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扬帆起航

2025-03-27 20:18:43

西元一零零五年九月二十四日,虽然埃吉尔,阿尔托利亚以及贞德,还有近四万诺曼正规军和一万左右的凯尔特军队仍旧留在赫尔松。

但是事实上,这一场圣战已经打响了。

如今,埃吉尔每一天都能够接收到一大堆有关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讯息。

此时此刻,诺曼帝国的外海舰队,在卡特元帅的带领之下已经成功的占领了塞浦路斯岛屿。

而埃吉尔紧随其后发表声明,宣称耶路撤冷王国已经毁灭。

塞浦路斯岛如今已经是自由的了。

而作为诺曼皇帝,以及此次十字军的盟主。

他有这个权力处置塞浦路斯岛的归属。

当然,埃吉尔并没有明目张胆的声称,将塞浦路斯岛纳入诺曼帝国的疆土之中。

而是比较巧妙的运用了一个概念,宣称这个岛屿将作为十字军的前进基地,物资中转地以及桥头堡。

就好像埃吉尔宣称的那样。

这座岛屿的位置是如此的重要,便如同我们基督徒刺向异端的一柄利刃一般。

因而,这座岛屿必须被看重和重视起来基督徒获得了这里,便拥有了这场战役的主动权利,我们进可攻,退可守。

在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便将这里作为前进基地。

而当正义势力暂时居于弱势的时候,那么这里便是抵抗邪恶异端的第一道屏障。

因此,这里应该被赋予神圣的,高尚的感知。

而并非将这里变成世俗贵族们的聚居地点。

埃吉尔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

紧接着随军驻扎进塞浦路斯岛的工程兵和辎重兵们,便利用他们携带的物资,以及这座岛屿自身出产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始将这座岛屿进行要塞化改造。

并且大肆开垦土地,建设兵营,仓库,船坞,码头这些军用设施。

而诺曼的陆军,也大部分驻扎在了这里塞浦路斯弹丸之地,便有九万余诺曼精锐驻守。

再加上同样数量庞大的舰队以及辐重兵和工程兵。

埃吉尔相信,就算是萨拉丁不过了,想着倾巢出动,并且与塞尔柱以及巴巴里海盗联盟,将他们所有的舰队都拿出来攻打塞浦路斯。

那塞浦路斯也守备的住!就这样。

埃吉尔仗着自己占领了塞浦路斯的优势,以及自身的精锐海军优势,有恃无恐。

正如同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如今进可攻退可守,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诺曼帝国这样的行为,十字军其他国家稍微有些不满。

但是也无可奈何如今诺曼帝国实力强大。

并且与东罗马之间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

想要参与到十字军之中去,那就必须要看诺曼帝国的脸色行事。

借助赫尔松的港口,以及诺曼帝国的舰队。

否则的婴,游曳在地中海之中,就好像食人鱼一样的异教徒海盗们,就会让十字军的其他国家没等到达圣地,就先行损失惨重。

让这场十字军变成一场笑话,又或者是埃吉尔皇帝的独角戏。

当然,从这场战争刚刚揭幕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类似的状况。

诺曼帝国的海军,那些张扬着水风半凰纹章的船帆,使用极为科学的软帆与轮桨的大型战舰纵横在近东地区的海域之上,四处袭击着埃及的,以及塞尔柱突厥人的商船,战船和运输船。

