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的殿门打开, 穆皇后还有太医走了出来。
太医对着穆皇后一礼,转头急匆匆往太医署走去,理都没有理会围上来的朝臣们, 其脚步之快,叫人追都追不上。
众位大臣无奈,只好上前围住皇后,急切问道:陛下怎么样?穆皇后面色沉重, 担忧中带着悲切地摇了摇头,道:陛下中毒已深,毒入肺腑, 如今太医只能勉强将人救回来……但……但是什么?有性子急的朝臣接口问道。
陛下能否醒来, 醒来以后又能否理政……皆未可知。
穆皇后似是难过极了,闭上了眼睛。
大家一听,都有些傻眼,事情果然在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太子薨逝, 三皇子谋逆, 二皇子远在天边, 且性格是个棒槌,至于四皇子, 那是整日风花雪月, 半点儿朝政都没接触过。
正想着四皇子, 就听见了他的声音——阿姐, 今日可吓死我,多亏了你, 不然我这条小命肯定要丢在三哥手里了!萧然不知道何时出现, 连蹦带跳地跑到刚刚一脚迈出紫宸殿的萧璃身边, 满眼都是崇拜的光。
朝臣们这才发现, 不知何时,萧璃已经出来了,她脸上仍然有平叛战斗时所留下的血迹,身前,背后都有伤口,可见平叛过程之凶险。
她就带着这一身的伤,站在台阶上,如同百折而无转的山岳松竹,让人觉得心安。
也正是在这时,一直独自一人站着,未曾同任何人商讨谈话的裴晏,忽然动了。
他一步,一步地向萧璃走去,站在台阶之下,仰头看向站在台阶之上的萧璃,然后,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
朝臣们还有霍毕全都愣住,不知道他所欲为何,而就在这时,他们听见裴晏清冷沉静的声音响起——臣,恳请公主殿下掌政。
在场人皆被裴晏之举震惊地失去了言语,可在片刻之后,又觉得这好像才是如今唯一的办法。
而萧璃仍旧站在原地,垂头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端端正正的裴晏,没有作声,没有意外之色,同样,也没有什么欣喜之色。
有些大臣们朝皇后看去,却见穆皇后也看向了萧璃,目光中带着笑意,对着她轻轻点了点头,似是支持与欣慰。
工部谢尚书和兵部的蒋尚书对视一眼,也明白了皇后娘娘的意思,于是这两人第二个跪了下来,大声附和道:臣,恳请公主殿下掌政。
至于杨御史,在看到随着萧然和郭安一同出现,完好无损的女儿后,闭眼长叹一声,最后睁开眼睛时,也撩开袍角,缓缓跪下,开口道:臣,恳请公主殿下掌政。
朝中各方的大佬都这么说了,皇后亦是赞同之意,其他朝臣,还有那些勋贵也没别的想法。
叛乱是公主殿下平定的,他们的命也是公主殿下救下来的,长安城内的家人府邸也是人家公主殿下未婚夫君护下来的,怎么着都说不出反对的话。
甚至不需要多加思索,便也三三两两地跪了下来,一同出声请求——臣,恳请公主殿下掌政。
朝臣们尽数跪下,仍旧站着的霍毕就极为显眼。
他直愣愣地站在众人身后,目光越过这些跪着的朝臣,直直投向萧璃,萧璃亦是抬眼,无悲无息地对上了他的目光。
萧璃的目光就如同今天的夜色一样平静,没有一丝惊讶与无措,仿佛这就是一个早有预料的情景,仿佛,她本就该受百官跪拜。
霍毕紧紧盯着萧璃,然后又将目光移到了端正跪着的裴晏的身上,忽然笑出声。
原来如此,原来……竟是如此。
可不论霍毕心中如何想,此事已成。
荣景十三年,长乐公主萧璃,代天掌政。
*殿下,叛军虽然已经收押,但是怎么处置还有待商议。
裴晏,兵部的蒋尚书还有御史台的杨御史都站在紫宸殿中,对坐在上首的萧璃回禀道。
长安城需要善后,百官需要安抚,叛军需要分开关押与处置,羽林军死伤大半,需要重新整顿……皇帝还在昏迷着,所以这些事情都需要萧璃来着人处理。
好在郭威虽然受了重伤,但是性命无碍,萧璃命其子郭安负责羽林军与宫城安全。
至于长安城,因为霍毕清剿及时,并未造成太大的损伤,如今长安已然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京城中的范氏上下皆被羁押关入天牢,一同被扔进天牢的还有三皇子萧杰,等候着三司会审。
如今让人有些头疼的,是那些叛军。
关于叛军,当由兵部登记造册,核查军官士兵所属以及姓名籍贯。
裴晏道:攻入长安和皇城的叛军多来自京畿附近的军镇,查起来应该不难。
萧璃点头,蒋尚书已经派了兵部的人拿出军籍名册去一一核对,三天不眠不休,应该已经核对的差不多了。
