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守回想了一下两个不同的梦境。
白家在这中间, 起到的作用不大,但却惯会见风使舵,够恶心人的。
后来永安侯府出事, 他们还还趁火打劫了。
想到此,陈念守捏了下手中的筷子, 不过好在, 这辈子一切都不一样了。
照如今的情况来看,白家怕是以后也蹦哒不起来了。
陈念守被这好消息一刺激, 到了下午整个人又活跃了起来,上司关大人, 望着他活力十足的背影, 禁不住感慨,果然还是年轻好呀!不像他,这几天忙得晕头转向,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再这么掉下去可就要秃头了。
陈念云四月十九的订婚宴并未请几个人来。
只两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饭,向征性的给两个孩子送点东西。
陈念云对于这些东西不怎么感兴趣。
不过私下里, 吴念珠送了他一个荷包, 素面的上头用同色的丝线绣了鱼跃龙门, 一只红色的鲤鱼,摇头摆尾的朝龙门跳去。
吴宝珠不好意思地直搓帕子,我这女红不是太好,再复杂的图案也绣不出来了,你别嫌弃,待我我我下次再给你绣个好的。
陈念云笑道:挺好看的, 简单大方, 是我喜欢的样式。
而且, 我也特别喜欢锦鲤,锦上添花,千程万里嘛!姑娘的祝福我收到了!他这里也有小礼物给对方,他不会绣花,不过最近手头宽松,与樊掌柜合作了两个来月,半个月结一次银子。
如今手上也有三四百两了,他便去银楼买了一对金叶子的耳坠。
金子的克数不多,但是胜在作工精细,仔细看叶子上的径脉都清清楚楚,模起来都有细细的纹理感。
足足花了三十两银子。
陈念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花这么多的钱。
不过看到货后,觉得特别值,尤其是吴宝珠双眼亮晶晶地看着手里的坠子,真好看。
你喜欢就好!吴宝珠明日就要走了,陈念云也没什么好送她的。
索性让周小海搬了一坛的咸蛋给她带回去,这次的咸蛋他用的是泥腌制的,里头没有水也免得到在路上不方便磕磕碰碰的。
陈念宜在替两人放风,见陈念云走了,立马跑过来抓住吴宝珠的手,急吼吼地看着她里的小盒子。
见里头一个小不丁点的金耳坠,有些不以为然。
琢磨着陈念云可真扣呀,人家都送大金镯子,他这倒好,一对没什么分量的耳坠了事。
倒是,陈念安和吴宝珍看了之后,两人相视一笑。
吴宝珍道:四公子这礼物选得好。
陈念宜挑眉,何以见得?她只见看到了抠门。
陈念安笑道:金叶子有平安和永恒之喻意,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开枝散叶,可见四弟对珠妹妹的认可了。
陈念安说完,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陈念宜直呼好家伙,他连后半生都想好了,这不过是一个订婚宴而已。
吴宝珠垂着头半天不好吭声。
一张脸几乎滴出血来!她姨娘就喜欢金叶子,旁人都放到票号什么的,而她姨娘总是把赚到的银子换成金砖,再命人打一些金叶子。
说什么这是一夜暴富的好喻意。
至于金枝玉叶她也懂,可真没想到,居然还有开枝散叶。
陈念云第二日送走了吴家人,赶忙去了姜家。
他这一次在家待了四天。
功课落下了不知道多少,愁得心头砰砰直跳。
借来姜代的笔记,配合着课本的内容,写写划划将头一天的空闲时间全给占了。
第二日,又带着笔记去找姜先生,让他帮忙给自己补课。
姜先生对于自己挑选的几名学生,还算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周振和成林,一个看起来不着调,但是在见识上头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另一个性子沉稳,年纪虽然不大,但什么事情都想得周到。
