不让他们被约束在一地。

李贞无奈:你是弟弟,该他们宠着你。

朱标耸肩:那有什么办法,我摊上了他们这样的哥哥,他们撞上了我这样的弟弟。

认命。

李贞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他多次督促李文忠不要老东跑西跑,老老实实待在标儿身边照顾标儿。

但每次他的训斥,都会被标儿拦下。

标儿啊,真是太宠他的哥哥们。

李贞带着朱标的书信和令牌去了山东。

汤和摩拳擦掌,就等着山东知省倒霉。

但山东知省又不是蠢的。

皇帝刚杀了一批人,他就算利益和沿海豪强息息相关,也只能遵命。

他心里嗤笑,都是这群人跳得太高,皇上才会拿山东最先动刀子。

嗤笑完之后,他手指曲起敲了敲桌面,喃喃自语:朱标啊朱标,你如此锋芒毕露,过刚易折啊。

朱标自幼便是神童,孩提时就在洪都之战立下大功劳,之后文治武功,样样出色。

若不是他实在年幼,开国时论功行赏,定有他一席之地。

朱国瑞功臣第一的位置,朝堂上下人尽皆知,其中有一半是朱标的功劳。

皇帝如此信任朱标,显然是将朱标留给那个迟迟不出现的太子。

若有朱标辅佐,太子继承皇位后,定能高枕无忧。

但年少成名的人大多孤傲,朱标年幼成名,更是目空一切。

难道朱标认为,仅仅依靠皇帝,他就能随意得罪朝堂上下所有人吗?就算朱元璋会护着朱标,但籍籍无名的朱太子,他真的能忍受朝堂中有一个样样比他优秀的国姓爷吗?希望朱标能早日看清。

他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迫害忠臣贤臣之事,他是不屑于做的。

但他不做,朝中有的人会去做。

就算是跟着皇帝一路起家的勋贵,恐怕也会视朱标为眼中钉肉中刺。

因为只要有朱标在,有如今仍旧隐藏在暗处的朱国瑞在,他们就不可能拿捏住皇帝,让皇帝按照他们的潜规则办事。

三人成虎。

皇帝和太子对朱标的信任,究竟能到何种地步?朱标又能保持本心,不贪功揽权到何时候?山东知省没有去思考山东行省内那些可能哭天抢地的豪商们,他只是在忧虑朱标的未来。

思来想去,山东行省给朱标写了一封信,用一则寓言故事劝说朱标,让朱标韬光养晦,行中庸之道。

朱标看到信后,笑了笑,恶趣味地借用了后世人的名言。

这名言被网络那群恶俗小鬼解构成了搞笑的梗,但这也不能抵挡住这句名言的魅力。

大部分回到过去富民强国的穿越文,都会引用这句话。

朱标相信,有了自己和爹的努力,后世那位不会再有机会说出这句话,所以现在用用也没关系。

朱标让人拿来上好的笔墨纸砚,左手轻轻扶住右手衣袖,右手握笔泼墨,潇潇洒洒行草如狂风卷过白纸,留下狂傲的墨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朱标丢掉毛笔,背着手笑道:来人,把这幅字装裱了,给山东行省送去!燕乾把自己儿子踢出去做事,自己跑来给朱标当近卫。

他一看那幅字,就眼红:标儿,这幅字送给我如何?他不配你送他字。

朱标哈哈大笑:燕叔叔,你想要什么字,我给你写。

这幅字还是送去吧。

他还有救,这幅字可能会救他一命。

燕乾先愣了一会儿,才明白朱标的话中之意。

他虽然仍旧眼红不已,但仍旧亲自跑了一趟,把字送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