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3 章

2025-03-22 07:17:29

腊月中旬, 大军终于凯旋回京。

这日天气很好,万里晴空碧蓝如洗,少帝率领文武百官, 亲自到城门外相迎。

陈敬宗骑马跟随在凌汝成身边,华阳的长公主车驾行在最前。

车驾停稳, 吴润走到车前,扶了长公主下车。

少帝的目光早已投了过来,见姐姐一袭白色素服,未施脂粉的脸庞比离京时清瘦了几分,想到战场上的艰苦与风险, 少帝不由地一阵心疼。

如果他年纪再大些, 可以御驾亲征, 就不用姐姐受这趟苦了。

他快步走了过去。

都是先帝的儿女, 因为身份不同,服丧的时间也不同。

譬如华阳, 她是已经外嫁的女儿, 需要为父皇服丧一年。

少帝作为儿子, 本该服丧三年,可他又是一国之君, 哪里能真的荒废国事三年, 所以新帝为先帝服丧,都是以日代月,守二十七日就够了。

早已除服的少帝, 今日穿了一件靛蓝色的龙袍, 面如冠玉, 身形修长, 几乎要与华阳持平。

华阳在弟弟身上看到了父皇与母后的影子, 论五官模样,华阳就没见过几个比自家弟弟更俊秀的。

弟弟长高了,穿这身可真好看。

官员们离得还远,华阳摸摸弟弟的肩膀,既欣慰又欣赏。

倘若弟弟上辈子没有做那些糊涂事,华阳此时的心情还会多出几分骄傲,只觉得自己的弟弟毫无缺点!姐姐又瘦了。

少帝细细打量姐姐片刻,完全出于关心地道:日日风餐露宿,姐姐的脸也糙了些。

华阳:……她保持笑容,示意弟弟去慰劳凌汝成等将领。

少帝早为今日慰劳众将士做好了准备,暂且离开姐姐,步履从容地走向凌汝成。

他走了,以陈廷鉴等阁老为首的百官方上前朝长公主行礼。

华阳道声免礼,目光落在了公爹陈廷鉴身上。

大军回来的迟,捷报早传回京城了,陈廷鉴既然知道豫王等藩王已经束手就擒,自家老四也立了几场战功,便没什么可担忧的,面容依旧儒雅温和,一把长至胸腹的美髯也依然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战如此顺利,除了凌帅善于用兵,长公主亲自督战激励士气,同样功不可没。

陈廷鉴微微躬着身夸赞道。

华阳笑道:阁老谬赞了,我并没有做什么,全是将士们的功劳。

这种场合,她不好以儿媳的身份称呼陈廷鉴。

说完,她与百官一同走到弟弟身后,看着弟弟游刃有余地与每个将领说话,最后扬声嘉奖十几万大军。

待重新回到车上,华阳才叫朝云拿出车里备着的小面西洋镜,一边对镜自赏,一边皱着眉头问身边的两个丫鬟:皇上说我的脸变糙了,你们跟我说实话,是不是真的?朝云、朝月:……皇上怎么能这么说呢!公主莫急,皇上只是太关心你,光说您瘦了不足以表达这份关心,才绞尽脑汁挤出点别的,您想想,您不是在马车里坐着就是在营帐里待着,根本没有几日在外吹过风,怎么可能会变糙嘛。

