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2025-03-22 07:18:57

宣政殿上, 公主殿下力保杨蓁进入朝堂,尚书令裴晏裴大人据理力争反对的事情不出几日就在长安传得沸沸扬扬。

这几日,书生, 文人,全都听说了并且在谈论此事。

听说啊,公主殿下原本打算直接让那杨蓁去做户部尚书!不对啊,我听说是做户部侍郎?不管是尚书还是侍郎, 总归是要她去户部没错的!这可真是……太荒唐了!谁说不是呢?平康坊中,这类的谈论在每一栋花楼与院子中进行着。

那后来呢?户部真的要由一个女子主事?!才没有呢!我听说啊,裴大人在宣政殿里引经据典, 与公主殿下辩论三百回合!最终才让公主殿下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愧是裴大人啊!不过我听说, 最后的决定是让那杨蓁参加明年春闱啊,那岂不是要跟我们做同期了?嗨,张兄,这有什么的, 不过给公主殿下一个台阶下罢了。

一个心比天高的女子, 难道还能胜过我们的寒窗十年不成?我可听说杨蓁的父亲是杨恭俭, 杨御史啊,他的才名……公主殿下为显公正, 已经让杨御史避嫌了。

哎, 幸亏裴大人不畏公主殿下之威, 若不然, 待以后我等入朝,岂不是还要屈居一个女子之下了?谁说不是呢?隔壁桌的章临越听, 越是感到有些食不下咽, 最终, 他把酒杯落在了食案上, 付了钱,离开了平康坊。

裴府你不是马上就要启程回江南?章临突然求见,裴晏看着满脸凝重纠结的章临,温和问道:是有何事吗?章临此次是作为人证来的长安,如今显国公的大案尘埃落定,他也该回江南了。

本是想在临行前再喝一次平康坊的美酒,却在听见那群书生所论之事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儿,心中的疑惑让他坐立不安,这才大晚上跑来了裴府,哪怕失了礼数,也要求见。

裴大人。

章临双手搓着自己的袖子,飞快地看了一眼对自己从来没什么好脸色的梅期,低声说:当年学生因为妄言险些获罪,丢了功名的事……章临这些话说得极为艰难,那时梅期曾给学生叙述过大人为学生求情时的场景……说是公主殿下曾跟陛下讨要学生……梅期听了,哼了一声,瞪了章临一眼。

此事……是公主殿下为了帮微臣,刻意所为吧?章临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他当年的事与今日杨蓁之事虽然八竿子打不着,但这成事的过程却怎么看怎么都有些相似之感。

若当年公主殿下本意就是帮他,若如今公主殿下本意就是让杨蓁参加春闱……那么……章临偷偷瞧了一眼裴晏,从前很多的细枝末节瞬间涌入脑海,让他若有所悟。

裴晏耐心听他说完,然后便笑了,有些高兴地道:这些年在外为官,总算还有些长进。

算是直接承认了章临的猜测。

章临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不意外地又得到梅期一声冷哼,可他却无暇顾及,那……那裴大人您……当年你我二人在江南,危机四伏,群狼环伺,殿下不仅救了我,还带兵留下保护。

裴晏嘴角扬起,道:你还不明白为何吗?为……为了大人您?章临试探问。

道理虽然是这么道理,但大人您倒也不必笑得这么得意吧?你这个叫梅期的护卫,嘴都要撇到天上去啦!第二日,公主府中,萧璃早早起身,梳洗完毕打算入宫,却见到酒流匆匆走来。

殿下,今日天还未明时,府外便来了个人要求见。

说到此处,酒流的脸色有些古怪,说:那时殿下还未起,属下看他有碍观瞻,留在府外怕是不妥,便做主让他在门内等候。

有碍观瞻?萧璃惊讶。

酒流每日只醉心练武,旁的都不太在意,竟然让他说出有碍观瞻几个字,想来是真的不大好看。

走,去看看。

是。

在看到章临的那一瞬间,萧璃就很想闭上眼睛,然后在看不见他的地方重新睁开一次。

章临光着上半身,一排排肋骨极为明显,身上瘦弱又苍白,偏偏背后还背着荆条,真是让人目不忍视。

章临,你这一大早的,是要干什么?萧璃走到近前,哭笑不得地问。

殿下!微臣已经明白殿下的良苦用心!微臣……微臣特来请罪!章临见到萧璃,连忙跪好,跪端正了,一头磕下去,道:还请殿下恕臣之前失礼不敬之罪!动作见,后背又被荆棘划出几道血痕,看得萧璃直咧嘴。

