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025-03-22 07:16:55

清晨,西湖沉浸在朦胧的梦乡里。

离杭州城有些距离的笕桥乡镇上,大门威严紧闭的中央航校传来了哨子声。

校舍走廊上,有人才刚刚起来,端脸盆与搪瓷杯子去开水房。

片刻,他们说笑着来到楼底食堂。

水汽从一摞摞小笼里溢出来,温暖了白墙上的肃穆标语。

军靴踏过些微湿润的操场沙土,几个学员正在罚跑操场。

跑完今晨最后一圈,他们来不及穿外套,裹着汗津津的背心就往食堂钻。

往台面一瞧,肉馅儿包子早没有了,茶叶蛋也没有了,只剩稀汤的米粥和一箩筐白面馒头。

但总比没有吃的好。

几个学员取瓦碗舀粥,拿三两个馒头,到旁边四方桌和条凳坐下。

梳油头,戴洋货腕表的青年们瞧了眼他们,吹着口哨离开了。

讥诮,却是不敢多说一句。

他娘的,桌上的人一口咬去大半个馒头,囫囵呼出东北腔,这帮孙子,动力原理一窍不通,考试竟能得‘甲’等,我打抱不平,倒成了违反军纪的,搞得我们罚跑两个礼拜!我们确实动了手。

陆闻恺道,把赵元驹送进了医院。

姓赵的就是再进去两回也不够我解气。

仗着军政处当官儿的老爹,在学校里惹是生非,招蜂引蝶,真不知道这种人来航校作甚!另一位皖北口音的学员道:学校里讲美国话,一切都美国顾问的,但说到底,这是中国人的地方,讲中国人的人情世故。

