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给他一衫白衣,一柄长剑,效果定会更好。
遥望李小官,司马槿暗暗叹息。
没有白衣宝剑,千里之外的竹楼上,只有一个腆着肚皮的小胖子,然而在阿芪和殿下眼中,他绝非一般的胖子。
方一遇到李小官沧桑而忧郁的目光,阿芪便面红耳赤,心头一阵狂跳。
而那位殿下同样也是一脸怔仲,痴痴的看向李小官,颊边飞起两抹粉霞。
透过李小官的眼睛,司马槿看得清楚。
之前虽隐隐猜到,却不那么肯定,此时见到红裙少女的反应,司马槿哪还看不出,被阿芪称为殿下的少女对李小官也是芳心暗许。
李小官当真好运,竟得齐人之福……司马槿喃喃道,少时回过神。
她虽不知道李小官如何得到那位殿下的青睐,可对于眼下的情形而言,却是天大的好事,有利无弊。
浩浩荡荡的大军明火执仗,将睡梦中的寨民们全都吵醒,纷纷从竹楼中跑出,三五一群聚于空地处,惶恐不安的张望向寨外。
寨主和几位老者颤巍巍的走出寨子,同领头的将军交涉着什么,那位将军始终阴沉着脸,眉宇间透着剑拔弩张的气息。
粗粗扫过,司马槿不再犹豫,手指继续笔画,口中念念有词。
竹楼上,李小官忽然一笑,向红裙少女走去。
随着李小官越来越近,少女的脸色愈发红润,却在李小官距离她只剩两步时,猛地举起宝剑,对准李小官。
停下脚步,李小官凝视向少女,半晌轻叹口气:为什么?李小官声音低沉,却透着一丝温柔。
少女闻言手臂微颤,迟疑片刻放下宝剑,却又久久不语。
一时间,楼中再度陷入僵局,好在阿芪及时解围:李将军,这位是九公主。
说完,阿芪稍作停顿,又添了一句:也是今次选中的圣女。
原来小官和九公主并不认识,否则阿芪也不会多此一举的来介绍了,可这位公主殿下为何会喜欢上小官,还深夜前来?看向垂头不语的九公主,司马槿好生诧异。
司马槿虽有关于李小官在南荒的密报,可大多是片面之词,她只知道李小官在南荒声名大噪,且被挑选为圣童,并不知道在巫宗的推波助澜下,李小官英勇无匹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如何一次次逃脱南帝追杀的事迹已然脍炙人口,不但寻常南荒百姓能够绘声绘色的道来,就连宫中之人也有所耳闻。
一传十十传百,九公主自然也就知道了。
她生母是匡人,甚受南帝疼爱,却在生产九公主时不幸病逝,因此打从九公主出生以来便不受宠爱,宫中人虽不敢对她如何,却也不甚关怀,无形之中令她受尽冷落。
今次南荒圣会,她更是被南帝钦定为圣女,圣女的名号看似风光,却只是对普通人而言。
对于九公主这样的金枝玉叶来说,去做圣女无疑是一件无比枯燥乏味的事,一做便是一辈子,一辈子都无法享受尘世中的乐趣,饶是身处冷宫也比当圣女好上无数倍。
圣旨落下,已是板上钉钉。
正当九公主绝望之时,救星出现了。
即便在深宫,九公主也常常听宫人说起那个威风无比的大匡将军,年纪轻轻只率领数百骑兵便深入南荒,不但骑术了得,还是修炼之人,刀枪不入之体,一次次的逃过大军追杀,令南帝无可奈何,却在最后被巫宗招安,成为今次南荒圣会的圣童。
听久了,止不住的胡思乱想,越想越难以割舍,渐渐的,九公主对于那个素未谋面的大匡将军生出爱意,却连她自己也未曾发现。
若有这样一个圣童陪着,或许也不算无聊。
九公主如是想着,对于南荒圣会不再像之前那样害怕,相反的,竟有些期盼。
好事终难长久,随着那个人的出现,父皇渐渐变得古怪起来,平日里举止乖张不谈,言谈中居然透露出对巫宗的不敬,不敬巫宗便是不敬荒神。
本以为父皇只是说说而已,谁曾想,两日前那人又来找父皇,父皇也不知听信了什么谗言,竟然兴兵来此夺圣童。
九公主幼年曾梦见一异人,因怜她是半个匡人在后宫生存不易,便传了她一样异术,能借铁剑而遁。
得知父皇发兵的消息后,九公主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终究没能忍住,鬼使神差的溜出宫跑来找李小官。
她怀着一腔柔情不远千里赶来,见到的却是李小官光溜溜的扑向阿芪的场景,自然觉得委屈。