让近东地区的贸易濒临瘫痪。

当然,比起之前某个叫雷纳德的蠢货,诺曼的海盗们显得非常绅士并且彬彬有礼。

无论是遇到了商船还是战船,无论对方选择投降还是奋力抵抗。

诺曼帝国的海军与海盗,最终都会好好的对待每一个俘虏。

除了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之外,再不做更多的虐待。

等到船只靠岸之后,如果是商人的话,那么他们会得到:最近一段时间,帝国将与埃及作战,你们的贸易最好停一下。

这样的告诫。

而如果是军队的水兵的话,那么他们绝大多数都会被送进设立在塞浦路斯的监狱之中。

而让少数几个幸运儿回去报信这些商人和士兵,之后便会搭乘专门的船只回到近东地区的陆地上,通常是一些人烟稀少,并不怎么重要的小型渔村。

在这之后,这些阿拉伯人与埃及人,便逐渐的将最新的十字军的讯息传遍了出去。

而除此之外,诺曼帝国也派遣了少量的,主要是装备精良的诺曼骠骑兵登上了近东地区的陆地……通常都是距离耶路撤冷比较接近的,目前仍旧被掌握在基督教徒手中的领地上。

他们手中高举着地火半凰旗帜,操着法兰克语言以及半生不熟的阿拉伯语,宣扬着诺曼帝国的到来。

坚持住,士兵们,勇士们,信仰耶稣基督的人们,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马上便会到来。

我们是诺曼帝国埃吉尔皇帝陛下,这个世界上最为虔诚与勇敢,最为强大并且高尚的君主的属下。

帝国的军队马上将要到来。

皇帝陛下将率领整个欧洲的数十万大军,将率领所有笃信基督的勇士们到来。

圣地终归是我们基督徒的!眼看着这些衣甲闪亮,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如此慷慨激昂的说法。

这一连串小型的基督领地重新焕发了活力~在之前,耶路撤冷的沦陷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世界末日一般。

萨拉丁,穆斯林军队,便是从地狱中走出的魔王与魔鬼们。

既然强大的耶路撤冷王国都失败了。

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希望呢?有不少的基督贵族因此投降了萨拉丁一毕竟,这位表面上非常正直,善良的君王一直宣称,他的国家可以容忍任何形式的宗教。

无论是伊斯兰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以及其他信仰的人,只要遵纪守法,都可以得到他的庇护……因而,埃吉尔的先行部队的鼻外一个任务,便是将这些家伙,这些抛弃了主基督的荣耀,投入到异教徒怀抱之中的叛徒应有的惩罚。

轻装的骠骑兵们的确并没有太多的攻击城镇的手段。

因而他们的进攻便如同沙漠中的旋风一样,极为迅速~当对方还没能够反应过来的时候,便迅速的冲入对方的堡垒又或者城镇之中,杀死一切敢于反抗的人,之后抓捕贵族们,经过审判后判处他们异端罪行。

之后绞死。

就这样,这一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勇猛,而且目标明确骠骑兵,很快便进入到了萨拉丁的眼中,成为了继诺曼舰队之外的另一件头痛的事情。

当然,对于这两件事情的态度,这位当之无愧的沙漠之王却是截然不同。

埃及的舰队或许并不如那些法兰克人。

但是,埃及的骑兵,必定是举世无双的!萨拉丁这样自豪的宣称着,并且派遣了大批量的,他麾下数量最多的,轻装的阿拉伯骑兵前往耶路撤冷四周,希望能够凭借着这些沙漠骑兵,将诺曼人的轻骑兵击垮。

