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真相

2025-03-28 01:40:32

想不到鸾龙部族还出了一位古仙人,想来虬齐部族也绝非等闲之辈。

世人多瞧不起兽族,这从诡门屡遭排斥就可见一斑,可是一想到十一位古仙人当中便有兽族的身影,高庸涵惊讶之余不由得感慨万千。

真正说起来,武帝是九界道祖之外,对天地本源之气最为敏锐和精通的一个,我们几个远远不及。

默提上人微微一笑,似乎对高庸涵的惊奇早有预料,顿了一顿,正容道:天生万物,原本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各自的禀赋不同而已。

世人无知,动不动自居为万物之灵,实在是可笑得很。

众生平等,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可难得很。

高庸涵摇头叹了口气。

其实不难,只要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再有一双慧眼,自然可以做到。

默提上人不知想到了什么,默然良久才转而说道:仙界初成,九界道祖将大家聚到一起,实际上是为了解开一个疑问。

哦,九界道祖也会有疑问么?在众生眼里,九界道祖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能让他感到疑惑,并聚集了这么多古仙人一起印证,高庸涵不禁大为好奇。

所谓的仙人,不过是修行有所得而已,离真正的天地大道还差得远呢,怎么可能没有疑问?默提上人忽然露出向往之色,悠悠道:道祖的疑问,也是我们大家的疑问,既然修仙有成,那么该如何修神?修神?高庸涵失声惊呼,脑子里顿时乱做一团,修仙尚且这么难,修神又该如何?修行之路永无止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惟朝乾夕惕,敬心诚意而已!默提上人等高庸涵心情平复以后,方才续道:一晃眼已过去了十万余年,九界道祖已然坐化多时,而我们当年那些个古仙人,走的走隐的隐,许多人早已没了往来断了消息。

至于修神,更是茫茫然不知该从何着手,皓首穷经却苦无所得,实在令人困惑,唉!虽然修神无果,但是对于对于九界乃至九重天境,却多了几分体悟。

默提上人何等境界,能让他体悟出来的奥妙,岂是常人得以耳闻?高庸涵不觉坐直了身子,正容聆听。

这天地宇宙最初的由来,本是自茫茫虚无的混沌中而来,而这混沌即终日挂在嘴边的‘道’!这一开口,高庸涵才知道,默提上人所说的竟然是天地的来历,不禁肃然起敬。

道为何物,从何而生,想来是不可言说的玄妙,默提上人并未多说,只是从道生一说起。

道生一,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

经历了无数成坏之劫,原本虚无浩瀚的‘道’演化为实体,是所谓道体。

道体居于宇宙正中,乃阴阳至为和谐之地,得阴阳调和之力,历久化生为灵山。

灵山之‘灵’,在于其幻化莫测,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无边无际,小则隐介藏形,升则扶摇直上,隐则踪迹难寻。

灵山?高庸涵对此说大为震惊,皱眉道:这灵山道体,莫非就是天地宇宙的本源?如果找到灵山所在,是不是就能明白宇宙的所有奥妙?你莫着急,听我慢慢说!默提上人微微一笑,高庸涵歉然点头。

灵山怀造化之神通,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由此引来了冥冥中的天劫,此乃定数,非外力所能化解。

灵山先后历经好几次天劫,一次比一次来得厉害。

在渡劫过程中,为了使道体本源不受损毁,灵山乃发宏愿,以无上神通在四维上下布九重天境,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正是靠着九重天境,有惊无险地渡过上一次天劫,灵山道体得以安然无恙。

天劫过后,茫茫然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对应天九之数,九重天境内形成了九界。

所谓九界,便是世人所熟知的:朔金界、震雷界、厚土界、蜃沙界、离火界、元木界、柔水界、虚风界和空明界。

九界各不相干,自成一统。

此后各界又依据各自独特的风貌,孕育出各种生灵,其中又以源石族、御风族、人族、七虫族、炎焱族、栖绵族、蕴水族、凤羽族和千灵族等最为强盛。

高庸涵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一时间生出了渺小之感,只觉得自己平日所为,在灵山道体,乃至茫茫宇宙面前实在不值得一提。

良久才叹道:原来,九界是这么来的!九界至今已有数亿年的历史,而九界生灵加起来不过数千万年,至于九大种族则时日更短,充其量也就数百万年而已。

与灵山天劫所经历的时间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听到这里,高庸涵没来由地感到一阵胆寒,猛然想起了千余年前的那场天变。

九界既然与灵山道体有关,却险些毁在坍塌的天灾当中,可以想见,定然是什么地方出了变故。

联想到之前的种种蛛丝马迹,登时冒出一个令人不敢置信的念头,当下急急问道:九重天境和九界,既然都是灵山道体为了抵御天劫而生,为何又会坍塌?这么一来,灵山道体又会生出什么变化?九界坍塌的根源,还是在于修神的见解不同。