原先还总怕陈念云一心想赚钱走了歪路,现在瞧着越发顺眼了,是以姜先生讲的也特别认真。
不知不觉就到了月底。
宁县那边传来消息,陈念宗的府试成绩出来了,文武均得了头名。
至于刘正,这一次总算是过了府试,且进了前三名。
陈念守道:如果不出意外,阿正这次应该能拿个廪生。
陈念云道:大哥,咱们平乐府竟然就这么激烈吗?这么说的,在咱们整个省里头,一般的院试前十名,能有七八个都是咱们平乐府的,所以,你将来若是府试进了前五名,那进入院试前十名妥妥的不成问题。
在整个省里头,平东府几乎是辗压众府的。
陈念云暗暗记下这话,他仔细想过了,再过两年就下场,他今年十一了,再过三年也下场试试,到时候得了廪生每个月还有月例。
陈念守不知道自家弟弟小心思想的全是银子。
翻了翻他这段时间的总结和笔记,从中指出不足和偏颇的地方,而后又重点与他讲了讲。
陈念云也都一一改了过来。
这样忙忙碌碌的日子一晃而过,不知不觉,到了年底。
明天就放年假了,陈念云总好今年的账本,开开心心地爬上床。
这一年,对他来说相当重要。
与大哥的关系越来越好不说。
在大哥的帮助下也顺利上了族谱,有了正正经经的身份证。
原先生活得捉襟见肘的日子,也因为卖点小吃食,而变得红红火火,身边还多了一个能干的大虎哥。
永安侯府这一年也喜事蛮多的。
大哥顺利夺得状元,并被圣上封为从六品的修撰,因为表现好又吃苦耐劳,深得上司喜欢,于是呼,在年前他又顺利升官了……如今是正六品的侍读学士。
自然,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龄剩男陈念守终于在上个月成亲了,妻子是户部尚书姜大人的嫡孙女。
二哥陈念宗县试、府试、院试,均是文武头名,成功晋级。
武举考试与科举还是有些不一样的,除了要考的东西不同之外,考试制度也略有差别,就像陈念宗过了院试之后,就被拉到军营体验生活去了,据说待来年开了春,会进行下一场,到时候就是整个朝廷的人才。
约等于,武举比科举少了一场。
也因为陈念宗的成绩好,前来提亲的都快踏破门槛了。
李氏每天过得喜气洋洋,春风得意。
如今正忙着张罗明年开春后陈念安成亲的事宜。
刘管家也挺忙,刘正院试的成绩比大家想象的都要好,院试头名。
不过,刘正也没因此飘了,反而过了院试之后,再次回到陈念守身边,一边读书一边帮陈念守打理生活。
陈念云昏昏欲睡之时,忽然忍不住乐了,感觉这一年大家都气运加身了!咩~隔天,腊月二十三。
大雪纷飞!大虎昨天晚上就把东西收拾好了,准备今日早早坐车回家,结果到了半夜,大雪飞飞扬扬就下来了。
到了早上一出门,足足有半尺厚。
周小海缩着脖子道:哥,这雪都快赶上路们去年庄子上的时候了。
大虎愁呀,他今年一直跟着陈念云,每个月陈念云给的,府里给的,再加上前两日陈念云给他和周小海的分红。
周小海到手有五十二两,而他也差不多有四十七两。
这是他往常想都不敢想的!而陈念云这一年收获也颇丰,除去本钱之外,到手足足有二千五百来两。
再减去今年的花销以及给周小海和大虎两人的工钱,他现在手里有二千二百两。
若是明年也跟今年一样,他想着待他成亲时,就能在京都买个小宅子了。
是以,陈念云决定今年正月初一,上山烧个头香,拜拜神佛,除了保平安之外,也保佑他生意兴隆。
三人齐心协力,足足用了大半个时辰,才将院里的、屋顶的雪全给清了一下,全堆在菜园子的地脚,待雪化慢慢化了,可以浇灌菜地。
大虎想回家,今日的饭吃得有些心不在蔫。
周小海道:哥,你别太上火,这雪来得快去得也快,指不定过两天就化得差不多了。
尤其是京都这边,很多人都急着回家过年呢,而且是皇城脚下,京兆尹的肯定在安排人在清扫,到时候雇辆牛车,多给几两银子总能回得了家的。
大虎点头,我就是怕我娘一个人在家不太行。
这雪太大了,他担心他家屋顶被压坏了。
陈念云道:要不明年把大娘接到京里来吧。
