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2025-03-22 07:18:58

豆子上学这事, 陈念云前两天还有点上火着急,不过仔细观察了一下,自家闺女适应能力挺好, 回家后小嘴叭叭地给大家讲在私塾的事情,他就放下心来。

这一天, 沈元初又送了两条鱼过来, 做为一个时间和金钱都很充足的准王爷,沈元初感觉人生也就那样。

心情不能说好, 但也不能说不好。

比起年少时在京都当质子的那些年,现在的生活确实是他喜欢的。

可说实话, 他不能有目标啊, 人生总感觉少点什么,吃喝玩乐,糊里糊涂,这些又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一个月总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去钓鱼。

自打他有这爱好之后, 陈念云就发现家里再也没买过鱼, 实在吃不了了, 便拿去送人,或者拿到小院看客人有需要的没。

沈元初要吃鱼火锅,让人把姜代也给叫来了。

知道陈念云家有孩子,两人把自家娃儿也带来了。

姜代道:小云你们那边最近怎么样?还行吧,这会儿不是太忙,不过这段时间正是春耕, 太子建议推广我们家的种子。

好在武州在那边, 种的是水稻, 南边的种子直接从武州那边拿便是了,可毕竟他们家就那么点地,要是全国种的话,种子根本不够。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陈念守和成林他们那边倒是也有不少的种子,总体来说问题不大,就看全国推广之后,效果怎么样了。

毕竟他自家的庄子大部分在北方,种子基本上都是抗旱、抗寒的。

太子让全国推行,他就怕适得其反,到时候南边颗粒无收那就完犊子了。

沈元初道:我感觉太子是太急了些。

这话两人都不敢接了。

沈元初却自顾自顾道:太子自打上次钱庄的事收获了一批人心之后,办起来事便有点急功进利了……他年前跟太子一道去了边城,太子有许多想法他不是很认同,说白了有些激进。

这话他也就跟两人唠叨会,连世子妃都不曾提过半个字。

陈念云道:太子年纪也不小了。

圣上儿子也不少,那个位置盯着的人不在少数,反正太子压力也挺大,这会儿能积点人气就多积点人气。

这几年太子是一个主意一个主意的往外出,陈念云觉得都是好事儿。

姜代道:管他们呢,今日的话咱们出去后谁也都得忘。

陈念云点头,你们想吃什么味的?孩子们肯定是番茄味的,他个人比较偏爱酸菜味,主要是这个吃多了也不上火,香辣的他是一吃就上火,前几日常启君来了,知道他喜欢吃爆肚,便炒了一些,谁知道他自己吃得晚上就上火流鼻血。

沈元初道:就酸菜味吧,我想吃你做的苘蒿丸子,我去后头摘点。

姜代帮陈念云处理鱼,听着隔壁几个孩子叭叭的说话声,笑道:小云,还真别说你家豆子挺会照顾人。

陈念云道:那可不是,我们家孩子随我。

姜代撇撇嘴,你要点脸。

陈念云道:我昨天腌了点黄瓜,你回头给先生带一些,他现在还不太想吃东西吗?姜代摇头,胃口还是不太好,怎么说呢,以前老头打我的时候,我是恨不得他跑不动打不着我,现在他打不着我了,我这里心又特难受,希望他能爬起来抽我几棍子。

你回头问问,先生想吃什么,你就让人告诉我,我做好了你们再带回去。

那多麻烦啊!不麻烦,反正我们也得吃饭,而且我特别喜欢做饭。

他算是发现了,灵泉水确实可以改善人的体质,可那都是有限的,对于人的生老病死,尤其是年老这年事情,也是无能为力。

按理说姜先生年纪也不大,可再仔细想想,这年头大部分人的寿命只有四五十岁,姜先生这种六十多的已经是少数了,算得上长寿了。

他现在也特别能理解,吴大人为什么那么着急,总想修补吴宝贵与两个女儿、女婿之间的关系,他总想让自己的位置再升一升。

沈元初从后头摘了一大筐的菜。

茼蒿、青菜、生菜、白菜,豆角、西红柿、辣椒,只要陈念云后头种了的他都有摘一些,挽着袖子把菜给处理干净了。

陈念云这边的鱼也都腌上了,开始准备配料。

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闲话,不知不觉菜就做好了。

炸得酥脆的茼蒿丸子,鲜嫩的鱼肉,还有一大份的水果捞。

每个人都吃得相当满足。

豆子自从上了学,每天回来也有不少功课。

练字就成了重中之重,起初还需要父母陪着,后来自己就可以了。

到了八月份,她的字已经写得似模似样了。

陈念云笑道:今日表现不错,说吧想吃什么爹给你做。

话音未落,就见沈元初跟前的小厮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大人,大人……陈念云忙迎了上去,怎么了?世子和王爷进宫了,世子让小的给您送两个西瓜,说是他吃不完饭西瓜坏了。

