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姜氏进门, 李氏就把管家大权交给了儿媳妇。
说什么以后的永安侯府是你们夫妻的,照看得好不好那是你们自个儿的事了。
李氏知道自己不大聪明,又因为在家里兄弟姐妹里头年纪最小, 平日里被父母和兄弟们宠着,脑子简单不太会来事, 刚嫁进来的时候, 旁人还在私底下说她蠢。
当年能嫁给永安侯,完全是走了狗屎运。
不过李氏运气确实好, 从不起眼的侯府太太,成了永安侯夫人, 后来生的四个孩子一赛一个, 前几日收到家书,陈念宗在营里立功了,他们这武举考试,前期分两场, 文武总成绩排名次,到了最后一场, 据说在营地的表现也是重中之重, 毕竟武官和文官不太一样。
许多都是从底层, 一刀一剑拼出来的。
上战场指挥打仗什么的,人家要的绝对不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那种。
像陈念宗这种,京都有许多,不管文试,还是武试,只要打小细心教导, 在前几场成绩肯定都是拔尖的。
可若到了战场上, 许多人耍起小性子来, 那简直要命。
所以,通过院试之后,会让他们去营地生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表现就尤为重要了。
起初武举还不完善的时候,空降的将军或多或少都不太靠谱,在这二十多年里逐步完善,到了如今,算是令大家都满意的一个结果。
陈念宗立了功,如果不出意外,翻过年的最后一场,肯定能夺个好名次。
与陈念宗玩得好的江恪表现也相当亮眼。
待明年武举结束,李氏就正式给陈念宗找媳妇。
李氏觉得自己这段时间过得特别充实,而且心情特别好。
是以,陈念云随着大哥、大嫂,吃过饭后去给李氏请安时,李氏难得笑着问了他一些生活上的事情,还叨咕了一句,你明年也十二了,你大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下场得了功名,你可得好好学,将来你们兄弟齐心,咱们永安侯府定能蒸蒸日上。
陈念云咧嘴笑了笑。
心里却直呼,好家伙,李氏这是被上身了?陈念云这次回来住得自家的小院。
姜氏早早就让人把屋子收拾妥当了,该烧的都烧上,该换的也换了。
就连喜字和对联也给他放到屋里最显眼的地方,等除夕再贴上,屋里的水缸水也是满满当当,还准备了一些新鲜的肉菜,点心和瓜果之类的。
他回来后,感觉屋里暖暖的,与去年冻得直流鼻涕完全不一样。
陈念云再次念叨,这大嫂能处!大哥真是好福气。
周小海舒服地叹了口气,公子,这才像个家么。
陈念云笑道:以后都会好的。
周小海用力点头,顺手摸了块点心,边吃边提着行李回了自个屋里,他们在家里住到正月初六。
刚才陈念守已经打过招呼了,从明日起,陈念云得跟着他去给大家送年礼。
原本陈念守是想着他能早两天回来,结果,他拖拖拉拉眼看要过年了才进门,于是,吃饭时被大哥念叨了好一会儿。
让他明年,放了假便往回走,不许在外头逗留。
其实陈念云也没想在外头逗留,主要还是因为今年大雪路不太通。
他们走了留下大虎一个人算怎么回事?再者,他想开个小吃铺子,便趁着放假每天去西街走走看看,打听打听,这不还真让他寻摸到了一个。
对方要价比他想象中的要高一些。
他让周小海仔细算算,要是真按那个价格租了铺子,他们一年内能赚回为不?可别到时候赚得银子不够房租钱,那可真是竹篮打水了。
次日,天没亮陈念云就起床了。
周小海早在一个时辰前把粥给熬上了,牛叔送来的干海参、干鱿鱼、干鲍鱼什么的,周小海就挑了最好熬的昨天晚上给泡上了,早上起来切成丝在锅里熬了起来。
待陈念云起床,已经熬得特别入味了。
陈念云望着哈欠连连周小海道:你不会昨晚没睡吧?周小海摇头,哪能呀,我昨天晚上就备上了,刚才起来放进锅里,又回屋睡了一会。
他睡眠一向很好的,倒头就睡。
陈念云道:我瞧着差不多了,你快回屋再睡会吧,这里我盯着。
周小海也没跟他客气,又回屋睡去了。
陈念云拿了本书,一心二用,背完几页便抬头看看火,待粥的香味浓得方圆百米内都能闻到了,他才把火熄了。
两人吃过早饭,陈念云便提着熬好的一小锅粥去了陈念守那儿。
待陈念守用完了早膳,两人便坐着马车,给人送年礼去了。
像姜家这样的重要姻亲,陈念守早几天就送了过去,这会儿送的都是本家的一些长辈,顺便告诉大家,明天一早祭祖的事儿。
陈念云许多亲戚对不上号。
陈念守每到一家都与他介绍一遍,回来的时候,陈念云已经有点晕菜了,大哥,不是说族亲们基本上都在宁县吗?结果,他们两人愣是跑了一天,现在天都黑了,才算把年礼送完。
他这一路过来都数着呢,起码有二十家。
陈念守道:陈氏在宁县是大族,具体多少人,传承了多少年我也说不清楚,光是族谱就有三本半了。
能在京都站住脚的,要么是与永安侯府关系近的。
要么就是自己有本事的,像陈刚那一家子,今日都不在他们拜访的名单之中。
待你回乡参加县试的时候,就知道了,陈家在宁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陈念云认真记下来。
陈念守自嘲地勾了勾嘴角,人多是多,但真正与咱们亲近的,乐意为咱们两肋插刀,在危难时伸手帮助咱们的,并没有几个。
所以,只要咱们兄弟齐心,族人不族人的也就那么一回事。
