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58章 被套住的和出使的

第58章 被套住的和出使的

2025-03-22 07:15:37

徐达那一箭,射出的效果实在是太可怕了。

徐达是一个很谨慎的人。

他可不想出这么大的风头,立刻向朱元璋提议,让每个能射动强弩的人都来炫一把。

至于主公你,就等打陈友谅老巢的时候再动手!徐达出主意的模样就像是狗腿子。

进了安庆城之后,在徐达的率先带领下,将士们也不喊大帅,改口喊主公了。

以前他们喊大帅,是因为朱元璋还需要披着红巾军大元帅的皮。

韩宋小明王是个什么身份,他们难道不知道吗?现在徐达一箭都能轰掉城门了,朱元璋哪还需要屈居韩宋小明王之下?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和韩山童以白莲教名义起义,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最先举起反旗。

韩山童还未成功起义就因为事情泄露被元朝官吏拘捕处死,但各地都以红巾军名义起兵,起义之势席卷大江南北。

各地虽以红巾军名义起兵,但都是各自为政。

刘福通不知道被哪个幕僚以《三国志》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劝说理由建议,从砀山夹河找到韩山童的幼子韩林儿,扶韩林儿登基为帝。

刘福通本以为自己也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各地红巾军根本没把他立的皇帝当回事。

就算假意用了韩宋龙凤的年号,接受韩宋的封赏,但都不出工不出力,反而看着韩宋自己和元朝死磕,自己在后面捡便宜。

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

刘福通这个大老粗想不明白的事,全天下读过一点书的人都明白。

曹操所挟持的天子,是汉室正经的天子。

而汉朝国祚绵延近四百年,中原大地都认大汉为正统。

至于韩宋,别说谁都知道韩林儿和宋朝皇帝没关系,就算有关系,宋朝的号召力真的很弱,宋徽宗的号召力……宋徽宗在民间的地位估计比杀了岳王爷的宋高宗还低。

朱元璋等人愿意用龙凤年号,和韩林儿也一点关系都没有,只和刘福通有关。

刘福通当时是势力最大的一支红巾军。

可惜刘福通自己没想明白,否则他自立为帝,就算将来肯定也会失败,好歹能当几年皇帝过过瘾。

韩林儿生长于山野之间,被刘福通找到后,刘福通也未曾请名师教导过他。

他一直都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孩子。

他懵懵懂懂被扶上帝位,懵懵懂懂被元朝军队追着揍,再到最后,因为他是红巾军的皇帝,谁登基他都得懵懵懂懂死去。

这样一个悲剧的傀儡,朱元璋麾下大将们早就不爽屈居其下很久了。

现在,咱家大帅,终于可以称王了吗!那大家伙儿的官职也可以提一提了嘿嘿嘿!对对对对,主公!打陈友谅的时候你再出手!下一个是孤山吗?那个城池小,我来吧。

别啊,这么小的地方,当然让我来!要不抽签?如果还没开打,对方就投降了怎么办?当一个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虎视眈眈看着他。

以前大家都希望攻城时对方不战而降,现在……乌鸦嘴!朱元璋等他们吵完之后,才推了推鼻梁上的墨镜道:先抽签,如果遇到献城投降,那就算你们运气不好,直接跳过。

将领们嗷的一声,都十分忐忑。

徐达忍不住了:主公,标儿给你的这个,这个……刘基语气很有阴阳家的风范,拉长声调道:墨镜。

徐达:对对对,这个墨镜。

墨镜是给你抵挡强光用的吧?你在帐内戴什么墨镜?短暂变成阴阳家的刘基道:大概是想体会一下瞎子的感觉。

朱元璋没有理睬他们,继续推墨镜。

他就是想炫耀一下而已,等他炫耀够了就收起来。

刘基看着朱元璋这混样,一肚子气。

他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主公稍稍有一点雄主的模样,立刻就会做点什么事形象全无?当刘基看到朱元璋单骑入城,大道两旁高呼万岁的时候,泪水把视线都模糊了。