陈念云听得心头咯噔一跳。

好家伙,宫里这是出事了,自打翻过年他就总听说圣上的身子不太好,尤其是到了夏日,早早就去了山庄避暑。

留下太子处理朝政,现在这才刚回来没几日。

陈念云让他把西瓜放下,让人给小厮沏了茶,喝完了对方才走。

做为一个穿书者。

事情发展到现在,陈念云觉得已经与书里的不一样了,准确的说是自从他没死在十岁那一年,事情就与书里的发展不一样了。

圣上的寿数却与书里记载的差不了多少。

豆子又写了半页,见他站在门口,拉了拉他的袖子道:爹,我写完了,可以吃西瓜吗?陈念云点头,好,咱们去切西瓜。

沈元初送来的西瓜有点过熟了,不过还是挺甜的。

吃完西瓜,陈念云带着豆子去后头的菜园子摘菜,小姑娘什么事情都喜欢,两人把摘下来的菜清洗过后,便按在大缸里做了腌菜。

豆子道:爹明日我可以吃炸鸡吗?陈念云刚想说还不行,不料小姑娘把自己的小本子给拿了过来,上头的小花已经涂满一个月了,您看时间到了。

陈念云笑道:行,那咱们去外头买鸡,回来给你做,明日带私塾去。

豆子欢呼一声,父女两人手牵手出门买食材去了。

宫里只要没传出话来,陈念云就不多想。

该吃吃,该睡睡,每日准时上下班,晚上回来辅导孩子功课。

一晃就过去大半个月了。

望着外头浠浠沥沥的雨,吴宝珠道:院试成绩应该快出来了吧。

陈念云点头,差不多了,他们几个应该考得差不多,那时候离开时,答应回来了请他们吃烤全羊,这几日你让小海帮我寻摸两只羊回来先在后头养着,吴宝珠往他跟前挪了挪,小声道:我听人说圣上这几日越发不好了。

这个陈念云知道,六部尚书今日午时已经全被招进宫了,各家各户也都开始准备了,京都看起来风平浪静的,事实上谁都挺紧张。

太子自打正式被策封之后,淑妃那边消停了一段时间,可这几年却越发活跃了起来。

陈念云这边还好,但陈念守已经被拉拢过好几回了,好在他现在在任上,又与镇国公府的关系在那儿摆着,拉拢他几次之后,对方就放弃了。

陈念云这种庶子倒是挺安全,不过他手里有钱,还真有人找上过门。

这几年看着一派祥和,事实上大家私底下都挺活跃的,太子是明面上的,淑妃和四皇子是私底下。

至于还有没有旁人,他就不怎么清楚了。

外头的传言挺多,不过陈念云在没有准确消息的时候,依旧两点一线。

直到三日后,刚吃过晚饭,突然听到了丧钟。

圣上去的并不突然,太子登基也挺顺利的,余下的事情陈念云就没打听过,只听姜代偶尔提一句,沈师兄最近越发忙了,连钓鱼都没时间了。

陈念云道:他以前跟圣上一起办过事,圣上新登基用他也是正常的。

姜代笑道:他被重用了,咱们也能跟着占个光,我听说明年的恩科,圣上有意让你大哥回京主持。

陈念云点头,周师兄应该也能回来吧。

要是他们都回来那就更好了,咱们又能一块儿聚了。

陈念云道:我得出去走走。

他家豆子越来越大了,再不出去玩几年,以后就没什么机会了。

进入九月份,陈念云的四个学生都回京了,四人这次考得都不错,县试、府试,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因为杨大和杨二一个县的,这两场总有一人被挤下来。

到了院试时,吴枫和宋雨也凑在了一个榜上,好在头名没被别人夺去,陈念云感觉肥水不流外人田挺好。

因为明年要开恩科,到了九月份京都又热闹了起来,小院的生意再次火了起来。

原先跟着先帝的戚总管,这次依旧帮新帝做着事,菜和水果,还是从陈念云这儿带。

是以,到了年底总账时,他发现今年的由益又比去年多了不少。

吴宝珠道:三姐的银楼生意不是太好,想找我借点银子周转一下。

陈念云不置可否,先前想与咱们一道开银楼,那银子还没还回来呢,这次又来借?吴宝珠道:你不同意?我觉得她怕是做不下去了。

银楼哪那么容易做呀,梁国公府先前是跟着银庄绑一起的,这还是后来陈念守偷偷与他说的,这可算是断了梁国公府的财路。

而梁国公府家大业大,光是主子就有上百口之多,比起镇国公府也差不了多少。

他们就得想方设法的赚钱呗,银楼、酒楼都开了,看样子是没一个赚到钱的,倒是还倒贴了不少,这银楼如果再开下去,他估摸着陈念安那里都快把嫁妆贴完了。

吴宝珠拧眉,那你说怎么办?你跟她说,要是听我的就跟着咱们一道种菜、种瓜,要是不听我的就继续开呗,这次再借她三千两,多了咱们也没有。

能还上以后就还,还不上拉倒吧。

他与梁国公府这位世子姐夫关系也不怎么样,以前姜氏和陈念守在时,陈念安经常来他们家玩,帮他们宣传新菜品什么的。

后来姜氏走了,双方的关系就淡了不少,不过陈念安的庄子也跟着他们一道种瓜了,所以还时不时与吴宝珠碰碰面。

陈念云发现小时候最温柔善解人意的小姑娘,这些年过去了,性子依旧没变,还是挺天真的。

翻过年陈念守一家回京了。

同样回来的还有周振。

陈念云已经谋好了外放的差事,只待任命书下来,他就能走马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