这些穿着阿拉伯风格的服饰,宽大的白色袍子,蒙头和蒙面的士兵们,骑乘着极为适应沙漠作战的耐热品种的阿拉伯马,手持着弯刀与圆形盾牌。

在近东土地上来去如风。

这些士兵是非常优秀的,专精沙漠作战的轻骑兵。

虽然身上并没有太多的防御。

除了兜风的宽袍大袖能够提供有限的远程防御力之外,对于其他并且无论长杆双手,刀枪剑戟,都显得分外无力。

但是,在安拉真主和穆圣先知的指引下,在狂热的宗教气氛熏陶下,这些士兵们打起仗来悍不畏死。

异常骁勇。

除此之外,这些骑兵还拥有一个基督骑兵们无法企及的有点,便是他们对于沙漠作战的专长。

对于炽热的阳光以及松软的沙粒,这些士兵都非常的适应。

而不像是基督教的士兵一特别是诺曼人罗斯人这样来自北方寒冷地域的人那样,会因为这样的天气而觉得异常不适应,甚至因而患上热病,以及其他疾病。

埃吉尔也明显注意到了这一点一炎热,或许这是他的这一支无敌的大军的唯一破绽了。

这一批骑兵,便是沙漠之王萨拉丁的军队的根本和基础。

是他统治着两河流域,上下埃及以及阿拉伯半岛这庞大帝国的最佳依靠。

萨拉丁坚信,他麾下的骑兵,或许在硬碰硬的正面作战中并不如其他帝国,比如说东罗马的铁甲圣骑兵。

但是在浩瀚沙漠之中,这些骑兵却是最为致命并且最为优秀的。

在出子沙漠之后,或许这些骑兵会被击败。

但是在沙漠之中,这些士兵是绝对无敌的!至少,在鼻拉丁看来是这样的……就这样,在沙漠之中疾驰的两支军队,没有任何防护甲胄以及远程攻击能力,作战狂野,数量众多但是毫无纪律性的阿拉伯骑兵,以及身穿着精良皮甲,拥有短复合弓,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诺曼骠骑兵,即将展开一场恶战我会胜利的。

毕竟,这里是伊斯兰的圣地。

是在我们自己的家门口……在大马士革的宫殿之中,年近五十的萨拉丁这样喃喃自语,双手按着窗棱,直视远方落日。

小结:年表记录(1)西元一零零五年八月,诺曼帝国与半人马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束。

同年,诺曼帝国埃吉尔皇帝发动全国大批军队,进行十字军东征。

整个欧洲陷入了新一轮的动荡之中。

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全部陷入了十字军的狂热之中。

士兵们,破产的农民与落魄的贵族们,渴望出人头地的骑士们,妄想一夜暴富的冒险家们,虔诚的信徒与教士们……在诺曼帝国宣布加入此次十字军东征之后,这些上诉的人们开始疯狂起来,将最后一点金钱换成一套老旧的装备,张开破烂的,绘制着血红色十字旗帜。

或者徒步,或者行船,向着传说中的圣地迈进。

如今,除了伊比利亚的几个国家,以及地位超然的教皇国之外,欧陆所有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都或多或少的派遣了军队,并且完全由君主自行率领,向着耶路撒冷前进。

一时间,整个近东地区战云密布。

法兰西,勃艮第,神圣罗马帝国,诺曼帝国……这四个堪称欧洲最强国家的国军统统亲自出马,数以十万计的军队被动员了起来……与此同时,在整个欧洲一片喧嚣以及哗然之中,在欧洲以西,一支显得有些破破烂烂的舰队终于越过了一场风暴,躺在瞭望塔上无所事事的晒着太阳的瞭望手难以置信的喊了起来:陆地,是陆地科尔多瓦苏丹国:苏丹阿尔斯兰看准了这个机会,他麾下的摩尔大军急不可耐的跨越了直布罗陀海峡,向着伊比利亚半岛腹地挺进……东罗马帝国:在此时此刻,东罗马帝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

无论科尔多瓦苏丹,还是埃及哈里发,都是不好对付的对手。

如果整个伊比利亚沦陷,那么对于帝国来说,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然而在这之前,帝国已经做好了全面的东征准备。

难道要因为这件事情而废止吗?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非常为难。

然而最终,他还是做出了选择——向伊比利亚增加少量军队,并且严令贝利撒留坚守伊比利亚。

然而,在北方的基督徒,以及南方的穆斯林的联合进攻之下,这位东罗马将军真的能够很好地守备住东罗马帝国的荣耀,获取胜利吗?巴巴里诸国:虽然并没有接到塞尔柱突厥宗主国的命令。

然而,面对地中海上日益增多的基督教船只,巴巴里海盗们仍旧选择了极为正常的选项——加大攻击力度。

好像野狼一样,好像闻到血腥味的食人鱼一样,地中海上的异教徒海盗们没日没夜的航行,在地中海上四处袭击基督徒的舰船。

让欧陆列国大感头痛的同时,也愈发坚定了转道赫尔松,通过诺曼人舰队进军圣地的打算。

奥斯曼土耳其:突厥人们又一次失败了。

数以万计的大军,最终毁灭在了东罗马的手中。

苏莱曼不得已再次调整政策,在与东罗马之间近乎无休止的战争中进入了守备的状态。

然而,伴随着十字军的东征,东正教徒们也随之组建了大军向着圣地迈进。

这究竟是一个扩张的机会,还是会为突厥人带来灭顶之灾的威胁?苏莱曼手持着他的另一个竞争对手与盟友埃及的哈里发萨拉丁写给他的求援信件,沉思无语……埃及:当萨拉丁攻陷耶路撒冷之后,他的荣耀将到达顶峰。