行了行了,多大点儿事儿。

萧璃无奈地说:你这一大早来给我负荆请罪,叫别人看见了,还要以为我怎么欺辱朝廷命官呢。

殿下,都是下官愚钝,不懂得殿下的用心良苦。

章临见萧璃全无任何怪罪之色,心中更加感动愧疚,一个激动,脱口而出:殿下,臣愿意永远为您写诗作文!萧璃无语,只觉得哪怕三个杨恭俭加一起都没章临这么让她觉得头疼。

她无奈摇摇头,拒绝道:本宫想要人写诗文,自然会叫你们裴大人来给我写,你呀,还轮不到。

章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有些心酸。

而这时,萧璃抬手示意酒流将章临身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荆棘拿掉,一边蹲下,视线正好与跪着的章临齐平。

萧璃直视着章临的双目,认真地说:我知章卿诗文华美,但本宫对你的期许,却远不止于诗文。

章临愣愣地看着萧璃的眼眸,整个人仿佛都被吸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中。

本宫知道,你心系江南,有鸿鹄之志。

初见你时,便知你胸有沟壑。

你可愿投身于江南,让那里的漕运四通八达,让那里的百姓再无水患之扰?此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一旦功成,却是千秋伟业。

章临,你可愿,以此为志,一往无前?章临觉得,自己仿佛被一丛巨浪,带到了九天之上,整个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忘了该怎么呼吸。

而下一瞬,章临一下子朝萧璃扑了过去,抱住萧璃的腿,痛哭流涕地道:呜呜呜,臣愿意!臣定倾毕生之力,成殿下所愿!百折不回,九死不悔!萧璃低头看着扑在自己脚边,鼻涕眼泪抹了她一衣摆的章临,哭笑不得。

倒也不用‘九死’那么艰难……萧璃无奈道,但是到底没有一脚把他踢开。

*紫宸殿中,萧璃跟裴晏一同过着近期的折子,选出最为要紧的几件,打算在年关之前处理好。

才把折子择好,萧璃尚来不及松一口气,就见裴晏又递上一本奏折来。

还有?为何不是中书省上呈?萧璃疑惑地接过奏折,打开,然后僵住。

裴晏跪坐在萧璃为自己特设的书案后,紧紧瞧着萧璃的神色,见到萧璃顿住,这才悠悠然开口,道:臣听闻,殿下若想要诗文,会要臣来写。

萧璃看着奏折里的五言,七言,杂言甚至还有骈文,一时无语。

臣已许久未作诗,略有生疏。

如今随意写几首,殿下且看看,可还算当世第一?小时候还只说自己是长安第一,现在就当世第一了,果然人都是越长大越不要脸皮,萧璃看着这一首首瞧着文风清正,实际越看越不对味儿的诗文,耳朵开始逐渐发红。

啪——得一声,萧璃猛地合上奏折,强作镇定地说:这个嘛,说起来,文无第一……裴晏的嘴角抿起。

萧璃瞧见裴晏的神色,话在嘴里就直接拐了一个弯,道:但是裴卿所写的诗文,定然是最好的。

裴晏的嘴角渐渐扬起。

殿下。

这时,诗舞走了进来,禀报:刑部尚书王放大人和大理寺卿郑明大人到了。

萧璃愣了愣,正了脸色,道:宣。

*天牢最深处的牢房中这……这是……郑明在看到牢房中所关押的人后,震惊地后退一步。

萧璃点点头,然后转身,带着郑明与王放两个人走出了天牢。

一直到天牢外的阳光晒到两人身上,他们才回过神来,问道:公主殿下,这是怎么回事?萧杰……不是已经因谋害陛下而被处死了吗?萧杰罪大恶极,按律当斩,是绝无任何转圜的余地的。

他会死,但不是现在。

萧璃对两人道:二位都是精于刑律之人,应当知道,萧杰这样的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难道殿下……郑明隐隐猜到了萧璃所想。

我想让二位继续审问他,了解他。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缘何他会成了如今这般模样,即便是杀人如麻的江洋大盗,杀人时也尽量一刀毙命。

萧杰自小锦衣玉食,从未受苦,连战场都未上过,为何却会行如此暴虐残忍之举?我想让两位卿家将审问所得记录归案,如此,今后再遇到此类犯人,也可早日将其捉拿,以免更多人枉死。