倘若圣童只是一个色鬼倒也罢了,大不了一剑斩杀,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
偏偏他此时看向自己,深邃的眼睛里似乎藏着许多许多的故事,又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那么的令人着迷……芳心微跳,九公主的脸蛋愈发滚烫,不敢再去看李小官的眼睛,对于面前男子她是又爱又恨又好奇,只想知道在这个年轻的将军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巫庙中,司马槿淡淡一笑,也是越发入戏。
九公主……圣女……不管怎样,也只是个陷入情网的姑娘罢了。
只不过,有些莫名其妙……低声喃喃着,司马槿手指轻画。
竹楼上,李小官淡淡一笑,漫不经心的看了眼远处商谈未果,开始攻寨的军队,随后道:敢问公主殿下,那军队可是你带来的?闻言,九公主连忙摇头,一旁的阿芪插口道:公主殿下,得知陛下出兵,欲劫将军,特来报信。
眼见阿芪为自己说话,九公主面露感激,红着脸偷偷瞟向李小官,就见李小官含笑看向她:殿下不仅生得貌若天仙,且还是菩萨心肠,蕙心兰质。
李某今日若能转危为安,全赖殿下。
李小官文绉绉的说道,直说得九公主面红如胭。
九公主的出现除了令司马槿虚惊一场外,并没带来任何好处,可场面话终究还是要说,特别是面对情愫绵绵的女孩,更需要嘴甜。
说完,李小官又郑重的看向阿芪,抱拳道:这些日子多谢阿芪姑娘照拂。
白天还一副要死要活的模样,晚上却突然变得彬彬有礼起来,阿芪怔怔地看向判若两人的李小官,满脸古怪。
该说的都说了,司马槿深知李小官想要成功逃脱,首先得要安抚好这两个女人。
低咳一声,李小官朝向阿芪和九公主同时作揖:陛下深夜来找李某,想必不是什么好事。
李某还是先去找巫宗大人讨个说法,免得发生了什么误会,陛下和巫宗都落得尴尬。
李某这就去巫庙,这便告辞,两位且留步。
和煦的一笑,李小官转过身,向楼道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李小官距离楼道只差一步,身后静悄悄的。
司马槿暗舒口气,只等李小官走过楼道便让他一阵狂奔,出了寨子自有大黑接应。
慢着!就在这时,身后二女异口同声道。
李小官脚底一顿,随后全身紧绷,只欲狂奔而出。
司马槿眼前一花,却是阿芪和九公主已站在李小官身前。
我和你一起……两人再度不约而同的说道,话没说完,双双面露尴尬。
司马槿最担心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这两个女子跟着,既是累赘,又容易暴露,更是将司马槿原先的计划打乱。
事已至此,还能如何,花费口舌推辞既浪费时间,又恐引起怀疑。
苦笑着摇了摇头,司马槿下咒令道:大黑,你去搅和一场,速战速退。
渐渐变亮的天色下,一条双头黑蛇忽然出没于攻寨的大军末尾,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大黑吸引,并没发现有三道人影划过半空,从东面跃出楼寨。
长舒口气,司马槿活到了下筋骨,走到安伯尘身边。
结局虽不尽如人意,可总算让小官离开了南荒人的耳目,接下来所要做的便是摆脱阿芪和九公主,再用飞龙驾将小官接走。
司马槿正想召唤出飞龙驾,余光不经意落向安伯尘,不由一滞,却见安伯尘的眼皮正微微颤动着……第312章 梦回天庭,煌煌仙朝峥嵘忆(上)昔有书生落魄返乡,舟车劳顿且又困乏,途经客栈借长凳而睡。
梦见一仙人,书生拜求功名,仙人允之,让书生享尽一世荣华,大起大跌,却又在富贵中安度余生……一觉睡醒,书生恍恍惚起身,就见客栈中黄米未熟,方知大梦一场。
九辰君左手负后,提笔而书,眉目端正,口中念道。
安伯尘立于一旁,默默看着,待到九辰君全部写完才开口道:这便是黄粱梦术的由来吗,一个你编撰出的故事?谁说是我编撰出?这个故事是我做梦时梦见的。
九辰君掷笔,哈哈大笑道。
你所写出的这些故事,可曾都是你所梦见的?看向那本还未写完的《桃源神怪谈》,安伯尘低声问道。
或许吧。
九辰君微微一笑,似是而非道。
