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2025-03-22 07:15:36

陈标板着脸:小樉……已经挨过揍的陈樉噗通一声,双膝着地,跪得特别豪迈。

马氏嘴角直抽搐。

她揍陈樉的时候,陈樉还满脸无赖模样,和朱元璋耍赖的时候简直一个模子印出来。

怎么标儿一板着脸,二儿子就这么老实?马氏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心里的不是滋味,并不是因为什么当娘的没尊严,而是愧疚。

朱元璋性格暴躁,马氏不放心朱元璋,得亲手帮朱元璋管理着后勤,并在朱元璋牛脾气犯了的时候,把朱元璋从歧途上拉回来。

马氏心里明白,天下未定,何以为家?只要这世道还乱着,他们一家子,她的孩子们,就无法拥有一个安稳的生活。

所以她为了大家,只能忽视小家,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地方,被别人带着长大。

她管教不好陈樉,不是因为陈樉性子天生顽劣,而是因为她没有一直陪伴在陈樉身边。

她这个母亲的形象,在陈樉那里太单薄。

还好有标儿在。

马氏看着陈标的眼神十分柔软和愧疚。

即使陈标是神仙童子,神仙童子也是小孩子,她却只能把教导孩子的重担压在陈标身上,让陈标又当爹又当妈,还要给弟弟们当老师。

陈标看弟弟跪得这么干脆,也嘴角微抽。

这家伙怎么小小年纪就一副滚刀肉的模样?这究竟像谁?我爹是个老实人,我娘是个慈祥人,我就更不用说了,完美!这怕不是遗传变异?陈标很担心,陈樉小小年纪就这样,长大后怎么办?真是三岁看到老?陈标按着眉角,道:你还小,你做错事,这错哥哥至少要分一半。

哥哥写检讨,你背检讨。

你没把检讨书背下来前,你和我都不能吃零食,如何?陈樉小手放在膝盖上,缩成一个小团子:哥,我错了,你罚我,别罚你自己。

陈标挼着自己弟弟的大脑袋道:我说了,我是你哥哥,你从小是我教的。

弟不教,兄之过。

你确实应该受罚,但我的罚也不能少。

好了,起来。

检讨的事再说,我们陪着娘出外走走。

今日天气阴凉,我们去竹林边野餐。

陈标拉了一下陈樉,没拉动。

陈樉见陈标踉跄了一下,忙站起来,扶住陈标。

陈标:……倒也不需要你扶。

见陈樉瞬间老实,并且神情后悔极了,马氏若有所思。

标儿教导樉儿的策略,她是不是能用在重八身上?毕竟樉儿看样子,就是一个小号重八。

马氏决定以后试试。

陈标年纪太小,他牵着马氏,反而是让马氏顾着他。

他便让粗壮的丫鬟看顾好马氏,马氏推着小小的婴儿车,婴儿车上载着只知道吃和睡的陈棡。

陈标自己牵着陈樉,朝着后院竹林走去。

石板路有些颠簸,陈棡在婴儿车内晃来晃去,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睡得像头小猪。

陈樉走几步路,探头看弟弟一眼,然后对陈标说弟弟像小猪猪,然后走几步,又探头看,再次诽谤他弟弟是小猪猪。

陈标十分无奈:睡得多才长得高。

你也可以多睡。

陈樉抱着陈标的手臂道:不要。

我要和哥哥玩。

陈标叹气。

他宁愿陈樉多睡,别来烦他,吵得他脑壳疼。

马氏忍笑:确实是小猪猪。

你们都是小朱朱。

陈标道:娘哟,你别太纵容小樉。

他嘴现在就这么坏,以后还得了?陈樉抱着他哥的胳膊蹭来蹭去,把陈标蹭得东倒西歪走蛇形路线:我不坏,对哥哥不坏。

马氏终于忍不住,笑出声。

他们来到竹林旁时,发现朱文正和朱文忠正好在挖笋子。

挖笋子的主力是朱文正,朱文忠在一旁望风。

见马氏他们过来,朱文忠愣了一下,大叫:文正快跑!朱文正差点一锄头挖脚上。

陈标无语极了:你们在干什么?朱文忠老老实实道:偷笋子。

朱文正狡辩:挖叔叔家的笋子,怎么能叫偷!陈标更无语了:你们想吃笋子,找我要就好,怎么还自己来偷……挖?朱文正道:因为叔叔说,还是偷着的食物吃起来最香,我就想试试。

陈标脑壳上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爹究竟教了他侄子什么鬼东西?伯伯泉下有知,怕不是要入梦打死我爹!陈标仰头看马氏:娘……马氏脸上绷不住了:看娘收拾他!朱文忠:哦豁,文正,你要倒霉了。

