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2025-03-22 07:18:58

陈念云回到家第二天, 便跟刘正一道出门了。

刘正以前跟着陈念守经常干这事,这次熟门熟路的按照单子领着陈念云上门。

陈念云去年跟着陈念守送过一天,听陈念守念叨过, 基本上有多少人,结果今年拿着单子大概一过, 吓了一跳, 正哥,今年怎么这么多?今年也就是陈念安成亲了, 陈念宗有了媳妇,再多也多不出十来家去。

刘正道:以后只怕会更多。

这其中有几家是陈念宗的顶头上司, 陈念宗不在家里, 但下属给上司送礼这事,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的,反正逢年过节肯定是不少了。

余下的是与陈念守交好的同僚。

陈念守今年又升职了,从五品的侍读, 除了官职不同,等级不同之外, 本质上的工作内容没什么不一样。

但像他升职速度这样快的, 又年轻还受皇帝器重的整个朝廷也找不出几个来。

于是, 有好几家都主动向他示好的,人家借着陈念守有了孩子这一出,忙前忙后不说,还送了不少礼,你不回去肯定不像回事。

陈念云一一记下。

他琢磨着以后自己生孩子肯定没什么人来。

到时候免了许多麻烦。

两人先是去的姜家,然后再去孙家, 后来又去了梁家、李家。

这几家都是正儿八经的亲戚, 尤其是孙家因为孙二姑娘还没过门, 所以送的礼物还有点不太一样。

具体都送的什么,陈念云也不知道,刘正那里都备得好好的。

饶是陈念云只需要露个脸,几天下来也累得够呛,尤其是到了后来还下起雪来了,迎着风雪流着鼻涕,继续一家一家的送。

到了腊月二十八,陈念云终于有机会给自家先生和师兄们送礼物了。

他的礼物很实在,都是师兄们平时喜欢吃的。

比如周振喜欢吃鱼,喜欢喝生氽丸子,还喜欢卤蛋,陈念云送的就是这个。

姜代喜欢炸串儿,他便送了一盆的串串过去。

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串。

姜伯看得直瞪眼,我不在这段时间,你们到底吃过啥?烤辣椒?烤蘑菇?还有这个烤韭菜?姜代最喜欢吃的豆皮卷里头也放子不少,这份年礼简直送到姜代心里去了,开开心心道:一会我就照着你教的法子烤,一定让我哥哥见见世面!姜伯也收到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他和陈念守一样,对于吃这一方面没什么特别讲究,但唯一一点必须得好吃。

是以,陈念云送他的,就是卤好的肉,还有杨大娘根据吴宝珠上个月寄来的方子,做出来的点心,又奶又香,里头的馅料更是包了八种口味。

像姜先生和黄先生这些先生,收到的就是各种点心。

姜先生还喜欢吃小鱼干,陈念云也给他带了一些,五香的、麻辣的,甚至连椒盐的都有。

沈元初得了一盒子的红豆饼,奶香味和红豆香串在一起,沈元初更想家了,于是,除夕这一天,大家在家吃饺子,他在家吃红豆饼。

这个年,陈念云忙得脚不沾地。

有了儿子的陈念守,对于弟弟的学习依旧抓得很紧。

是以,陈念守在大家嗑瓜子守岁时,一手抱着仅一个来月,闭着眼睛吐泡泡的大儿子,一手揪着弟弟道:时间不等人,你得给你侄子做个榜样。

今年都十三了,再不努力就有点晚了。

他十三的时候,已经有功名在身了。

所以,他的意思,陈念云可以先不下场,但各种题目必须先刷起来,以后每五天交一次文章给他看。

姜先生在私塾把关是一回事,但家里也不能松懈了。

陈念云道:那我要回来吗?不用回来,我休沐时过去,平时让小海送过来也行,让王换过去取也成。

待他看完了,会把意见标到旁边,让他再仔细改正,同时陈念守还决定,每次休沐的时候与他聊一些政事,所以,细心观察,耳听八方这是他对陈念云最近两年的要求。

陈念云对陈念守是深信不疑的。

毕竟人家是状元啊,许多学习方法肯定比他自己摸索要好的多。

兄弟两人约定好,陈念守便领着孩子回去了,今年府里少了两个人,李氏瞬间感觉冷清了不少,在几个儿女当中。

她与陈念安可以说说小话,聊聊天。

陈念宗平日里胡搅蛮缠的,给她生活还能多些乐趣。

至于陈念守,李氏禁不住打了个哆嗦,自打陈念守十岁之后,两人的相处模氏就有像爹和女儿,她总远是被说教的那一个。

如今陈念守夫妻领着孩子回去了,陈念云也跟着一道走了。

李氏再扭头看看旁边翻过年就十三的小闺女,瞬间感觉头大。

陈念宜的亲事并不顺利。

就像当年大儿子一样。

宋嬷嬷见李氏叹息,小声道:夫人想开些,兴许是好事多磨呢。

只要不是白家,不是李家,宋嬷嬷瞧着来提亲的哪一家都不错,李氏现在是挑花眼了。

总喜欢把小闺女的亲事,与大闺女相比较,这么一来自然心里就有落差,宋嬷嬷倒是瞧着哪个都好。

而且陈念宜的性子,本就不是当家主母的性子。

在李氏瞪着两只眼睛给陈念宜找婆家时,梁国公府传来了好消息,陈念宜怀孕了,且已经过了三个月。

李氏听后立马叫人备车去了梁国公府。

陈念守此刻正抱着儿子给弟弟讲题,美其名曰学习从娃娃抓起。

不管软叭叭的娃儿懂不懂,反正听着就对了。

姜氏笑盈盈道:大郎,我与母亲去梁国公府上看看妹妹去,你与四弟要不要去?陈念守愣了好一会,随后暗自松了口气,陈念安有喜了,这是好事儿,于是扭头看了一眼听了这个消息兴奋的双眼放光的陈念云。