是啊,咱们这次出行特意带了一箱面脂,一次不差地用着,公主不信自己摸摸,您的脸比那剥了壳的荔枝还水嫩呢。

华阳半信不信。

朝云笑,小声道:我们说的不管用,晚上您问问驸马。

华阳瞪了过去,不过也总算将镜子放下了。

大军留在城外,众将领们跟着少帝进宫赴宴、领赏。

华阳去乾清宫见母后。

戚太后已经等待多时,母女久别重逢,免不得要长谈一番。

华阳并没有跟母后诉说自己一路的艰苦与不便,只说战事,包括安葬在五朵山外的上万将士。

戚太后叹息道:都是豫王、景王等藩王造的孽,倘若他们安分守己,我朝将士们又何必同室操戈。

华阳想起上辈子河南诸王皆被废的下场,稍微解了气。

戚太后:驸马可有受伤?华阳:挨了几刀,不过这一路已经全养好了,母后不必挂念。

戚太后失笑:你这语气,倒是看得很开。

华阳想起陈敬宗那些无赖的时候,哼了哼。

陈敬宗刚受伤那几天,她也日日揪着心,他吸口气她都要看过去,后来发现好多次都是陈敬宗装出来的,华阳就懒得理他了。

母后,宫里最近如何?挺好的,朝事有陈阁老主持,一切有条不紊,前不久礼部也拟了几个年号送过来,你弟弟选了‘元祐’,过完年就要用上了。

本朝每个皇帝在位几乎都只用一个年号,届时百姓就会称新帝为元祐帝。

华阳想,上辈子弟弟用的也是这个,但她一定不会再让元祐三年的那些事情发生。

.一直到前朝的庆功宴结束,元祐帝才带着陈敬宗、戚瑾一块儿来乾清宫给戚太后请安。

因为元祐帝还小,戚太后会一直随着元祐帝住在乾清宫,直到元祐帝十八岁大婚亲政。

陈敬宗是戚太后的女婿,戚瑾是戚太后的娘家侄子,两个年轻的指挥使都是一表人才,且都在此次平叛的过程中立了战功。

戚太后很高兴,分别勉励了几句。

她让戚瑾先回侯府,多留了一会儿女儿女婿,对华阳道:驸马征战沙场,家中亲人肯定都很惦记,等会儿你先随驸马回陈府看看,尽了子女的孝心再回长公主府服丧。

陈敬宗忙道为先帝服丧要紧,家里不回也没关系。

他客气,华阳直接应了母后,再与弟弟说几句,这就带着陈敬宗出宫了。

陈敬宗随她上了马车。

本朝武官遇到丧事不必丁忧,但孝期的一些礼法还是要守的,譬如刚刚的庆功宴上,陈敬宗就没有饮酒吃肉。

皇上给了你什么赏?马车稳稳地走着,华阳随口问陈敬宗。

陈敬宗:要么升官要么赏银,我年纪轻轻被先帝破格提拔为指挥使,这官已经够高了,皇上便赏了我三千两白银。

华阳:你能立功全靠二老养育栽培,等会儿别忘了孝敬二老。

陈敬宗:我的指挥使还是靠你的面子当的,我是不是也得孝敬你一份?华阳:行啊,孝敬二老一千两,孝敬我一千两,剩下的你自己留着。

陈敬宗:都说男人有钱就会变坏,你给我留那么多,不怕我对不起你?华阳:只要你不怕挨板子,随你在外面胡来。

陈敬宗挑眉:挨顿板子就行了?我还以为你会休了我。

华阳:具体什么惩罚,要看你对不起我的程度。

陈敬宗将她抱到怀里,亲了一口:这辈子我最对不起你的事,应该就是刚成亲那会儿的不讲究了。

华阳瞥他一眼,淡淡道:你才二十多岁,现在就说这辈子也未免太早。

陈敬宗:行,等咱们七老八十了再来算这帐。

华阳不置可否,拿帕子擦了擦脸上被他亲过的地方。

她才擦完,陈敬宗又亲了一下。

华阳忽然想起弟弟的话,漫不经心似的道:你还真是不讲究,最近我的脸被风吹糙不少,你也照样喜欢亲。

陈敬宗愣了愣,看看她白白嫩嫩的脸蛋,再用带着一层薄茧的指腹摸了又摸:哪里糙了?华阳不说话。

陈敬宗只当她瞎讲究:你这样的叫糙,我们这些将士的脸岂不都成了树皮?华阳瞅瞅他的脸,再试着摸了下,眼神里就多了明显的嫌弃。

陈敬宗:……去年三哥送的两大罐面脂早用光了,今年生辰在外面过的,也不知道三哥有没有给他预备。

到了陈家,换上常服的陈廷鉴又带着一家老小出来迎接尊贵的儿媳妇。

华阳与众人打过招呼,对陈敬宗道:你多陪陪父亲母亲,我先去四宜堂。

如陈敬宗所说,他们俩早在老太太的丧中就一起偷过腥了,但在陈家众人面前,华阳还是要恪守她此时当守的服丧礼法。

陈敬宗点头,先送她回四宜堂,再来春和堂陪伴家人。

陈廷鉴、陈伯宗、陈孝宗在宫里已经见过了,此时春和堂里最想陈敬宗的,是孙氏。

孙氏拉着小儿子的手,就差要当众扒掉小儿子的衣裳亲眼看看心肝肉有没有受伤。

陈敬宗:我真没事,您哭什么哭。

孙氏一边抹眼睛一边狡辩:你出去一趟一下子给老娘赚了一千两银子回来,我太高兴了!陈敬宗:那您白高兴了,我还真没想孝敬您,是长公主非要我尽份孝心。

孙氏一巴掌拍在他的屁股上!陈敬宗趁机坐回三哥陈孝宗旁边。

婉宜几个孩子都笑,多难见啊,四叔这么大了竟然还会被祖母揍。

笑声落下,陈廷鉴开口道:行了,平安回来就好,长公主还在等着,你们赶紧回去吧。

孙氏有些不舍,却也没说什么,长公主还在孝期,没了爹的女儿,眼下才是最叫人心疼的。

陈敬宗点点头,临走之前意味深长地瞥了眼两位兄长。

都是亲哥哥,谁看不懂他的意思?等陈敬宗接了华阳重新来到正院,就见富贵怀里多了两个匣子。

陈敬宗接过来放到车上。

这是什么?华阳好奇问。

陈敬宗:大哥三哥欠我的生辰礼物。

他依次打开匣子。

陈伯宗送的是一本兵书,陈孝宗送的是两大罐面霜。

陈敬宗很是嫌弃:三哥这人,自己跟女人似的用这种东西,竟然也想我学他。

他一副死都不会用的语气,华阳想起的却是他身上与脸上完全不同的触感。

她笑了笑:等三哥老了,大概会同父亲一般风度翩翩,你,可能真就成了老树皮吧。

陈敬宗:……作者有话说:哈哈,100个小红包,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