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也是老实人, 被张大人喊了两次之后,也每天来报道,见识过几次张大人和孔大人来蹭饭时带的东西之后, 他也隔三差五的带只鸡呀,捎条鱼啊这样子。
家里园子里没菜, 便去集市上买一些。
陈念云暗自松了口气, 你丫的只要不叫我去喝花酒,你来我家干嘛都成的呀。
进入冬天, 顺城的百姓也开始猫冬了,不过还有不少人影应陈念云的号召盖起了棚子, 里头种上了各种青菜。
不止增加了收入, 也让大家的餐桌在冬日里多了份小清新。
王大人是从北边调过来的,在京都考试时已经是正月底,见识过京都的小青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贵。
如今见顺城随处可见的青菜、黄瓜、西红柿, 甚至还有卖西瓜的,价格都比想象中的便宜, 跟张大人一聊才知道, 这是陈念云来之后, 传下去的。
王大人惊,陈大人还真会种田啊!张大人笑道:咱们在他家也蹭这么多次饭了,你应该也看出来了,他家的菜都是自己种的,这两天的青椒炒鸡蛋好吃吧。
那个鸡也是他自己养的。
王大人好吧,感觉他也应该在家里种种菜。
多少能与上峰和同僚聊上一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陈念云发现王大人时不时问他一些关于种菜方面的问题。
他都答得挺顺溜, 其实以前他也不懂。
可后来自打开始种菜之后, 琢磨着总不能旁人问你怎么种的,把菜种得这么好,你直接说嗯我有外挂吧。
这肯定是不成的,于是便趁着闲暇时间与周小海一道看了不少的农书。
如今只要有人启个头,他都能答得头头是道。
是以,几次交流过后,王大人每次看到陈念云都双眼直冒泡泡,张大人禁不住直打哆嗦,趁着这一天王大人还没来,小声对陈念云道:你有没有发现,王大人最近特别爱找你聊天?陈念云点头,还行吧,他好像也挺爱找你的呀。
那可不一样!他和王大人每次聊天的内容都是陈念云。
再想想王大人看陈念云的眼神,张大人有种看心上人的紧迫感。
陈念云听他边含蓄地表述,边眉飞色舞地嗯嗯,隐隐明白了点什么,无语道:你想多了,人家王大人老婆小妾都有,儿女都五六个了。
他接触的人当中,也就数王大人后院就丰富,像张大人、孔大人,除了正妻之后,也就是一两个通房。
而且还是老婆的陪嫁丫环,庶子、庶女更是没有。
可见通房也基本上是个摆设。
但王大人不一样,别看他年纪不大,女人还挺多,所以,才会一到任上就觉得请上峰喝花酒是联络感情的事儿。
也下意识地觉得,陈念云前面不去,那是因为老婆在呢,他有点妻管严,参照张大人。
如今老婆走了,他肯定无拘无束了。
谁知道,王大人想岔了,人家只爱种田、烧饭而已。
张大人被陈念云一说,若有所思道:那他看你的眼神有点怪呀?陈念云甩了下头发,嘿嘿笑道:兴许他是觉得我什么都会呢,是他的偶像呢?张大人:……你可以再自恋点儿?不管王大人怎么想,陈念云是没受张大人影响。
每天该干嘛还干嘛,家里的菜吃不了,要么送人,要么晒干了或者做成腌菜。
冬去春来,陈念云把棚子顶给掀开的时候,已是春暖花开的三月,这一年的会试成绩已出。
他这边收了到陈令松高中的好消息。
虽说不及陈念守当年的会元,但孩子的成绩也相当好,第二名亚元。
与此同时,也收到了陈令松会在殿试之后娶安阳郡主的消息。
陈念云先前听陈念守提过一嘴,安阳郡主是成亲王的小女儿,也就是当今圣上的堂妹,在圣上这一辈里算是年纪最小的。
今年不过十六。
吴宝珠的信里介绍的更详细一些,安阳郡主随着姜氏的三妹读过几年书。
姜三陈念云知道,京都有名的才女,尤其是女学开办之后,她的名声更盛,能拜姜三为师的已成了京都名门贵女的一顶光环。
而且安阳郡主生得特别漂亮,与成亲王妃一样,是才貌双全的大美女。
好吧,陈念云对成亲王妃也没什么印象,不过老婆说长得好看,那一定是挺好看的,再想想陈令松那模样,陈念云觉得不错——般配。
大侄子要成亲,陈念云这边的礼物肯定少不了,最后思来想去,送了一颗大白菜。
他自己去市场淘的玉,让人雕成的大白菜摆件,个头挺大,送出去也不显得小家子气。
结果,这边刚把礼物寄出去没两个月。
吴宝珠的信又回来了。
陈念宗的大儿子陈令辉也要成亲了。
原先她打算与豆子过了陈念松的婚礼便回来的,这么一来怕是年底也回不来了。
陈念云:……继续淘石头做摆件吧。
这次陈念云学聪明了。
一块肯定不行,首先陈念安家的孩子年纪也到了,陈念宗的老大、老二只差了一岁,老大要成亲了,老二还远吗?如此这般,起码得四五块石头才行。
他这边忙忙碌碌的给侄子、外甥们准备礼物。
吴宝珠在京都带着豆子已经参加了十来场的婚宴。
十一岁的豆子马上就跟吴宝珠齐平了,圆圆的小脸,白白嫩嫩的,特别招人喜欢,尤其是笑的时候眉眼弯弯的,一看就特别喜庆。