看来他这次走的路是对的。

陈念云果然是陈家最大的福星。

想到此,他忙道:我就不去了,你与娘在那边多待些时候,我在家照看孩子。

陈念云道:嫂子,让王哥和小海去西街那边取些鸡蛋吧。

姜氏笑道:好!说着便收拾东西走了。

梁国公府离永安侯府不算太远,但也不是太近。

姜氏和李氏先走一路,王换和周小海则去取鸡蛋,陈念云能给的也就这么多。

姜氏一走,陈念守便抱着孩子,对刘正道:阿正,一会让厨房多加几个菜,嗯,要不就吃锅子吧!红红火火,喜气洋洋!这两年永安侯府的喜事还真是不断。

陈念守、陈念安先后成亲,陈念宗也在陈念云十三岁这一年顺利成亲。

陈念守顺利当爹,陈念安也顺利当娘。

就连孙氏肚子里都揣了一个,眼看又要添丁进口了。

陈念云的日子过得也相当顺畅,关键是姜氏给力,把府里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也不管他自己能不能赚钱,随着年龄的增加,每个月额外补贴的银钱也在增加。

陈念守时不时带着同僚来他的小院吃顿饭。

姜氏见他这里有什么新品,就可劲地帮忙宣传,京都这两年流行的什么水果捞、果茶、奶茶等等,都是从他这儿传出去的。

陈念云自家下的蛋,是再也没法做咸蛋了。

因为需要蛋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陈念云一琢磨拉倒吧,自给自足就不错了,而他与樊氏合作的卤蛋生意在双方友好的合作了三年后之,和平分手了。

并不是因为樊氏研究出了卤蛋的方子,而是因为樊氏换老板了。

樊老板将生意给了自家侄子打理。

新老板有自己的管理法子,看着契约到期了,便没有再续,陈念云也觉得没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呗。

再说了,他小院的生意这两年越发的好了,老顾客带着新顾客,口啤已经传出去了,根本不愁没人来吃饭。

在这期间,前前后后从樊老板手中赚了五六千两银子。

再加上这两年小院自己赚的,如今十五岁的陈念云,手里足足有八千两银子。

他琢磨着要不要在成亲之前,买幢宅子。

做为庶子,他相当了解这方面的弯弯绕绕,就算是姜氏、孙氏再好,他以后肯定也得分府单过来的。

就算是孙氏,也已经开始打算以后的事情了,所以,陈念周寻摸宅子这事,倒是半点不心虚,反正大家心里都清楚。

于是,在他回乡考试之前,问了刚成亲的周振。

周振道:买呗,要不买我家隔壁。

陈念云:……周振也不是侯府世子,而且镇国公府人口众多,周振娶的刚好是郡主,于是,很顺利的成亲后就出府单过了,日子不要太潇洒。

不过他家隔壁的宅子,陈念云想都不会想。

周振也就是随口一说,其实你可以在西街那边看看,那边的宅子在京都算是最便宜的了,一座二进的小宅子,大概在二千左右。

具体他也不清楚,反正他家宅子买的贵还挺贵。

其实吧,他觉得可能并不是宅子贵,而是里头的东西贵,像家具、摆件这些综合下来就贵了。

陈念云算算自己手里的银子,买个二进的应该也成。

只不过他以后若还想继续卖吃食的话,那二进的宅子又显得有些不够用。

周振道:你要是不急得的话,我帮你打听打听。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正月十五一过,陈念云就准备回乡考试去了。

说不紧张那是骗人的。

从七岁读书至今,也有八年了。

而且还跟的是京都最好的先生,若是连个秀才都考不过去,那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陈念守望着已经跟自己差不多一般高的弟弟,禁不住一阵感慨。

准备好了吗?陈念云笑道:都准备好了,其实也没什么东西。

宁县他回去过两三次,而且这次回去陈刚与他一道儿,他没什么好怕的。

五婶都与他打过招呼了,两人这次回去,就住在陈刚家里,他们家离县学不远,不管是去书肆买书,或者考试都挺方便的。

陈念守道:该说的都说过了,你只管考便是了。

陈念云刚要点头,不料陈念守话锋一转,你那几位师兄弟,个个都是小三元,你可别掉链子,姜代也跟你一道考,你们两人的情况我都了解,你若是比他考得差,我可不饶你。

陈念云吐血。

说好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

怎么到了这个时候,还拿名次压他。

陈念守道:我知道你的能力。

陈念云顺杆往上爬:那要是我考不到小三元,说明主考官有问题。

陈念守抬手敲他,随后塞给他一个荷包,这个拿上。

陈念云这些年,没少被大哥塞银子,就算是次数再多,他也禁不住鼻尖发酸,TMD,永安侯这个爹,他是一点便宜没占着。

可陈念守这个哥,却是真的亲。

陈念云麻溜地把荷包收了起来,而后用力吸了口气,没心没肺地笑道:大哥对我真好。

说着,顺势抱了抱陈念守。

陈念守嫌弃地推开他,行了,东西收拾好了就快些回去吧,虽说宁县离京都不远,但也得两天的路程,宜早不宜迟,万事三思而行。

陈念云嗯嗯嗯地点头。

他拿的东西不多,陈念守说过,衣裳什么够穿就好,天气只会越来越暖和,至于旁的,县城里头也有卖的,且比京都便宜。

让他考完了府试再回来,到时候他再帮他把把关,院试应该能轻轻松松拿下。

不过,饶是胸有成竹,也得认真对待。

千万别因为简单而马虎大意了……陈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