谁让舅舅倒霉,舅舅就让谁倒霉。

朱文正:……婶婶,我错了!马氏微笑:你没错。

就算你错了,教你的国瑞至少有一大半的错。

陈标想掏耳朵。

我娘这话这么听起来这么熟?一定是我的错觉。

陈标打圆场:好了,既然挖都挖了,一起来野炊。

你们行军打仗,肯定会垒灶。

听到陈标要做东西吃,朱文正的口水立刻充盈。

什么叔叔之后可能会倒霉,自己也会跟着倒霉的事,立刻被他抛之脑后。

文人们说得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朱文忠看着自家义兄弟,心好累。

他总觉得,自家这位义兄弟,怕不是聪明都集中在了打仗上,其他方面都是纯粹的蠢货。

朱文忠担心,义兄弟这么蠢,将来会不会被人坑得很惨。

有舅舅和标儿看护着,应该不至于?文忠,你愣着干什么?快过来帮我搬石头!不然不给你吃!朱文正大喊。

朱文忠叹气:好。

朱文正和朱文忠垒灶台的时候,陈标让人把已经在水中烧开消过毒的黄泥拿过来。

今天他要吃叫花鸡。

现在朱元璋还没当皇帝,世上还没有叫花鸡这道菜。

不过陈标他爹和陈标说过以前偷鸡后用黄泥裹着焖着吃的事。

陈国瑞说,就算肉很香,但那样做出来的鸡真的不好吃,让陈标不要尝试。

肉很香的意思是,能吃到肉就很香了。

但那黄泥焖鸡……伪装成陈国瑞的朱元璋觉得,自家标儿别说吃,闻着味就会吐出来。

真正的叫花鸡做法是把活鸡掐死后,什么处理都不做,直接黄泥裹了埋火里焖熟。

待吃的时候,把黄泥掰开,黄泥就直接把羽毛连着鸡皮一起撕下来,正好吃里面的肉。

泥土中自带盐味,连盐都不需要找。

看了正宗叫花鸡的做法,就知道这样做出来的鸡肯定腥气扑鼻,而且吃的时候难免会在鸡肉上沾染黄泥土。

朱元璋当乞丐的时候这样做鸡,只是为了把做鸡的香味封住,免得被人察觉。

若是直接烤着吃,烤鸡肉香飘十里,朱乞丐立刻会被人找上门打断腿。

陈标问他爹:如果我用大帅的故事当噱头弄一个叫花鸡出来,这道菜的利润分一半给大帅当私房钱,大帅会不会砍咱们的脑袋?朱元璋拍着胸脯道:绝对不会!大帅会很高兴,相信我!陈标觉得有点悬,但他还是先把叫花鸡捣鼓出来。

如果朱大帅不同意,就叫陈记商人鸡,说是朱元璋手下大将陈国瑞行商时候吃的鸡。

或者他问问自家叔叔伯伯们,哪个功劳最大名气最大,就用谁的名号。

朱元璋的名声,不借也罢。

陈标选择了半大的小公鸡,已经洗干净摘除内脏腌制了一个时辰。

现在他将菇类、芋头、笋块等蔬菜与调料一起塞进鸡腹中当填料,鸡肉表面涂上蜂蜜,再裹上新鲜摘取的荷叶。

收拾完书房的朱文英拎着一坛甜菜烧过来,陪着陈樉用烧酒和泥,把鸡裹在酒泥中。

闻着烧酒的味道,正在生火的朱文正眼睛立刻亮了:这酒味道正!朱文忠结结巴巴道:用、用这么好的酒和泥?太浪费了!会不会违反军令?陈标道:自家酿酒,不是贩卖,不会违反军令,而且这是甜菜根酿造的酒,严格来说,不算粮食。