不用本宫说,诸位大人应该也知道,这些叛军中有一心跟随显国公和萧杰谋逆的乱臣贼子,也有毫不知情以为自己是入京勤王,一心忠君的将士,如何区分甄别……此事就有劳杨大人带着三司问讯了。
萧璃说。
这……杨恭俭语滞,有些犹豫:可是如今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皆不在长安。
所以本宫才说由杨大人带领三司。
萧璃打断了杨恭俭的话:左右御史台有监察百官复合案件之责,审理叛军也在管辖之内,没错吧。
杨御史说不出话来。
这审问甄别,需要将叛军,尤其是那些将领们分散开来,交叉反复盘问方能确认,如今刑部跟大理寺卿得用的人一南一北,留下的不过是些郎中主司,却要面对那么多的叛军将领。
想到这儿,杨恭俭眼前一黑,只觉得未来几月都要开始暗无天日了起来。
而且审问完叛军还不算完,还有范家和萧杰的三司会审……哦对了。
萧璃想到了什么,又说:杨大人,明日进宫时把现如今大理寺和刑部主事的官员叫来。
杨恭俭不明所以,裴晏却立刻明白了。
他解释道:刑部尚书跟大理寺卿虽然都在外查案,案子看起来一南一北,实则系出同源,从如今传回的消息来看,都跟范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既然如此,便两案并做一案。
想来殿下的意思是,不管怎么样都是要三司会审的,不如直接早些将他们送回的文书证据,于三司之内权限互通,也好及时反馈交流,减去了很多麻烦。
听了裴晏的话,杨御史险些直接晕了过去。
两案并作一案,这将会是何等大案,他都不敢想象最后会牵扯到多少官员。
如此一来,哪是未来几个月,他们三司怕是未来一年都睡不得一个好觉了。
这一瞬间,他竟然有些羡慕起来被贬谪离开的卢尚书。
他虽被贬,但好歹还留着命啊。
杨御史。
萧璃抬起头,看向杨恭俭,正色道:本宫不愿放过一个乱臣贼子,朝廷蠹虫,却也不愿冤枉了忠臣良将,寒了臣子的心。
这其中责任之重,杨御史应当是最明白的。
杨恭俭在御史台呆了半辈子,这其中意义他自然是明白的,立刻不再胡思乱想,肃了脸色,领了旨意。
这时,他听见萧璃又说:杨大人为官素来清正,在御史台多年,也是明察秋毫,恪尽职守。
萧璃说到此处,往后一靠,笑了笑,看着杨恭俭认真道:本宫信杨大人,定能将此案审好。
是,下官定不辱命。
杨御史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立刻弯腰行礼道。
好了。
各项事宜都吩咐的差不多,萧璃说:自萧杰叛乱至今已有三日,这三日想来几位大人都未曾好好休息过。
她摆了摆手,说:今夜便都回去好好歇息歇息,待到明日,可就要开始忙了。
是,下官告退。
说罢,几人便退出了紫宸殿。
裴晏慢了众人一步,走到殿门口时,回过头,看见萧璃揉着眉心,也是一脸疲惫,不由得轻轻笑了笑。
这轻微的笑声引得萧璃抬头,见裴晏在笑,她不由自主地也勾起嘴角,问道:你笑什么?裴晏看着萧璃所坐之处,眉眼微弯说:我曾数次设想,殿下坐着这个位置,会是何等境况,何等情形。
萧璃随着他的话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座位,又抬头问:那此情此景,与你所想可有参差?裴晏摇摇头,说:没有,正如我梦中所愿。
殿下在此处,比旁人合适千倍万倍。
这本就该是她的位置,没有人比她更合适,也不会有人比她更合格。
萧璃想笑,却发现自己已经在笑了,就努力把笑收了回去,于是乎,脸上就变成了一个似笑非笑的古怪表情。
好像有点儿得意,又有点儿不自然,她轻咳一声,别开眼,道:那本宫也当竭尽全力,不辜负裴卿殷殷期许。
这时,裴晏却收了笑,正经起了脸色,开口问道:我们去歇息,可殿下怕是歇不得了。
为何?萧璃问。
殿下可是忘了些什么事?裴晏眼角微翘,问。
萧璃脑中迅速将各项事宜过了一遍,却没想到有哪处错漏,于是眼中带上了些茫然。
裴晏见了,抿抿嘴,而后道:霍将军自从将叛军关押,与兵部交接之后,就回到了将军府……之后再未出府。
萧璃缓慢地眨了眨眼睛,一下子想起来了。
那,裴某便不再打扰殿下了。
见萧璃已然明白,裴晏欠了欠身子,行礼离开,走得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只留给萧璃一个干净又飒然的背影。
哦……是哦。
她还有个‘未婚夫’,尚待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