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2025-03-22 07:18:58

刘管家找的人都特别靠谱, 有人来吃饭时,他们不干,待人走了他们再过来。

每天也就干两个时辰, 不过小院的空地就那么大,走方廊加上亭子都是直接在外头找木工订好的, 回来后直接装上。

但陈念云还让人在在走廊的尽头, 盖了个一排小屋,说是到了冬日大家可以在里头讨论, 或者吃饭。

陈念云道:大哥,你这是想把我的小院打造成文化长廊还是怎么回事?陈念守没想到他还挺会取名。

边给他挑书边答:你这么说倒是也可以。

我曾经与师兄们去过几次诗会, 说实在的都没个正经的地方, 要么是主理人与酒楼说好,那一天占用酒楼一天,要么就是直接去踏青,顺便把诗会给办了。

要是小院以后能时不时有些文人墨客在这里论诗品学, 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只要把名头打响了,以后倒是不愁客源。

陈念云就是担心, 你在人家院子里乱搭乱建, 以后万一主人回来了对方不乐意怎么办?陈念守还是那句话, 让他不要担心。

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好好读书,待过两年也下场考功名。

如今的陈念宗已经参加最后一场武举比试了,如果不出意外,到三月底成绩就会出来。

就算是再不好,陈念宗也能混个前五名。

是以,陈念守把厚厚的一叠书塞到他手里, 回去好好读, 将来不求你考个状元, 起码头甲应该不成问题吧。

陈念云默。

这要求还不算高啊!带着陈念守对他殷切地期盼,陈念云每日的读书量又增加了。

三月底时,小院已经收拾妥当,为了让长廊显得不那么单调,工匠还在旁边种上了花草,小院的格局一下子就上去了。

陈念守下衙后过来瞧一眼现场,再顺便吃个饭。

对于刘管事找人做的这事相当满意。

此刻正是夏初,工匠移植的树上还有花朵呢,坐在院里总能闻到一阵花香。

来吃饭的邻居时不时讨论一二,待第二日过来时,还有人送了幅楹联给陈念云,觉得他那长廊上空荡荡的。

也有人想给长廊里面画画儿。

陈念云都一一道谢。

周小海悄眯眯道:公子,这些公子真是太热情了。

陈念云笑道:不过这楹联是写得真好。

他自打读书到现在,诗词歌赋一直都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就算是自己写得不怎么样,但好歹总能分得出来的。

他让周小海有时间去找人把楹联刻到长廊的柱子上。

不料话音刚落,就听坐在旁边吃饭的马公子道:要是陈师弟不嫌弃的话,我倒是可以试试帮你刻上去。

陈念云:……他才知道,邻居们卧虎藏龙。

于是,小院里后期的装饰工作,全被热心的邻居给承包了。

画画的画画,题词的题词,写诗的写诗,就连刻字的都有了,后来因为楹联送来的有点多,大家还在五日后,自发举行了一次楹联赛。

最后选几幅好的,贴近小院风格的,由马公子刻上去。

陈念云把这事告诉姜代时,姜代立马吵吵道:真的么,那可真是太好了,那日刚好是十五,咱们休沐的日子,到时候我一早就过去。

陈念云看向沈元初。

沈元初点头,我也去凑凑热闹吧。

不知道,江师兄去不去?姜代道:我去问问,想着他可能会去,江师兄这个人别看平时挺老成的,其实,嘿嘿……陈念云黑线,一看姜代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就知道准没好事。

于是,忙岔开话题道:你昨日的文章写好了吗?好了!姜代这次是有备而来,而且昨日布置的那篇文章,正好是他的强项,以前姜先生给姜伯讲时,他在旁边听过一二。

昨天晚上写文章时,他趴在书房查书查到二更天了。

这可是有史以来最用功的一次。

所以,这次的文章他觉得姜先生一定会表扬他。

然而——姜代!姜先生一进教室,目光就落到了头高高扬起的姜代身上。

姜代心头一喜,以为姜先生要表扬他,于是抬头挺胸微微笑。

这里重点批评一下,你昨日的文章连题都没审清楚,还扬扬洒洒写了一千多字,我告诉你,就你这样连题都审不清楚的,就是写两万字,考官也不会给你一分。

姜代:……姜代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关键是题目他仔细看过了。

姜先生把姜代的文章打回来重写,而后又将沈元初和陈念云两人的文章给点评了一番。

姜先生点评的很实在,文章的题目出自哪场考试,他也不说别的,只说你这样的文章通过那场考试的机率有多大。

陈念云觉得这样挺好,总比先生每次给你打甲、乙、丙、丁这样的分数来得的实在。

陈念云在私塾的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时间很快就到了四月十五。

邻居们约好了这一日在小院开个楹联会。

陈念云做为东道主,前两天放学后,就开始准备这一天给大家吃的小点心之类的。

早起还炸了一锅鸡米花、上百条小黄鱼,还有一锅的蚕豆。

杨大娘见他做饭的时候,手脚特别麻利,忍不住道:公子这是什么时候学的手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这是学了多少年了。

