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珠给孟姨娘的信在一个月后回信来了。
这时候陈念云正规划着自家的地, 去年瓜没够卖,冬天更是紧缺,而且地里搭了棚子, 与后世搭的那种塑料薄膜差别巨大,好在上头盖的是稻草, 春天把稻草掀开, 地依旧能用不影响什么。
统共也才八百亩的地,去年又种了二百亩的小麦。
挪出二百亩来种西瓜和蔬菜。
尤其是黄瓜和西红柿这次一定要多种, 所以得留两个棚子来育苗。
陈念云见吴宝珠进来,把规划好的图给她, 想听听她的意见。
吴宝珠也把孟姨娘的信给他。
陈念云咦了一声, 姨娘的回信?这速度可有点慢呀,不过转念一想,可不是怎么的,吴大人去年调到西部去了, 距离京都更远一些,好在这次是升了两级, 目前是正四品的知府。
就算在京都, 也凑合着算是熬出头了。
禾州府虽然穷些, 好在是真正的一号领导。
要是再熬上几年,再做出点成绩来,指不定这辈子还能奔个三品大元。
陈念云快速将信看了一遍,有些发懵。
孟姨娘只回了一张纸,说是买地的事可以帮他们看看,而目前吴大人所在的禾州府正好是西北的中央位置, 虽然不怎么富裕, 但交通十分便利。
问他们有没有意向在禾州买地。
余下的两页是吴大人写的。
吴大人去年吴宝珍那儿知道了两人种瓜、种菜的事。
也从其他同僚那里得知, 小女儿和女婿干得还不错,尤其是现在瓜都送进了宫里。
太后的寿诞和过年的席面,用的全是他们家的瓜。
虽然草莓不多,但圣上和太后都非常喜欢,甚至在宫里还刮起了谁被赐了草莓,说明深得圣上和太后的喜爱。
算是身份的象征!是以,吴大人想让陈念云过去一趟。
再过一个月就到春耕时节了,他想让陈念云指导一下种地的事。
陈念云一言难尽道:你爹倒是真看得起我。
就他这技术怎么说呢,全靠外挂补来的,旁人不指导他就不错了。
吴宝珠道:那你去不去?陈念云点头,那指定得去,毕竟岳父大人亲自召唤了。
他瞧出来了,吴大人对这事挺重视,想想了对,毕竟四十来岁的人了,若再做不出贡献来,怕是再难升上去了。
这下子倒好,孟姨娘他没喊过来,他们倒是把自己搭进去了。
陈念云先是给姜先生请了假。
又准备了两天,两人才启得程。
天气渐暖,两人带得衣裳不多,不过临走时,他带了不少的种子,都是自家地里结出来的,他本来打算自己种一部分看看,与泡了灵泉水的有什么不一样。
这会儿老丈人召唤,他索性也带了一些,到时候两边实验,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至于禾州适合种什么,他还真不知道。
索性各样种子都带了一些,足足好几口箱子。
陈念云还给自家留了一不少,没办法现在还不到春耕的时候,要是他赶不回来,只能让杨庄头把这些全给种了。
好在这两天开始育苗,他已经把需要育苗的种子给泡上了,等种子看着差不多了,让大虎一并交给杨庄头。
这次周小海没陪着去。
他还得照顾小院的事情,帮忙采买什么的。
大虎从小在庄子长大,懂得种地这些,所以今年就由他与杨庄头对接。
而自打去年他家种的瓜和菜供不应求之后,姜氏特意找吴宝珠问了问,打算与两人合作一起种。
吴宝珠没什么意见,左右他们的地根本不够。
如今姜氏把侯府的一个庄子,以及吴宝珍自己陪嫁的庄子搭上,已经超过二千亩了。
不过侯府的庄子离京都更远一些,也就是陈念云当年和周小海被发配的庄子上,来去得两天时间。
吴宝珠一出京就有些急躁了。
陈念云见她巴巴地看着外头,问道:你想姨娘了吧!他们赶的快,二十来天应该能到的。
吴宝珠点头,自打成亲后,与孟姨娘就没见过面,虽说两人时常通信,孟姨娘也差人给她送过不少东西,可这些是不一样的。
陈念云道:我琢磨着吧,若是这次能帮到岳父大人,咱们到时候再向他求个情,看能不能让姨娘跟咱们回京。
吴宝珠没他这么乐观。
主要还是孟姨娘能赚钱,你断人财路,吴大人能理解你才怪。
陈念云见她兴致不高,伸手拍了拍她的肩,递给她一块糕点,尝尝,杨家嫂子做的,味道还蛮好的。
白茉的手艺特别好,主要体现在做糕点和小吃食上。
自打嫁给大虎后,又跟着杨大娘学了不少的菜,现在是什么都拿得出手。
吴宝珠咬了一口,酸酸甜甜,挺开胃的。
而且这山楂糕做的极精细,晶莹剔透的小方块,里头的桂花清晰可见,又好看又好吃。
陈念云见她喜欢,一连喂了她小半盘子。
吴宝珠见他坐在车上没什么事,又看不成书,有些过意不去,咱们这个来回就好几个月,不耽搁你读书吧。
不耽搁。
他七八岁启蒙,至今也有十年了。
十一岁跟着姜先生,其实自打过了院试开始,先生授课的方式已经不一样了。