可朱元璋勒马回身推鼻梁上的墨镜,他的眼泪就像是变成了茱萸油似的,差点把眼睛辣疼。

一个好端端的雄主,怎么突然变得滑稽无比?刘基真想拽着朱元璋的领子,教朱元璋从头学当皇帝的礼仪。

宋濂看着刘基生闷气的模样,不由好笑。

当他看到朱元璋把墨镜稍稍抬起来一点,对他眨眨眼的时候,他强忍着的笑意差点没憋住。

很明显,朱元璋非要在大帐内也戴着墨镜的原因之一,就是逗刘基玩。

刘基那一张嘴朱元璋吵不过,朱元璋总想从其他地方找点乐子补回来。

只要看到刘基生气,朱元璋就开心了。

这一对君臣,大约感情是真的好吧。

攻克安庆后,朱元璋急信常遇春,让常遇春赶紧过来搞后勤。

常遇春接到朱元璋的急信,满脸麻木地收拾行囊。

他现在已经习惯了。

每当朱元璋攻克一个城池,就会先让他去在城中打恶棍、分田地、搞劳动改造营。

等秩序稳定后,再让其他将领镇守。

这样虽然他车马劳顿,但是在移动的过程中,他经常遇到围杀,好歹能锻炼一下身手。

常遇春有一次为了吓唬下一个城池的百姓,好让朱元璋解除他的职位,特意没有换衣服,拎着砍掉的脑袋,浑身血淋淋地进城。

谁知道他进城后,百姓们和战俘们群情激愤,那个城池中一些文人也不怕他,居然跑来询问是谁暗杀他,要写文章骂死企图暗杀常遇春的势力。

常遇春哪能让他们再给自己扬名啊,何况他确实不知道谁暗杀他——先暗杀他的势力太多了,他查了半天没查出来。

常遇春苦着脸安慰那些文人,说自己很强,不用担心,不用他们冒险为自己报仇,只要大家能安安分分当大帅……当主公的百姓就好。

是的,常遇春已经知道徐达他们改口叫朱元璋主公了。

他非常难过,自己又没赶上新鲜热乎的第一批。

他还知道徐达他们有了新武器,一箭崩掉城门,吓死个人。

大家决定轮流用。

常遇春得知这个消息后,这次是真的没忍住,猛汉落泪了。

他忍不住给朱元璋写信,信中写了很多内容,但朱元璋看那字里行间,居然满纸写着我也想玩。

朱元璋差点笑晕过去。

他给常遇春回信,将来和陈友谅肯定有一场决战,到时候就让常遇春回来,给他留一支箭玩。

常遇春这才静下心,没有再作妖。

常遇春来到安庆后,照旧遭到袭击围杀,这次还是好几个势力,中间还混杂这元朝廷的人。

不知道为何,他们都不光明正大地袭击,派出去的都是死士,在大白天穿黑黝黝的夜行衣,抓到就咬破毒囊自杀那种。

常遇春好不容易才抓到一个活口,结果那个活口不到半日就被人偷袭杀了。

遇事不决问叶大先生。

常遇春挠破头也不知道那些死士哪来的。

光明正大地和他打一场不好吗?为什么要绕这么多弯子?叶铮笑眯眯道:哪来的?除了我们主公这,哪里来的都有。

他们蒙着面,就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派人刺杀你。

呵,现在常将军你的仁德名声,就是主公的一杆仁义旗帜。

你就像是曾经乱世中那些大儒宗师一样,谁都不敢公开杀你,谁杀你都背上骂名。

常遇春疑惑:我这么厉害?呃,就算我名声有这么厉害,那些人还害怕这么一点名声?我可不信。

叶铮笑着摇摇头:当下的名声他们可能不会在意,成王败寇,他们若能成为最终胜利者,自然有人为他们的史书润笔。

但有些事能润笔,有些事不能。

便是宋高宗,他杀了岳王爷,照旧会被人唾弃万年。

叶铮幽幽道:史笔如铁,史笔如刀。

若非到了逼不得已,谁愿意面对?常遇春呼吸一滞。

叶铮又笑道:常将军啊,我以为你知道这件事。

你若不知道,为何会故意提着人头入城,说自己被一群死士刺杀?而后还次次大老远不换盔甲,一身血腥入城?你难道不是要让世间人都知道你被刺杀,知道你的仁义名声是真的?常遇春:啊?他差点把啊说成嘎。

