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云的小饭馆在进入三月份后, 生意基本上就稳定下来了。
这一日收到吴宝珠的信,知道他开了个小饭馆,吴宝珠特意给他写了几道方子, 都是她姨娘拿得出手的家常菜。
其中还有一道点心,做法简单易上手。
陈念云把单子给杨大娘, 杨大娘琢磨了一会, 中午大虎给他去送饭时,点心也被带上了, 还带了两道吴宝珠方子上的菜。
吴大人在南边当职,吴宝珠打小就在南边长大。
菜品从口味到品相都和京都的菜差别挺大。
沈元初咬了一口红豆饼, 微微一愣, 姜代一边吃了两个,见他咬着饼子发呆,小声道:师兄,不好吃吗?沈元初摇摇头, 我小时候最喜欢吃我娘做的红豆饼。
他小时候身子弱,吃不得太甜的, 但又爱吃甜食, 所以他娘总哄着他, 红豆饼里头放了蜂蜜,桂花糖之类的。
甚至还放了牛乳,味道又香又糯。
陈念云理解他的心情,道:这里头放的刚好是桂花蜜,师兄要是喜欢,多吃几个, 我回头让杨大娘再做一些, 明日都给你带过来。
沈元初点点头, 默了一会道了声谢。
他不是什么多愁善感的人,可这些年来被困在京都,与父母好几年都未曾见过一次面,就算是心态再好的人也有些崩不住了。
陈念云咬了一口甜春卷,惊喜道:师兄这个也好吃。
里头虽然没有肉,但包又酥又脆,炸得金黄微微发焦,里头的红绿菜丝看得清清楚楚,咬一口又鲜又香。
甚至还有汤汁的感觉。
姜代快速夹了两个放到自己碗里。
同时不忘把剩下的两个推给沈元初,沈师兄尝尝这个,你应该也会喜欢的。
沈元初应了一声好。
知道他喜欢吃红豆饼,两人把留下的红豆饼也留给了他。
沈元初感激地看了一眼,正抢着吃饭的两位小师弟,缓缓将春卷放进了嘴里,嗯味道比想象中的还要好一丢丢。
吴宝珠给陈念云的方子,陆陆续续被杨大娘琢磨了出来。
摆出去后点的人还挺多,除了个别喜欢吃甜食的,余下的都是打南边过来的邻居。
是以,这一日,陈念云写完功课去厨房帮忙时,杨大娘笑道:公子,我这里有几个家乡的菜,明日做了给公子尝尝,要是公子觉得可以,咱们是不是也能上。
陈念云道:可以呀。
对了,您是哪里人呢?他一直以为杨大娘是京都本地人。
杨大娘笑道:西北那边的,所以,老婆子最喜欢烙饼了。
除了饼子,她还会做各种面食。
陈念云双眼一亮,真的呀,我最喜欢吃凉皮了!那我刚好也会做,只不过做起来有些麻烦,平时吃一两碗不好弄,所以,很少做这个,连大虎都不知道。
陈念云猛咽几口口水,那你做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不?对了,豆芽、面筋、黄瓜……这个季节黄瓜还没上市,陈念云抛弃了这个奢侈的想法。
与杨大娘商量好了,明日可以先做几碗臊子面,看看有没有想吃,然后凉皮啊,面皮啊也能做一点。
不过这东西,杨大娘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所以,不能天天上。
他琢磨好了,他既然是在家里开的小馆子,主打的并不是什么豪华套餐,那就从小吃做起呗,什么饼夹肉、凉皮、酸辣粉等等……于是,第二天中午时,大虎又送来了新的美食。
姜代眼巴巴地看着陈念云。
这又是弟妹家的方子?陈念云被他左一口弟妹,右一口弟妹,喊的已经免疫了。
将小料与面皮搅拌均匀,大口吸溜了一下,这才含糊不清道:爽!姜代看他吃得带劲,来不及拌好,就往嘴里塞了一大口。
咸、辣、醋、爽,好几种感觉在嘴里散开,姜代嗷嗷嗷地竖起大拇指,这个真是太好吃了。
陈念云顾不上跟他说话,继续扒拉着碗里的。
自从昨天听杨大娘说了她会做凉皮之后,他这口水就没下去过,晚上生生把枕头给浸湿了好一块。
