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戚总管离开了, 陈念云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他这瓜居然被宫里瞧上了,太后的寿诞要用他的瓜。
陈念守笑着拍了拍弟弟的肩,这是好事儿, 戚总管这个人风评一向不错,他又与姜老爷子关系好, 这次他亲自过来, 以后少不得在圣上面前提起你。
陈念云道:我一个秀才,其实提不提都没什么用, 戚总管能多提提大哥、二哥,那咱们永安侯府就稳了。
陈念守道:现在没用, 将来呢?你再过两年过了秋试, 再是会试,殿试,怎么会没用?陈念云不置可否。
他还没想好什么时候去秋试。
应该不会太久了吧,最迟也就三四年。
陈念云的瓜, 朝中许多大臣都有吃过。
好歹大家心里都门清,尤其是能把瓜种到十来斤, 可见瓜的品种极好。
吃过陈念云这边的瓜, 旁的瓜在京都几乎卖不动了, 而且价格都差不离,人家为什么不吃更甜更水润的。
戚总管一共订了五千斤瓜。
差不多得五百个,陈念云琢磨了一下,还不知道现在成熟的有多少。
戚总管是要给太后寿诞用的,这瓜肯定得特别好才行,陈念云打算待去摘瓜时, 他亲自过去, 陈念守道:那日我也陪着去。
给太后用的瓜, 大小个头都不能差不多。
就跟宫女、太监似的,身形样貌都得有个度。
三日后戚总管再次上门。
依旧是陈念守陪着,到了地里,陈念云和吴宝珠已经在地头等着了。
事先与杨庄头说过了,这次要瓜的可是大人物,把庄子上办事稳妥的给叫过来,为了确定瓜的个形都差不多,陈念云索性拿了木板抠出一个圆,最后往瓜上一套,见大小圆度都与圆差不多的,便把瓜摘下来。
是以,五百个瓜足足寻了一个多时辰。
戚总管望着脚下个头、花纹特别匀称地瓜满意地点点头。
四公子年纪不大,办事倒是稳妥。
他让人称了二十来个瓜,都是从中随机挑的。
每个瓜的重量都卡在十斤多一点点,因为这是现场摘瓜,不存在以次充好,瓜不新鲜的说法。
戚总管对于这次采购十分满意。
自然给陈念云的价格也并不比别人差。
冬日的瓜本来就比夏日贵了一倍,戚总管这次要的都是精挑细选的,是以,价格还要高一丢丢。
陈念云麻溜地收好了银票。
戚总管道:以后像这样的瓜,都给咱家留着,每两日咱家会让人来取一次。
陈念云应了一声好。
戚总管扫了一眼瓜田,笑道:咱家还是头一次见冬日里把瓜养得这么好的。
棚子里生了火,温度还蛮高的,但外头是白茫茫的一片。
陈念云笑道:温度只要不低,西瓜和青菜都能长起来。
戚总管猛然想起,他夏天吃过的黄瓜和西红柿,顺嘴就问了陈念云,四公子冬日里只种了瓜吗?菜没种?陈念云道:种了一些,但不太多,大人要去瞧瞧吗?戚总管双眼一亮,好!五十亩田扫眼看去特别壮观,菜又在最后的两个棚子里,一路走过去,戚总管都往棚里头瞧上一眼。
他原先以为全种的西瓜,仔细一瞧才发现,地头和田间的空地上还插种了别的东西。
如今他们在的这个棚子在地头拉了长长的蔓子,种的是香瓜,如今的小香瓜已经发黄了,一推开门就能闻到一股香味。
陈念云道:待过几日熟了,给大人带几个尝尝鲜。
戚总管道:好呀,哎呀这是什么?瞧着像葡萄?陈念云点头,这块地原先是想种葡萄的,可惜后来没长起来,后来盖棚子种瓜的时候就给圈起来了,没想到里头温度度,葡萄也长起来了。
不过果子只有指甲盖大小,通体碧绿,而且稀稀拉拉只结了几颗,可见这东西还真不是冬日里能种的。
另一个棚子的地头和田中的渠上种了两溜草莓,红彤彤的像小灯笼一样挂在地边。
吴宝珍现在怀二胎了,就喜欢吃草莓,吴宝珠提着小竹筐正在给她摘。
见戚总管过来了,吴宝珠笑着将竹筐给递给他,戚总管顺手捏了两个,不管洗没洗直接塞到了嘴里。
陈念云感觉戚总管这人还蛮好相处的。
前几日陈念安带了几个人过来,说是买瓜,再摘点果子,结果,那人……算了,一言难尽!搞得大家心情都不好,戚总管这样不讲究细节的,陈念云觉得蛮好。
戚总管尝了两颗草莓,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咱家还没吃过这么大的草莓呢,真是又香又甜,这个甜度吧,怎么说呢,又不是甜的腻人那种,酸甜适中,果肉又特别绵软咬到嘴里就会炸出汁的那种,让人食指大动。
大人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大人说好便是真好。
陈念守也摘了一颗,咬了一口果然像戚总管说的那样。
几乎是爆汁的,他特意挑的大个的,放到手里占了一小半。
颜色透亮特别诱人。
别人夸自家的草莓好吃,陈念云顺手让吴宝珠拿了几个篮子,让春杏帮忙摘满。
戚总管也没跟他客气。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戚总管是看见什么都摘两颗,这么一来,到了黄瓜地里,他都吃了小半肚子了。