叶铮微笑着拱手作揖:就算城中可能有不相信你名声的人,但看你此次突破死士重围,冒死来为百姓们分田,他们还有什么怀疑?这些死士,都是常将军仁德名声的证明啊!古时一些自己没本事,又想名留千古的文臣想要走捷径青史留名,总会去骗廷杖,梗着脖子去骂皇帝,被皇帝揍一顿,成就自己的名声。

常遇春这廷杖可不是骗来的。

常遇春颓然:我……弄巧成拙?叶铮大笑:常将军可不要在外面这么说,这话铮听听就成了。

谁不想争这当时名万世名?你只要之后不出错,以后历朝历代的祭祀少不了。

你这话被其他人听到,真的会挨揍。

常遇春本想说谁敢揍他,谁能揍得了他。

最终,他还是沉沉叹气,道:是,我该惜福。

常遇春不是不知道这样的好处。

但他惶恐这样的好处。

因为他就不是一个仁德的好人啊!他一个暴虐的大将军,莫名其妙成了什么仁德象征,头皮都麻了!常遇春很聪明,他明白自己现在仁德的名声越稳固,以后若做错了事,哪怕是一丁点错事,那么遭遇的反弹就是极其剧烈的。

对其他将领而言,一点点飞扬跋扈凶狠残暴可能史书都懒得记载,百姓们都习以为常。

若他常遇春有了仁德的名声后做出这些事,那反噬恐怕他之前做出了再大的功劳都扛不住,定会被主公含泪斩常遇春,顺带遗臭万年。

谁能当一辈子好人?谁能忍耐一辈子本性?常遇春不敢想象这种事。

叶铮装作不知道常遇春心中的痛苦和不安,回到自己的房间,翻出抄写的天书,一边看一边轻笑。

常遇春知道自己被套住了。

但常遇春在知道自己被套住前,早就被套住了。

现在他做得最出格的事也就是一身血地冲进城里,冲进城之后,还不忘安抚百姓不要害怕,更阻止百姓和文人为他赴死。

叶铮抚摸着天书,这就是教化吧?不枉他和他的学生们为常遇春的造势。

标儿虽说误打误撞写了常将军的戏曲,但后续文章诗词戏本,都是他和学生们写完后,寄给标儿润色的。

否则标儿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细节?叶铮叶子正,事功永嘉学派水心先生后人。

只要结果能达到预期,又何必计较其过程?……常遇春在郁闷的时候,朱元璋麾下也有很多将领在郁闷。

比如朱元璋的其他两个发小周德兴和汤和,在听到徐达这威风后,借着和朱元璋的关系,也专门换路线来当一次攻城大将,等过足瘾后再回去。

人有亲疏远近,朱元璋也不能免俗。

不过在给两位发小开后门,让他们先抽签后,朱元璋也告诉他们,若运气差遇到守将献城,他们就立刻滚,不准耍赖。

汤和运气非常好,抽到了接下来攻打的重要据点孤山。

孤山守将是徐寿辉的心腹大将丁普郎和傅友德,打仗特别厉害,声望特别高,肯定不会轻易献城。

徐寿辉麾下有四个心腹大将,分别为丁普郎、傅友德、赵普胜、邹普胜。

朱元璋授意徐达使用离间计,忌惮赵普胜功劳的陈友谅果然中计,除掉了赵普胜。

其他三员大将仍旧依附陈友谅,邹普胜还为陈友谅太师。

汤和认为自己稳了,这次铁定需要他火箭炸城门。

徐达和周德兴一左一右把着他的肩膀,挤眉弄眼诅咒他的箭射偏,被汤和追着揍。

然后徐达和周德兴合伙把汤和揍了一顿,朱元璋捧着水壶一边喝水一边围观。

汤和被徐达和周德兴弄得一肚子气,正准备在孤山好好发泄。

哪知道,他们离着孤山还有百里远,丁普郎和傅友德二人就出城来迎了。

傅友德更是十分夸张地纳头就拜,痛哭流涕,说看到朱元璋,才知道自己终于得遇真主!。

朱元璋也非常感动,表示这两人可以跳过劳动改造,直接为他效力。

丁普郎和傅友德是真的诚心诚意投靠朱元璋,当即卸甲,说规矩不可改,定是要在常将军手下通过劳动改造才敢继续穿戴盔甲。

丁普郎直白道:世人都传闻经过常将军劳动改造的将领,才知道朱家军的精神,才算融入了朱家军。

末将真心想成为朱家军的一员,这过程绝不能少!傅友德拍着胸脯道:主公你放心,末将世代为农,干农活一把好手!很快就能通过劳动改造,为主公效力!看丁普郎和傅友德一脸向往的模样,朱元璋有点迷糊。