郑明与王放对视一眼,然后齐齐俯首行礼,道:是,公主殿下。

*荣景十四年,春闱。

开天辟地头一遭,尚书省的大门口,走进了一个女考生。

这女子年轻貌美,然而面色端肃,视来自四面八方的窥视于无物,脊背挺直,却又身姿风雅,轻盈翩然地走进尚书省,参加春试。

下城赌坊纷纷开盘,赌这杨御史之女,长乐公主的挚友究竟能否榜上有名,入朝为官。

看盘口,押她不中的人居多,大家倒是都不太担心舞弊,因为这事儿实在太过万众瞩目,公主殿下早早避嫌,杨御史也不管不问。

文官们虽然不想让杨蓁入朝,倒也不至于下作到使手段让她落选。

毕竟大家都因为公主殿下的阴阳怪气而心中憋了口气,想要堂堂正正地证明正经学子绝对要强过这个心比天高的杨蓁。

但这还不是长安人议论最多的。

如今被最多人暗中议论的,是陛下的身子。

陛下自从被萧杰下毒,虽得到救治,但那之后身子骨便一直不好,所以这半年多来,一直都是公主殿下掌政。

自开春以来,便时常见到不当值的太医也被匆匆叫往大明宫会诊。

大家猜测着,陛下的身子,怕是差不多到时候了……现存的皇子里面,萧烈在北境风光快活,一点儿回来的意思都没有;萧杰犯上作乱,已被处死;萧然只通书画,过完了年,竟然留书出走了,说是要用双脚丈量大周秀丽河山,画遍大周景致!大家捉摸着,若是陛下殡天,那他们大周,可就要开天辟地头一遭,出一个女皇帝了。

而同一时间,南诏王庭北狄使臣,见过南诏王殿下。

一个风尘仆仆,做周人打扮的人,行着标准的北狄礼数,向令羽行礼问安。

令羽一身玄色衮服,坐在高高的王座上,垂首看着跪在下方的人,开口问道:你乔装前来我南诏,所为何事?回殿下。

行礼过后,北狄使者抬起头来,说道:我们大王,是想与殿下共谋大事。

*尚书省内,此次春闱的考官们正为第一第二的归属而争执不休,从日出吵到了日暮,一直到公主殿下派了第三波人来催促,这才勉强达成一致。

终于吵出了结果,也是时候将贡士的名单上报。

几位考官互相看看,然后开始一起拆弥封。

这第一名,唔,河东道的举子,才名远播,确实是本届考生中的热门,据说赌场押他成为会元的人最多,这样看来,倒也是名副其实。

拆了第一名,考官们又忙不迭去拆第二名。

毕竟在好几位考官心中,这位才应该是第一,不过就是因为文风不够华丽,不得主考官青眼,这才排在了第二。

大家心中都好奇,这第二名究竟是哪里的学子。

然而,在拆开弥封的一瞬间,尚书省立时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只见那籍贯姓名一栏所写的,赫然就是,长安,杨蓁。

在房间内伺候的下人踮着脚,瞄到了那个让所有人沉默的名字,自顾自在角落里摇头叹气。

这下子,不知道赌坊里又有多少人要血本无归了。

所以说,赌狗不得好死,此话诚不欺我啊。

*南诏共谋……大事?令羽缓慢地重复着。

大周将我北狄王储残忍杀害,斩首示众,此血仇不报,誓不为人。

我们大王已然决定出兵北境,为我们大王子报仇。

北狄使者说道:殿下何不也趁此时机起兵,与我北狄两相配合,到时候我们南北夹击,自然能打得大周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大王可以报丧子之仇,南诏王殿下也可以拿回被大周夺去的云岭七州,一偿先南诏王夙愿!北狄使者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只是王座上的令羽却仿佛没有感受到这份豪情。

他的目光注视着远方,像是想到了什么很久远,很久远的事情,也像是想到了一个很久,很久都没再见过的人。

——令绝云,你这是看不起我————待到他日相见,再叙前缘——片刻之后,令羽回过神来,神色平静地对北狄使臣说:起兵出征乃是大事,本王需要好好思量。

说完,便让人将使臣带了下去。

北狄使臣还想再劝,可令羽全没给他这个机会,再抬头时,令羽已经离开王座,离开大殿了。

高九!王庭花园中,令羽喊道。

殿下!高九突然出现,单膝跪地,等待着命令。

速去长安,通知阿璃北狄的谋划。

令羽沉声说道。

高九脸上全无意外之色,他点头领命,下一瞬间,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转瞬间,花园中又只剩下令羽一人。

