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那伊尔汗旭烈兀眼看着一众蒙古那颜羞愧万分的样子,便知道自己是猜的对了。
然后他忍不住哈哈狂笑起来。
笑的一众蒙古那颜莫名其妙,胆战心惊。
我逃了一次,你们说可以重整旗鼓,我听了你们的了。
然而这一回,你们还要我逃第二次吗?这一次,我要到哪里再调遣来二十万大军,和诺曼人一争高下?!旭烈兀声音沙哑,带着几丝血腥味。
让一众蒙古那颜无言以对。
而这位伊尔汗等了片刻,再没听到一句言语。
放眼望去,便是数不清的,丢盔弃甲的士兵,惊慌失措的从他们身边逃过。
而他们身后,便是面色狰狞,尾随追杀过来的诺曼人。
他不禁悲从中来,哭喊了一声:长生天呐!紧接着便在一众惊讶至极的蒙古那颜的注视下,抽出了他的弯刀。
然后毫不犹豫的猛地向自己的脖子砍了过去。
在蒙古那颜们大喊着:大汗!的喊叫声中,一代枭雄旭烈兀就此陨落。
然而诺曼人的攻势还在继续。
他们接到了厄斯元帅的命令。
这位元帅要他们追击,追击,再追击。
最好能将这些敌人全部抓住,或者杀死。
这样一来,在这个地带便没有能够阻止他的军队的力量了。
他将为诺曼皇帝奉献整个近东地区!原本,经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黑死病、伊尔汗国崛起……这一连串的事件,整个近东地区已经凋蔽到了极点。
这一会儿再随着诺曼帝国的疯狂追杀。
厄斯元帅确信。
这个地方想要恢复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
恐怕要过上几十。
乃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不过这对于诺曼帝国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毕竟这些地方是传统的阿拉伯聚居区。
而第二多的人则是信奉东正教的希腊人。
在宗教不同的情况下,管理这些土地是一件相当消耗精力,并且令人头痛的问题。
或许将一切全部推倒。
然后重新建设会是个不错的主意。
就这样,诺曼人连续一天一夜,不间断的追杀那些伊尔汗国的溃兵。
一直将他们逼回了耶路撒冷。
然而在耶路撒冷。
他们也没能坚持太久。
尾随而来的诺曼铁骑冲垮了堵在城门口的阿拉伯人。
紧接着便冲入城去,将拉着门的吊索破坏。
耶路撒冷,这座伊尔汗国的陪都,也很有可能是这个汗国目前为止守备最严密的城市。
就这样没有花费一天时间便沦陷了。
圣地耶路撒冷回归诺曼帝国的掌控。
天选的弥赛亚埃吉尔·斯卡德拉格里姆松再度完成了一项圣迹。
带着大胜的余威。
厄斯元帅继续向巴勒斯坦各地区推进。
他派遣诺曼骠骑兵四处游曳。
追杀溃逃的阿拉伯人,同时也晓谕这附近的村庄。
要他们承认诺曼帝国的统治——这实际上非常容易。
在耶路撒冷城郊一战,总共三十万伊尔汗国军队烟消云散。
伊尔汗旭烈兀自杀身亡。
难道还要指望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抵抗诺曼人的铁蹄?再说了,耶路撒冷附近的天主教徒颇多。
东正教徒和犹太教徒也有不少。
这些人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伊尔汗国并无好感。
事实上对于他们的蒙古统治者,阿拉伯人也不是太过忠诚。
这让帝国的攻略显得非常轻松。
几乎没有什么抵抗的,诺曼人便占据了整个巴勒斯坦,也就是旧的鲍德温王朝的耶路撒冷王国的全部土地。
在耶路撒冷城内,厄斯元帅兴高采烈地,将这场战役的全部经过写下来。
然后通过帝国的间谍网路,给远在喀山地区的埃吉尔皇帝去了信。
并且希望皇帝能够指示他下一步的行动。
尽管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
并且进而控制了耶路撒冷沿岸的大片领地。
但是与伊尔汗国的其他领地。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比较起来。
耶路撒冷,或者称之为巴勒斯坦地区。
却只是一块小的不值一提的地方罢了。
就算再加上之前夺取的西奈半岛也是一样。
如今厄斯元帅所占领的地区,不过是伊尔汗国的五分之一,可能还要更小。
所以厄斯元帅期望尽快将事情决定下来。
好趁着这一段混乱时期。
更加轻松的占据这些领地。
凭借着他手中的二十万大军。
将整个近东地区平定下来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而同时,厄斯元帅也听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在他与伊尔汗国作战的同时,刚刚统一了伊朗高原,重新复国的波斯人,似乎也对于这个汗国产生了一些兴趣。
毕竟古波斯帝国全盛时期,他们的领地,也包括如今伊尔汗国控制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