难道有什么他忽视的事发生了?朱元璋写信询问叶铮,叶铮很快回信,将死士为常将军刷名声的事详细告诉了朱元璋,并将常遇春被名声套住的窘境,半点不隐瞒地写在了信里。

朱元璋看到信后,愣了半晌,才失笑道:被仁德的名声套住了?常伯仁啊常伯仁。

他把信给了刘基、宋濂以及嘴严的徐达看。

三人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该嘲笑。

刘基又忍不住阴阳怪气:我们苦求不得的事,居然令常将军如此痛苦?呵。

朱元璋道:标儿曾说,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常伯仁是一头嗜血的狼,却要让他当慈悲的羊。

谁被束缚本性,不会难受?不过看了伯仁的遭遇,我倒是更加相信圣人的教化,确实会有效果。

连常遇春这样的人都能被迫当一个好人,何况其他人?三人纷纷点头。

连常遇春这样的人都……徐达摸摸下巴:听说我和常遇春分列左右门神?那他名留青史,我不也一起名留青史了?朱元璋酸了。

改朝换代后,他这个皇帝肯定不会再有祭祀。

但徐达和常遇春大概会被之后的朝代继续供奉吧。

气煞我也!咳,话题转回来。

丁普郎和傅友德献城,汤和哭死过去。

周德兴笑得出了牙花。

终于轮到我排挤一次汤和吗!结果,朱元璋走一路降一路,一直到了陈汉都城江州,路上没有遇到一个抵抗的。

周德兴和其他将领都哭死过去,纷纷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凌迟徐达。

徐达摸着脑袋,一个头两个大。

我本来没想出这个风头,给了你们机会一同出名,谁知道你们个个运气都这么差?怪我啰。

到了江州城外,朱元璋摩挲着强弩:轮到我了。

周德兴和汤和已经满脸灰败地离开,其他将领明明一路势如破竹,却都一副打了败仗的沮丧模样。

徐达用胳膊肘撞了撞朱元璋,小声道:主公,我想他们都想跟着冯国胜、胡大海打仗,留主公和我两人在这了。

朱元璋放声大笑。

……又到一年中秋,爹娘还是没回来,狗儿和猫儿都会爬会叫哥哥了。

陈标一边用拨浪鼓逗着四弟五弟爬行,一边叹气。

听说陈汉首都江州已经被攻克,陈友谅逃至武昌,之后朱大帅继续一路走一路接受献城,炸药包目前仍旧只用出两个。

爹娘今年过年是不是该回来了?陈标想了想陈汉的地盘,摇摇头。

虽然陈汉的首都江都被攻克,但陈汉的地盘至少还有一半。

而陈友谅现在的兵力如果集中起来,全力与朱元璋一搏,恐怕兵力还远远超过朱元璋。

陈标这一辈子了解现实后,才无语地发现,他一直以为的开局过程结果都很顺利的洪武皇帝,现在是真的弱啊。

若不是陈友谅背主自立后立刻挥兵应天,出师不利损失了威信,若等陈友谅把徐祖辉的势力全部吞并消化,那真的是劲敌。

即使陈友谅每次都在重要环节选择错误的路线,就算元朝没空打朱元璋,张士诚若给朱元璋背后来一下,也能减缓朱元璋攻势。

张士诚在刚占领苏杭的时候,与朱元璋时常有摩擦。

怎么投靠元朝后,就和个懒惰的王八似的,看到机会也一动不动?陈标正思考国内大势,顺带吐槽朱元璋的对手们时,陈家一个管事来报:少爷,城门口流民分粮处,好像来了个别的势力的探子。