他举步,走上了一处小山丘,望着都城以北的方向,喃喃道:阿璃,一直以来,你可安好?想着这一年来所听到的种种,令羽闭上双眼。

若你当真登基为帝,那此生,怕是再不得相见了。

*高九这一路北上,不舍昼夜,才出了剑南道,进了山南道,就听说了北境告急的消息。

那北狄大王倒也不傻,防备着令羽这边告密,是一切准备妥当了才派遣使者前来游说。

能说得动自然最好,说不动,他那边也照打不误。

连身在山南道的高九都得到了消息,长安城更是早已沸沸扬扬。

所以说,殿下当初为何要在年关将翰雷斩首示众,多有伤天和!绣玉楼中,有一文弱学子放下酒杯,大声议论着。

某也赞同。

另一学子道:虽说北狄王不承认私购兵器一事,也不肯将其归还,但到底两方未撕破脸皮,还有得谈啊。

和谈和谈,重点在于谈,怎能一言不合,直接将人家儿子斩立决?此言一出,立刻得到许多赞同之声。

啪!楼上的王绣鸢一巴掌拍到桌上,将桌上的盘盘碗碗都震得颠了一颠,怒声道:这都是些哪来的蠢货!竟然在这里胡言乱语,大放厥词?说罢,起身想要下楼去跟他们分辨,大有想要对骂三百回合之势。

大小姐,王大小姐!崔朝远连忙拉住王绣鸢,将她按回谢娴霏的身边,求饶道:您省省吧,别吵架没吵赢,先把你自己气哭了!阿霏!你看他!王绣鸢气急,去找谢娴霏评理。

一事多面,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意见,阿鸢,你不可能堵了所有人的嘴。

谢娴霏放下茶碗,慢条斯理地说。

难道你也觉得阿璃做错了?王绣鸢问。

谢娴霏摇头,说:跟我的想法无关。

北狄王以翰雷之死为名起兵进攻,那么这件事看起来,就是阿璃下旨斩杀翰雷所带来的后果。

即便你我不议论,长安不议论,大周不议论,史书依旧会记载,后世依旧会议论,阿鸢,你拦不住的。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阿璃在那个位置,言行皆有后果,这就是她注定要面对的东西,旁人代替不得。

崔朝远说。

蠢货!一群蠢货!楼下一声怒喝,打断了三人的交谈,三人一愣,向下看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像是北方而来的学子对着先前那帮人怒目而视,吼道:短视,懦弱!北狄王不肯归还兵器,本就存着掀起战乱之心!你们不说他狼子野心,反倒揪着一个掀起战争的借口,在这里胡言乱语,责备污蔑主君!好!说得好!一个熟悉的男声响起,崔王谢三人顺着声音看去,眼睛一亮,只见吕修逸穿着一身武袍,配着利剑,大步走来,对着那一群书生,大声道:大丈夫,此刻该思如何报国,而不是躲在这里耍嘴皮子。

公主殿下英明神武,又岂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猜透议论的?我相信,殿下既敢斩杀翰雷,定也不会对北狄全无防备!说完,便不再理会那群书生,转身朝楼上走来。

南境一行,阳光将他晒黑了不少,也晒去了之前那些挥之不散的郁郁之色。

阿逸!崔王谢三人笑着,使劲儿对吕修逸招着手,说:你终于回来啦!*紫宸殿中,经过一天的商讨,众臣退下,独剩萧璃与裴晏,仍然留在殿内。

我是否做错了。

萧璃盯着北境各地驻军汇总,忽然开口,问。

裴晏抬头,看着灯火下的萧璃,轻轻摇摇头,道:起兵征伐,所需所备何其多,又怎是三五个月便可准备好的?殿下应该知道,翰雷之死不过是个借口。

北狄王子嗣众多,翰雷死与不死,都挡不住北狄王的野心。

我心中又何尝不明白。

萧璃苦笑,但又忍不住会想,若我对北狄不那么强硬,北境是否能免于此灾。

决定终究是她所下,那些人命,也不可避免挂在她的身上。

此事无关名声,只涉良心。

萧璃闭上了眼睛,良久,道:阿晏。

裴晏抬眸。

我想亲征。

殿下!裴晏怔愣片刻,眉心微蹙,道:以陛下如今的情况,随时会……您当以朝局为重,准备登基事宜。

就是以朝局为重,我才要亲征。

萧璃睁开眼睛,看向裴晏,说:萧杰谋逆,朝中武将死伤大半,后因显国公案牵连,又问责许多武将。

萧烈和霍毕已身陷北境,除了秦义,还有谁可带兵?秦义驻守南境,山高水远,召之不及。

我本就有带兵之能,且若我出征,军心战意皆会不同!萧璃认真道:阿晏,我此次出征,不仅仅只是想驰援北境。

若是那样,只需派遣几道驻兵增援即可,我想以此一战,保我大周北境,二十年安稳!阿晏,帮我守好长安。

萧璃最后说。

两人隔着烛火相望,久久未语。

终于,裴晏轻轻叹息一声,说:好。

我为你守好长安。

*萧璃打算亲自带兵出征的消息在朝堂和长安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朝臣们见到萧璃心意坚决,裴晏也一反常态,没什么反对之语,似是已经默认公主殿下的决定。

