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守回头与姜氏一说, 觉得弟弟小打小闹,确实不需要他们插手,一年能赚个三五百两就顶天了, 两人再一分完全没有必要。
姜氏道:那你说咱们那个铺子做什么,对方确实是不想续租了。
她那铺子是祖父母成亲那会, 老爷子给的聘礼。
那还是四十多年前, 朝廷也新建没多久,京都的房屋其实还是蛮便宜的。
老爷子花了三千两买的上下两层, 原先是老太太自个儿经营打理,后来老太太年纪大了, 便有些力不从心, 直接将铺子租了出去。
这租便有五六年了,掌柜谋了个更大的铺面,且是自己买来的,现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打算开了年便迁过去。
刚好房约也到期了。
陈念守道:要不,开个书肆?姜氏:……陈念守叹息, 我在这方面确实不擅长。
前两辈子身体不好, 心思全用在读书上了, 五谷都不分。
这辈子便是来找补的。
姜氏道:要不就开个酒楼吧,四弟那边有什么好的菜,咱们可以让他出方子,到了年底给他分红。
陈念守笑道:这主意不错。
白茉的菜就做得不错,他吃着比家里的厨娘做得好。
而且手特别巧,摆盘相当好看。
陈念云是爱捣鼓些新花样, 至于味道嘛, 基本上都偏清淡的, 自然除了麻辣烫。
于是,第二日祭完祖,陈念守把两人的决定与陈念云说了一下。
陈念云怪不好意思的,方子你们想用就拿去呗,不用给我分红,要不是大哥和嫂子照顾我,我这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他说的心理话。
陈念守好笑道:亲兄弟明算账呢,就这么定了,待过段时间我再找你,你有时间可以先想想有什么好的菜色没。
陈念云点头,表示明白。
又问了陈念守是想往哪方面做。
是清淡的菜系,还是鲜麻淳香这一类的。
陈念守个人平时吃清淡的,可他同僚们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的口味均不一样,他琢磨了一会道:咱们能不能,不管什么菜系,谁来了都有让他满意的。
陈念云:……陈念云琢磨了一下,酒楼的菜谱和小食铺的肯定不一样。
他可以卖咸蛋、卖饼子,但酒楼肯定不行。
怎么着也得佛跳墙、糖醋鲤鱼、烤全羊这样的硬菜吧。
他出门吃饭的次数少之又少,可以忽略不计。
就上次去樊氏,里面的大菜基本上都是炒或煸,炖的几乎没有,他就琢磨着要不要弄两个炖得特色菜。
像鸡汤汆海蚌、小海鲜等等。
自然也有后世卖得最火的川菜系的,陈念云这几日每天都跟着陈念守走亲访友,因为有大哥给的任务,他特意看了看,什么样的菜上桌后消失的最快,吃得人最多。
还真让他看出了一些门道。
不知不觉就到了正月初五。
初四晚上他和周小海就把东西给收拾妥了,只等着初五用完了午饭让王叔送他离开。
陈念守这次又给他带了一些书。
其中有好几本,都有他曾经写的注释,状元写的注释呀,陈念云如获至宝,抱在怀里一个劲傻乐。
就这书不看个十遍八遍,都对不起大哥的心意。
结果,陈念守话锋一转,重点提到了另外的两本字帖。
陈念云的字比起先前好了不少,可陈念守总觉得不够好,影响观感。
陈念云叹息,哥,我觉得我再练也没什么用了。
他这都写好几年了,冷不丁的换字体,实在有些不适应不了。
那你瞧瞧也成,看看别人的字是怎么写的,你前天在杨师兄那儿,写的那首诗,一首诗里也就一个字用了两遍,结果你倒好,两个字写得一模一样,这是书法大忌。
所以说,你还是积累不够,不管这字帖练不练,多看看总没错,好好研究研究,以后面对这种情况就能游刃有余了。
陈念云点头。
这事被揪着说了三天了。
这也是他为什么急着要走的原因。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大家都是读书人,说是要比诗,他以为人家是真比诗,谁知道最后还得看书法。
叹息!读书人真会玩不服不行。
陈念云和周小海到小院时,大虎已经来了,他是天不亮就出了门,与去府里当差的另一个小伙伴一起搭了旁人的驴车。
两人到时,他已经把屋里的炉火给烧起来了,水缸也被装得满满当当。
锅里还烧着一大锅的热水。
周小海道:哥,你可真是太勤快了。
大虎嘿嘿笑道:俺刚来也没多会,你和公子饿不饿?周小海摇头,把姜氏给他们带的点心拿出来递给大虎,世子夫人屋里的姐姐做的,酥酥脆脆的,特别好吃。
里面的馅是用红枣红豆磨成的,还加了蜂蜜什么的,皮更是擀成薄如蝉翼的片,一层层叠起来,他当时在旁边看着,那工序简直不要太复杂。
不过做出来的小狮子却跟真的一样。
要不是过年给人送礼,他还看不到这么好又看又可爱的点心呢。
大虎望着手里的醒狮,一时间有点舍不得下口。
周小海道:哥,快吃吧,这是假的!最主要的是这是残次品,见识过正品那六个,这几个虽然也可爱,但却总感觉差点什么,大虎拿在手里,感慨了好一会,姐姐们的手也太巧了,这才一口把小狮子给吞了。