陈标正无聊,把拨浪鼓往床上一丢,乱爬的陈狗儿一个猛扑,把拨浪鼓压在肚子下占为己有。

陈标先把陈狗儿掀了个底朝天,然后道:哦?我去看看。

又到了秋收时候,今年应天再次大丰收。

应天的生活这样好,自然有无数流民涌入。

花云根本没空去前线,处理庶务处理得焦头烂额。

应天养不了这么多流民。

朱元璋的领地确实缺劳动力,但不是已经人口几乎饱和的应天。

花云需要把流民遣散到朱元璋其他领地去。

但流民到了应天后,基本都只剩下一口气了,立刻遣散流民,流民没了活路,肯定会引起很大问题。

陈标借陈国瑞的名义出主意,由陈家牵头,以工代赈,让流民修路挖矿修补城墙等,替代部分百姓徭役。

流民一边养足力气,一边赚取工分。

等工分够了,就可以到其他城池领取自己的田地。

这样,他们既筛选了愿意劳动的流民,又可以让流民能够尽可能活下来。

外面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应天城内一片欣欣向荣歌舞升平,和元大都城内与张士诚的平江城差不多。

应天城内富商云集,陈家酒楼每日好肉好菜不断,剩菜剩饭都被混在一起,经过磨碎过滤和高温熬煮消毒,加入麦糠米糠粉,做成有盐有油脂的黏稠糊糊。

这些糊糊,就是流民们每日的粮食。

罗本来到应天城郊的时候,正好遇到陈家向流民发放食物。

老实说,陈家的剩菜剩饭混在一起,沸腾着的味道非常香。

罗本十分惊讶,应天难道物资充裕到给流民分发食物,都会是肉粥吗?他好奇询问分发食物的人,得知这个糊糊的做法时,不由脱口而出:这东西人能吃?!这不是喂猪的泔水吗!罗本这一嗓子,领食物的流民脸上的期盼表情都僵住了。