整个伊斯兰世界所有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奴隶乞丐,都在为他的功绩欢呼雀跃。

然而,还没等萨拉丁安静下来,享受这份难得的荣誉,从东欧而来的恐怖的,数量庞大并且满怀仇恨以及宗教狂热的十字军,便即将再度降临近东。

整个埃及陷入了一片惶恐与愤怒之中。

士兵们被仇恨以及荣誉和信仰所吸引,再度聚集在了萨拉丁高举的新月旗帜之下。

来自阿拉伯的,叙利亚的,上下埃及的,小亚细亚的,北非的,乃至遥远的中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穆斯林们,就如同被火光吸引了的蛾子一般,向着耶路撒冷,这座圣城不断地涌入。

他们士气高昂,满怀信心。

准备给法兰克入侵者一个迎头痛击。

然而,在大马士革的宫殿之中,埃及的哈里发,沙漠之王萨拉丁却愁眉不展。

有迹象显示,这一次的十字军与之前不同——他们的科技水平以及组织度都远远超过他们的先辈。

他们的统治者精明而善战。

他们的士兵勇敢而坚强。

而他们之中的最强者,诺曼的皇帝埃吉尔·斯卡德拉格里姆松。

更是千年一遇的不世将才……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如何呢?是穆斯林占据上风,成功保卫他们的圣地,信仰以及安宁的生活,还是基督徒成功取胜,再度建立地上天国?萨拉丁开始犹豫了……帖木儿汗国:当与之毗邻的近东两河流域的伊斯兰国家即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帖木儿汗国也正遭受着另外一支侵略者——集中了东亚的近乎所有精华于一身的恐怖征服者的攻击。

成吉思汗。

这个名字或者在千百年后会演绎出无数种注解。

但是在如今的帖木儿汗国的居民眼中,这个词汇是与死亡,毁灭以及无尽的灾难完全相等的——虽然帖木儿汗国的都城撒马尔罕,因为其重要地位免于毁灭的命运。

但是对于汗国的其他领地与城市,这位残忍的大汗却没有那么仁慈了——就好像他在他所经过的所有土地上所做的事情一样,随意的屠杀,掠夺,强奸。

将那些富有文明与文化的城市蹂躏的惨不忍睹之后,便索性一把火,将之完全销毁……如今,帖木儿大汗已经完全放弃了与唐国在印度的争霸——在签订了一份对于唐国极为有利,割让了大片领土的条约之后,帖木儿汗将他的主力部队,总共六十万最为精锐的中东部队调遣了回来,同时,来自汗国其他地方的其他地方不对也在不断地集结。

帖木儿已经下定决心。

孤注一掷,要与蒙古帝国一决雌雄。

毕竟,中亚地区才是他的根本所在……印度:当帖木儿汗国撤军之后,同样被迫卷入了与帖木儿无休止战争的唐国也因此松了口气。

唐明皇开始预计着,要将军队从天竺撤回。

重新投入到江南的战场上去。

此时此刻,志得意满的李隆基完全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的两个危险:其一,在印度前线掌控着唐军精华武装力量的安禄山·亚历山大。

以及更北方,那个野蛮的征服者蒙古人……而印度南部,马拉塔王国的大王,笃信印度教的贾特拉帕蒂·希瓦吉在帖木儿汗国与唐国相继开始考虑,并且实施撤军动作之后对于印度北方的领土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欲望。

建立比肩孔雀王的功绩,统一整个印度这样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只是不知道,这个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的封建国家,是否真的有能力将那片领地吞并……不过,无论如何,马拉塔的士兵们开始武装起来了。