军政处是黄埔系、江浙系的天下,航校能例外吗?你如此‘资深’,怎么和我们一道受罚了?当时我那是……陆闻恺笑了一声,喝你们的稀饭罢。

没被开除已‘万事大吉’了。

说起来,六期有个学员已经过了高级考试,体检一项没合格而已,说吊销准飞执照就吊销了,美国人这标准忒严苛了!美国人的规矩算什么。

不是世家子,在航校混不开的。

你看老高,你们‘东北系’,被一帮老爷排挤,上回竞演表现极佳,也才受到提拔,训练驱逐班。

陆闻恺摇头,喝掉碗里稀粥,拿馒头把碗沿上的米粒都蘸干净了,把最后一口馒头三到嘴里,收拾碗筷,起身离席。

哎,你这才坐下——陆闻恺道:别忘了这个礼拜有假期,你们不表现积极一点,哪儿有机会出去请女学生看电影儿。

哦!原来你惦记着女学生。

我要是惜朝兄,那也惦记……我手头紧,自己不够吃一顿板栗烧鸡,还请别人饮饮食食?说话的人从碗里抬起头来,广东口音重。

不过不需要听,他们也知道他说的什么。

他们四人不同籍贯、期班,同一个宿舍。

他们的宿舍在离澡堂最远,最狭窄的一间,一到梅雨季,整个屋子就浸在发霉气味里,其中还混杂着汗臭味儿。

军事学校管理统一,都自己洗袜子,但也有世家子雇人做这些。

世家子有鞋油,发亮的袖口,更别说进口的腕表——按飞行制式,时间分秒不差。

他们一无所有,惟一腔热血。

但在日复一日艰苦训练中,以身报国的激愤变得不值一提。

和别的学员一样,他们盼着每回放短假,上城里逛一逛。

只有在女学生眼里,他们是顶时髦的空军飞行员。

陆闻恺在四人里资历最浅。

进航校一年多,学了一大堆机械原理、空气动力等科学科目,对于飞机驾驶还很生疏。

说起来,年纪最小广东仔还是他飞行上的前辈。

阴雨天没有飞行课。

他们一同往教学楼走去,讨论着甲班乙班。

自意大利顾问指导的南昌航空机械学校并入后,美式还是意式飞行就成了争论不休的话题。

后来,学校索性将第五期学员分甲乙班,分开教学。

甲、乙班学员彼此看不上。

临近结业考试,旁的学员也想知道,到底谁顶资格。

东北大哥阎孟双就是第五期甲班学员,他对同为东北籍,且曾为奉军效力过的高教官颇为崇敬,一心想着结业后通过遴选,进入老高所在的驱逐部队。

在楼道里看见老高,阎孟双眼前一亮,朗声敬礼。

老高实际不到三十岁,资历深,但肩衔也才少校。

他笑着应了。

从学员衣服上的名字看过去,发现要找的人。

陆闻恺?陆闻恺道:是!第七期生陆闻恺。

你跟我飞一趟。

几人都看向他,他亦不明所以。

但军校里有一条准则,服从命令,不问理由,于是干脆地应是。

老高似乎没有把这当成一个任务,简略说明:我开完会飞南京,你上机见习。

收拾好行李,到办公楼等我。

老高离开了,哥儿几个围着陆闻恺,怎么叫你见习?这初训还没结业,就被老高看中了?老高哪有话语权,说不定是主任的主意。

惜朝兄门门得‘甲’,成绩突出,作为重点培养再自然不过。

即便如此,飞南京也太蹊跷了。

莫不是被情报局看中了……?广东仔此话一出,空气一时凝固了。

阎孟双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甭管怎么说,既然叫你收拾行李,看来要去好几天。

哎,这美好假期,和你say goodbye!陆闻恺摸了摸鼻子,惜朝先走一步。

他心有预感,回宿舍收拾行李,把柜子里几件衣服都叠起来了。

他拢共只几件衣服。

最后什么也没收拾,只取出一块腕表揣在兜里。

陆闻恺在走廊拐角等着。

冗长的会议结束,穿戎装的□□们鱼贯而出。

校长、行政处主任和老高一起,都要去南京。

校长他们和陆闻恺几乎没有交集,大哥也从未让校方给他额外假期,让他出去会面。

直到前些日子,校方才知道陆闻恺的身份。

当时陆闻恺正因斗殴的事情接受调查处分,主任找他单独谈话后,把他们四个的处分都撤销了。

不过校方也搞清楚了,他只是陆家养子。

他们当他陆家的公子给予一定的优待,但事关乌纱帽的惶恐之感,却是不再有了。

*南京明故宫机场军民混用,往来繁忙,灯火透亮。

陆诏年乘坐的班机沿线经停,踏上南京的土地,天已经黑了。

起初的新奇劲儿过了。

她拉耸眼皮,手里的皮箱都快提不稳。

陆闻泽一把提起她的皮箱,哄着她上了车。

陆诏年以为是租赁行的车,她在杂志上看到过,大城市里兴起的行当。

可是听到大哥和司机话说不断,发现这司机是家里雇的。

家里?陆诏年也不是三岁小孩了,几乎在问出话的同时明白过来,大哥在南京有家室。

可是从来没听到你们说起过?陆闻泽一时间不知如何解释,还是女朋友。

也就是没有名分?小年,这不是你该担心的事情ᴶˢᴳᴮᴮ。

那我该担心什么?陆诏年有点郁闷,可也完全清醒了过来。

这么些年,大嫂没有生育,父母有意让大哥纳妾。

但大哥觉得,为着这样的缘由纳妾,对于大嫂是一种打击,也就要父母再等等。

像父亲,在云南待了些日子,就有了姨太太。

大哥也到底是父亲的儿子,是男人。

天底下就没有不爱美的男人——陆闻泽的女朋友是一个影星,登过杂志封面,很有些名气。

他们的府邸就在最繁华的街上,梧桐掩映间的一栋青砖小洋楼。

陆诏年一进屋,就有用人妈子喊小姐,端来铜盆手巾,让她洗手擦脸。

屋里不知道烧了暖炉还是什么,暖和得有些闷。

除了一张古董屏风,家具装潢都很洋派,比陆诏年在杂志上看到的还要摩登。

用人说太太出去跳舞了。

陆闻泽没表态,问陆诏年,累吗?陆诏年轻轻摇头。

那去吃饭吧,闻恺应该等很久了。

不知怎的,蛋黄色的灯光里,这句话教人心口微微颤动。

陆诏年回房间换了衣裳。

找到胭脂,往嘴唇抹了抹,又觉得不够似的,给脸颊也染了一点。

她第一次出城,逃逸出来,尽管由大哥领着,可也做了从前懦怯而不敢做的事情。

当然是来见他的,不怕他知道。

*路上车水马龙,霓虹璀璨,依稀还有一点古城的影子。

杨柳枯枝,琵琶声遥遥传来,窗上掠过歌女的影子。

葭月的秦淮河畔,倒别一番景致。

堂倌领人进包厢,推门。

窗边的人闻声看过来,陆诏年没看清,陆闻泽就挡住了她的视线。

大哥。

那人笑了一声,有一些无奈和郁气,一并从喉咙里漫出来。

陆诏年一步跨进厢房,对对直直地看着他。

还是那张清俊的脸,只是轮廓更硬朗,皮肤经烈日晒过而变深。

他浅淡地笑了下,因为穿飞行员夹克,尤显得玩世不恭。

是她没见过的样子,让人一下就意识到分别了这样久的时间。

三妹也来了啊。

他不仔细瞧她,转头吩咐堂倌上菜。

门掩上,陆闻泽招呼他们都坐。

怎么一个人就喝上了?陆闻恺把杯盏立起来,兀自斟酒。

抬眸,见陆诏年一瞬不瞬地盯着他,他弯了弯唇角,大哥教人好等,我不温一壶酒等着,怕是要被底下的吴侬软语唱睡着了。

陆闻泽大笑,还是这么不解风情。

陆闻恺捡了个杯子为大哥倒酒,揶揄道:我倒是想附庸风雅,可惜,也没佳人作陪。

大哥同他碰杯,一饮而尽。

小年,你好久未见二哥,不说些什么?你敬二哥一杯罢。

陆诏年默了默,端起酒杯。

你喝什么酒。

陆闻恺说着顿了顿,唇边不知是笑意还是什么,总让人觉得有点冷。

哦,你也不小了。

都嫁人了。

气氛有些沉寂,陆闻泽正要解释,陆诏年却笑着应声,是呀。

这杯酒,我还没敬哥哥呢。

于二人对视的锋芒中缓缓垂眸,流露出一点苦。

不是为婚事,却也是为婚事。

那份近于女人的哀愁让陆闻泽感到意外。

可想来,天底下没有女子经得住这等事。

数月以前,父亲给陆闻恺寄回了信。

父亲没有提及,原因有许多。

陆诏年此时不愿谈论,许是出于一贯的骄矜。

她总是同这个小哥哥比较,总是要强。

陆闻泽不好拂却她的面子,没作声。

陆诏年还抬着手,陆闻恺缓缓为她倒酒。

虎口大小的杯盏,只倒了半杯。

陆诏年一口喝了,只听陆闻恺轻声道:百年好合——做哥哥的本应当面道贺。

这杯酒敬你,再一杯敬你们。

陆闻恺连喝了两杯,些微酒从唇边溢出,他以指节拭去,忽又笑了下。

门外堂倌打了声招呼,接连将盐水鸭、凤尾虾、金陵丸子传上桌。

陆闻泽道:快都坐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