陈家管事脸色一沉,很快重新展颜笑道:看先生穿着,定是从富贵地方来的大文人吧?罗本看了看自己的文人长衫,皱眉道:是又如何。

陈家管事笑道:陈家只取每日酒楼新鲜的剩菜剩饭,磨细过滤,晚上熬煮几个时辰,第二日开始供应。

这糊糊油盐充足,又经过长时间高温熬煮,卫生安全绝对有保证,对干力气活的人而言,特别有营养。

但先生你也没说错,这等有肉有菜有细粮的剩菜剩饭,在你们那的富贵人家,都是喂猪喂马喂牲畜,肯定是到不了流民口里的。

罗本脸色一沉,听出了陈家管事笑语中的嘲讽。

能当管事的人,嘴皮子都利落,不比那些舌战群儒的文人差。

陈家管事小嘴一张,继续叭叭叭道:朱家军提供给流民的食物,配料和做法都是写明了的。

为防流民们不识字,在流民登记以工代赈的时候,也都一一说明了。

不信,你问问他们知不知道?罗本看向那群流民,流民们都漠然地看着他,最前面的人还在小声嘀咕,说别耽误他们吃饭。

罗本深呼吸,不悦道:即使是流民,也是百姓,也是人!你怎能如此折辱他们!陈家管事再次笑了:先生,你这说的,我怎么折辱了?你认为折辱,是你吃得饱饭,饿不死。

先生认为这不能入口,很侮辱人,是吗?先生认为不能入口就对了。

这就不是给先生这样不会饿死的人吃的。

罗本怒极:我本听闻朱元璋仁德之名,如今看来,不过是伪君子!罗本不顾身在敌营,吼出这一嗓子,周围维护秩序的朱家军还未动作,流民们已经表情凶狠地将他围起来。

住嘴!不准这样说朱大帅!你懂什么!打死他!快滚!滚出应天!……看着群情激奋的流民,罗本惊怒不定。

他在为百姓说话,为何百姓却视他如仇敌?!好了,都安静一下,大家该吃饭的吃饭,别耽误工时。

一个清脆孩童声音响起,流民顿时安静,有些人甚至在听到这一声童音后,直接跪下磕头。

陈标被花云亲自抱着,带着口罩来到城门口。

陈标让花云修建流民营,收拢流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流民洗澡换衣。

流民换的衣服都是从城里募集来的破旧衣服,经过开水煮过后,每个流民一套,也只有一套。

之后,流民营的垃圾和排泄物都会每日清理焚烧,每日喷洒石灰水。

且流民不可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否则就会被扣工分。

而处理募集衣服、处理垃圾、处理酒楼每日剩菜剩饭的都是流民,这些也算以工代赈的工分中。

不过虽然经过了些许卫生处理,流民中携带病菌的人仍旧很多,所以陈标很少来流民处,来的时候也会戴上口罩,脑袋上还会戴上有面纱的兜帽。

经过两层防护,虽然口罩和面纱的防护效力堪忧,陈标也没有生过病。

流民们都知道出这主意的是朱元璋麾下的钱袋子陈家,而这小孩是陈家少爷。

陈标制定的流民政策太绕。

笔友朱元璋专门写信给陈标,每一批流民领了衣服,登记好名册,准备进流民营时,都让陈标亲自来为流民统一讲解一次规则。

所以陈标一出现,流民们就安静下来。

陈标看着那个怒气未消文人,拉了拉一脸凶相的花云的胡子,让花云放他下来。

朱元璋在百姓间的仁德名声传了出去,但文人们仍旧非常犹豫,不敢轻易来投。

他们顶多往朱元璋快占领的城池跑,然后装模作样被抓到劳动改造营,被迫无奈成为朱元璋手下一员。

所以朱元璋现在占领的城池中文人官吏不太缺了,反倒是应天仍旧缺文人。

敢穿着一身文人长衫,骑着价值不菲的骏马,身后还有持刀护卫的文人,若不是其他势力派来的使臣,就是对自己很有信心,要考察朱元璋的领地,决定是否投靠朱元璋的有名气有才能的大谋士。

无论哪种,陈标作为朱元璋的臣子和笔友,都不能将其得罪。

陈标听了一肚子火的负责给流民分饭的陈家管事的叙述,十分无奈:钱叔啊,你这暴脾气……你就不能从头到尾好好给这位先生讲清楚吗?非得阴阳怪气?钱管事低头:我知错了。

花云忙道:唉,他也没说错。

何况看到有人侮辱主家,他不生气才不可能,标儿,别骂了。

陈标无语极了。

花叔叔看上去是个黑脸张飞李逵般的暴躁性子,在他面前却特别爱和稀泥。

这就是朱大帅最早亲卫队队长的能耐吗?陈标道:好了,你继续分饭。

然后,陈标转头对罗本道:先生,可否在旁一叙,别耽误他们吃饭,他们都饿了。

这件事我详细解释给先生听。

不过我虽有我的道理,但先生不接受也正常。

陈标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罗本看着仍旧对他怒目而视的流民,心里十分不是滋味,梗着脖子道:好,我倒要看看你能有什么道理折辱他们。

一个流民:呸!罗本:……陈标:……走了走了。

大家安心吃饭,别急……唉,也别跪了,都起来。

陈标自来熟地拉着罗本的袍子一角,把罗本往旁边扯。

罗本皱眉:你这小孩怎么如此无礼!陈标表情一僵,立刻作揖:抱歉抱歉,我在家和家里的先生玩闹惯了,一时没回过神。

花云一把将陈标抱起来,骂道:标儿怕你被流民揍,护着你赶紧走,你不领情就罢了,怎么还骂人!对着这么小的孩子辱骂,你要脸吗!陈标立刻道:花叔叔,别这样,他没有骂我,更没有辱骂我!花云骂道:放屁!他声音那么大!就是在骂你!陈标:真的没有。