默提上人长叹一声,盯着高庸涵沉声说道:说起来,九界坍塌与你们天机门关系极大。

高庸涵浑身剧震,只觉得口舌发干,战战兢兢地问道:难道说,和我们天机门的祖师道一真人有关?你的心思倒很快,默提上人没想到高庸涵一语中的,微微一愣,而后苦笑道:何止有关,九界坍塌根本就是道一闯出的祸端!什么?高庸涵大惊失色,心底无数的念头涌了上来,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三年前的天机峰。

当年天机峰一战,丹鼎门置数百年的渊源于不顾,动用传说中的仙使令,召集各家各派修真高手数百人,一路打到万化神殿跟前。

若不是高庸涵及时出现,最终凭借云霄瓶的仙力,兴许天机门会就此灭门也说不定。

待敌人退却之后,高庸涵曾与权机、权思二人密议,对于丹鼎门的突然发难,有过诸多猜测。

现在看来,当日那些猜测虽未全中,在大方向上却没有太多偏差,唯一不能预知的便是整件事的起因。

到此刻才知道,天机门屡屡遭到仙界的打压,竟然完全是道一真人造成。

多年来的疑问此时恍然大悟,可是他却没有丝毫解开疑团的欢愉,反而感到无比沉重,无比苦涩。

不管道一真人是基于什么原因,搞垮了整个九重天境,其间的是非难逃公论,连带着天机门的处境也变得异常艰难。

原先还想着恢复元气,重振天机门,现在看来等于无望,高庸涵一时默然无语。

这场劫难牵连极广,事情远比你想像的复杂。

默提上人似乎猜到了高庸涵所想,无奈地摇了摇头,续道:道一酿成大错,且不说生灵涂炭,对于修真界而言,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修仙越来越难,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平复了一下心情,高庸涵深深吸了口气,沉声问道:此中缘由,可是和灵气有关?不错!默提上人点了点头,九界坍塌以前灵气充沛,修行起来事半功倍,那个时候成仙要容易得多。

九界坍塌时,原本充斥于天地间的灵气,一夜之间消失殆尽,以至于修真界一代不如一代。

这是劫后必然的结果,非人力所能改变。

果然是这样!看来先前的猜测并没有错,而一直为玄元、重始二宗把持的须弥山,就显得有些突兀了。

高庸涵继续发问:那么,须弥山又是怎么一回事?厚土界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因为仙界布了一座万仙大阵,可是天劫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还要留下这六个阵眼呢?默提上人这句反问,引发了高庸涵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尤其是星河屿巨灵岛那件事过后,怎么都觉得这几个阵眼纯属多余。

有关万仙大阵的传说,尤其是阵眼内埋藏仙器的说法,不知惹来多少贪念多少是非,然而仙界始终无人出面解决此事,那么足可证明阵眼另有用处。

此时一听,不免大有领悟:莫非,这六个阵眼是为了护持须弥山?正是!能令仙界如此慎重,并且特意留下六个阵眼,想来须弥山一定藏着惊天动地的秘密。

高庸涵低头自语,说到这里猛地抬头,迎着默提上人的目光大声问道:师尊,这须弥山可是和灵山道体有关?哈哈哈,妙极,妙极!默提上人讶然动容,对高庸涵心思之敏捷不禁刮目相看,你猜得很对,须弥山的确是由灵山碎片而来。

自从踏入阵眼以来,所见所闻全是超乎想像的内容,高庸涵已是见怪不怪,对于须弥山的来历只错愕了一下,便立刻平静下来,皱眉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把须弥山的灵气取出来?如果能有充足的灵气,先不说修真界,单说世间各种生灵,便可由此获益无穷。

至少,类似于狂蟒族的惨痛遭遇,就完全可以避免。

灵山道体玄妙莫测,即便是一块小小的碎片,内中蕴含的法力也远非常人所能想像。

在没有万全的把握之前,不敢也不能冒然行事,否则一旦有失,岂不是又会来一次九界坍塌之变?默提上人顿了一顿,续道:以叶无忧和伯阳之能,合玄元、重始二宗之力,每次不过采集那么一点灵气。

要想打开须弥山,就眼下而言,根本无法做到。

是了!高庸涵缓缓点头,沉声道:想来玄元、重始二位道尊,必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才定下了十年之约,给厚土界带来四百多年的安宁。

说了这么久,总算将这些秘辛讲完,默提上人似笑非笑地问道:你可都弄明白了么?胸中的疑惑解开了不少,可是不明白的东西却越发多了。

知道了九界的来历,知道了须弥山和灵气的关系,收获不可谓不丰,但是却因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尤其是道一真人的作为,以及修神这两个字眼带来的憧憬和迷茫,令人心乱如麻。

只要你能保住修行之心不乱,顺乎天性而为,总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默提上人微微一笑,悠然自若的声音渐行渐远,我与你前缘已了,今日一别,你当好自为之!师尊,你这就要走了么?看着默提上人渐渐淡去的身影,高庸涵才恍然醒觉,眼前所见到的不过是上人留下的幻象而已。

今日所说,乃是你前世种下的因,以后能不能再相见,全看你如何自处。

说完,默提上人的身影化作一道霞光,直没入天际。

随着这道霞光,云海仙山,甚至于那株巨树,均化作一片光芒消失的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