赤裸着上半身的,手持藤牌和长枪的贱民武装;身穿着皮甲或者布衣,同样手持藤牌长枪,又或者是长柄刀,简易的弓箭的平民,以及身穿着华丽的由羽毛和各种宝石装饰着的片甲,手持大剑,乘坐战车的刹帝利贵族武士们,骑着大象,吹着号角打着鼓,手持竹子削成的大弓,以及装饰着黄金白银的权杖的婆罗门祭司们!……整个马拉地王国的所有阶层都行动了起来,一支数量庞大。

但是并不太和谐的军队正不断的集结着。

婆罗门祭司们吹吹打打,不断地占卜和祈祷。

刹帝利武士们聚在一起猛烈的灌着酒,吹牛打架。

无所事事目光呆滞的吠舍平民,以及愁眉苦脸,被刹帝利武士们当做取乐工具,任意嘲笑和作弄的首陀罗贱民们充斥着军营……这样的军队,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打胜仗的样子。

在印度西北部。

当帖木儿汗国的军队以及大人贵族们离开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权利真空期。

而一个被称为锡克的族群,信仰着印度的一个少数的教派锡克教的人们趁势开始崛起。

锡克教的教徒们身佩五K标志:蓄长须发,扎包头巾,身佩短剑,穿短裤,戴铁镯。

以此作为标志和信仰。

他们的战士团体和代表会议的制度深入人心。

在西北部的旁遮普土邦四处流行。

大批量的旁遮普人皈依了锡克教的信仰。

尚武的锡克教徒逐渐成为了旁遮普地区的最大势力——尽管,在名义上,这片土地仍旧属于帖木儿大汗。

但是实际上的权利已经逐渐的被锡克教所接管。

他们的祖师,领导人以及军事领袖兰吉特辛格不断增强锡克教的军事力量,他编练精锐的骑兵部队,组织庞大的剑士与弓箭手军团。

并且将之称呼为战士团体虽然兰吉特表面上声称拥护帖木儿汗的统治,但是实际上,这个不甘平凡的男人,已经开始谋划着从帖木儿汗国独立了——而如今内忧外患的帖木儿汗国,似乎无力阻止锡克人的行动……蒙古帝国: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也最为出名,或许不是最为优秀,但肯定是最得天时的男人。

成吉思汗。

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历史上,他与他的子嗣们开创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帝国。

而如今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男人所创造的功绩,要更大十倍!从北冰洋到长江。

从朝鲜半岛到乌拉尔山脉。

这个男人带领着一群骑在马背上的,甚至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的野蛮人,创造了地球上统治疆域最为广大,人口最为众多,军队最为强盛的恐怖大帝国——而与另外一些征服者,比如亚历山大,比如阿提拉,比如拿破仑相比,成吉思汗有一个最为明显的优势——他有四个,已经成年了的并且跟着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的,足以在他死后支撑整个帝国的男性继承人除此之外,他的四个儿子,也都有着一批堪称优秀,乃至卓异的继承人蒙古帝国前途无量!此时此刻的铁木真志得意满。

在他的考量中,在将帖木儿汗国这个强敌击败之后,他就可以安享万年了。

长江以南的汉人政权四分五裂。

而更远处的欧罗巴,如今正处于蒙昧与宗教束缚之中,更没有产生足够强大的帝国。

对蒙古完全构不成威胁。

即使在他死掉之后,他的子嗣们在面对这些二流的对手的时候,也可以凭借他留给他们的家底,以及他们本身的能力获取胜利。

蒙古,只有蒙古,也唯有蒙古。

说不定,我们蒙古人真的可以征服整个世界呢。

在撒马尔罕的王宫之中,成吉思汗这样得意的想到——直到有一天,他在巡视军队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两个随军的畏兀儿商人这样的谈论。

你说的是真的么?在西方也有一个,比帖木儿汗国还要富有的国家?当然了,他们的领土与整个草原一样大。

他们的军队能征善战。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皇帝非常年轻。

年轻?也就是说不怎么样喽?不不不,恰恰相反,正是这个皇帝将他的国家,在几年的时间内从一个弱小的部落,建设成了一流的帝国。

什么,他并不是秉承先祖的功劳,而是自己打下来的?他才多大?具体的,我也不太知道,不过绝对不会超过三十岁。

不超过三十岁?这不是和大汗的孙子们差不多大吗?你确定你说的都是真的?当然,那还有假?如果你不相信的话,等下一次,我们的驼队去西方贩卖货物的时候你也跟着去,到了那里听听别人怎么说——那个国家的人口数以百万计,总不会全都是骗子吧?商人们这样的闲聊引起了成吉思汗的注意。