这一年是第一氏风部的大日子,在这一年中,部中最杰出的那位弟子终于突破秘术三轮,且创出了《黄粱梦术》。
《黄粱梦术》不属五行,不合阴阳,不列天地人神鬼,乃是旁门左道之术。
起初王部长者们并没多么待见,只为了不给九辰君泼冷水,方才聚众品观。
这一观便是足足三日,三日后《黄粱梦术》被束之高阁,列入王部不传之秘,只有每一代最杰出的子弟才有资格品观。
你已攒了七万多枚令牌,为何不继续攒下去,等满九万之数换取出入桃源的资格,却浪费了五万枚令牌换得这座峡谷?安伯尘好奇的问道。
他和九辰君并不在那十六座高山上,也不在桃源村的荒野外,而在更远一点,几乎无人会来的偏僻峡谷。
这里是桃源村的尽头,桃源村虽大,可也不过藏于一方洞窟中,再大也有边界。
峡谷周边阴晦寒冷,不断的有阴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谷外寒冷如冬,谷中温暖如春,再往深处点却暖热如夏,端的古怪。
即便出了桃源又能如何?将书卷收起,九辰君哂笑道:即便出了桃源,也会有数不清的夜莺充当耳目,日日夜夜监察着大匡,东界,乃至界外的洞天福地,总之没有清静自由。
所以说,最逍遥自在的地方还是这里,桃源之中被所有人忘记的死角。
看向身前豪气万丈却独居一谷的少年人,安伯尘暗赞一声,面对这样的少年人杰,鲜有人不会心生叹服。
胸怀壮志,却又找个隐居的地方,还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说说吧,你避开桃源的耳目,究竟想做什么?安伯尘在谷外席地而坐,看向九辰君,笑着问道。
漫步在谷外的冰风中,九辰君眉头紧锁,目光时明时暗,像是被什么困扰着。
半晌,他才答道:我总觉得,村里的长者们似乎在隐瞒着什么。
就算有所隐瞒,也不会有什么恶意。
安伯尘试探着道。
闻言,九辰君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也是。
说完后,九辰君盘膝而坐,又开始了他的修炼。
他修炼很刻苦,昼夜不辍,非但天赋高绝,还有如此毅力和耐心,虽少年狂妄但瑕不掩瑜,似乎注定了要成为世间第一流的人物。
若非安伯尘已经知道他最终的结局,定也会如此认为。
又过两年,九辰君精进神速,在突破三轮后,毫不停顿的向第四重沦涡冲去,他在峡谷内外疯狂的吸食五行元素,甚少休息。
安伯尘则坐于他身旁,一边修行,一边参悟着九字真言。
九辰君对九字真言的领会远超寻常秘术家,一轮时便掌握了临、兵、斗三诀,二轮时已掌握者字诀,然而在此之后,他并没立即修炼其后的字诀。
果然,前四轮还好,四轮之后不出意外,每一个字诀都是相应于一个境界,且相辅相成,突破境界方能掌握字诀。
长叹口气,九辰君睁开双眼,眸中旋转着三重沦涡,深邃而神秘。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一个字诀对应一个境界,也就是说,真正的秘术当有九轮,而非七轮。
听见九辰君所言,安伯尘也是一怔。
那年第一王风传授他秘术时曾说过,七重轮涡已是顶峰,若能修成七重轮涡同时掌握九字真言,那便可万化冥合,成就无上。
可九辰君却说秘术有九轮……正在这时,安伯尘只见九辰君一头栽倒,双目闭合,气息却悠长深远。
少时,一条虚影从九辰君眉心钻出,飘飘然向远天飞去。
安伯尘心知是九辰君有所感悟,施展黄粱梦术神游去了,当即跃身而起,紧随九辰君之后,飞入幽冥。
九辰君所创出的《黄粱梦术》和安伯尘的神游入梦稍有不同,安伯尘只能入梦生人,九辰君却能入梦天地。
起初安伯尘很是惊讶,到后来才发现,所谓入梦天地,不过是九辰君在睡梦中神游出窍而已。
而因他是在睡梦中神游出窍,因此更为飘渺莫测,能通玄奥,和安伯尘的胎息悟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跟随着九辰君,安伯尘飞过一片片幽冥,扶摇而上,恍惚间竟来到一处大海前。
海水呈乳白色,细细看去,安伯尘方才发现那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云雾,云雾堆积成海,翩跹氤氲,看得人神迷目眩。