是以,来找吴宝珠打探情况的人一波又一波。
吴宝珠先前还能以年纪小,过两年再说搪塞了,到了后来这话一点都不管用了,毕竟你家闺女,这一年的时间个头猛窜,怎么看着也不像个小姑娘呀。
姜氏笑道:今日卫夫人家的哥儿怎么样?虽说比豆子大了三岁,可人家已经是正经的秀才了,彬彬有礼,说话时轻声细语的,一看就是个体贴懂事的好孩子。
吴宝珠道:我瞧着都成。
这段时间接触的孩子,哪一家都拿得出手。
身份上也都差不离,长相嘛也没特别俊,特别丑的。
总之,哪一个配她家姑娘都不亏。
姜氏道:你这是挑花眼了,不过确实也都差不离,身份差太多的咱们接触不到,大家都一个圈子的。
能把孩子培养的十三四岁成为秀才,可见孩子都是正经好学,心思灵巧的。
吴宝珍道:别着急,豆子还小呢,再过两年看看谁家先中举人再说呗,可别有的孩子年少时看着聪慧,结果到了秋试这会儿卡壳了。
姜氏认同地点点头,这主意不错,要是实在不行,你就带着豆子去找四弟,离得远了他们也鞭长莫及,这样一来谁也不得罪。
而且,我听你大哥说了,四弟如此年轻,功绩就般高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咱们的圈子肯定是能再升一升的。
就像陈令松,陈念守的位置在那儿摆着,想与他们结亲的,有些人都不好意思提。
吴宝珠道:可咱们这要走,怎么着也得等二哥儿成亲后再走吧。
还有陈念安家的,日子也定在年尾。
光是这几个月,她就觉得头秃,你总不能不出门。
姜氏道:要不你就说与四弟商量商量,反正你们离得那么远,通一次信也得一个来月了,他们总不能天天上门催。
吴宝珠这边把这事都推给陈念云之后,陈念云就发现,自己后半年的几个月,经常收到一些同僚的来信。
关系嘛,以前都是点头之交。
现在给他写信,他都有点懵逼。
好在这事,翻过年之后就消停了。
陈念云掰着手指头一算,好家伙他已快两年没见过老婆孩子了,时间怎么那么快?他到顺郡也有五年了……如今的顺郡比他想象中的要发展的好,与此同时,许多从他这儿买过种子的省,粮食的产量也跟着翻倍,尤其是南边的城郡,随着顺郡粮食的增产,适合南边种的种子已经不像先前那般想要也没有了。
如今基本上已经持平,但想要用灵泉水把种子再泡出来增加产量,已经相当困难了。
不过看最近的邸报能感觉出来,去年圣上再次减了税收,但国库的收入依旧是持续增长的,也正因为此,边关越发的和平,就连一直与他们摩擦不断的几个小国,也开始向他们买种子。
陈念云坐在家里和张大人他们一起吃烤串。
孔大人用力撸了一把,禁不住有些感伤,我这年纪大了,唉!怕是没法与你们一起共事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觉得陈念云年纪小,不就是因为出身侯府,有个在内阁的大哥么。
经过几年的相处,孔大人觉得这孩子是真可以。
有事真能上,把种子赊给大家,手把手教百姓种田,不知不觉的印象就改变了,后来再接触下来,孔大人更加喜欢这个上峰了。
不好酒、不好色,对于钱财也是那种可有可无的感觉。
除了喜欢吃,喜欢做饭之外,他真挑不出别的毛病来。
好吧,喜欢吃,喜欢做饭也不是什么毛病,反而更好相处。
可惜他年纪大了,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了,再撑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陈念云道:大人的辞呈已经批了吗?孔大人点头,下个月吧!陈念云暗暗惊讶,以前是一点风声都没透出来,他一直觉得孔大人怎么着也能干到他任期满了,大家合作的挺愉快的。
孔大人笑道:不过老夫又寻了个事儿,我们当地的书院请我去教书,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吧。
陈念云道:这是好事儿,祝您桃李满天下。
张大人道:确实,您这样的过去了,肯定特别受学生欢迎。
孔大人道:受不受欢迎我不知道,我就想着,把从陈大人这儿学到的东西,都教给学生,咱们是以农为本的,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
其实咱们可以开发别的东西,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有自己的用处。
农业发展了自然是好事,百姓不饿肚子了,大家手里也有余钱了,可以用来读书啊,做小买卖啊,要是再用到科技和军事上,那就更好了。
上次陈念守在信里提了一嘴,大概极有可能他们会收复一些失地。
或者与他国进行贸易,这事目前正在朝廷议着呢。
几个人边吃边聊,待眼前的东西空了时,陈念云才发现,已经月满西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