厄斯元帅认为,如果伊尔汗国战败的消息传出去,那么波斯人很可能会立刻出动军队,进攻与他们毗邻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而因为路程上更近一些。
所以他们很有可能赶在诺曼人之前,便将这里控制住。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受到波斯帝国的控制。
在民族组成上,文化习俗上也更是向着波斯人靠拢。
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的话。
那么帝国想要再获得这些领地。
就不像是现在这么简单了。
除此之外,厄斯元帅还有一个顾虑。
那就是他不知道他的皇帝,埃吉尔的心思。
他不知道皇帝对于波斯人的态度究竟怎么样。
从军事上打赢这个新生的,力量还不是很强的帝国,厄斯元帅觉得不是很困难。
关键是打赢了之后要怎么办。
除此之外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距离帝国行政中心非常遥远。
因为这样一块遥远的土地而爆发一场战争是否值得。
厄斯元帅弄不清楚。
毕竟,他是个指挥官,军事家,而不是政治家。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的主君,伟大的埃吉尔皇帝来进行判断。
不过,或许在这之前,我可以进行其他的一些活动……贫瘠的阿拉伯半岛或许不在主君的考虑之中。
但是叙利亚地区,主君是肯定会要求的。
那关系到帝国对于地中海的掌控。
所以在接到回信之前,我或许应该出动一支军队,对叙利亚的异教徒发动进攻。
在送出了信件之后,厄斯元帅稍微思考了一下,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他命令他的大军按兵不动,而触动骠骑兵继续向北,进攻叙利亚地区。
他给了这些士兵任务。
并且让他们带上了不少可以作为证据的,来自伊尔汗国的战利品。
以向叙利亚的守军证明,他们的军队已经失败了。
元帅要这些骠骑兵去攻略叙利亚地区。
不过不要强行攻打。
只是出示证明,以逼迫那里的守军主动投降。
安条克,大马士革,阿勒颇。
这三座城市不管哪一个,至少要攻占一座。
最好是安条克,其次是大马士革。
明白了么?在出征之前,厄斯元帅将他的目标告诉了那些骠骑兵指挥官。
毗邻地中海,并且基督徒众多的安条克城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而伊尔汗国的首都大马士革,也是个不错的城市。
至于阿勒颇,这座军事要塞意义的,贫瘠的城市则是第三个目标。
元帅觉得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
西元一零一五年四月十五日。
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
元帅得到了诺曼皇帝的回信。
皇帝称赞了他这一连串的军事行动。
并且要求他尽快开展对于阿拉伯半岛,以及叙利亚的攻略。
同时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不能放下。
至于波斯人,你不用想的太多。
朕已经向如今的波斯皇帝派遣了使者前去沟通。
朕给他的许诺是以幼发拉底河作为两国的分界线。
同时,朕还支持他们对于北方,里海、高加索以南地区的攻略。
以此换取帝国对于里海,高加索以北以及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占领。
朕希望我们能与波斯人达成盟约。
毕竟我们都在与一个敌人,也就是蒙古人进行作战。
而与波斯人进行贸易,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外交活动。
因此,朕希望你能够保持克制。
在攻略伊尔汗国的时候,不要与波斯人产生太多的冲突。
当然,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
朕要你将手脚好好清理干净。
在接到了皇帝的回信之后,厄斯元帅明白了他所要做的一切。
他将他的二十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一批数量不多,但是精锐的士兵,雇佣了不少的阿拉伯向导,向着阿拉伯半岛地区前进。
其他部队分成两部分,元帅亲自率领主力前去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抢占幼发拉底河以西。
而余下的部队,则前往叙利亚。
料理那里仍未降服的伊尔汗国残部。
并且警惕奥斯曼土耳其,有可能发动的攻击。
就这样,在近东地区的战斗告一段落。
诺曼人获得了胜利,接下来便是一些琐碎的小规模战斗,还有派遣官员治理的事情了。
而与此同时,真正的大战,在喀山地区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