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零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作为反诺曼联盟战争,或者称之为诺曼帝国统一战争的一部分。
在中欧山区,瑞士军队与诺曼帝国法尔将军所部,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瑞士人倾尽所有财产和物资丈夫诀别妻子,儿子离开母亲。
老少青壮乃至一家三代全部武装起来,奔赴战场。
数如同他们的那个议长所说的一样:这一场战争,是瑞士人全民族的战争权利,我们瑞士将继续光荣的存在下去,而失败,则是我们整个瑞士民族的灭亡。
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士组织了一支超过六万人的大军。
数量上一下子成了法尔将军所部的两倍。
他们中有一万左右,是强悍的职业部队。
从各个地方,各个国家,作为佣兵参与了大量战争的职业士兵这些人靠着他们在战场掳掠所得,或者靠着作为佣兵的多年积蓄,都拥有非常不错的装备。
他们的战斗力,经验也是最好的。
而与之相比,还有两万瑞士佣兵,属于稍微差一些的。
他们无论是经验,战斗力还是装备,都比不过那一万精锐的重装瑞士佣兵。
而他们的年龄也相对小一些装备着硬皮甲,轻型链甲,甚至不装备甲胄。
而是用的武器,则是瑞士人一贯使用的超长枪。
当然也有其他的剑盾,斧头,弓弩等武器。
最差的是三万左右的临时征召兵。
他们或者是年龄过大,又或者过小。
年龄过大的,虽然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佣兵历史。
但是毕竟年老体衰。
而过小的,甚至有些还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样一支军队,虽然比一般炮灰要强不少。
但是面对诺曼职业部队,终的结果只能是被碾压。
当瑞士人倾巢出动。
要与诺曼人决一死战的消息传来。
法尔将军却是完全不觉得惊慌。
数相反,这位好战尚武的将军。
反而觉得非常的兴奋。
啊,你确定。
他们有超过五万人的部队n这样没错吗?他反复向带来消息的诺曼探子询问了好几遍。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这位将军的笑容怎么也收不回去了。
战争,就是这样才有趣啊。
传令下去,三军戒备。
我们要去屠杀一支比我们多两倍的敌人了!法尔将军如此乐观,乃至有些嚣张的宣言。
让诺曼军队的士气进一步提高。
与瑞士人那稍微显得有些悲壮的气氛相比,诺曼军队兴高采烈地。
简直像是要去参加什么派对一样。
他们并没有守在原地。
而是在法尔将军的带领下,向着瑞士山区前进了。
沿途,他们焚毁村庄死所有敢于抵抗的瑞士人。
并且宣布这片地区已经归诺曼皇帝所有。
虽然山区限制了他们的速度。
但是在高昂的士气支持下,诺曼的行进速度仍旧显得非常快。
在十天时间内,法尔将军所部前进了近八十公里看着就要到达伯尔尼了。
而在这时候,还有少量偏远地区的瑞士征召兵,并没有到达首都。
但是已经不能再等待他们了。
倘若再过一段时间,诺曼大军就会兵临伯尔尼。
到时候瑞士人就要被动了。
瑞士议会因此当机立断。
将已经聚集在伯尔尼的军队全部派遣了出去。
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际上与诺曼人作战的瑞士军队。
数量并没有像是预想中的那样,达到六万人。
他们其中一部分在诺曼军队的行军途中被杀死。
也有一部分仍旧没有到达伯尔尼,终瑞士人只集中了五万左右的军队。
不过大多数瑞士人。
已经对这个数字很满意了。
至少比诺曼人多。
而且,他们的精锐部队也一个不落。
于是,就在三月二十日那一天。
瑞士军队与诺曼人,在瑞士山区,距离伯尔尼不过十公里的地方相遇。
随即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前锋,探路的一队诺曼步兵,与一批重装瑞士佣兵相遇。
双方都只是一个愣神,紧接着便爆发了震天怒吼。
在第一时间命令少数几名士兵回去主力部队报信。
紧接着便开始了战斗——诺曼步兵一轮飞斧,将正准备布置密集枪兵阵列的瑞士佣兵杀死了十几个。
紧接着,那一个百人队的诺曼步兵便怒吼着,发动了冲锋。
虽然崎岖的山路,让诺曼人的冲锋威力下降了少许。