不由自主的,安伯尘脑中滚出一个念头。
这里莫非是传说中的……竟来到天上了。
耳边传来九辰君难以置信的声音,安伯尘不再怀疑,他果真随着九辰君的梦来到了天上,只不过这片天上的云厚得有些奇特。
天庭,天庭在哪!第一真人不是在天庭华表上发现了九字真言吗……九辰君面露激动,喃喃自语着,他话还没说完,魂体便不受控制的向前飞去,穿过重重云海,层层雾嶂,终于到达一座巨大无比的门庭前。
南天门?望向那双雄浑壮阔,高达百丈的金玉门梁,安伯尘和九辰君几乎异口同声道。
在大匡的典故中,仙神早已死绝,而在桃源长者们对于神仙之事也是讳莫如深,可关于天宫的传说却从未断绝过。
戏文里往往是这样描述天宫: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
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
外厢犹可,入内惊人。
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或许因为凡人对神话传说的向往,对于天宫种种向来不吝溢美之词,戏文诗词里颇多,大凡都是想象出来。
然而此时,安伯尘站在天宫前,仰望向篆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的门梁,只觉心旌摇曳。
虽是古篆,可依稀能辨清天、门二字,当是南天门无疑。
早在无数年前仙神便已死绝,只留下一部《文武火修行术》流传于大匡,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有关神仙妖魔的上古书籍,为何戏文里关于天宫的描述如此绘声绘色?就仿佛那些戏子们亲眼所见一般。
即便是口口相传,无数年过去,也应当面貌全非才是。
余光落向九辰君,陡然间,安伯尘想起了他在巫庙中所说的话。
你怎知那些仙神不曾来过大匡……是啊,大匡乃至东界虽有结界保护,可神仙之能又岂是凡人所能猜测?一切都无法用常理来推论。
谁知他们是否来过大匡,是否和吾等凡人为伍,又或者变化成某个说书人,把天宫的真面貌告知世人。
等等……若是他们真的这么做过,从大老远的洞天福地又或者更远的地方降临,只为了借凡人之口吐露出天宫种种……身形一僵,安伯尘仰视向南天门,怔怔地张大嘴巴,随着那个挥之不去的猜测愈发清楚起来,他的心跳也随之加快。
打住,打住!安伯尘深吸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慌乱。
他做了这么多,一路跟随九辰君,只为找到恢复修为的机缘,其余一切都非他当下所该关心之事。
即便是大匡乃至东界,乃至这方周天,千万年来最大的秘密……安伯尘如是想着,努力说服自己不再想下去,可那个念头一经生出,便已止不住的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幸好在这时,九辰君已发现他苦苦寻找的东西。
南天门之东,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汉白玉雕华表,其状如塔,龙凤相戏,雄伟而神秘,亦透着上古时候的鸿蒙气息。
在当年第一王风的叙述中,桃源创始人打通七轮,成就万法不灭之身,突然发觉秘术一脉所用的咒言太过繁琐,遂对天地祷告,赤足行于荒野,十年之间走遍天涯海角,虽未能有所斩获,却感动了上苍。
再后来,天帝发符令,传召桃源之祖,并允许他在天庭参悟大道。
他走过重天,畅游天河,终于发现了记载着九字真言的华表。
取九字而返,传于桃源子弟,从此往后,这九字真言便成为桃源乃至大匡通用的秘术咒言。
那时候安伯尘并没觉得哪里不对,可此时联系猜测,安伯尘隐隐发觉这是个弥天之谎。
走到九辰君身边,安伯尘和他一起抬头看向华表。
第313章 梦回天庭,煌煌仙朝峥嵘忆(下)华表有九节,一节一真言。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第一眼看去,这九字真言并没什么特殊的地方,随着安伯尘越看越仔细,渐渐的,他只觉得整个身体不受控制的向前倾倒,刻于华表的那九个篆字里竟发出强大的引力,似想将安伯尘吸入华表。