特别是那句:绝对不超过三十岁更是让他觉得心惊胆战……小结:年表记录(2)唐:此时此刻,成都皇宫之内,御花园凉亭之中。

唐朝皇帝李隆基正在召见刚刚从西方归来的使团。

待到三跪九叩大礼行完了之后,使臣落座,详细向李隆基解说此次前往西方所得。

当然,事实上这一次出使,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了——在李隆基看来,一是他结交了蒙古汗国这样强大的盟友,再无需结交更加遥远,更没谱的国家。

二则是帖木儿汗国如今已经主动退却。

按照唐王朝的史书说法,就是被圣天子击败。

俯首称臣,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成了老子的外藩了……这种事情谁真的相信谁就是白痴。

然而李隆基他却就是相信。

也不知道他是太过自信了呢,还是他本身就是个白痴。

因而,如今在李隆基看来。

大唐四海咸平,民众丰实。

只要再将江南一撮跳梁小丑击败。

那他就是真正做到一统天下,成就尧舜禹汤一般的伟业了。

所以今天,这位已经将近六十岁的老皇帝本来是无需召见使团的。

之所以将他们叫来。

不过是想要听一听遥远地方的新鲜事儿。

解解闷罢了。

于是,唐皇问,使臣回答。

就这么一问一答。

很快就问到了:如今西域各国,最强为谁,地方几何,黎庶多少啊?使臣就回答说:西方之地狭窄贫瘠,如法兰西,德意志等国不过撮尔小邦。

如朝鲜,南越之地,不足论。

大国不过四个。

两个信仰天主,名为罗马,便是之前传说的大秦,而另一个为诺曼。

另外两个信仰真主,其中之一为突厥余孽所建之国。

另一个为阿拉伯人所建之埃及。

唐皇点头:似此等小邦,不足与天朝相提并论。

一旁大宦官鱼朝恩谗言道:那是自然,陛下文治武功,举世无双。

番邦小国如何比得上陛下。

听到他们主仆如此自吹自擂。

旁边几个使团的使者相互交流了一下眼色,都看的出来对方眼中的笑意。

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说的便是这等人物了……当然,说是不能说出来的。

甚至连一点动作,声音,表情都不能表现出来。

否则的话可就有麻烦了……使臣也知道自家这位陛下好大喜功。

自然也不会反驳他所说的话,也微笑着附和:陛下所言极是。

如今国朝之势极盛。

陛下功比三皇,德过五帝。

堪称千古第一明君啊。

而这时候,使臣又说道:不过,虽然此等番邦小国道德学问并不足道。

但是巧工匠作之道却也有过人之处。

便如同诺曼国王,对于天朝甚是敬重。

此次便有上等方物进贡。

哦?究竟是何物,能得卿家如此评述啊?李隆基早就注意到使团之中有几个使臣端着风格迥异于中原之地的几个木匣。

知道定然是西域珍奇。

只是对方不说,自己做皇帝的也不太好问。

陛下一看便知。

使臣微笑。

转身示意他的几个副手,将捧着的匣子打开。

在阳光照射之下,只见一个匣子内晶莹璀璨,乃是一捧明珠,另一个匣子里雕工精美,乃是一只四翼三爪,栩栩如生的凤凰塑像。

而第三个匣子,李隆基一看大惊:啊呀,朕如何跑到那匣子里去了?再仔细一看,乃是一面黄金镶边的,不知道质地如何的镜子。

镜子中人物纤毫不差。

比起磨制最好的铜镜还要好上许多。

如此三物,其一乃是玻璃明珠,二乃是玻璃凤凰,三为玻璃镜。

皆是诺曼国能工巧匠所制。

诺曼国王倾慕天朝。

因而上供吾主。

使臣眼看着李隆基惊讶的样子。

心想那万两黄金花的值了。