但是这一冲,再加上之前,因为飞斧的杀伤,仍旧将瑞士人的阵型破坏了许多。
在无法维持超长枪阵列的情况下,最前排的瑞士佣兵们怒吼着,拔出了他们的刀剑,战斧和其他短兵器。
与诺曼步兵厮杀在了一起。
而余下的,后排的瑞士人,则仍旧努力,意图维持他们的阵型。
进攻!撕破他们的防线!!身穿全身板甲的百夫长怒吼着。
而在他身旁,高举着步兵战斧旗帜的旗手也举起挂在胸口的号角,用全身的力气将它吹响到鼓舞的诺曼士兵们,便怒吼着继续进攻。
瑞士人的武器无法击破他们的板甲。
而他们的战斧却能将瑞士人直接砍成两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士人的前锋斥候很快失败了。
毫无悬念的失败了。
再接下来,双方其他的部队,也在另外的山路,山丘附近遭遇了,并且很快爆发了大战备有长弓重弩,连弩火枪等武器的诺曼部队,从一开始的时候便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曼人在第一时间遵从法尔将军的命令,拼了命的依靠自己的远程火力,向着瑞士人倾泻箭雨和枪弹。
在对方靠近之后,再用飞斧进一步削弱敌人。
然后步兵,突击步兵集群冲锋。
作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瑞士人击败。
法尔将军使用这样的战术,充分弥补了诺曼人不擅长山地作战的不足。
充分发挥远程火力的优势,也弥补了诺曼军队数量上的劣势。
就这样,凭借着物资,装备上的优势曼人在第一时间压制住了他们的对手。
并且开始不断向前推进。
瑞士人似乎想要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从两面包围诺曼军队,从而获取阵型上的优势。
但是在这支离破碎的山地,想要这样做实在太过困难。
因为山地难行※往他们要做出什么战术来,还没等到战术奏效,就会被诺曼人发现。
紧接着便是远程火力的密集覆盖打击。
在这之前,诺曼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法尔将军,将他军队所有的弓箭,弩矢库存的一半都拿了出来。
交给诺曼长弓手与弩手们,为了防止他们的武器损坏,弓弦拉断等事故的发生,法尔将军还专门派遣了一批工程兵,背负着装满各种零件,以及几具备用重弩的行囊跟在弓弩部队旁边。
坏了就替换,并且修理。
以此维持诺曼人的远程打击。
每一个长弓手,都发派了三个箭囊,六十支羽箭。
而弩手们更多,每一个重装弩手,都得到了八十支弩箭——因为他们的射击不需要像是长弓手那样,要用人力张弓。
所以理论上,在长弓手力竭的情况下,他们仍旧能无限制的放箭。
获得物资最多的,是少数的那两百五十名连弩手。
他们所持有的,是经过改良的第二代埃吉尔之怒共十二根弩弦,可以保证他们连续发射十二次。
而作为省力结构的滑轮,则被替换成了更加好用的齿轮得连射弩的射程再度增加,同时箭匣内的弩矢,也更多了许多。
一匣弩箭,便是三十六支弩矢,可以让连弩手连续发射三次……每一个连弩手身边,都有一个专门为他们背负弩匣,零件和备用连弩的工程兵。
在之前的战役中,见到了连弩手的威力之后,法尔将军就喜欢上了这个兵种,他的物资调动,也特别的向这些连弩手倾斜——那些工程兵平均每个都背负了十个以上的弩匣。
可以让连弩手尽情的射击,将所有的瑞士人都射成筛子。
法尔将军这样的布置,最终保证了诺曼人的胜利曼的军队从一开始便获得优势,并且将这个优势一直维持着。
从双方的斥候部队开始作战。
到双方主力部队,在支离破碎的群山中厮杀。
再到瑞士人全面收缩,而诺曼军队全面进攻。
虽然因为地形的原因,法尔将军无法观察到整个战场。
但是他却一直掌握着战争的节奏。
就好像是一切的指挥家那样,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前进,什么时候应该后退什么时候应该坚守,而什么时候应该进攻。
尽管战争还在继续着,但是诺曼人的胜利,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了。
在三月二十日下午四点左右。
瑞士人的五万大军被分割成了三块。
其中两边的部队,已经被少量的诺曼远程部队,以及赶来支援的火炮部队,牢牢的压制在了几处山坳里面。
再无半点反抗能力。
只剩下中间,那拥有兵力最多,也最善战的一批瑞士人,仍旧在奋力的反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