陈念云笑道:没学多久,我就是喜欢做这些。

大概做为一个吃货,最大的乐趣就是做饭了。

有人喜欢吃,有人喜欢做,他就是即喜欢吃还喜欢研究,他估摸着这辈子若不是投胎到侯府,他大概能靠这一手本事发家致富。

嗯,现在也差不离。

过了辰时,便有人陆陆续续到了。

大家闻着香味,在厨房转了一圈,见陈念云正在掌勺,啧啧称奇道:陈师兄还真会做饭呀。

陈念云笑道:今日我给师兄们露一手,中午大家请好吧。

说着让周小海把炸好的小酥肉和丸子先给来的师兄上一盘。

煮好的茶水也提了上去。

师兄们在院里边吃边聊,有人还即兴赋诗什么的,都被同伴拿笔给记了下来。

陈念云在厨房忙到巳时,人差不多就到齐了。

他从厨房往外瞧了一眼,来了许多生面孔。

姜代和沈元初过来时,哎呦喂地喊了一声,小云你怕是没瞧见,外头的马车都快堵到街口了。

比姜先生收徒时人还要多。

他和沈元初来得晚,两人下了马车走了好长时间的路才进的门,就这还有人在他们后头往这边赶了。

姜代和沈元初直接到厨房来找陈念云,江师兄则混到外头听人论诗去了。

姜代咬了一口水煎包,水满意足地哼哼道:还是现作现吃的好。

陈念云道:那是自然,新鲜的东西味道总是最好的。

尤其是这种趁热着吃总没错。

沈元初最近已经把红豆饼给吃腻了,就算是杨大娘特意给他准备了几个,他也没多吃,左手一个酥肉丸子,右手一个韭菜煎包。

小云,今日若是被选中的联啊、诗啊,你这有什么奖励没?陈念云道:没奖励。

他先前问过大家,众人表示不需要什么奖励,若是被选中的,那就一年内吃饭给打个八折……陈念云自然没意见。

正说着,就见陈念守与几位书院的同窗一道过来的。

陈念守与大家说了一声,径直走向了厨房。

陈念云不待他过来就把门给打开了,笑道:大哥来得正好,你最喜欢的韭菜水煎包刚出锅。

陈念守也没客气。

坐在厨房安心地吃了起来,再醺点小料,一边吃一边听外头的讨论声。

陈念云是头一次参加诗会。

而且自己还是主办方,虽然全程不参与,但全程围观了。

他这才发现,也没他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说好的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其实在碰到自己喜欢的诗词时,为了证明自己,一个个吵得脸红脖子粗的。

这一场联话会,从巳时开始,到下午酉时终于结束,由于过程特别激烈,读书人又特别较真,于是中午大家也没吃饭。

甚至连陈念云准备的小零嘴都没顾得上吃。

直到尘埃落定,一个个才喊着饿了。

陈念云赶紧将早就备好的食材放进煮好的肉汤里,人实在太多,他把家里的锅全给用上了,姜代见他里头放了许多食材,奇怪道:这是什么菜?说是麻辣烫吧,他闻着味道不太像。

而且看陈念云这意思,貌似这汤可以喝。

大杂烩呗!人多了吃烩菜最好了,他里头放了鱿鱼、海参、鲍鱼等等,都是牛叔送给周小海的,还放了许多菜、肉丸子,都是早上炸的。

青菜、土豆、香菇旁的也有,甚至还有鸭血、猪血,乱七八糟一大堆。

有喜欢吃辣椒的可以去周小海那一锅盛,吃不了辣的就在他这一锅。

姜代看得直流口水,小云啊,你真是个做饭鬼才。

联话会圆满结束。

大家讨论最多的不是楹联有多好,诗词有多优美,反而回去的路上时不时回味一下刚才吃到的烩菜。

食材丰富的总让人有意外的惊喜。

韧性很足,但又Q弹爽口的鱿鱼,外焦里嫩,在汤汁里泡了一会里头还能溅起汤汁的肉丸子,嗯还有青翠的小青菜……是以,第二天,有邻居来点菜时又点了大杂烩。

周小海给记下来,待到做饭时,他才发现点这道菜的有二十来人。

好在昨天剩下的丸子还有不少,他都不需要重新准备了。

其中还有几个名字不曾见过,一问才知道是昨日来参加诗会的读书人,今日特意来吃饭的。

到了月底总账时,周小海就惊喜地发现,因为联话会的举办,他们原本稳定的客源又开始增加了,只不过后来增加的这些,因为住得比较远,每日过来吃饭有些不方便,所以,只能隔三差五的过来。

大概是因为没吃过别的菜,最喜欢点的还是大杂烩。

因此,后半个月的收入增加了四成。

陈念守好笑道:你这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啊!他以为联话会带动许多文人墨客过来品诗交流,这倒好,全往吃上面发展了。

>_<不过令他欣慰的是,联话会倒是保留了下来,大家约定了每月十五过来,还有专人牵头与陈念云这边对接。

至于平时三五成群的读书人一起讨论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