糖甜菜在公元十二世纪就已经在阿拉伯和波斯广泛种植,华夏北方也早有引进,不过都是当蔬菜吃,种的不多。

要到了1747年,德国科学家才发现甜菜根中有蔗糖,开始用甜菜根制糖。

糖在古代是奢侈品。

现在还未出现后世那种出汁率高的甘蔗品种,甘蔗制糖效率较低,而且属于经济作物,在乱世中种甘蔗不种粮食显然不行。

甜菜全身都能食用,在乱世能作为粮食食用。

陈标这颗聪明脑袋,当然提前在陈家的庄子里种甜菜,选育蔗糖含量高的品种,提前几百年用甜菜根制糖。

制糖剩下的甜菜根渣,陈标就发酵来酿造成酒。

酒的品质很差,酒精度低,味道也不怎么样。

但在这个世道,陈标完全可以在解除卖酒禁令后,把甜菜根制糖后残渣酿造的酒当奢侈品卖。

论黑着心眼赚钱,陈标是专业的。

朱文正对酒的来源一点都不在意。

他脑子一根筋,叔叔都不在意,他在意什么?朱文忠听了陈标的解释,松了口气。

他赞叹道:标弟好厉害,什么都能利用起来。

我只知道甜菜根晒干后勉强能充饥,没想到还能酿酒。

陈标叮嘱道:那是。

以后你们记住,行军打仗别偷别抢,手脚都干净些。

要钱,就来找我,我给你们分红。

朱文忠笑道:好。

朱文正抱怨:标弟啊,我每次回来,你都要叨叨这件事。

知道了知道了。

朱文忠道:就要多念叨。

我不会忘记,但你容易忘记。

朱文正生气道:你什么意思?什么叫我容易忘记!朱文忠道:你忘性大,就该标弟多念叨。

朱文正道:我们比划比划,看谁忘性大!朱文忠白了朱文正一眼,没理睬这个除了行军打仗之外,脑仁没有拳头十分之一大的莽夫。

朱文忠不理睬朱文正,朱文正又不好冲上去打人,只能气呼呼地刨坑做灶台,无能狂怒。

让朱文正更生气的是,陈标不仅不住嘴,还走到朱文正身边絮絮叨叨。

什么咱们都是吃过战乱的苦的人,将心比心,不能把苦难带给别人,就算大帅不在乎,咱们良心也过不去巴拉巴拉……朱文正不顾双手都是土,使劲捂住耳朵:别念了别念了,标弟,标儿,我的标少爷,你哥哥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陈标笑着扑到他蹲着的堂哥背上,双手搂住朱文正的脖子挂着:你以为我想念叨你?还不是爹说,你容易得意忘形,让我多念叨你。

朱文忠使劲点头。

陈标笑道:看,忠哥也这么说你。

朱文正狠狠翻了个白眼。

叔叔,义父,朱大帅!你真的狠!朱文正宁愿被朱元璋骂,也不想听到陈标叨叨他。

被这么小的孩子叨叨,他不要面子吗?陈标对着朱文正的耳朵大喊:堂兄!你听到了吗!朱文正:听到啦听到啦,别喊了,耳朵嗡嗡叫啦。

朱文英拯救了朱文正的耳朵:泥封好了,什么时候埋下去?陈标道:先生一堆火。

他们把泥封的鸡摆在阳光下晒着,先在灶坑里生了一小堆火。

待火熄灭后,把酒泥已经变成泥壳子的鸡并排放进火堆里,用土埋好之后,再重新生起火堆。

火升起来后,陈标又让人把烧烤架子拿来,烤串好的鱼、蔬菜、米糕、馒头片吃:先垫垫肚子。

他三位兄长食量都大得惊人,那几只可填不饱他们的肚子。

有好吃的,朱文正心情就恢复了:叔叔呢?不一起来吃?朱文英道:义父刚走。

陈标抱怨道:他要忙工作。

谁让他在大帅面前立军令状,说他一个人就能搞定扬州?活该。

包括马氏在内的知情人都努力咬紧牙关,不露出笑容。

是啊是啊,陈国瑞在朱大帅面前立军令状,哈哈哈哈哈。

娘,烧烤少吃些,我给你煨了鸡汤,等会儿你吃鸡汤饭。

陈标叮嘱。

他所做的鸡汤饭,当然是把鸡肉全部都撕下来,肉多米少的鸡汤饭。

再加上蔬菜和菌菇颗粒,充分保证孕妇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马氏微笑着点点头:还是给你爹装一份送去,否则他回来,肯定会闹腾。

陈标拉长声调道:好!~连泥壳子一起给他送去,不告诉他怎么吃。

小樉!别玩泥巴了,洗手,吃肉!马氏笑声爽朗:好,不告诉他怎么吃。

陈樉挥舞着手中的泥块:不告诉他!不告诉他!……朱元璋:阿嚏!他像个前朝赶考书生一样背着一竹筐书,打了个响亮的喷嚏。

难道我刚走,标儿就想我了?朱元璋非常自恋地想。

走出家门,朱元璋被天命所归的喜悦冲昏的脑袋冷静下来,开始思考陈标透露出的些许未来。

他无论怎么想,也不认为自己会走到恢复人殉那一步——即使他是个大老粗,也知道恢复人殉的帝王会在史书中被骂成什么鬼模样。

他自己的名声就罢了,若这成为祖训,他那心地善良的好标儿,怎么可能做如此残忍的事?他不是给标儿挖坑吗?未来的我未必疯了不成?我得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疯啊,总不可能和标儿反目成仇?难道是标儿造我的反?那不是直接禅位就能解决的事吗?标儿当皇帝,我当太上皇领军为他开疆扩土,岂不是美滋滋?朱元璋皱眉苦思,脑袋中一团浆糊。