呜!实在太好吃了。
姜代也觉得好吃,大虎特意送的大份了,结果两人吃完都有些意忧未尽,尤其是陈念云把剩下来的料汁都给喝得一干二净。
差点把碗给舔,最后用筷子把里头的辣椒子给挑着吃了。
沈元初倒不是头一次吃,只不过杨大娘做的味道更好一些,尤其是面筋吸足了调料之后,咬一口满嘴留香。
大虎怕他们不吃辣的,辣椒还是单独放的,谁想吃了就放一点现场调。
沈元初今日又吃了三个红豆饼,心满意足道:小云啊,明天我继续要红豆饼。
陈念云点头。
三人今日吃饱喝足,去外头溜了会食,就见小胡子喜气洋洋地从外头回来了,双方一对眼,小胡子笑道:三位师弟,姜师兄、周师弟和成师弟他们的县试成绩出来了,一起到先生这儿听听吧。
三人应了一声,快步跟了过去。
姜先生正在屋里看三人今日交上来的文章。
沈元初年纪大些,又启蒙比较早,文章写的已经没有多大问题。
而且因为他自小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事物不同,心性方面极为成熟、稳重,极具忍耐性,文章的见解也相对成熟。
姜代怎么说呢,二八五万一个!见识和阅历不够,县试和府试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怕院试不好过。
至于后面的试,姜先生都不敢去想,就他这水平起码得五六年才能磨出来。
陈念云的文章有些过于理想化了,不过比起姜代的不靠谱,他这倒显得比较大胆,甚至还有些可行性。
只不过,实行起来比较难而已。
不过再联想到,他一边读书一边赚钱,倒是能理解,讲多事情不是办不到,而是有没有魄力。
姜先生刚把文章放下,就见小胡子笑盈盈地走了进来。
先生,师弟们的成绩出来了。
这里还有他们这次考试的试题。
周振、成林、姜伯三人都不是同一个县的,甚至都不是同一省的。
是以,三人的成绩并不能进行比较好,不过让人高兴的是三人全是县试头名。
姜先生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小胡子也挺开心,学生就说过,师弟们一定能拔得头筹,不负先生的教诲的。
姜先生抿嘴摆摆手。
随后道:今日我让你们江师兄把这次县试的题目抄出来,从明日开始,你们三人每天答一份。
三人齐齐点头。
姜先生挥挥手:行了,都回去吧,还不到上课时间,你们先去休息一会,别一会下午上课没精神。
三人哪里睡得着。
一个个都挺激动的,姜代是替哥哥高兴。
不过这个高兴只有二秒,随后自己就沉默了,苦着脸道:小云啊,我感觉压力好大呀,本来我就没我哥读书用功,这下子好了,他下场就头名,让我以后怎么混?陈念云认同地点点头,三位师兄都是县试第一,以后咱俩要是考第二,估计会被人笑很久。
果然,同行不能太优秀,不然就衬得你好无用。
两人忧伤了一会,姜代突然开始羡慕沈元初。
师兄,还是你好,不用参加科举……沈元初好脾气地拍拍他的肩。
天知道,他五岁就被送到了京都当质子,说是圣上想让自己的侄儿有好的先生教,可事实上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他不过是质子,是圣上要挟吴王夫妻的一枚棋子而已。
历史上多少质子被抛弃。
沈元初虽说每个月都与父母有通信,可双方分开这么多年,吴王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孩子,想到此,沈元初就觉得人生有些灰暗。
他情愿有一个参加科举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不要当什么世子。
