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2025-03-22 07:18:58

别扭了两天, 陈念云就觉得这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能吃软饭也是一种本事。

捂脸!于是,他读书越发刻苦了。

在年底岁试时,再次拿了头名。

做为一个吃货, 陈念云自打搬家后,就和陈宝珠商量了一下, 把院里的空地给开了, 为了冬天也能吃上青菜,他还特意在院里搭了棚子, 本身用灵泉浇灌过的种子就比较抗旱、抗寒,是以棚子里每天烧一点柴把温度搞上去, 就不用管了。

待他和陈刚从宁县回来时, 棚子里的小青菜已经可以吃了,水萝卜也长了到了大拇指大小,为了让萝卜长得更好,许嬷嬷领着丫头把长得密实的萝卜秧子全给拔了。

陈念云回来时, 屋里堆了一大堆。

陈刚道:这个好呀,可以种菜吃。

许嬷嬷笑道:公子今日留下来吃饭, 咱们正打算把萝卜秧子蒸成菜呢。

陈刚道:好呀, 嬷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许嬷嬷对于陈念云的这些个朋友都特别喜欢, 一个个都很有礼貌,也那种公子哥的习气,反正就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的好孩子。

这会儿听说他要帮忙,也没跟他客气,让他帮忙择菜。

陈刚从小在家里帮忙,手脚都特别快。

两人这次回来, 还有七八天就要过年了, 牛叔又给周小海送了不少的干货, 陈念云索性做个佛跳墙。

光处理东西,就处理了一早上,待中午吃饭时炖上两个时辰,晚饭时刚好可以吃。

陈念守知道弟弟回来了,便领着儿子和外甥一道过来了。

结果,才到巷口就闻到了香味。

陈令松双眼一亮,吸溜了口口水道:爹,四叔又在家里做什么好吃的。

说着拉着梁超快速跳下马车,一路狂奔进了小院。

陈念云见两个小家伙进门时,忍不住乐了,你这运气可真好!陈刚和常启君两人流了一下午的口水了,常启君道:可不是,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陈念守觉得自己挺矜持的,不过下了马车步伐就大了不少,刘正一转身,他就不见人了,刘正只得自己抱着书走了进来。