陈念云道:黄瓜和西红柿种的要晚一些,这几日才开花。
不过黄瓜这种东西,只要开花了,很快就能结瓜,而且只要水给足了,它晚上生长的声音你都能看得见。
跟小蒜苗似的,一天长一大截。
可西红柿就不行了,他感觉赶不上过年那一批了,心里挺郁闷,明年一定种早一些。
戚总管还真瞧见有几个手指大小的黄瓜了。
陈念云笑道:我给您做个标记,待熟了和瓜一并给您送过去。
戚总管道:这敢情好。
临走时,戚总管带了满满两竹筐的草莓,边走边往嘴里塞。
四公子这么懂得种田,可真是咱们朝廷之福,百姓之福啊!陈念云忙道了谢。
他也不太会谦虚,反正大家也就随口说说,他也就随口应着。
就他目前的秀才身份,旁人夸他,他就笑笑。
不过真能改善百姓的生活,影响到本朝的农牧,确实是他这几年才真正体会到的东西。
送走了戚总管,这事算是过去了。
陈念云回去的时候一边往嘴里塞草莓,一边问陈念守:大哥,你说咱以后算不算皇商了?陈念守笑着白了他一眼,那得看你的瓜能不能四季供应。
陈念云:……每天都吃有什么新鲜的。
戚总管说的每隔几日就差人来取一次倒还真不假。
但是瓜是一茬一茬的,长得并不是很速度,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要瓜的人特别多,大家每次定的数量都不少。
乃至于地里头现在成熟的都不好找了。
杨庄头哭丧着脸道:四奶奶,您说怎么办呢?吴宝珠道:实话实说呗,地里头现在也不止一个西瓜吧。
杨庄头道:是还有别的,可咱们主要种的是西瓜,别的数量特别少。
草莓光是几个关系好的夫人太太你一篮子,我一篮子的就没了。
自打戚总管带了草莓走之后,每回来过来都得带走一篮子,杨总管也不敢问。
好在现在黄瓜和西红柿开始熟了,倒是能接上这两个卖。
吴宝珠道:你也别愁眉不展的,咱们这段时间先紧着戚大人那儿吧,至于旁的人,只能等瓜熟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瓜又不是全天都能长的那种,想着解释一下应该能清楚。
杨庄头道:可戚大人那儿现在也不够了,他老人家要的瓜都是卡着个头的,哪有那么多标准的呀,所以……歪瓜劣枣的倒是还有。
不过像这种卖相不太好的,一般都直接拉到小院。
事实上,他们家歪瓜劣枣只是瓜长得有些不太圆润而已,但味道是一点都不差,甚至比标准的有时候还要好吃。
杨庄头哭了一顿可怜。
吴宝珠道:照这情况,明年咱们再多搭一些棚子就是了。
翻过年过不了多久就要春耕了,到时候再继续种瓜,过不了多久就能接上了。
陈念云回来后,吴宝珠把这事给他一说。
陈念云笑道:这有什么好愁的,实话实说就行了。
关键还是种得太少了,他琢磨着是不是可以考虑再买地了,到时候多种一些,他家的菜和瓜,可不能局限于京都,这就没什么意思了。
吴宝珠道:我想想问问我姨娘。
陈念云道:你说,待以后咱们分家了,能不能把姨娘也接过来。
他没见过他姨娘,不过上辈子,他却与妈妈关系特别好,可惜妈妈没等到他长大便离开了,陈念云一直觉得挺遗憾。
结果,这辈子比上辈子还不如,连母亲的面都没见着。
吴宝珠的姨娘,他觉得是有大智慧的人,以后生活在一起肯定不会有什么杂七杂八的事,反而姨娘那么能干,一定能他们不少忙。
吴宝珠呼吸一窒,不敢置信道:你是说,把我姨娘接过来?陈念云嗯了一声,我听周师兄说过,有些分家后,姨娘还在的都会被儿女接走。
不过那种情况怎么来着,是因为嫡母和父亲都没了。
姨娘就是想留在府里,嫡子也不乐意要了,所以庶子便把母亲接过来。
可他们这情况又有点不一样。
吴大人现在才四十多岁,怎么着也能活个二十来年吧。
不过他这边分没分都一样,在永安侯眼里,他这个儿子就像不存在一样。
吴宝珠听得挺心动,但也知道这事不太好办,默了一会道:那我写信问问我姨娘买地的事。
陈念云道:那你问问二姐姨娘能否与咱们一起生活。
吴宝珠:……陈念云觉得可以通过吴宝珍跟吴夫人透露一下,反正这事迟早的事,再说了少一个姨娘竞争,对吴夫人来说那是好事。
吴宝珠一言难尽道:可我姨娘与我嫡母的关系更好。
陈念云:……你可能还不知道,吴家平日里的所有开销,几乎都是我姨娘做生意赚来的,我爹什么都不管,我嫡母又不怎么懂这些,这些年来都是我姨娘在打理庶务。
孟姨娘的身份说白了是姨娘。
事实上那就是吴家的财神爷,你把人财神爷挖走了。
这困难度可想而知!陈念云咽了咽口水,禁不住咧嘴直乐,要真这样,我们更要接姨娘过来一起住了。
吴宝珠白了他一眼,说正事,我感觉可行性不高。
除非吴宝贵娶妻生子,有一个能打理庶务的媳妇。
可想让一个大家闺秀像孟姨娘这样,她感觉难度指数五颗星。
陈念云道:你试试呗,实在不行咱们另想他法。
他总感觉吴夫人与孟姨娘之间能够和平相处,但谁不希望少个碍眼的。
吴宝珠点头,给孟姨娘写信时,顺嘴提了一下陈念云想接她一起生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