当安伯尘反应过来,为时已晚,下一刻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天地昏暗而苍莽,浩瀚的天宇间,仙神妖魔厮杀在一起,有的脚踩天云,有的坐拥天陨星辰,有的则坐于鸟禽背上的山宫中。
这一场战斗持续了无数纪元,数不清的英豪从神龛上跌落,被后来者狠狠践踏,幸运者留名史书,不幸者只能为那些腥红的数字添砖加瓦。
和凡间一样,神仙们建国立朝,强大的势力坐拥天庭,执掌数片重天,稍弱点的势力也能在天宇间占领几片星野或是洲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争夺那颗至高无上的玺印,成就天帝伟业,坐拥仙朝,得群仙朝拜。
戏文里的故事果然都是假的。
仰望向那片被鲜血染红了的天际,安伯尘低声喃喃。
好像看戏一般,安伯尘静静观看着上古时候那一场场大战,其间也曾出现过清静无为、逍遥洒脱的仙人,可当战火袭来,他们也不得不放下骨子里的慵懒自在,或是参加战事,或是隐匿逃遁。
总而言之,那是一场席卷天地,遍及万千世界的战争,谁也无法幸免。
到最后,却因仙神妖魔们所释放出的力量太过庞大,不但能杀死对手,也将这方天地穹宇重创。
天地秩序的崩溃首先从天庭开始。
出现在安伯尘眼前的是一片千疮百孔的天野,重天破碎,五运六气失去了控制,纷纷从天云间的窟窿里坠落,有的化作山柱,有的化作利刃,也不知杀死了多少仙神妖魔。
紧接着,支撑重天的洪荒古柱一个接一个坍塌,坠下凡尘,一时间生灵涂炭,尸横遍野。
天地崩裂,修为低弱的仙神妖魔率先死去,他们的修为再低,可在安伯尘眼中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此时看着那些强大存在一个个死于天地大劫,安伯尘心里的触动可想而知。
容纳万物的世界即将灭亡,此时再战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诸方势力的巨头停战议和,共商生死存亡之策,然则天庭以及正对着天庭之下的中央洲地已支离破碎,崩溃之势再难阻止,于是乎诸方巨头一致同意,舍弃天庭并中央洲地。
中央洲地分为东南西北四片,相对于天庭虽为凡间,却是天地穹宇之中道法最为昌盛的洲地,门派如林,修士如粟,隐匿于此的仙神妖魔更是屡有至强者,乃是远古时候,天地各洲道法的发源地。
曾经的历史再辉煌,也阻止不了天地大势,阻止不了仙神妖魔们离去的决心。
不仅是仙神妖魔,但凡还存活着的修士们无不飞升离去,只留下失去了一切希望的凡人们。
为了避免中央天地崩溃的趋势扩散开来,各大势力的巨头纷纷施法,在中央天地周围布下重重结界,利用时间和空间相阻拦。
又耗费元气,搬山移海,创造出洞天福地,用来镇压结界里的中央天地……一幕接一幕,沧海桑田,看得安伯尘心旌摇曳,起伏难平。
原来我们脚踩的这片土地,在无数年前,是神仙们所建立的王朝……我们也算是神仙修士们的后人?只不过是被遗弃的后人。
喃喃低语着,安伯尘渐渐豁。
难怪那年在玄德洞天,遇见浮云老道,以为他和红拂是上界下凡的仙人。
说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倒也算是。
而太白山众人显然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不知道千万年前的那段历史,十有八九,他们也是留在洞天福地的修士后人。
再后来,遇到龙君,闲谈中提及真人,他的语气却十分不屑,所谓的真人不过是看管洞天福地的存在……那在洞天福地之外,在真人之上,还有怎样的存在?曾经抛弃中央天地远遁离去的仙神妖魔们,他们如今又在何方?轰!就在安伯尘的思绪越飘越远时,耳边炸开一声巨响。
抬头看去,就见空荡荡乱糟糟的重天上出现了一道人影,头戴金玉冠,披挂帝王冕,一身九龙白服,龙行虎步,气宇轩昂。