这种随时都会被人抛弃的感觉,从五岁那年入京直到现在,将近十年他都会在梦里被吓醒,五岁那年天不亮被嬷嬷强行抱着坐上马车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在梦里出现。
他哭的撕心裂肺,可依却半点用都没有。
想到此,沈元初在心底叹了口气,望着姜代道:其实我也羡慕你们呀,对了,今日得到这么好的消息,咱们晚上庆祝一下吧,去小云那儿吃顿好吃的。
陈念云道:行呀,师兄想什么?让人过去说一声,他们好准备。
沈元初道:那天周振走时吃的铁锅炖大鹅就不错,今日就吃这个吧,上头再贴点饼。
陈念云应了一声,沈元初让自家的侍卫去陈念云那儿说去了,怕家里没有大鹅,索性让侍卫买好了直接带过去。
又让侍卫买了几条鱼,他还想吃烤鱼来着。
三人下午下学后直接去了陈念云那儿。
没想到,刚一进门就瞧见陈念守和姜氏两人都在。
陈念守去年游街的时候,许多人都见过他,而且先前也来过几次,大家都知道他是陈念云的大哥。
又是状元郎。
于是,今日来吃饭的邻居也都没急着走,反而拉着他问一些学习方面的问题。
大家将陈念守围在中间,你一句我一句的提问。
陈念守也不反感,只要正常问题,且有讨论性的,他都能仔细说出自己的观点。
陈念云与姜氏打了招呼,拉着姜代也在一旁旁听。
沈元初小声道:你大哥果然是有大才之人。
他曾听自己家里的那位先生说过,陈念守的文章深沉老练,有一种看透世事的通透感,尤其是殿试那篇文章,随意一句,都能让你从中悟出点东西来。
这是个了不得的少年。
比起他那个只知道在外装孙子,在家装老子的老子来说,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永安侯有这样的世子,以后不翻身都难。
自然,若是这样的人能被他们所用,吴王又何愁大业不成。
别人夸大哥,对夸他还开心,笑盈盈道:多谢师兄,我大哥确实很厉害,懂得特别多。
大家围着陈念守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陈念云见人都走了,忙把茶递过去,大哥润润喉咙。
陈念守闻了一下,笑道:不错,是我喜欢的茶。
陈念云笑笑没说话。
他估摸着陈念守应该知道,他每次亲自给他泡的茶,和给他喝的汤与旁人不一样,但是他从来不说破。
陈念云也假装他没发现。
反正有些秘密,他觉得是可以与重要的人分享的。
目前看来,大哥是头一个。
不管是原文里的大哥,还是目前他相处了这么久,一直明里暗里替他着想的大哥,都是可以替他保守秘密,也能与之分享的一个人。
陈念守和姜氏今日没回去。
留下来与他们一道吃了铁锅炖大鹅,幸亏沈元初的侍卫买的鹅大,否则这些人都有点不够,而且对方还买了好几条鱼。
沈元初见烤好之后,让侍卫给姜先生和江师兄送了两条。
余下的大家给分着吃了。
陈念守吃完饭,扫了小院一圈,道:我感觉你这里可以搭个小亭子,以后大家吃完饭可以坐在下面讨论功课什么的,天气渐渐热了,留下来聊天的人会更多,无形中也会给你这里增加点名气不是。
陈念云道:可这院子不是租的吗?咱们要是乱搭乱建的,万一你那位师兄回来了,咱们也不好解释吧!陈念守道:没事,我写信与他说,你只管搭便是了。
对了,你有认识的人吗?算了,明日我找刘管家来,让他找人。
陈念云囧,我这是自己赚钱,让府里找人不合适吧!没什么不合适的,多结交一些朋友又不是什么坏事,今日我与他们聊天,感觉你这些邻居都还不错,以后常来常往对谁都没有坏处,听我的没错。
陈念守说干就干。
第二日中午刘管家就带着人来了。
大虎来送饭时,还特意与陈念云说了一声。
陈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