无奈之下,只好开始配合准备。

好在准备这些倒也不算措手不及,早在北狄王拒不承认从大周私购兵器时,萧璃就已经与兵部商议了边防驻军各项事宜。

黄河以北,魏州,潞州,冀州,代州皆有增兵待命,萧璃带着一部分蒲州军,自长安出发一路北上,沿途整合关内道,河东道,还有河北道的驻军。

抵达北境时,当有二十万大军。

至于军资粮草,除军中常备以外,其余以灾时章程集结,有裴晏亲自调度。

至于长安,则由穆皇后和裴晏共同掌政,以待主归。

绣玉楼这么说,你们三个都会跟着阿璃出征?王绣鸢看着吕修逸,郭安还有徐友,瞪大眼睛,问道。

三人一同点头,吕修逸说:我们事先并未约好,是各自去向殿下请命。

后来才知道,大家竟是想到了一块儿。

当年就是你们三人跟着阿璃与吐蕃对战马球,扬我国威,现在又要随她出征,保家卫国。

崔朝远感叹道:还真是有始有终,叫人羡慕。

还记得那时候阿璃带着你们大胜吐蕃之后,我们几个就在一起喝酒。

王绣鸢托着脸,说:可惜阿璃不在,若是她在,我们这些人也算是齐了。

自从阿璃掌政,他们就再没有一起自在喝过酒了。

王绣鸢有时想着想着,还会难受得哭出来。

谁说我不在?带着笑意的声音从楼梯处响起,王绣鸢猛地坐直身子,扭头看去。

穿着一身男式骑装,站在楼梯处的女子,不就是阿璃吗?!阿璃!!!!!王绣鸢的尖叫声几乎冲破了绣玉楼的屋顶。

轻点轻点,耳朵快聋了。

崔朝远抱怨。

每次阿璃一出现,王绣鸢这丫头眼里就看不见别人了。

大军已然集结,这几日便要起拔。

谢娴霏震惊过后,开口:阿璃,你现在该是诸事繁重才是,怎么……再繁重,与我家阿霏和阿鸢话别的时间还是该有的。

萧璃对着两个姑娘挑挑眉,笑着说。

谢娴霏和王绣鸢一同红了脸,崔朝远和吕修逸则一起翻了白眼。

最后,崔朝远还是掏空了钱袋,叫来了绣玉楼最贵的镇楼之酒,给每人倒满一碗,然后举起酒碗,道:便以此酒,为大家践行,我们几人,便在长安待君,得胜凯旋!待君,势如破竹!待君,大获全胜!待君,封狼居胥!嘭——酒杯相碰,然后,一饮而尽。

*大军开拔之日,吕修逸,郭安,徐友各自领着自己的队伍集合,萧璃一身银色铠甲,手握着那把红缨枪,站在城楼上,看着士兵集结。

裴晏一身绛紫官服,一同往下看着。

裴卿。

萧璃忽然开口,道:我此去北境,身家性命,便尽付你手。

裴晏袖中的手紧了紧,然后开口道:殿下放心,倾我性命,也必保后方调度不乱。

沉默了片刻,裴晏看着骑马向前的吕修逸等人,忽然低声开口:话虽如此,但我也好想能与殿下并肩作战。

萧璃面露讶色,扭头看向裴晏,就听见他似抱怨又似后悔,道:若早知今日,小时就该好好习武。

萧璃很想说,习武这种事情全看天赋,裴晏的天赋全部加在脑子和心眼儿上了,即便是勤练武艺,以他的根骨,也不过就是强身健体罢了,真打起来,别说她了,连吕修逸怕是都打不过。