唉,花叔叔,别气别气,深呼吸,深呼吸。

花云使劲磨牙,那眼神,仿佛恨不得在罗本身上咬下一块肉。

见多识广的罗本,居然被花云给吓住了。

不过被吓住的同时,罗本脑海中闪过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念头。

老师写《水浒传》,正为李逵这个角色取材中,有些把握不住一个能把人瞪死的凶悍黑脸大汉,究竟能有多凶。

这人貌似挺适合当李逵的原型?在陈标连声劝说下,花云总算没有立刻给罗本麻烦。

他只是把陈标抱得紧紧的,一脸警惕地瞪着罗本,好像罗本是要抢孩子的人贩子。

罗本从取材中回过神,心里郁闷极了。

他今天究竟走了什么霉运,怎么老是在莫名其妙的地方被人莫名其妙的仇视?陈标带罗本去的地方,是被分到此地维护流民秩序的朱家军小队分批休息的地方。

这里有煮好的茶水和果腹的干粮,干粮中不乏味道不错的肉干。

陈标让人取了一些茶水和肉干来,不管罗本和他的护卫吃不吃,反正算是尽了地主之谊。

或许是茶水的安抚,罗本心中的愤怒终于冷静下来,愿意听陈标狡辩了。

陈标还真不是狡辩。

陈标问道:以工代赈,在《晏子春秋》中就有记载。

齐景王时,晏子请景王赈灾,景王不许,晏子便奏修路寝之台,让饥民为劳工,修了足足三年,终于赈灾完毕。

既然自古就有以工代赈,但为何赈灾时却很少使用?罗本眉头一皱,居然答不上来。

《晏子春秋》他当然熟读,以工代赈的记载他也读过,但他擅长的并非内政,而是军势和大势。

术业有专攻,他以前并未思索过这些问题。

见罗本不能回答,花云立刻讽刺道:什么大文人,我这个粗人知道的事,你都不知道?我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吧!以工代赈,若是让灾民干轻活,那么不是灾民的人都会来抢这一口吃的;若是让灾民干重活,呵,就算是插筷子不倒的粥,能干多少重活?干重活就得有盐,有油,才撑得住。

花云一手抱紧陈标,一手指着远处的流民:他们来应天的时候,只剩下一口气了。

如果不吃好些,让他们干重活,他们肯定立刻没命。

但哪家供得起那么多东西?花云啰里吧嗦一大堆话,听得罗本满头雾水。

陈标叹气,拉了拉花云的胡须,让他闭嘴,简洁了当的解释道:流民以工代赈,得吃饱吃好,否则就是要流民的命。

元朝廷修筑大堤本也打着以工代赈的主意,结果活多粮少,百姓活活累死饿死。

但若干的活轻一点,或者粮太多了,又有个问题。

朝廷的赈灾物资有限,赈灾是给活不下去的人一口吃的。

只要饿不死,哪怕顿顿吃糠皮,都不该来抢赈灾的人这口吃的。

但赈灾时,很难分辨对方是否是真的灾民。

陈标从碟子里拿出一根肉干。

肉干就这么多。

以工代赈说着轻巧,但若没有很好的统筹安排,还不如直接施粥,花费的钱粮还少一些。

官员更不乐意以工代赈。

因为朝廷发下的赈灾钱粮,他们可以吞掉七成甚至九成,剩下的加水做成粥,灾民们每日喝粥后回去躺着节省体力,既饿不死又不会出来搞事。

即便灾民们饿死了,也是逐渐虚弱而死,死的时候没力气搞事了。

以工代赈将灾民们集中起来,克扣钱粮就特别容易闹事。

哪怕朝廷看到了以工代赈的好处,官吏们也多半会把事情搞砸。

不仅如此。

乱世是豪门士绅吸纳流民,发展自身的好时机。

若朝廷良心发现好好搞以工代赈,豪门士绅就没有免费的长工、奴仆来源了。

所以豪门士绅也会联合官吏一起搞砸此事。

综合以上理由,朝廷使用以工代赈的时候都会非常谨慎。

听了陈标残忍地揭露以工代赈其中奥秘后,罗本脸色苍白。

陈标低声道:先生,你能把流民当做人,说明你是个好人。

可这些快要饿死的流民们,他们其实算不上人了。

只有生存没有压力的时候,他们才能有个人样。

大帅的领地百废待兴,缺乏劳动力,以工代赈确实是最好的法子,既能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流民在应天吃饱肚子养好身体后,也才好疏散到其他地方垦荒。

流民身体本就瘦弱不堪,若不补充充足盐分油水,根本无法干活。

可给流民们提供充足盐分和油水的饭菜,朱大帅治理下的百姓如何想?朱大帅麾下的将士如何想?流民们自己不当流民后吃不了这样的好东西,他们又如何做?陈标幽幽叹气。

他也是想了许久,才想出这个法子。

外面再乱,有钱人还是每日下馆子,酒楼每日都有大量剩菜剩饭。

这些剩菜剩饭,确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当泔水喂牲畜。

现代社会,专业养猪场已经不准再使用泔水。

因为他们收泔水的时候往往过了好几日,饭菜已经生霉;又不经过高温处理,里面有病菌或者寄生虫;有的泔水里面还有很多垃圾,甚至有玻璃碎片,会划伤猪的食道……但陈家自己提供的泔水,可以杜绝这些问题。