他想啊想,浆糊终于清澈了一点。

但那一点点灵光快被他抓住的时候,一阵猖狂刺耳的大笑,就像大铁锤似的狠狠砸向他的脑袋,那点灵光瞬间没入浆糊,头更晕了。

咱标儿住的这条街不是军事重地吗?!谁在那大吵大闹!!朱元璋气冲冲地冲过街道拐角,看见周德兴正坐在周家大宅门口的石阶上,双手捂着耳朵愁眉紧锁。

而在外人面前不苟言笑的冷面严肃统帅徐达,和在外人面前谨小慎微的敦厚和善大将汤和,仿佛两个疯汉子似的,围着周德兴跳来跳去,就像是蒙古人围着篝火跳舞。

看标儿,不带你!吃大餐,孤立你!谁让你一说谎就结结巴巴,三番五次差点暴露大帅真实身份?没用的家伙,下次你继续趴在墙头上闻味道吧,嘿嘿!周德兴气得大吼:够啦!我要砍死你们!徐达和汤和勾肩搭背挤眉弄眼:你砍啊,你砍啊,你不砍就是我孙子。

周德兴被激得嗷嗷叫,解下腰间装在刀鞘里的大刀,对着徐达和汤和胡乱挥舞。

朱元璋扶额。

他就说今天开会的时候,周德兴在愁个什么劲儿。

原来徐达和汤和这俩老小子,又去气周德兴了。

够啦!吵什么吵!朱元璋背着一篓子书冲过去就是两脚,狠狠踹徐达和汤和屁股上。

周德兴眼泪汪汪扑过来:大帅!你要为我做主啊!朱元璋条件反射,也一脚把周德兴踹翻在地。

周德兴:……徐达和汤和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哈哈大笑:有福不同享,有难要同当,好兄弟,哈哈哈哈。

周德兴趴在地上装死。

这三个兄弟他不要也罢!朱元璋自知理亏,把周德兴从地上拉起来:好了好了,你赶紧再练练,练好了带你一起去看标儿。

标儿送吃的来的时候,我什么时候少过你那份?周德兴委屈:你们都是吃饱了才分我。

朱元璋:至少你尝到了味。

周德兴气得翻白眼。

你们等着!我专门聘请了一个唱戏的教我!我很快就出师,到标儿面前把你们的食物全抢了!大帅,又是标儿读过的书?徐达道,你看完马上给我看啊。

汤和道:我也要我也要。

嘿,大儒都教不懂我,看标儿的书,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周德兴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要是标儿能教我儿子就好了。

我那个儿子啊,气跑了好几个教书师傅。

朱元璋没好气道:那不是因为你太溺爱纵容他吗?你要把他按着抽几次,看他敢不敢气跑教书师傅。

周德兴顶回去:说得好像老大你会打标儿似的。

朱元璋得意:我那是不需要。

徐达道:说起文人,老大,我刚接到消息,朱熹家又拿乔了。

说好的派人来,结果又称病。

估计咱们还得拿出一些诚意。

汤和挠了挠头:估计不是诚意问题,还是咱们太弱。

老大,咱们还是等多占些地盘,有他们所说的什么天子之气之后,再去找朱熹联宗。

朱元璋淡淡道:不用了,不找了。

我就是一老农的孩子,祖上没什么名人。

周德兴焦急道:老大,你别赌气啊。

他们文人就喜欢搞什么几顾茅庐。

现在那些文人闭着眼睛骂你,你不和朱夫子联宗,以后他们还骂。

朱元璋道:骂就骂呗。

我又不是为了那群文人争天下。

三哥们面面相觑。

徐达率先道:好吧,暂时不管他们。

说不准等老大当皇帝了,他们自己会求上门来。

朱元璋道:求上门来我也不理。

我朱元璋就是从乞丐一路摸爬滚打当了皇帝,看看史书里那些皇帝,就刘邦能和我比一比。

这功绩,还需要我认什么祖宗。

至于那群多嘴多舌的文人……朱元璋哼笑: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三哥们再次面面相觑,然后不知是谁开始鼓掌大笑,而后三人都大笑了起来。

好诗,好诗!老大厉害,这诗绝对流传千古!认什么文人祖宗,老大自己就是大文人!朱元璋背着书篓走在最前面,徐达、汤和、周德兴三人勾肩搭背歪歪斜斜跟在朱元璋身后。

太阳光从朱元璋斜前方照面打过来,把四人脸庞都映得金灿灿。

从他们身后往前看,好像四人都融入了光里,正朝着太阳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