但是,萧璃所剩不多的求生欲阻止了她将这番话说出口。

萧璃轻咳一声,倾身向前,凑到裴晏耳边,轻声开口,温热的呼吸直冲裴晏的耳根。

一直陪我并肩作战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人。

你可知道他是谁?裴晏屏住呼吸,说不出话来。

他便是…………本宫的……裴爱卿。

听到最后,裴晏的呼吸瞬间停止,然后热气开始上涌,直冲脑门。

嘶——斜后方,传来了好大好大的牙疼声。

萧璃直起身子回头看去,只见梅期捂着腮帮子,龇牙咧嘴,一脸被齁得受不了的模样。

小柒,你又怎么了?萧璃无奈,开口问道。

小柒也想跟殿下并肩作战啊~梅期,也就是花柒发出了嘤嘤嘤的哭诉声。

裴晏冷着脸,斜了花柒一眼。

好了好了。

萧璃走过去拍了拍花柒,安抚道:我最重要的任务,可一直都是交给小柒的。

裴晏脸上刚消下去的红又开始涌回来。

花柒扁扁嘴,道了声:那好吧。

城下,大军已集结完毕,只等主帅开拔。

萧璃最后看了一眼裴晏,说:我该走了。

裴晏一顺不顺地看着萧璃,然后点头。

等我回来。

好。

言罢,萧璃在裴晏全无准备的时候,一脚踩上围墙,然后纵身,一跃而下。

裴晏倒吸一口冷气,连忙跑过去,往下看,却见到萧璃正正好好落在了乌云骥的后背上。

见到裴晏张皇看来,萧璃调皮地朝着他眨了眨眼,转过脸时,已是另一幅样子。

她举起手中红缨枪,大喊道:开拔,出征!*北境,黑云压城。

霍毕早就不记得这已经是他击退的第几波攻城,看着北狄军如同潮水一般褪去,他再次松了一口气,总算又拖延了些时日。

守城的工具和材料已经损耗得差不多了。

萧烈穿着重甲,走上城墙,来到霍毕身边,皱着眉头说:我大致计算了一下,至多还能顶上一次。

北狄那群王八羔子倒是开窍了,竟以骑兵切断了沧州的补给!袁孟咧着嘴,捂着手上的胳膊,骂骂咧咧。

霍毕遥望着城外的营寨,转头看向萧烈,担忧道:你带兵来助我,云州那边无事吗?我留了可靠的人,以防他们偷袭。

萧烈说:云州倒是还好,你这里若是城破,那后面麻烦可就大了。

幽州冀州,可都要失守。

呸呸呸。

一个背着药箱的女子走上城楼,瞪着萧烈,道:不要瞎说。

萧烈闻言,连连点头,道是自己失言。

那女子径自走向袁孟,放下药箱,说:袁将军,我给你包扎一下伤口。

说完,就去扒袁孟手臂上的铠甲。

袁孟瞧了一眼萧烈,见他一脸寻常,便痛快地解下臂甲,任由那个叫做阿锦的姑娘给自己包扎。

这时,齐军师走了上来,禀报道:将军,我刚刚叫选征带兵,挨家挨户收集了菜刀磨石,桐油和柴火。

再加上我们原本剩下的工具和材料,应该,还能挡住两次攻城。

哎,霍毕,你这哪里找来的人,还挺厉害。

萧烈摸着下巴,认真地瞧着齐迩,看了半晌,说:你别说,还挺眼熟,看来你我有缘。

说罢,萧烈伸手去扒拉齐军师,问:此战过后,你要不要跟我回云州,我定给你更高的酬劳。

未等齐军师礼貌婉拒,城墙上众人又听到了令人心惊的震动声。

扭头看去,袁孟大喊了起来:妈了个巴的,怎么又来了?!霍毕瞳孔一缩,立刻叫人将油火滚石往上搬。

他们竟还学会佯退了?!呸,这不是搞人心态吗?萧烈骂道,然后一把拉过阿锦,把她推下城楼,急道:赶紧找地方躲好了,一会儿打起来顾不得你。

他们这么个攻法……袁孟心中一沉,问:咱们还能撑到援军赶到吗?专心迎战。

霍毕抄起□□,站在城楼最前,沉声道:援兵一定会来。

是。

齐军师也跟着说:援兵一定会来。

在那之前,只要不死,便不退!*北狄王像是发了狠,一定要在今日破城,这一战,从正午一直打到了月上中天,霍毕已经不知道掀了多少攻城梯,倒了多少滚油,还有刺穿了多少人的胸膛。

到了最后。

他已经只知道机械地出枪,收枪,血糊了满身满脸,粘腻腥臭。

东方既白之时,他听到后面林选征焦急的喊声:将军,再没有守城工具了!别喊!萧烈忽然出声,摸了一把脸上的血,对着众人说: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什么?袁孟一枪捅死一个北狄士兵,回过头问,什么声音?马蹄……铠甲……萧烈闭着眼睛,仔细分辨着,然后猛地睁开眼睛,大喊道:援军!一定是援军!这时,东升的旭日也似终于冲破层层桎梏,终于冲破了厚重的黑云,将金红的阳光洒了出来。

而与这阳光同时到达的,还有他们大周的铁骑。

霍毕的整张脸已经快被血糊满,他大声对萧烈喊道:看看旗帜,是何人领兵!萧烈聚精看去,怪道:萧字旗?奇了怪了,姓萧的除了我还有谁能让萧璃放心领兵驰援?听到萧烈的话,霍毕和齐军师一起愣住了,片刻后,霍毕大喊道:萧璃!是萧璃!一定是她!她亲自带兵来了!她没有忘了她说过的话!霍毕鼻子一酸,差点儿落下泪来。