每日新鲜剩菜剩饭不会有质量问题,磨碎过滤后不会划伤食道且能让营养更容易吸收,高温熬煮几个时辰什么病毒寄生虫都能杀掉……这样的赈灾粮,营养充足,但吃起来很没面子。

陈家不断宣扬赈灾粮的来历,稍稍有自尊心的流民,都宁愿啃自己买的粗粮饼子,也不会再去喝这个赈灾粮。

这就像许多贫苦人只要有口吃的,就不愿意去当乞丐一样。

为了尽可能让流民更抵触这个赈灾粮,陈标还在里面放了很多糠皮和少许腥气重的动物内脏碎块,尽可能让赈灾粮的味道古怪。

赈灾粮做好之后,陈标自己吃了一口,差点被那味道熏得吐出来。

花云勉强咽了下去,但也对这个怪味叹为观止。

陈标道:先生你知道观音土吗?罗本神色有些恍惚:知道。

陈标道:吃了观音土有饱腹感,但吃多了会死人。

但有赈灾经验的好官,会在赈灾的粥中当众加入少许观音土。

罗本听了陈标的话后,不可抑制地大喘了几口气,然后肩膀就像是被压了什么重担,一下子垮了下来。

陈标见罗本将他的话听了进去,并未死守着自己那套思想和他继续杠下去,对罗本印象好了许多。

他再次拱手作揖道:先生若不生气了,可继续看看应天城赈灾效果。

我们赈灾的方法,都写在城门的公告栏上。

先生有不清楚之处,可直接问军士和陈家管事,他们定知无不言。

罗本不解:为何?这不是你们朱家收买人心的法子?为何要轻易展示给其他人。

陈标立刻道:小子名为陈标,是陈家的,不是朱家的。

先生折煞我也。

朱大帅说,这个方法能活更多人,还能让富贵人家为赈灾做点事。

若是能让更多的人学到,活更多的人,那也不错。

花云终于找到机会插嘴:大帅……主公还说,让富贵人家抠出点钱粮救济流民,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

但用他们吃剩的饭菜,倒是很合适了。

啧啧,明明是乱世,这来往豪商士绅‘贵’人还真多。

光陈家酒楼每日剩菜剩饭,都足以让大半流民吃饱肚子。

再加上些朱家军提供的糠皮内脏,陈家就能供应每日流民所需食物。

其他酒楼也想刷刷脸,陈家都不给他们机会。

因为陈标不能保证其他酒楼不在剩菜剩饭中加东西,把流民吃出问题。

到时候好事变祸事,锅就会让给朱大帅出主意的亲爹陈国瑞背了。

罗本眼眸闪了闪,然后猛地站起来,对着陈标深深一作揖:在下名为罗本,是主公张士诚使臣。

本为刚才误会向朱大帅和陈家道歉,你们确实是善人。

花云也猛地站起来,抱着陈标连连退后几步:张士诚的人?!你来干什么!陈标无语:花叔叔,罗先生不是说了吗?他来当使臣。

你别这样,张士诚和咱们现在还不算彻底敌对,你不要为难他的使臣,反而要好好款待,才能展现出咱们主公的宽和啊。

花云脸一下子都垮了:啊?他骂你,我还要好好款待他?陈标哭笑不得:我都说他没骂我了。

而且罗先生也道歉了啊。

花云仍旧满脸不满:哼。

陈标提高声音:花叔叔!花云非常孩子气的瘪了一下嘴,把陈标放到地上,护在陈标身前,对罗本抱拳道:主公朱元璋麾下,镇守应天大将花云,字时泽。

罗先生叫我时泽便好。

既然罗先生为张公使臣,那请随我进城,我定好好款待!罗本看了一眼花云身后探头探脑的小孩,非常大气地再次拱手作揖,没把花云态度放在心上,再次自我介绍:在下罗本,字贯中。

花将军不必多礼,称呼在下罗贯中便好。

误会澄清后,罗本就平心静气了。

若他脾气不好,在元大都就被元朝君臣砍了。

探头探脑的陈标眼睛猛地瞪圆。

罗、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