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媳妇超有钱, 陈念云这两天有点发飘,不过很快这种想法就被现实打败了。
陈念守问周小海:四弟这两天读书了没?周小海摇头,见陈念守一脸严肃, 弱弱道:公子说,新婚还有婚假呢, 这几天先休息一下。
陈念守脸更黑, 把这两本书给他,让他回门后过来给我背。
周小海拿着书飞速回去了, 把书交给正给吴宝珠做炸汤圆的陈念云,大公子说让您明日回来后去给他背书。
陈念云扫了一眼, 禁不住倒吸了口凉气。
光看着这厚度, 别说背了,就是读怕是都读不完。
周小海怕挨批,麻溜的滚走了!其实他也不想在院里待,吴宝珠带来两个丫头, 一个婆子,人家把事情都人办完了, 显得他特别憨。
他就有点想念小院, 想着现在天气冷, 正是卖红薯的好时候。
上个月杨大娘还跟庄子上的孙大娘买了上百斤的栗子。
配上红薯一起卖,简直是冬日里的标配。
可陈念云成亲,他只能回来侯府了,周小海十分想念外头出摊的生活。
陈念云把炸汤圆做好,看着吴宝珠吃完了,这才乐哈哈道:我去背书了, 不然大哥要生气了。
嗯, 其实他心里也不塌实。
躺平什么的, 也只是想想罢了。
秀才娘子在京都说出去那就是屁都不是。
所以说,以后日子想要过得好,不止得有钱,更重要的是得有权。
于是,陈念云在书房待到大半夜,愣是把两本书给看完了,第二天,天不亮继续起来读书,就算去吴家,也把书给带着。
在马车上不看,但他得神神叨叨地背着前面记住的东西,然后到了吴家抽空继续看,想来下午回去应该不成问题。
陈念云一行人到了吴家,吴宝珍夫妻已经来了。
吴夫人身边跟着一个容貌清丽的女子,与吴宝珠有五六分相似。
陈念云估摸着这就是吴宝珠的姨娘。
相比起吴宝珠的可爱好脾气,姨娘看起来气势更足一些,就算是站在吴夫人身边,也挺亮眼的。
果然,吴宝珠对吴夫人见完礼之后,恭恭敬敬地向女子行了礼,喊了一声姨娘。
陈念云也跟着喊了一声姨娘。
吴夫人笑着招呼大家进屋,吴夫人向征性的问了几个问题,这便道:我过几日要去任上,这会去收拾下东西,就不陪你们了,对了孟姨娘你陪着他们两人说说话。
孟姨娘心头一喜,忙应了一声是,而后领着陈念云和吴宝珠去了小花厅,吴宝珍帮着吴夫人一道收拾东西去了。
小花厅只剩下三人,孟姨娘这才拉着吴宝珠道:侯夫规则大,你可还习惯?吴宝珠点头,姨娘放心,一切都好的。
她先前在永安侯府也住过小半年呢,对于永安侯府的规矩早就摸得门清了。
孟姨娘听她这么说便放下心来。
想了想道:过几日姑爷就要去读书了吧,奴婢听说您以前读书的时候,都是住在外头的,要是您走了,姑娘怎么办?陈念云道:回姨娘,咱们俩人商量好了,等我去外头读书的时候,宝珠也跟着一道去,待一会回家便把这事与大嫂说一声。
他估摸着姜氏只要没问题,李氏那边问题不大。
李氏这些年性子变了许多,尤其是两个儿子相继中了文武状元。
她只要出了门,哪家的夫人太太都得跟她聊聊育儿经,没办法人家是权威的呀,再加上大女儿嫁的又特别好。
如今陈念安又是三年抱俩,儿女双全,在梁国公府的地位水涨船高。
永安侯府因为有文武双状元这事,地位也不像前几年,只有永安侯一个人在朝时,在一堆勋贵里头,李氏永远是不起眼,没人乐意搭理的那个。
兴许是生活顺心了,李氏对什么事都看得开,还跟旁人说姜氏是个旺夫益子的好媳妇。
二奶奶孙氏跟着陈念宗在任上,陈念云想着他带吴宝珠出去,应该也不算什么事儿。
孟姨娘听他说要把吴宝珠带上,顿时满意地笑了笑,这事不着急,姑娘才嫁进门,就要出去住,总有些不太好……陈念云笑道:姨娘放心,咱们府里没那么大的规矩。
自打姜氏理家后,他觉得永安侯府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府里的那些老人,也在姜氏的治理下,没先前那么叼蛮了,大概真像老话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原先李氏好糊弄,府里欺上瞒下的事多了去了。
可姜氏别看温温柔柔的,其实心里门清,府里办事的都比先前尽心了不少。
陈念云知道孟姨娘过两天也要跟着吴夫人一道走,怕她担心吴宝珠在京都无亲无靠的日子不好过,便把姜氏和陈念守狠狠夸了一通。
孟姨娘先前吃了不少陈念云让人送来的吃食,对他的印象极好,如今见他对哥哥嫂子如此推崇,对他的印象就更好了几分。
两人在吴家用过午饭,吴宝珠陪着吴夫人和吴宝珍她们聊天去了。
陈念云便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开始背书。
常启君找到他时,他已经背到最后了,见姐夫来了,陈念云忙把书合了起来,笑着唤了一声。
常启君笑道:背书呢?陈念云把手里的书扬了扬。
常启君瞧到书上密密麻麻的标注,惊喜道:这是你大哥亲手写的?陈念云点头,我的书基本上都是大哥用过的。
常启君道:可以借我瞧瞧吗?陈念云给了他一本,常启君也没废话,忙挪到窗前瞧了起来。
到回去时,陈念云才知道,大哥在这些学子当中威望极高,他的手稿和释译,可以说是千金难求。
许多人为了陈念守的释译宁肯排队待上大半年。
陈念云:……所以,他是多么的幸福!嗯,回去再搜刮一些大哥的书。