他不知从哪蹦跶出来,初时的惊诧过后,此刻正安静的凝望向人去楼空、支离破碎的天宫。
是白帝!九辰君按捺不住激动的声音传来。
白帝是谁?安伯尘皱眉问道。
白帝……无比崇敬的仰望向天头的帝王,九辰君呢喃道:相传在上古时候,天庭有一位生着白目的帝尊。
白目中有藏有十八仙神,每一名神祇都拥有两样神通。
白帝将十八仙神逐一杀死吞食,终于获得了那十八名仙神的本领,手掌三十六神通,笑傲天地。
后来他喜欢上了我桃源村第一氏的一名少女,遂托梦求欢。
翌日那名第一氏的少女便怀了身孕,后代中常有天生白目者,能够于白目中获取神通。
随着年代渐渐久远,血脉稀薄,天生白目者也愈发稀少,经常隔了六七代才出现一名……总而言之,白帝和我第一氏渊源极深。
闻言,安伯尘哑然。
这又是一个谎言,桃源长者们精心编纂出的谎言。
天地崩溃之后始有桃源村,那时别说天庭天帝了,便是神仙也没有半个,何来什么托梦求欢。
不过,这个传说虽有一半是假的,可却假中有真。
至少白帝是存在的,第一氏的后人中也有天生白目者,如第一王风。
安伯尘正想着,就见那位有着一双白目的帝王突然仰头大笑,笑声振聋发聩,足以天崩地裂。
果然人算不如天算,寡人苦修万年,眼见要斩获无上大道,竟遇上了这桩破事。
他说得虽轻巧,声音中却含着浓浓的悲愤。
闭关苦修万年,一朝得道,本以为从此笑傲天地,不料物是人非,他竟被困在这方闭塞而失去灵气的世界中。
周围都是各方势力巨头布下的结界,他若强突,虽能脱困,可也会身受重伤。
不仅如此,他若毁去诸仙神辛苦布下的结界,定会成为千古罪人,到那时身份重伤又被围攻,下场可想而知。
可若是留在这里,满目疮痍,又没了强大的仙神为敌为伴,又有何意义?白目一闭一睁间,他已看清了前后原委。
掐指捏算,白帝轻咦一声:竟还有不少凡人存活下来。
也还有几个像我一样的傻瓜,哈哈哈,有趣有趣。
口中虽说有趣,可他眼中的悲怆却丝毫没有减轻。
有人类,有万物,五运六气虽凌乱,可终有重归秩序的一天……也罢,只能轮回了。
人活于天地间,仙神亦如是,都受天地秩序的约束,一旦秩序不存,即便是至强者也会渐渐衰弱,只除非无上。
白帝虽没修炼到无上,可也相去不远,也能尝试着跳出秩序,经由轮回投胎转世。
不过,总要留下些什么。
免得日后还要从头修炼,麻烦,麻烦。
踱步于天宫,白帝喃喃自语道。
一路而行,直走到南天门,白帝方才抬起头。
这短短千多步中,他已将平生所学融会贯通,容纳入区区九字之中。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白帝在华表上如是写着,每写出一个字,他便画出一圈轮涡,轮涡中刻着运功之法。
九字真言,九道轮涡,正如九辰君之前所想的那般,每一道轮涡对应着一字真言,彼此间相辅相成。
天资卓越者,虽能在前四轮不受约束,可四轮之后,却必须以一字真言对应一道轮涡,如此修行,否则终难有所成。
果然,果然是这样!哈哈哈,我猜中了!南天门前,九辰君疯了般的仰头大笑,连白帝何时消失不见都未尝察觉。
和歇斯底里的九辰君不同,安伯尘静静的凝望华表。
梦回天庭,安伯尘发现了太多的真相,相比之下,秘术九轮的秘密实在是微不足道。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这一刻聚合,还原了它们本来的面目。
在后来的日子里,九辰君叛逃。
他之所以被桃源长老们所不容,并非仅仅因为他发现了秘术九轮,而是因为无比接近桃源千万年来守护着的那个秘密,方才令桃源长老们心惊胆跳。
直到九辰君去了南荒,他才发现真相,发现了百年后仙神们将会齐齐降临,以及仙临的目的。
随着天地秩序渐渐恢复,那些曾经离弃中央天地而去的仙神们或者他们的后人们,自然也都重新惦记起这片曾经承载过无数辉煌的土地。
而令他们最惦记的,则是仙朝之鼎,上古天庭。
他们通过种种手段借助凡人之口提起天宫,描述得栩栩如生,只为了借助凡人寻找到这座曾经统帅天地仙神的天宫。
也就是说,天宫不但存在,且就存在于东界甚至大匡某处,却是桃源村世世代代所守护的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