原先是先生讲,你们听,主要靠记忆,尽量多背诵些东西。
这两年就不一样了,先生更多的是给你们一个概念,你从中找出东西来,是种思想上的悟吧。
他感觉学习就像悟道。
指不定哪天,一觉醒来就全明白了。
所以,这次出门姜先生只给他留了几道题目,而且还是根据他的行程给他安排的,待回来把文章交给先生,再写写这一路来的见闻,就算是远成作业了。
先生也挺提倡远游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两人出京时是正月底,到禾州时已经是二月中。
天气渐渐转暖,漫山遍野的迎春花、油菜花,看得人心神荡漾。
陈念云还特意让车夫停下来,两人去附近的山头转了转,可惜风太大,两人被吹得直流鼻涕。
好在收获也不错,一把香喷喷的油菜花。
陈念云道:明年咱们也种一些油菜,种子能榨油,根煮粥也好喝。
吴宝珠笑道:好啊!她以前完全不懂,成亲后看陈念云念叨这个念叨那个,也就翻书瞧了瞧,对于这一方面了解还是有一些的。
两人是晚饭前到城门口的。
吴大人让人在城门口侯了两天了,正准备回家,刚好瞧见两人来了,忙迎了上来。
陈念云这辈子走过最远的路,就是回乡考试,宁县在东边,与禾州比京都还要远上一些,不管是风土还是人情都不大一样。
好在温差不大,只不过禾州风大。
接应他们的是吴家管家的儿子张大,与吴宝珠年纪差不多。
吴宝珠小时候还与对方一道玩过,边走边问了家里的情况。
张大道:家里都挺好的,大奶奶有了身孕,夫人天天围着大奶奶转,老爷新官到任,忙得不得了。
孟姨娘听说姑娘想买地,正四处给您踅摸着呢。
张大话头挺多,而且他也是读过书的,可惜考了几次没过府试,便放弃了,和吴宝珠聊了一会,就与陈念云聊上了。
待到了吴家,天已经黑透了。
孟姨娘就站在门口等着,见马车停了下来,立马小跑着过来了。
吴宝珠还没到巷口就把帘子给打开了,这会见孟姨娘过来,远远喊了一声:姨娘!结果,后面的话一个字也蹦不出来了。
不待马车停下来,母女两人抱头痛哭,陈念云跳下马车,见两人哭了一会,情绪稳定了一些才道:宝珠,姨娘咱们要不先进去吧!孟姨娘抹了把泪,这才道:对对对,瞧我都把这事给忘了,老爷和夫人正在里头等着呢。
陈念云成亲的时候吴大人都没来。
如今两人是头一次见面。
陈念云多少有点紧张,好在吴大人不像自家儿子那么高傲,一见面就拉着陈念云夸他种的菜好。
陈念云礼貌地道了声谢谢。
吴大人一时有点哑然,不过很快又扯了起来。
他这次找陈念云过来,就是想让帮忙看看禾州这里适合种什么,或者指导一下如何种田能增加产量。
陈念云早就知道此行不容易,现在听了这话,感觉更不容易了。
吴大人把他想的太理想化了。
第二天,吴大人便领着陈念云去了衙里,与同僚介绍时,一边摸着大肚子,一边得意道:这就是我那个二女婿,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他种的西瓜在京都特别受欢迎的事吧!众人点头。
陈念云微微笑,礼貌地和大家打了招呼。
随后把自己带来的腌菜、咸菜、西瓜酱等等自家做的东西给大家每人一份。
发完之后,陈念云暗自松了口气。
幸亏他来之前问了陈念守,一个衙里一般有多少人。
于是多准备了五份礼物,如今给下来,还余了两份。
陈念云算是与大家都认识了。
吴大人也不是磨叽的人,下午就领着他去地里了。
前前后后在地里转了七八天,陈念云发现这边种的东西与宁县和京都差不离。
最后便放下心来,开始和吴大人、同知、通判等人一并研究种什么,经过两天的讨论,最后敲定了夏天就按陈念云说的种西瓜。
种子陈念云都带来了,是他在京都自家种的,大家都很放心。
对于吴大人这个女婿印象更好了。
至于旁的谷子、玉米之类的,陈念云还得在种之前泡一下。
总之,他偷偷在水里加点料,谁也瞧不出来,种子的事基本上就这么定了,只等着今年收成之后,看明年再种了。
不过西瓜今年就能看出结果来。
陈念云跟着吴大人在地里转悠了差不多一个月,这边的春耕才算完成。
禾州天气干燥,风沙也大,陈念云被吹得黑了两个号,不过心情倒是不错。
然而,吴宝珠心情就不那么妙了。
尤其是,母女两人见面后,孟姨娘望着成亲一年多,依旧肚子没动静的女儿,惊道:怎么回事?她也不管怎么回事,索性带着吴宝珠又是求神拜佛,又是找妇科圣手。
一个月下来,吴宝珠已经快郁闷哭了。
孟姨娘时不时搞来一个土方子,偷偷让好喝。
这段时间,把十来年未曾喝过的药全给喝了!而且还不是正经药。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