你风光时,他们替你摇旗呐喊,你落迫时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比比皆是,咱们也不求旁人对咱们掏心掏肺,只求在危难时别踩上一脚就行。
这话陈念云认同。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见不得你好。
兄弟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坐在车里聊着。
不知不觉就聊到了陈念云打算明年开个小吃铺子的事。
对于麻辣汤,陈念守也吃过两三次。
确实挺新鲜的,在京都鲜少有人这样吃,而且里头的菜你可以随便放,喜欢吃什么就放什么,这一点倒是让人非常满意。
陈念守道:铺子瞧好了吗?银子还缺不缺?你要是明年开了铺子,是让小海过去张罗,还是大虎过去?陈念云没想到,大哥这么懂行。
笑着把自己想找杨大娘张罗的事说了。
杨大娘平时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别看大虎生得憨厚,穿得衣裳也不新,但却干干净净的,清清爽爽的。
陈念守好笑道:你倒是会找人,把大虎他们母子俩全给弄手里了。
陈念云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
弱弱道:大哥,您说行不行?是我直接去找刘总管,还是您帮我先与大嫂说一声。
陈念守道:这样吧,我与你大嫂目前手里有些银子,但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想法,咱们俩一起合作你看怎么样?陈念云:……咱们办自然得办个好点的,杨大娘一人若真忙起来肯定不太成,而且她年纪也不小了,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你怎么与大虎交待。
姜氏身边有两个厨艺不错的丫头,其中白茉是个自梳女,曾经发过愿一辈子不嫁人就跟在姜氏身边。
姜氏也知道她的出身,便同意了。
至于另一个香娘开了年就要嫁人了,但她嫁人之后还是要在姜氏身边的。
姜氏身边说实话,目前还有两个年纪不大的丫头,用起来也挺顺手,如今屋里一共六个人,陈念守觉得用不了这么多。
人一闲了就容易出事儿……所以,姜氏与他商量,要不把手里的银子拿出来一些做个什么小生意。
可陈念守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姜氏倒是才名在外,但在这些方面也没什么天赋,这不刚好陈念云回来说起了自己相铺子的事。
小夫妻一合计,倒是可以和陈念云一起开。
陈念守乐意跟弟弟搭伙,多少是受梦境的影响,他总感觉一个孤苦无依的少年,能成为吴王的左右手,其手段与见识肯定不俗。
如今的陈念云虽然避开了吴王那条线。
可他能靠着做小吃食这一方面,一年赚一两千两,着实很不简单了。
姜氏觉得成,她没嫁人之前,也让人去抢樊氏的卤蛋之类的,可惜僧多粥少,一个月能抢个三四回就顶天了。
嫁进来之后,才从陈念守口中得知,樊氏的卤蛋是从陈念云这儿得来的。
不过府里人都不知道,就连爱吃鬼陈念宜都不懂。
至于李氏更不过问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她自打陈念守中了状元之后,社交圈子就与先前不一样了。
再加上陈念守娶了姜氏。
她更是风光无两,在文官与武官的圈子里都特别受欢迎。
李氏还叨咕着,这辈子她就是享儿子福的命。
陈念守道:铺子的话你嫂子的赔嫁里头有一间,面积不大,到了年后二月份租子便到期了,对方不想租了,倒是可以咱们自己用,这样租金就省了。
陈念云道:那嫂子的铺子,原先一年多少租金?又是多大的,位置在哪儿?陈念守把铺子的信息告诉他,租金原先一年应该一千左右。
陈念云忙摇头,大哥,嫂子的铺子太大了些,若是做银楼或酒档这类应该正合适,至于开小吃食铺子,就冲着租金咱们一年不定能赚这么多。
麻辣烫的成本不高,没什么技术含量。
哪有什么文人墨客一起吃着麻辣烫再吟诗作对的。
这种就适合单人,或者两人,要么就是带孩子去的小食铺子,更准确的说可以是路边摊。
陈念守若有所思。
陈念云继续道:我想着开这样的铺子,一两个人足矣,再多就支棱不起来了。
那你瞧得铺子在哪儿?有多大?租金多少?陈念云瞧得铺子一年租金一百多两,面积嘛十平左右,位置就在西街戏台边上,那边的人流蛮可以,平时周小海就去那边摆摊卖咸蛋。
周边有许多卖小吃食的,如馄饨、烧饼、糖葫芦,还有卖花鸟的。
他把麻辣烫的定位很低,如果里头不加肉、不加蛋,一碗顶多十文,要是加个蛋,那就再加六文,再吃个饼子再加两文。
除此之外,他们还免费提供咸菜、米汤之类的。
你也可以单独买个饼子,在里头搞点菜之类的,总之,自主选择,价格高中低档都有。
陈念守听完便明白了,这么说你这里头加的鸡蛋,不是自家下的了。
陈念云无奈道:我才十只鸡,给你们吃都来不及,哪能供得起卖。
更何况他的鸡蛋多金贵呀,五文钱哪能出得来。
陈念守道:那我回头与你嫂子再说说,我先前还以为你要开的是比较高档一些的。
陈念云:……我倒是有这个实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