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整个莫斯科大公国风雨飘摇。
唯一可能获得的援军便是宣称了沙皇的埃吉尔。
为此,叶卡捷琳娜二世最终下了狠心。
向诺曼帝国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以此换取诺曼帝国援军。
可是,这就意味着我们承认了诺曼人的沙皇位置。
今后莫斯科的前途也就……想到这里叶卡捷琳娜二世稍微感叹了一下。
知道,至少在埃吉尔活着的时候,她获得沙皇位置,统一整个罗斯的夙愿是不能实现了。
甚至,想要在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恐怖皇帝手中保住自己原本的那一份儿,已经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了。
也就是说,只能靠着我的后代来尝试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这样感慨着,然后看了一眼,坐在自己旁边,显得非常不耐烦的储君保罗。
非常不满意。
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皱起的眉头表示女大公如今的烦躁心情——她对于她唯一的这个儿子极端的,极端的不满。
他懦弱多疑,残暴专断。
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几乎是他的父亲彼得三世的翻版。
每次见到她这个儿子的时候,都会让她想起她原来的丈夫,以及她与丈夫之间相处的那一段绝对算不上愉快的日子。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小事。
叶卡捷琳娜二世并不是那种以貌取人的君主。
而说起来,保罗也是她唯一的儿子——但是,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本身得位不正,因此不少的大公国贵族们中意于储君保罗。
希望能够让他担任大公——甚至,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曾经有过计划,绕过叶卡捷琳娜二世,直接让保罗即位,而由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摄政。
当然,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行。
叶卡捷琳娜二世便急不可耐的宣称自己为女大公。
因此,母子之间为了权势与地位,经常爆发激烈的冲突。
甚至在几年前,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让保罗以考察外国国政这样的借口,乔装打扮,化名北方伯爵赶出了莫斯科大公国。
当然,当时只有二十七八岁的保罗也的确有些受不了莫斯科那令人窒息的宫廷环境。
事实上,他对于他妈妈的这个决定还挺满意的。
只是地点选错了。
当时出国旅游,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应该去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欧陆第一强国,同时与莫斯科大公国同样信仰东正教的东罗马帝国。
而叶卡捷琳娜二世一开始嘱咐保罗也是要他去东罗马。
然而此时此刻,这位储君殿下的逆反心理就产生了作用。
偏偏没有听他妈妈的话。
而是一路向西。
而那时候,莫斯科西方的便是因为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灭亡而混乱一片的东欧。
在经过了N次马匪的抢劫之后,这位公子已经几乎对西方彻底失望了。
并且暗暗后悔没有听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话,乖乖去东罗马的时候——他们进入了诺曼帝国所接管的立窝尼亚地区。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刚刚从一片混乱的东欧来到诺曼之后,这种剧烈的反差让保罗觉得有些难以置信——整洁的街道。
一望无际的田字型庄园。
各种装潢漂亮的酒馆,旅店,娱乐场所……喷泉,公共卫生间,公共浴池……当然,如果只有这些的话,还不至于让这位公子觉得震撼。
真正让他觉得震撼的,驻扎此地的守备军团,当时还是艾文将军所控制的诺曼军队的操练。
那种整齐划一的样子,闪亮的甲胄,高昂的士气,弩兵们的齐射,步兵们的战斧投掷,狂野但不失纪律的冲锋,还有,就是他们对于他们的皇帝——当时还是国王的埃吉尔·斯卡德拉格里姆松的狂热崇拜以及极端忠诚。
这是那个国王最精锐的部队吗?他当时非常急切的向人们询问,而最终得到的答案更让他觉得震惊。
不对,这只是一支地方守备部队罢了。
主力部队都在皇帝的周围,由皇帝直属。
他们有重骑兵,皇家骑士,还有穿着银子做成的铠甲的骑士卫队。
当地的贵族这样回答他。
哦哦……竟然,不,的确应该是这样。
保罗兴奋起来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坐船去了斯堪的纳维亚,又去了英伦三岛。
诺曼帝国的任何一块领地看起来都是生机勃勃,整洁干净。