陈念守进门时,陈念云刚好给两个小毛头每人盛了一碗。

两个小家伙道了谢,便跟着侍女去花厅喝去了。

陈念云一转身就见自家大哥进来了,开心道:大哥,你来得正好,尝尝我做的佛跳墙。

好!常启君道:大哥,我听说今年天气旱,粮食减产,户部今年入库的东西只有前几年的一半。

陈念守点头。

他目前是户部郎中,正五品的职位。

自打入了冬就开始算账,现在算的头晕脑胀的,去年的情况也不算是大家都不好,只不过黄河两岸雨水极少。

也正因为这一情况,有许多南边的官员也借口收成不行,今年送上来的东西极少。

新任的户部尚书又是特别较真的人,总之,本来该放年假的日子,还让他们在查账。

陈念守道:今天我得多吃点。

陈念云听哥哥说完,颇为心疼,于是,默默地又给他添了一些海参。

常启君望着两兄弟的操作,一时有点懵逼,陈大哥为了吃也是拼了——牛叔每年给的东西都特别多。

陈念云今日炖了好几个小砂锅,陈念云回去后还给他带了两份。

常启君和陈刚都有份,就连杨大娘那边也有。

吴宝珠道:明日,我想跟姐姐去安华寺上个香。

陈念云道:好,我陪你们一起去。

吴宝珠忙摇头,不用了,你今日才回来,又忙了一天,明日好好休息几日。

其实咱们去也没什么事。

嗯,她就是听说那里的娘娘特别灵验,姜氏和陈念安以前都去那里拜过,吴宝珍今年七月的时候生了个大闺女。

如今也快半岁了,她琢磨着能再给大闺女添个弟弟。

陈念云想了想道:那你们明日早些回来,我从老家带来的竹笋,明日给你做笋子炖鸡,四老太太还给我带了些红枣和山药,明日给你做山药红枣糕。

吴宝珠点头。

她总感觉,自打成亲后,陈念云没事就在厨房捣鼓。

随随便便一样菜,他都能做出什么东西来。

吴宝珠第二天和姐姐一道去了安华寺。

下午回来时,陈念云已经把饭做好了,竹笋炖鸡光闻味,就勾得人直流口水。

淡黄色的鸡汤里头飘着绿色的小葱花和香菜,淹没在金黄的鸡肉和白色的竹笋,上头还飘着几颗红色的枸杞,看起来更加诱人了。

吴宝珠一连喝了两碗,就连吴宝珍的大胖闺女小星星也跟着蹭了好几口。

陈念云瞧着她不过五六个月,牙齿也才冒了头,但是看到大人吃饭,小嘴巴咂吧咂吧地,陈念云道:姐,可以喂她吃点吗?吴宝珍点头,一点点就好了。

于是,陈念云用勺子沾了一点点的汤汁在小星星的嘴唇上抹了两下。

小星星立马咂吧得更欢了,感觉没味儿了,张着嘴嗷嗷地要陈念云继续喂她。

于是,陈念云又喂了她一点点,小星星边吃边手舞手蹈。

开心得不得了!吴宝珠喝得有点多,可看到陈念云端上来的山药红枣糕,又忍住伸了筷子。

山药又软又糯,红枣又香又甜,上头还淋了用桔子熬成的汤汁,一勺子下去,颇具层次感,吴宝珠哼了两声,太好吃了。

陈念云笑道:那你多吃点。

吴宝珠边吃边郁闷道:自打成亲后,我的脸就肉眼可见的圆了起来。

她本来就脸圆,现在都直逼圆盘了。

可又忍不住,唉!陈念云把切好的果盘递给她,没事,能吃是福。

吴宝珍吃得不多。

抱着闺女在一旁看两人吃东西。

陈念云在两人吃饭时,帮忙带孩子,这会儿才自己吃,吴宝珠是从头吃到尾,结果,陈念云在吃饭的时候,逗逗小朋友,又帮她添添菜,总之,一顿就没见他闲过。

吴宝珍默默地回忆了一下自己在家吃饭的情况。

小星星是乳母抱着的。

常启君一个月里头,能给她夹一次菜就不错了。

唉!吴宝珍感觉这顿饭自己吃伤了,以后还是少来他们家蹭饭的好。

临近年关,陈念云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被陈念守叫去带着陈令松一道给大家送年礼去了。

今年陈念守放假晚,所以,两人是分道走的。

饶是如此,今年陈念云发现人数又增加了。

除夕那一天,陈念云领着吴宝珠去侯府守的岁,年初一在府里过得年,到了年初二两人才回的小院。

吴宝珠今年挂了族谱。

本来是件开心的事,结果,她有点郁闷。

瞧着比她早成亲几个月的另一家,人家今年还给刚出生的孩子挂了族谱呢。

可她求了签了,现在大姨妈又来了!陈念云见她有些没精打采的,以为大姨妈来了不舒服,便许嬷嬷多照顾些,而他则是一大早去了姜先生那儿拜年。

师兄们也都来了。

由于陈念云的厨艺比厨娘好了不知道多少,是以大家早就说好了,今日掌勺的是陈念云。

陈念云也没客气,领着周小海把中饭、晚饭全给包了。

做的全是大家喜欢吃的。

姜先生看着坐在旁边吃得满嘴流油的姜代,直呼辣眼睛,你要是读书上有你吃饭的劲头,那院试就不会只得了第三了。

六个学生里头,就数姜代拖后腿。

姜代不服,那也不能怪我呀,今年的院试的头名,那是考了好几次,比我大七八岁的一个师兄,您说说,我与他之间有什么可比性?第二名,年纪比第一名还大!姜代感觉,他是时运不济。

姜先生呵呵两声,那你说,你师兄弟们都得了小三元,那是他们运气好了?姜代:……亲爷爷给他下套,他还能说什么?小三元姜先生觉得其实不算什么,毕竟这种事情确实像姜代说的,运气也在里头,比如你碰到的考官,人家就喜欢这类型的文章,你写不出来那也白搭。

学问再好也拿不到高分。

所以,运气确实在里头。

一年多前周振、姜伯、成林三人去参加乡试,这次的人数更多,年纪比他们大好几轮的都有,人家读了一辈子书了,你才读几年呀。

是以,这三人虽然都过了,但名次明显没爬到前头去。

所以姜先生见姜代和陈念云过了院试,以前没仔细与两人说过这情况,今日便借着这个机会,给两人仔细说说。

想要成绩好,那就努力再读几年。

陈念云和姜代都不是着急的人,两人纷纷点头,表示没问题都听先生的。

姜先生看向其他几人,你们觉得怎么样?周振当时信心满满的去考乡试,说什么拿不到解元,把头拧掉,好家伙,连前十名都没进,灰溜溜的回来了。

不过想想也是,乡试的时候,里头指不定多少个小三元在那里等着你呢。

以后到了会试更是如此,那可是全国性的人才啊!姜先生道:好好读书,什么也别想,名次有时候并不是最主要的。

周振撇撇嘴,那陈念守可是连中六元的!陈念守中状元时也才十八九岁,这才入朝四五年,已经是户部郎中了,而且颇得皇帝重用,听说要是能外放的话,那就是正经的知府。

正四品啊!二十五岁不到的知府,你翻翻历史能翻出几个来?周振再想想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姐夫,气得直磨牙,陈念守在文人圈里,那是正经的大佬存在,像神一样的被众多学子供起来。

要是成了他姐夫,他指不定鼻孔看人呢,呸,好气!姜先生道:那你想想,历史上有多少个连中六元的,又有多少个状元最后入阁拜相的?读书好与会为官其实是两码事。

总之,陈念守就是个奇葩。

周振被先生说得哑口无言,想反驳确实反驳不上来,只得闷头吃菜,一个人扫了小半桌,吃完饭都快坐不起来了。

虽然过年,大家还是没放松。

从姜先生这儿回去,带了厚厚一本去年院试的答卷,陈念云打算趁着过年把这些过一遍,认清自己到底是实力好,还是运气好!待他把文章看得七七八八时,年总算过完了。

背着书包,欢快地去上学了!吴宝珠:……总感觉陈念云有点异于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