这一回差事做得好,升官发财指日可待……李隆基走故偶,捧起一把玻璃珠松开,又拿起那玻璃凤凰端详了一番,最后拿起玻璃镜子照了好久。

一脸的笑容,说的话却是有些不中听……当然,或许在唐明皇的心里面,这已经是规格很高的称赞了。

好番邦小国也有效忠君父之心。

诺曼国王其心可嘉。

朕便赐诺曼国更名为玻璃国,赐玉璧百方,玉如意十对,珍奇摆设百对,绸缎千匹,黄金万两以佳其诚意这李隆基一开口就是黄金万两,换算成金币就是十万枚。

再加上其他珍宝什么的。

在系统那里能兑换个几十万的金币。

而埃吉尔所花费的,除了用来给镜子镶金边的十个金币之外,就只有一些石英砂了。

端的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这全都是陛下平日德行所致。

圣天子临,万邦来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口牙鱼朝恩不失时机的下跪颂圣道。

听到属下如此歌功颂德之词,李隆基哈哈大笑。

心情甚是愉快……然而他却不知道盛极而衰,乐极生悲,此时此刻,暗无天日的禁宫地牢之中,一件大祸事毫无预兆的来临了……这一间修建在地下的牢房,没有窗户,没有光源。

与其他监牢不同,地上异常的干净,毫无污垢尘埃,蛇虫鼠蚁之类的东西。

在这一片漆黑之中,同样没有任何声音。

时间好像凝固了一样。

让人感觉到极端的压抑。

一般的正常人,关在这种地方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得精神失常了。

看得出来,这里是用来关押,或者说,用来惩罚极端罪行的犯人的。

就在李隆基开怀大笑的同时,这座牢房的沉重的铁门被悄无声息的打开来。

进来的几个人却并非狱卒打扮——当然,更不是囚犯。

而是几个身穿道袍,头戴玉簪束发,道士打扮的人。

这几个人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士。

那道士手中的烛光这么一照,才看见这牢房内究竟关押的是个什么……就在这几个道士的对面墙壁上,精钢的铁锁锁着一个看起来像是人形,但是实在有些渗人的东西。

那东西浑身上下皱皱巴巴。

干干瘪瘪。

就好像只有一层人皮再加上一层骨头了一样。

那口中的牙全都掉光了。

眼眶深陷,眼珠却不知道哪里去了。

鼻子和耳朵都塌陷猥琐的畸形了……如果不是这个东西那两个畸形的鼻子还一点点的翕动着的话,绝对不会有人将她当成是个活物的。

好了,就照常来好了。

那个老道士这样吩咐。

几个小道士马上将背着的药箱给拿了下来。

掏出了一堆气味很浓烈的草药,药膏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又拿出了捣杵和药罐。

熟练的将这些药材放进去开始捣药。

然而这时候,那句只剩下一口钱是一样的东西忽然剧烈的挣扎了起来。

紧接着七窍流血,嘴里面含糊不清的说这些什么。

那老道一见,大惊失色。

连忙掏出银针上前一步,以极快的速度将这个活死人的大量穴道封死。

然而,终归还是晚了一步——早已经消耗干净了身体最后一点力气的这个人,最终还是咽气了……苍天呐……老道一瞬间面色变得煞白。

紧接着便极失身份的跌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恩师,弟子愧对恩师教诲……这镇压气运之物,终归还是没能保住……一众小道士此时此刻早已经慌了手脚,跑过去劝老道士的有几个,好像老道士那样跌倒在地,目光呆滞乃至嚎啕大哭的也有,还有的吓得够呛,想起王法严峻。

