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2025-03-22 07:18:58

周小海速度很快, 不过两天时间就把周边的老顾客给问了个遍。

公子,大家觉得我们的想法还不错,以后他们想吃什么, 还能在我们这里提前说,比起馆子方便不说, 最主要的还便宜。

大家对于他们家的口味也挺喜欢, 量也挺足,就夏天的蔬菜汤, 那是直接从院里揪下来熬的,多提多新鲜了。

菜品的搭配也很新鲜, 尤其是周小海这次提出来的麻辣烫, 先前见他们吃过,只不过当时没往卖,这会儿既然要卖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中还有一点, 陈念云提出他们可以自带食材过来,帮忙加工, 跟先前在侯府的时候一样只赚个工费。

有许多邻居家里人都有寄来不少的土特产, 像山珍、海鲜之类的, 因为大部分都是干货,邻居自己做不来。

又没处找人加工去,只好放在家里,有时候想吃家乡菜吧,不会做、做得不好吃都是其次,把东西浪费了就有点令人心疼。

至于送货上门嘛, 大家觉得就没这么个必要了。

一是身边有人来取, 二是他们来这里吃的话, 还免得回去收拾了。

就走几步路,算是锻炼身体了。

陈念云也觉得这样挺好,他们附近住的基本上都是读书人。

且是中了举准备会试的那种,他有时间听大家说说话,肯定受益匪浅。

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周小海今日收到了十份订单,都是明天中午的饭菜。

大家也知道他们不专业,点的东西都不会太离谱。

可他中午还有周振他们几人订的东西呢,这样算起来就有二十来份了,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

于是,周小海道:公子,咱们啥时候把杨大娘接过来?大虎这次是独自一人来的。

虽说很想把母亲也带过来,可陈念云这边的铺子还没个影儿,他就没敢自作主张,就算是开了年,也没多嘴提这事。

陈念云想了想道:这次休沐我回去问问大嫂。

杨大娘属于庄户,从庄子上要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可该走的流程一样不能少。

就像当时让大虎过来,就算是有陈念守亲自出马,也过了十天半个月来着。

陈念云的点餐服务顺利进行。

第一天周小海和大虎两人还忙得过来。

可到了第二天,明显点餐的人就多了起来,饶是提前准备,到了饭点也有点忙得晕头转向,主要是与他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并不每个人只点一种,好在大家来吃饭的时间前后有错开。

周振提意他们也过来凑个人头,算是祝他开张大吉。

于是,这货一连点了五道菜,有的还没有料。

陈念云无语,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周振得意道:就知道你没有,所以我让人把料带来了。

他点的是铁锅炖大鹅,说完招了招手,小厮提着两只鲜活的嘎嘎叫的大鹅走了进来。

陈念云对这东西有心理阴影,吓得往后退了几步,颤声道:师兄,你不厚道呀,就算是自带食材,这东西做出来也得一个多时辰了。

更何况还得杀,不管是大虎还是周小海,现在根本没时间做这个。

周振道:没事,我下午再吃。

他明天就得回乡参加县试了,十四岁的年纪说大不大,小说不小。

这次一走起码得到四月底才能回来,与他一起走的还有他爹给他找的一位先生,想到此他就愁得直掉头发。

那位先生学问极好,唯一缺点人太古板。

再一想到离开后就吃不到好吃的了,看不到小伙伴了,他这心里就更难受了。

好在,这次走的不是他一个人,成林翻过年就回去了,姜伯与他一样都是明日离开,所以在走之前,周振觉得他得好好吃一顿。

不然总感觉自己亏得慌。

于是,在中午饭过后,他又点了好几个菜。

陈念云这里没食材的,他都让人给送过来。

陈念云总感觉这孩子是在吃断头饭。

周振吃得肚子滚圆,临走时又带了一缸的咸鸡蛋,说是回去后可以吃这个垫垫。

陈念云晚上与小伙伴挥手告别时没觉得有什么。

可第二日,到了私塾才发现,人是真走了。

原先只有六个人,如今一连走了三个,教室里一下子冷清了不少。

姜先生望着下头隐隐有些垂头丧气的学生,敲了敲桌子道:周振他们三人回去参加县试了,你们今年是不用下场,可你们若不想与他们错的太多,现在正是打起精神把课补回来的时候。