他那个麻辣烫做出来之后,比先前的卤肉受欢迎多了,麻辣烫这东西不止可以放菜、肉、丸子之类的,还能放主食。
里头的东西品种齐全,营养丰富。
最主要的是新鲜感十足。
不止师兄们喜欢,就连姜先生也夸了他两回,你可以煮自己喜欢吃的各种东西,自然前提是不相克的。
说白了是简单版的火锅。
平时这些东西得他来弄,因为周小海和大虎两人都有点忙。
而且麻辣烫得现煮了才好吃,跟卤肉、卤蛋在这方面区别还挺大。
所以,他琢磨着要不要再找个人专门做这个,完全可以摆个小摊,据书上说,京都前五年的常驻人口为三百万。
还有那些时不时回京的,或者来京办事的,三年一次的会试,等等……总之,开个小饭店极有前途。
他手里现在有二千多两银子。
在西街租个小铺面差不离了,西街这边的人流也特别大,除了富商和官职不太高的官员之外,还有许多读书人。
因为这边的私塾挺多,许多进京赶考落榜的,或者进京求学的,都喜欢住在西街这边,主要是这边的房租便宜。
就陈念云这邻居就有好些个是外地的考生。
大家都属于半工半读,然后等下一场考试再继续奋斗的。
平时闻着菜香,都在他们家买过咸蛋和卤蛋,陈念云给的价格都不贵,因为是邻居给的价格与师兄们一个样。
听陈念云把自己的想法说完。
大虎即高兴又担忧,公子,俺娘行不行?他娘是做饭挺好吃,可不代表能支得起摊子。
陈念云道:行呀,怎么不行,咱们在庄子上的时候,没少吃杨大娘做的吃食。
尤其是饼子味道简直绝了!松松、软软,里头再放上花椒叶,香得没话说。
而且面、饼,都与麻辣烫是绝配,再加上他们自家的卤蛋、咸蛋,他感觉成的,而且他想过了,若是在西街卖,他不会在心里放灵泉水。
一滴都放,这样子价格能降下不少,菜的话到了夏天可以用自家院里的,但院里的肯定供应不少,还不如直接到菜农手里买。
至于调味料,周小海早就有相熟的商贩。
周小海开心道:要是大娘来了,哥你就不用回庄子上了。
大虎激动地用力点头,公子真好,处处为咱们着想。
说着憋得满脸通红抓住陈念云的手,哼哼叽叽道:公子放心,小的小的一定肝脑涂地报答公子的知遇之恩。
陈念云囧,忙道:我这也是为了我自己,咱们人多了赚得钱也就多了。
周小海:……大公子说得对,四公子这是钻钱眼去了。
在了这么一个念头,大虎也不急着回去了,反而待街道上的雪被人扫开之后,他与周小海一道去瞧了瞧哪里有出租的铺子。
到了腊月二十五,雪总算是清干净了。
刚好有人出城,大虎便背着包坐人家的车走了。
到了腊月二十八,陈念云领着周小海坐着王叔的马车回了永安侯府。
陈念守见他这会才回来,没好气地敲了又长高了一截的弟弟,你可算是回来了,我还以你是怕我检查你功课,吓得不敢进门了。
陈念云嘿嘿笑道:哪能呀……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想开个小吃铺子的事给突突了。
陈念守倒吸了口凉气,你这要是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你若考不上状元,我得把我的头拧下来当球踢。
陈念云:……他算是发现了,自打陈念守入了朝之后,话头就多了不少。
陈念守正瞪着自家弟弟,就听一个温柔的女声道:大郎,是四弟回来了吗?你们快些进来,外头凉。
陈念云每次听到这一声大郎都禁不住打了个哆嗦。
那句传唱千年的大郎该吃药了,准能从他眼前浮过……该说不说,他家大嫂其实蛮好看的,是那种大家闺秀的沉稳大气。
别看说话轻声细语的,但句句在理,年前白太太找上门来,一哭二闹想与李氏姐妹合好,李氏还没到达战场,就被姜氏给三言两语打发走了。
世子夫人厉害、能干,能来事一时间在府里传得沸沸扬扬。
也随着姜氏进门,陈念云发现自己的日子更好过了,月例增加不说,衣裳、吃食,也比先前好多了。
每个月还额外给他补贴十两银子的书本费。
陈念云觉得,只要此大郎非彼大郎,他家大嫂就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