害怕杀头的罪名。

吓得够呛……这刚刚死了的那个,被称为镇压气运之物的。

名字叫做武则天。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囚父窃取大位。

早有高人断言,唐应秦运,三世而亡。

太宗苦思冥想。

夜不能寐。

却无计可施。

最终乃是他坐下道者袁天罡,李淳风师徒出了主意。

大凡皇朝更迭,皆与气运相关。

虽天定唐与秦运相同。

然而并非不可逆转。

当时太宗大喜,连忙问道:真人究竟有何妙法,可以延续我大唐国运?袁天罡笑道:陛下岂不闻王莽篡汉之故事?太宗奇道:王莽篡汉之事,朕自然知道。

然而这与气运究竟有何关联?袁天罡于是解释道:当年刘邦称帝立汉朝。

原本只应有二百年国运。

随后天属意新朝。

然而汉有方士。

便在汉朝国运衰微之际行偷天换日,移花接木之法。

选天命之人。

假意将朝政纲领交付其手。

让其代汉自立。

然而暗地里,却将新朝国运截取到了汉朝之上。

更将王莽炼制成不死之身,镇压气运,以假天命。

如此,才又延续了二百年的国运。

太宗听到道人解释点了点头,紧接着又问道:你所说的不死之身,究竟为何?看上去却要比延续唐朝国运更感兴趣——大凡国君都想要长生不老。

便是在此。

陛下容禀。

袁天罡早已知道太宗有此一问,便接着说道:当日汉武帝意图长生不老,那方术乃是汉代炼丹家所发明。

只是,那丹方虽然可以延续寿命。

然而却并非长生良法。

太宗奇怪,接着问道:那是为何?只因此物虽可延年益寿。

然而对于服药者身心皆是摧残。

只可不死,不可不老。

待到百年之后,耳聋眼瞎口不能言,四肢无力不能行动。

完全是生不如死……太宗听了之后觉得毛骨悚然。

再不敢做长生之想,便不再问,接着要袁天罡诉说移花接木,截取气运之法。

于是袁天罡接着说道:国朝如今只有三代之气运。

即是说,陛下临朝之时伤无大碍。

直到太子之时方会出事。

因而篡朝之人必定是与太子年龄相似之人。

我师徒当为陛下走访天下,寻找天命之人。

之后送入宫廷之中。

陛下再与太子商议,效法汉之于王莽之事。

届时老道若是尚在,则由老道主持,将新朝气运截取转移至唐。

再在其人气运衰微,败亡之时将其制成镇压气运,不死之身。

到时候陛下江山自然稳固……太宗点首不语。

带到袁天罡师徒走后,又命传唤太子过来,将事情告知太子。

又与之商议一番,制定计策……之后,袁天罡师徒走访天下,最终却发现,身具龙脉之人,竟然是一女子。

便返回宫内,将事情告知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遂宣召此女进宫,赐名媚娘。

作为宠幸。

待到太宗死后,新君即位,既唐高宗,虽然并非之前的太子,然而同样知道改换,截取气运之法。

便按照乃父临死之时叮嘱。

继续宠幸武氏之女,自嫔妃至皇后,更是将朝政拱手想让。

最终乃至与自身并称双圣。

待到高宗死后,武氏废立皇帝,把持朝政。

最终更换国号为周,取周而复始之意。

做起了千古唯一的女皇帝。

在位之时荒淫无道,对内残酷镇压,对外用兵屡屡失手。

丧师失地。

改革维新更是一塌糊涂。

最终在临死之前,被李唐反攻倒算。

由袁天罡之徒孙以不死之药炼制成不生不死的活死人。

安置在皇宫监牢之中镇压李唐气运至今……然而如今,武周之正统皇帝已死。

武周遂灭。

而李唐自武周所截取之气运同样随之消失。

殿堂之上君王混用,好大喜功。

无能谄媚之辈大行其道。

军队之中,狼子野心蛮胡之人掌控军权。

周围虎狼环饲,百姓民不聊生。

而唐明皇李隆基,却仍旧作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美梦……唐朝,气数已尽,而江南之地则是龙潜于渊。

真命天子姓朱名元璋。

如今业已占领六朝古都建业。

在江南诸多草莽之中占据了绝佳的优势。

麾下文有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将。

羽翼丰满,只待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东南亚诸国:……ZZZ……香蕉……东南亚列国仍旧处于毫无目标,无野心,无文明的三无状态。

对于世界局势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日本:天降陨石,海啸地震火山爆发,于是日本沉没了口牙。

【第八部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