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诺曼帝国人民的心理——对于诺曼皇帝的绝对服从以及狂热崇拜。
在给自己的母亲写信的时候,他这样说道:在这个国家,到处都充满了秩序的感觉。
这个国家的法律非常明确,无论何等事情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同时这个国家的所有事情,似乎全都操纵在它的国王的手中,所有的权利都归国王。
具体管理国政的官员们都由国王任命,国王根据他们的才能和专长安排他们的官职,也可以随意的撤换他们——这和我知道的一切国家,那些靠着贵族身份以及家族势力获得权势的国家不一样。
我相信,这样的国家才是今后莫斯科发展的方向。
而创造这种制度的埃吉尔陛下,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为伟大的人。
于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悲哀的发现,自己的儿子在诺曼转了一圈之后,就成了诺曼皇帝的埃吉尔一世的狂热崇拜者。
鼓吹按照诺曼帝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全面改革。
以此来推动莫斯科大公国的前进。
而在外交方面与诺曼帝国靠拢。
之前叶卡捷琳娜二世宣布要向诺曼帝国表示臣服,最高兴的就是这位保罗储君了。
甚至很难得的对着她这个做母亲的说了好话……公国的未来,如果靠着这家伙的话就完了……幸好,我还有个很聪明的孙子……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将目光转向旁边,跟在他儿子旁边的那个身材消瘦的十二岁少年的身上。
她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比起他的父亲更加聪明,并且更讨人喜欢。
最重要的是非常的听话的孩子。
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于他的教育不遗余力,甚至希望能够在她死了之后,直接由亚历山大继承大公之位……当然,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度过此次难关之后,再来讨论这些事情。
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么想着。
同时决定再次派出一批使者突围去诺曼人那里请求援军。
而此时此刻,就在莫斯科军民上下啃着黑面包就着凉水的时候,城外,库曼人的营地里面却是一片欢腾。
就着篝火大肆的烧烤牛羊,对着从莫斯科其他城市掳掠来的女人上下其手,有猴急的就直接拖进帐内尽情取乐。
喝醉了酒的库曼人们开始摔跤,比试箭术。
在如此昏暗的火光下,偶尔有那一等神射手,百步之外还能箭中靶心,顿时引来一片欢呼赞叹声。
也有一些就这酒劲胡乱吹牛,吹嘘自己之前杀了多少多少人,抢了多少多少东西,上过的女人多么多么漂亮。
而他们最常讨论的,便是当天,下诺夫哥罗德之战的胜利。
那时候我们调集了上万斤的黑火,将半个城市炸的粉碎。
剩下的那些人都被这样的盛况吓洒了。
甚至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我们冲过去挥动弯刀大肆砍杀。
而他们就好像受惊的羊羔一样四散奔跑。
那一仗打得实在太过瘾了!几个参与过那次战役的库曼人,对着后来的同伴这样吹嘘。
那个后来的,自称是在草原上游荡的,不属于任何部落的猎手的家伙,有着一手相当好的箭术,人也爽快,脾气也好。
因此很快就和这些老兵打成一片。
而这个人就是喜欢听故事。
就算是酒醉之后的老兵的胡乱吹牛都喜欢听。
并且貌似很容易上当受骗的样子。
无论讲的多么夸张,都是一副惊叹的样子,说着:哦,哦,真是厉害!这样的话。
久而久之,各个部落的人想要吹牛的时候都会去找他……好像那一点黑火药实际上不是黑火药,而是原子弹一样——当然了,就意义上讲,两者应该算作是平级的,都是里程碑式的兵器。
这一点也不算是错误。
哦哦哦……的确难以想象——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不用黑火,也将这座城市炸平呢?新来的这样问。
那是因为那次攻城,已经把所有的黑火全都用掉了。
旁边有人这样解释。
那么那些黑火究竟是哪里来的?我们再去弄一些不行么?说的那么简单……那是几个大汗一起凑钱,从东面的蒙古人手里买来的。
总共就这么点。
再要,蒙古人就不卖了。
……哦,蒙古人。
那个库曼人点了点头,找借口说是要撒尿,暗暗的回到了自己的营帐里面,和其他几早就等在这里的人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之后开口说道:陛下想要的情报,应该就是这些了吧。
之前那副很洒很天真的样子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平淡的,面无表情的脸。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那人点了点头,将几个人得到的情报,还有自己的那一份统统整理好,用密码重新写在了一张新的,同样是从东方获得的纸张上面。
又从旁边暗藏的笼子里抓出一只鸽子来,将其中一份系在它的腿上。
走出帐外瞧瞧左右无人,暗暗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