——同袍之情,君臣之义,萧璃必不相负————北境之仇我还没忘,若再敢来犯,本宫有生之年,定屠尽你北狄王族——转瞬间,援军已近,近到霍毕能够清楚地看见萧璃的黑马,银甲,还有红缨枪;近到霍毕能够清楚地看见萧璃的眉眼,笑容,还有英气的面容。

他看着她勒住马,大喊:将士们,给我,杀——……带领北狄士兵攻城的将领未料到援军这么快赶到,腹背受敌之下,慌了手脚,几次冲击之下,就彻底乱了阵脚。

萧烈见了,一时心潮澎湃,大吼道:开城门!给我开城门!老子守城守够了,老子要出去杀个痛快!倒是彻底忘了一夜守城的疲惫。

城外,骑在马上的萧璃耳力好,听见萧烈的吼声,大笑出声,冲着这边喊道:二皇兄!要不要比一比,看谁斩落的北狄兵更多?!比就比!萧烈已经翻身上马,闻言立刻应战。

可要赌些什么彩头?你那宝剑如何?我就知道你一直觊觎我的宝剑!萧烈喊道:我若赢了,要你那匹雪云骥!一言为定!萧璃大笑着说:萧烈,你再不赢我,雪云都要老了!霍毕站在城墙上,看着萧烈和萧璃杀出去的身影,忽然也大笑出声,喊道:等我一等!说罢,也上马追去!……荣景十四年,长乐公主萧璃,二皇子萧烈,镇北国公霍毕各率兵五万,越澜沧山,渡不冻河,三路夹击,直逼北狄王都,斩北狄王及王族共五十七人,俘北狄贵族五百,于北狄王都祭天祭地,自此,北狄王庭溃散,再不成气候。

*北狄王庭的某处宫室里,阿锦小心地卸下萧璃身上的铠甲,剪开伤口附近的衣物布料。

然后打开随身的药箱,给她清理伤口。

将血迹擦干净了,阿锦才发现萧璃身上的旧伤,不由皱眉道: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这么多旧伤?在宫室外守着的萧烈听见了,连忙大声道:阿锦,她可不是一般姑娘。

她可是脚踢翰林院,拳打御史台的姑娘!萧璃翻了个白眼,道:别听他瞎说。

在面对阿锦时,她又换了个表情,说:阿锦,你常在北地,定没有听说过我的事迹!萧璃兴致勃勃道:我可曾经带兵横扫整个南境,扫除当地匪患,还百姓安宁,我,萧璃指着自己说:可是被万千女子所崇拜!阿锦:他们萧家人,果然看起来都不太靠谱。

包扎好了伤口,萧烈就走了进来,把手伸到阿锦面前,撒娇道:阿锦,我手腕也受伤了!阿锦看着萧烈手腕上的伤,凉凉说道:真是好重的伤啊,我再晚点儿看到,都快愈合了!萧烈:……话虽如此说,可阿锦还是认认真真给萧烈清理好伤口,又包扎起来,最后还系了个可爱的蝴蝶结。

萧璃在一旁看着两人,忽然笑了起来。

阿锦看到了萧璃的笑容,奇怪道:真是奇怪,你明明是在笑,为什么我看了,心里竟有些难受?倒是萧烈见了,隐约明白了什么,他轻轻一拍萧璃的肩膀,说:兄长和杨姑娘,定也在某处恩恩爱爱,且一直在看着你。

萧璃看向萧烈,眨了眨眼,想要眨干眼中的湿意。

且兄长见了你如今这般,定极为骄傲。

萧烈说:阿璃,你就是我们这代最优秀的孩子!萧璃听了,吸吸鼻子,哑着嗓子,说了一句:那是自然。

萧烈的笑容一僵,立刻不满了起来,说:正常人听到这样的夸奖,不是应该回夸几句吗?!萧璃认认真真看了一会儿萧烈,然后摇摇头,说:抱歉,若是你的话,我实在不知道夸什么好。

你!萧烈鼻子都要被萧璃气歪了。

阿锦:果然他们萧家人,真的都不太靠谱。

萧烈气急,很想一巴掌拍下去,但萧璃还受着伤……于是萧烈转个念,熊掌一样的大手落在萧璃脑袋上,用力一阵乱揉,把萧璃的发髻揉得毛毛刺刺。

捣完乱,萧烈感觉不错,还扭头怂恿阿锦,道:阿锦,你要不也趁机揉一下。

阿锦:?毕竟下次再揉,可就是犯了大不敬之罪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阿锦!阿锦歪歪头,伸出手,在萧璃头上温柔地抚了抚。