过了初六,街上的铺子陆陆续续的开张了。
陈念云也开始了新一年的学习。
院里的菜地周小海和大虎两人有时间就翻一翻,一晃就到了正月十三。
这一日陈念云刚从私塾回来,就见周小海笑盈盈地朝他招手。
公子,咱们瞧上的铺子,小的已经约好房东了,明日中午见面,要是不出意外,应该这两天就能把契约签了。
陈念云道:好!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的。
他们年前就瞧好了,可又怕被人骗了。
先前陈刚就与陈念云说过,他们邻居有人瞧上了一个铺子,把定金都交了,结果,与他们签契约的并不是原房东。
后来原房东找上门来,又补给了房东九个月的房租。
这种事情陈念云以前也听过,所以,这次虽然看好了铺面,但是也让周小海多方打听了一下,找到了真正的房主。
陈念云把功课写完,顺手给吴宝珠回了封信。
自打吴宝珠回去之后,两人的通认频率在一个月一封。
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陈念云说自己学习的事,吴宝珠说自己跟着她姨娘看账本。
这次的信是两天前收到的,吴宝珠告诉他,自家二姐订亲了,男方是他爹好友的儿子,十六岁,两年前中的秀才。
说是明年下场秋闱,若是能中吴宝珍便是举人娘子了。
看完信,陈念完突然感觉压力有点大。
未来姐夫也是少年秀才,要是明年一举过了秋试,那便是十七岁的举人。
好家伙,这跟陈念守都有一拼了。
而且他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十来岁就有了功名,他要是再磨叽几年,有点说不过来。
是以,陈念云写完信,又拿着书多读了半个时辰。
嗯,时间不等人……第二天中午,陈念云饭还没吃就急吼吼地去了约定的地方。
房东是个五十来岁的老人,是京都土著,这铺子是他祖父辈买来的,如今已经四十来年了,那时候朝廷初建,百废待兴。
倒是与姜氏那间铺子差不多。
陈念云转念一想,可不是在京都买个铺子比买宅子还难,谁乐意到手的东西转出手,就算是一年赚点租金都够一家人吃喝了。
老人也知道自家的铺子时间太久了,而且铺面也不大,好在门外有块空地可以支桌椅,总之就跟路边摊差不离。
一百八十两一年租金不还价。
陈念云道:能再少一些吗?周小海算过了,他们一碗麻辣烫才卖十二文钱,加蛋、加肉的算多点,也才二三十文一碗,总之就算是最贵的一碗也不过三十文。
除了人工、原料之外,一碗最多也就赚个十文左右。
当然这是按最贵的旱算,普通人肯定不会选肉多的啊,所以说,一碗能赚个二三文应该是基本行情。
按一年一百八十算,一天就得五百文给房东。
得卖二百来碗才不会亏本。
所以,算完之后两人就沉默了,跟咸蛋差远了。
老人道:不能了,周边的铺子都长价了,就老朽这铺子原封不动。
陈念云心道,去年他都跟掌柜打听过了,他是五年前开始租的,当时签约时一年一百六十两签了五年。
除了赶集时能赚回本,其余的日子基本上都是保个本,所以人家才不干了。
陈念云看看数据,整个人都心凉了,说实话要是一年一百两,他倒是可以接受。
真不能便宜些了?老人摇头。
陈念云又与老人磨了一会,对方死咬着价格不放,这事没谈成,他赶在中午上课之前进了教室。
姜代小声道:成了没?陈念云摇头,没成,价格超出我的心理预期了。
姜代道:其实你不用在街上租铺面也成的,你可以在家里搞一个。
他自打去过陈念云租的那个小院之后,他就觉得做他的邻居真好,而且他周边住的都是读书人,这年头能读得起书的,家境都是不差钱的。
更何况还是背景离乡的读书人,所以家境肯定更好一些。
出门在外大家顶多带两个书童,做饭的手艺肯定不如家里的厨娘,若是天天去馆子里吃,那也有吃腻的时候。
他那天去玩,就有好些个邻居闻着味来他们家买吃食。
陈念云:……怎么感觉可以订个外卖?姜代道:你考虑考虑呗,你不是说大虎哥的娘做饭超好吃吗?成林也在旁边附和:代师弟这主意倒是可以,第一你省了铺面的银子,第二你有固定的客源,你完全可以像咱们这几个人一样,前一天让对方把第二天要吃的东西点好,或者说你可以集中出几样东西,每天贴到那儿,让大家看有没有他们想吃的,如果有让他们写到纸上,这样一来即不会造成浪费,也省了不少事。
陈念云被说得特别心动。
其他师兄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再添把柴,这事基本上就这么定了。
陈念云回去后边吃边大家的建议与大虎和周小海说了一下。
两人点头如捣蒜,公子我觉得可以,明日我就去问问,或者待他们上门来买吃食时,我问问他们有没有意向来咱们家吃。
陈念云道:其实他们也可以拿回去吃,咱们甚至可以送货上门,只不过这中间会加点跑腿费……周小海:……怎么感觉哪都能抠出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