常启君道:小云,你那里可还有什么书?能让我瞧瞧吗?陈念云想了想道:我看完大哥的书都还回去了,不过重要的书,大哥会给我重新买一本,让我自己把释译填上去,我有许多释译都是照着大哥的搬的,要不姐夫明日去我那里瞧瞧,有没有瞧得上眼的。
常启君开心道:好!明日我过去找你。
陈念云道:对了,明日我就去小院了,姐夫直接到小院来找我。
姐夫喜欢吃什么,我让杨大娘准备。
常启君自打进京后,就时常和好友一道去陈念云的小院吃饭。
原先他还不知道,后来与吴宝珍一提,才知道那小院是陈念云的。
小院除了菜出名之外,最值得一去的人,更是每月的联话会,他是每月必去,若有什么活动,他也是次次不落。
于是,常启君毫不客气地点了好几道菜。
陈念云一一记下来。
陈念云回去后,便去陈念守那儿给他背书去了。
陈念守见他背诵速度依如即往的快,索性又给他拿了几本书,让他月底的时候把总结和心得拿来给他瞧。
别觉得自己中了秀才,就很了不起了,也别觉得自己成亲了就是大人了,我这个做哥哥的可管不了你了。
陈念云摇头,嘿嘿笑道:我在大哥面前永远都是小孩儿,大哥教我读书那是为了我好。
陈念守满意地点点头,于是又多了挑两了几本。
陈念云一言难尽地在心底叹了口气,大哥的关爱真是太沉重了啦!随后把吴宝珠明日与他一道去小院住的事说了一下。
陈念守道:可以呀,你只管去便是了,我与你嫂子没事就过去瞧瞧你们。
陈念云:……你把去蹭吃蹭喝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实在令人汗颜啊。
嗯,大哥已经不是先前的大哥了。
小夫妻第二日便搬了出去。
因为今日搬家,陈念云早上就没去姜家。
待到中午常启君夫妻来了,陈念云两人迎出去时,瞧见孟姨娘也来了,吴宝珠心头一喜,快步上前拉住吴宝珍的手,而后看向孟姨娘,姨娘今日怎么有空了?孟姨娘笑道:夫人让我来瞧瞧。
其实吴夫人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孟姨娘一心赚钱,也不往吴大人跟前凑。
反而和吴夫人关系比较好,两人合作挺愉快的。
吴夫人知道孟姨娘担心女儿,便让她跟着吴宝珍一道过来了。
吴宝珠知道姐姐要来,本来就挺开心,这会看到她姨娘也来了,更高兴了,忙拉着两人往里头走。
常启君拉着陈念云道:妹夫你那书呢,都给我瞧瞧。
陈念云将人领到小书房,指了指书架上的,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读书少,怕是这些姐夫都读过了吧。
常启君先是被满满的一架子给震住了。
再看书名,猛摇头,没瞧过,许多都没瞧过。
原来陈念守是这样读书的呀!在他们看来不值一提的,人家都当成重点书目在读,常启君激动的手有点发抖,打算以后每天过来蹭书。
然后再照着这些书目自己买一遍,最好能把释译也抄一遍。
两人在书房捣鼓了大半天,常启君临走时还有些依依不舍,陈念云道:姐夫把没看完的带回去,下次再带过来便是了。
常启君麻溜地点头,好的!到了半道上就拉着吴宝珍去买书了,还一个劲念叨,妹夫真是好气运,有那样的大哥,将来何愁不能入朝啊!吴宝珍奇怪道:陈家大哥很厉害吗?自然厉害了,状元哎!行吧,其实不是状元不状元的事,而是他自打入朝为官之后,所参与的事件,哪一件都能震慑八方的。
前两年与良国谈判,愣是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那些无理的要求,一个个都被拍回去,而陈念守又主张富国强兵什么的。
再次提高了武将的地位,这事本来是遭到文臣们的一致反对的。
但陈念守愣是一个人将一众文臣说得答不上话来……这事传出来之后,陈念守的名望就在读书人中水涨船高,他读过的书,写过的文章再次被人翻出来之后,更是得到推崇。
而去年他又上书让诸位王爷回京等等。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条目清晰,举例更是一针见血,弄什么质子啊,这完全是自己害自己,你害人家骨肉分离,后遗症肯定也特别凶猛。
常启君越说越激动。
拿着书单在书肆买了一大堆,嗯这些都是陈念守读过的书啊,他一个也不能错过。
吴宝珍看得直抽嘴角,这是疯魔了吧!陈念云送走了吴家人,正要去书房读书时,吴宝珠也跟了进来。
今日孟姨娘除了参观他们的小院之外,还有一事与她说,孟姨娘觉得这个小院人多眼杂,以前陈念云独自住在这里肯定没问题。
可她住在这里就有些不方便了,刚好她的陪嫁里头有幢宅子,离这边也不是太远。
再加上小院本身就不大,大虎一家人住着倒不显得挤,可他们再住进来,就有些挪不开窝了。
所以,孟姨娘决定他们可以搬到陪嫁的房子里去。
吴宝珠说完,望着陈念云道:怎么样?你觉得搬不搬?那边的宅子一切都收拾好着呢,要是搬的话,直接拎包入住。
陈念云道:听你的。
那就搬吧!于是,两人果断下午又拎着东西走了。
本身许多东西都没来得及拆开,要带走还挺方便,而陈念云这里,也就是书房的东西多些,他和周小海两人拉了车也就没事了。
陈念云住着媳妇家的房子,有些别扭地啃着排骨。
嗯,他这次是吃软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