萧璃笑了笑,却没有躲开。

行了。

萧烈说:打也打完了,你赶紧回长安吧。

早点儿回去,也好早点儿给我下赐婚圣旨。

也是,靠你自己,下辈子可能也娶不到妻。

萧璃回敬。

萧璃!提醒我一下为什么我早些年没把你打死?大约是你从来没能打得过我?阿锦:……算了。

*夜间,北狄王都的城墙上,萧璃和霍毕并肩坐着,看着下面大周军队整理行囊,准备明日开拔归国。

我在长安时,就总觉得长安的夜晚好像少了些什么。

霍毕抬头看着天,说:后来回到北境,才意识到,长安没有如北境一样的星空。

说着,霍毕朝着天空伸出手,问:是不是感觉,仿佛伸手便可摘星辰?萧璃也抬起头,说:确实。

要不要多留几日,我带你去看看大漠孤烟,苍鹰雪山?霍毕笑着问。

不了。

萧璃淡淡一笑,说:长安还有人在等我。

是了,姓裴的那家伙还在。

霍毕收了笑,但不知道想到什么,他又笑了起来,说:这辈子是我迟了,那就下辈子吧,我定不会迟到那么久。

萧璃闻言,摸了摸鼻子,面色有些尴尬。

霍毕跟萧璃已经是老熟人了,见她这样,不由眯起眼睛,问:你不会把下辈子也许出去了吧?萧璃尴尬点头。

那下下辈子呢?萧璃仍然尴尬。

萧璃,你是不是傻?啊?你傻吧!霍毕快被气死了,骂道:他裴晏下辈子是猪是狗都不知道,就算是人,你就肯定他是好人了?那你就能确定你是人吗?你这么聒噪,万一成了鸡鸡鸭鸭怎么办?我一辈子积德行善,怎么可能转世鸡鸭?!那阿晏凭什么就变成猪狗?萧璃据理力争,顿了顿,她又说:再说那是阿晏,他不会不好。

霍毕语塞,生生把自己的眼睛瞪成了铜铃,却就是说不出话来。

半晌后,他终于放弃一般地挥挥手,说:算了算了,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谁知道下辈子谁是谁非?不操心,不操心了。

眼看着即将日出,城下的大周将士也整装待发,萧璃站起身,看着霍毕,认真道:老霍,我要走了。

走走走,看见你就心烦。

霍毕烦躁地说,却又在萧璃转身时,叫住她,说:阿璃!萧璃站住,回头。

为臣为友,霍某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绝不相负。

萧璃看着霍毕,笑了,说:嗯,我亦是如此。

就在萧璃带兵走在回到长安的路上时,一封书信,先萧璃一步,被飞鸽带到了裴晏的手上。

裴晏展开纸条,上面是霍毕硕大又难看的字,写着——有了这封狼居胥的功勋,该是我跟阿璃的名字先一步并列史册吧?啊哈哈哈哈哈哈!这次可是我先你一步咯!裴晏面无表情,一下一下将纸条撕碎,然后一把火烧掉。

不过一次并肩罢了,他还有一辈子。

*长安萧璃上一次大张旗鼓进城时,是自流放而归。

那一次,城门口挤满了看他们进城的百姓,大家看到她时,一边欢呼,一边扔花掷果。

但是这一次,城门依旧挤满了百姓,可却无一人出声,所有人,都安静地注视着她,肃穆而沉默。

文武百官尽数站在城门前,看着她骑马走近,然后,由裴晏开始,一个,接着一个,下跪,行礼。

非是见到公主时该行的礼数,他们行的是,拜见天下之主,九五至尊之礼。

此时,就算是最讲礼仪规矩的礼部也顾不得繁文缛节,跟着其他朝臣们山呼——恭迎陛下——*大典前夜,萧璃抱着膝盖,坐在大明宫最高的那处塔楼,看着长安的一百零八坊,看着长安的,万家灯火。

如今她不需要霍师父带着飞,也能自己来到这里;如今她不需要霍师父告诉她,也知道这是自己应该守护的东西。

阿晏。

萧璃开口,对坐在身边的男子说道。

殿下。

你会一直陪着我吗?萧璃问。

我会。

陪到何时呢?至死,方休。

好,那我们一言为定。

嗯,一言为定。

*公元690年,荣景帝驾崩,永淳帝姬璃,于长安登基为帝,改年号为武安,为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帝。

【卷三·千里咫尺·完】【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