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真是糟糕啊……听说了奥地利的情况之后,埃吉尔稍微有些为难。
原本是想着要这支军队从侧翼出击,进攻巴伐利亚东部来着。
总数超过六万人的东部方面军,即使是单独与慕尼黑的守军作战也有很大胜算。
再加上埃吉尔的主力部队。
那么诺曼联军就占尽优势了。
愚蠢的女人。
听他的属下,波兰西南军团指挥官汉斯,还有第二膘骑兵军团指挥官齐腾这两个人一再的抱怨特蕾莎之后,埃吉尔不由得这样抱怨。
这个女人似乎非常害怕,诺曼帝国会凭借这次机会篡夺她在这两个公国的统治权力。
所以宁愿派遣自己的军队,宁愿派遣那些无能的将领,也不愿意让诺曼和匈牙利的精兵猛将参与进来。
不,或者说,也并不是完全这么说。
当这两位将军,联系了匈牙利国王阿提拉,三个人一起去见特蕾莎皇太后,表达他们的担忧,并且表示愿意参与此次战争的意志之后,特蕾莎皇太后稍徵想了想,就点头同意了当埃吉尔看诺曼间谍传来的信件,看到这里的时候还在点头。
但是看到下面一句就气的差点暴走。
特蕾莎皇太后同意诺曼,匈牙利的军队加入到奥地利,波西米亚的平叛行动中但是,这两位诺曼将军,乃至一位匈牙利国王,都要听她麾下的将军的命令。
她以为她是谁?!竟然想要命令联的军队?!还有匈牙利,阿提拉好歹也是个国王——她连公爵都不是她凭什么?!埃吉尔气的这样破口大骂。
几乎想要让东路军不管那些混蛋,直接继续向西,进入巴伐利亚高原,去进攻巴伐利亚了。
但是不行。
后路,补给线。
这是非常重要的行军条件,对于诺曼帝国的职业部队来说更是如此。
倘若不能够维持补给线的话,那么镖骑兵倒还勉强可以劫掠作战。
但是步兵,以及需要更多物资维持的重骑兵,还有弓弩,枪炮等远程部队的战斗力就不能保证了。
暂时先这样吧。
埃吉尔无奈之下,给特蕾莎摄政写了一封措辞较为温和的信件一一之所以是温和,是因为埃吉尔并不想要在这种紧要关头,把那家伙逼急了口再将奥地利逼到对面罗马教廷的阵营中去口倘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可就是个大笑话了。
而被困在奥地利境内的四万东路军的结果,也不能保证了。
真该死。
早知道应该不给那个女人任何机会。
直接攻击就好了。
不然哪来的那么多麻烦。
埃吉尔一边这么感慨着,一边放弃了利用东路军的打算一现在,北意大利两大势力米兰和威尼斯已经被他全部策反。
因而,即使只用他的直辖部队,再加上中路军的诺曼部队,也能对教廷军构成数量优势。
所以说一一他现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了。
主动出击!越过多瑙河,全面进攻巴伐利亚!在十二月二十五号,接到多方面消息,做出了全方面判断之后,埃吉尔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来。
以堂堂正正的十四万大军南下,灭掉巴伐利亚国柞。
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廷顶着严冬翻越阿尔卑斯山,还是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他挥军南下。
都能占据主动。
这场战争的结果就这么定下来了。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一一当埃吉尔率领大军到达了多瑙河北岸的时候,等待他的既不是湍急的水流,也不是大块的冰。
而是在两岸,在河流中央都漂浮着大量的浮冰,而河面上只结了一层薄薄冰膜的河流。
这样的话,无论是乘船,还是步行全都过不去,甚至连搭建浮桥都不行。
真该死。
披着白狐裘的埃吉尔,到了河面仔细看过之后,不由得皱起了眉毛来。
同时转过脸去,向着索尼娅还有内穆利斯两个人询问道:有没有什么,可以徒步度过多瑙河的地方?埃吉尔这样问道。
是的主君!主人。
几乎是同一时间,这两位间谍头子同时说出了类似的话。
内穆利斯。
于是,埃吉尔很快选择了相对不够衷心的一个。
在这种小事情上稍微安抚一下他,也算是皇帝所掌握的御下的小技巧。
是的主君。
再次说出了同样的话,内穆利斯的嘴角微不可查的上翘了一点点:在距离大军所在东面二十公里处,有一处水面较窄的地方。
在那里有一座石桥可供通行。
只是巴伐利亚军队在那里布置了不少守备军。
而且修建有简易的防御工事。
这样啊。
埃吉尔点点头,之后再将目光望向了索尼娅:是这样的,在军队西方五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片浅滩。
可以渡过。
不过据探子们回报,敌人在那里布置了一批伏兵。
数量大概在两千左右。
一明一暗,一松一紧。
呵,还算是聪明呢。
埃吉尔这样子,不知道是夸奖还是嘲讽的说了一句。
紧接着马上有了圭意。
转身重新跳上马背,这样高声下令道:全军,向东前进二十公里!而在河对面,巴伐利亚的斥候们在探知了诺曼军队向东前进之后,马上返回禀报亨利公爵去了。
这样啊……看起来,敌人是准备利用兵力优势强行渡河了呢……在接到回报之后,巴伐利亚公爵亨利这样半断道。
紧接着便转过身去,对他的智囊华伦斯坦问道:那么你看,我们是不是将西面那三千人也撤到这里来以增强防御?对方毕竟是有十几万大军啊。
恐怕不行。
华伦斯坦稍微恩考了一下,之后摇了摇头:对方是那个狡猾的皇帝。
和他对阵的时候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倘若对方明面上选择强攻,暗地里却组织部队从那处浅滩偷偷渡河,然后从侧翼发起攻击的话,我们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