姜代撇撇嘴:就算是追上了,咱们今年也下不了场了。

啪话音未落,姜先生手里的书给丢了过来。

姜代算是发现了,人一少,他就成功吸引了姜先生所有的炮火。

也正因为人少了,姜先生讲课的速度明显上去了。

沈元初不用下场,姜先生索性让他跟着姜代和陈念云一起上课。

陈念云每日总结的量从原先的五百字,增加到一千字,要求背诵的书目也比先前增加了不少。

完全没有时间操心赚钱的事了。

好在,前几日放假回家,陈念守已经答应让杨大娘从庄子上过来了,今日大虎回去接他娘了,周小海忙得脚不沾地,但一看到不断增加的铜板,人又瞬间满血复活。

正月二十五,大虎终于把他娘接了过来。

周小海开心地嚎了两嗓子,提着杨大娘的包袱,送到了西厢,屋里的碳火从昨天大虎回家后就烧了起来。

两人也早在几天前就开始收拾屋子。

周小海还从陈念云养的水仙花里头挪了一盆放到屋里。

一进门又暖又香。

杨大娘一连赞了好几声。

周小海道:大娘,您先休息休息,您想吃什么,我这就去给您做。

杨大娘忙道:还是我来吧,大虎已经与我说了,来这里就是帮厨的,让你们和公子尝尝我老婆子的手艺。

杨大娘属于一看就会的那种。

同样的食材,做出来比周小海要好吃,该脆的脆,该香的香,火侯掌握的特别好,她烙的饼子也是一绝。

又香又软,夹肉、夹菜,甚至干吃都非常美味。

是以,自打杨大娘来了之后,周小海发现他的工作不但没轻,反而似乎增加了。

>_<好在月底算账时,周小海整个人又活了过来。

他们是十二正式开张的,十七八天的时间,从第一天的十个,到第二天翻倍,第三天继续增加,直到第五天算是人流稳定了。

附近的新老客户全来了,差不多每天能有四五十人。

且大家中饭和晚饭都会过来。

除了吃饭之外,会一起讨论课业方面的东西。

自打杨大娘来了之后他们这人似乎增加了不少,大家都是奔着她烙的葱油饼来的,要么买回去吃,要么在这里配着麻辣烫吃。

周小海算完账,开心道:咱们这个月一共赚了十五两银子。

这是除了原料之外的净收入!他琢磨着照这样下去,一个月三十两应该没跑。

陈念云道:要是这么算来,咱们若是把那间铺子租下来,除去房租,一年还真剩不了几个钱了。

周小海道:账不能这么算,咱们现在做的也只是熟人生意。

这不到二十天就赚了三十两,若是流量大的地方,一个月至少能翻两三倍吧,菜好吃了回头客也就多。

樊氏他们这里买走的卤蛋,这都一年了,也见人哪天有剩下的。

京都人口多,他在集市上卖咸蛋时,不一会功夫就卖光了,这与你只做邻居的生意是不一定的概念。

周小海信心很足。

酒香不怕巷子深!陈念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也是。

还真被周小海说中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生意越来越好。

大家多大都是慕名而来的,只要一提名字,周小海就知道是自家哪个邻居,于是,邻居介绍来的客人,会送一个咸蛋啊、饼子,或者一碗汤之类的。

当然也会给邻居送点东西,或者少算点钱。

到二月底总账时,他惊讶的发现,人流翻了一倍。

净收益也比上个月翻倍了。

虽说这些都是散客,不能像邻居这样三天两头的光顾,但五六天一次也是可以的,因为住的远,不方便过来倒是真的。

但他也摸出规律了,逢五家里的生意特别好。

尤其是一群一群的读书人过来聚会。

陈念云的小书房到目前为止,完全不够用了。

周小海道:要不,咱们在院里搭个棚子吧。

陈念云道:这样不太好吧!这院子本来就是租的,好在人家院里本来就有一块菜地,他们把土翻了翻重直接种菜,可要再搭个棚子,怎么着也得经过主人同意。

大虎道:俺瞧着隔壁的宅子似乎出租,原先的租客前几天搬走了。

陈念云有点犯难。

怎么说呢,这边的宅子租金也不算低,目前来说一个月六七十两不算少了,可若把隔壁盘下来,再除去租金和工钱,其实到手的就相当少了。

陈念云这边商量无果。

邻居家的宅子已经顺利租出去了,租客还是熟人,已经来他们家吃过几次饭了。

陈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