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84《剑动山河》作者:开荒 > 第一五六九章 势在必得

第一五六九章 势在必得

2025-03-28 05:44:34

闻得此言,玄碧与洛轻云就知定不会错了。

鬼灯洋之所以被命名为‘鬼灯’,就是因这处海域,常有磷火飘荡。

那确是一座上古战场,只是因年代久远之故,天地创痕已然修复。

既不似‘魏墟’有无数怨煞之力流存,也没有了上古遗珍与天材地宝,已经没有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存在。

所以哪怕明知那鬼灯洋下方,有许多上古妖巫两族的化石,绝尘子与玄碧也从未往这方面想过。

只因实在想不到,这些化石还能有什么利用的价值。

难道那玄德道尊,还能有无上大法,使这妖军巫族,都死而复生不成?又或者是将这化石,也炼成煞尸之类?那是异想天开。

不过若是为从这些化石中,提炼计都之尸,倒是能说得过去。

计都无形无质,化为无数的念头,藏于生灵的心念元神之力。

当计都死去时,它的‘尸骨’,自然也分成了无数余份,散于这些生灵的体内。

这可是比肩半步混元的大能,理论而言,其身躯亦有不朽之力。

上古巫族虽天生力大无穷,擅控五行之力,呵气成云,力可拔山,然而也如那阿修罗一族一般,都元神不全,天生就有着破绽,所以易为神念强横者所控。

所以巫族大能阳融,拼着陨身之劫,也要拉着那计都同归于尽。

也有人说,巫族覆亡之祸,皆因计都而起。

洛轻云轻吐了一口浊气道:无道他的重明观世瞳,已至十九重境界,这世间没有任何幻法,能够瞒过他的双目。

这次定然不会看错,那位玄德道尊,定然是在抽取收集那计都之尸无遗了。

可收集计都之尸,到底何用?离华仙君猜测道:难道还能复活这头自在天魔不成?昔年大日金乌一脉,也吃够了它的苦头,难道那陆玄阳会同意?大乘佛门对这等自在心魔,也最是忌讳。

若说对他化自在天魔的忌惮,大乘佛门只在金乌一脉之上。

只因此脉修持之法,远不如小乘严谨纯净,极易被自在天魔染化。

所以大乘佛门,一向都将后者视为死敌。

无需使计都复生,哪怕玄德道尊,也不敢行此大不韪之事。

庄无道摇着头:只需他们收集完成后,将那计都之尸,洒于离尘总山附近就可。

绝尘子与玄碧仙王二人的面色,早已是铁青一片。

离华面上的血色,也在瞬间褪尽。

可以想象那玄德道尊等人若然得逞,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那时离尘诸弟子,必是心魔四起。

整个离尘总山,更会召来无数的他化心魔,使群魔乱舞。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离尘宗还拿什么去抵御那几家攻山?亏得是庄无道提前查知,否则离尘宗若无防范,必然要损伤惨重不可。

甚至那护山法阵,都将被毁去。

一旦他化自在心魔群聚,这离尘上下弟子,能存活者不足十分之一。

玄碧仙王拂袖而起,气息冷峻:玄德寂天,我必使这二人,死于我剑下!其实这计都之尸,对底层弟子的影响,还在其次。

只需有了防备,应对得当,总有办法能镇压下去,伤亡不会太重。

洛轻云一边说着,一边看了那离尘山巅一眼:最可虑者,还有摩天大仙与崇玄二位道友,遭遇之后,必定会被引发心魔不可。

淬不及防之下,只恐难以应对。

绝尘子目中,亦闪过了一丝阴霾:崇玄我不担心,然而摩天他,平素思虑甚多。

平日思虑多者,也易疑神疑鬼。

摩天大仙端木秀玄足智多谋,可心性却不如皇崇玄。

一旦遭遇计都这等强度的天魔侵袭,后果难测。

偏偏此时二人,都已闭关,神念冥冥,难以知会。

哪怕明知道对方手段,也难使二人防范。

对方计毒,哪怕攻不破离尘总山,也有着很可大可能,使离尘一位大罗陨落。

——大罗身亡,弟子死伤九成,战后的离尘必定势力大衰,难以对那位混元道祖报复。

佛门亦可有机会在东海崛起,大肆传教。

便是城府深厚如绝尘子,此刻面色亦是现出了几分怒容。

不过这番言语之中,飞梭之内,就又恢复了沉寂。

包括了离华仙君在内,几人都是务实之人。

对玄德寂天再怎么痛恨,再怎么咒骂也无济于事。

此时最紧要的,是应对之法。

诚如玉皇元君所言,只需有了防备,应对得当,那计都之尸总能镇压。

绝尘子说至此处时,语音一顿:问题是伤亡,不能使我离尘弟子,死伤太剧,非吾所愿。

势必需寻一妥当之策不可——整个离尘宗上下,唯一不惧那自在心魔的,可能就只有一个庄无道。

本身战魂之体,又有先天琉璃净火。

弱一些的自在心魔,靠近庄无道的瞬间,就会被他乾坤无量内的四凶碾杀。

可其他人,哪怕强如绝尘子与玄碧,亦不敢说自己能够有十成的把握,镇住心魔。

此事不妨做多手准备,先保离尘宗山不失,再想办法,使弟子免于死伤。

元神境以下的弟子,可以提前疏散,可归元以上,却需留驻本山,以免打草惊蛇。

真正棘手的,还是两位师叔,寻常之法,护不得他二人万全。

庄无道平静说完,又追加了一句:最好是莫要大张旗鼓,不被对手得知为上。

一旦被那玄德道尊等人得知,离尘宗有了防范,谁知那些人,会否又想出更恶毒的手段出来?那时才是防不胜防。

尽管时间不足,可那几位只需肯付出代价,仍能想出办法。

此言有理,然则——玄碧仙王却是眼透苦涩之意:我手中有着一物,可以使我离尘弟子紧守灵台,纯净道心,勉强可使归元境以上弟子支撑一两日时间,不受那自在心魔之扰。

可两位师兄那边,我还真无法可想,唯一可能有些用处的方法,也势必要兴师动众不可。

绝尘子亦微微颔首,语气暗晦:我这里倒是想到了两个方法,不过也是同样,并无把握,也不可能不漏形迹。

几人都是见闻广博,道法超绝之辈。

只这一瞬间,能想到的方法,都已想到了。

那玄德道尊提炼出来的计都‘精华’一旦散化开来,必定引来海量的自在心魔。

这片天地,还是有着几头迷天圣魔的,尽管不如计都,可也不弱于大罗。

如是见着了机会,那几位必定不会错过。

那时能够帮助到皇崇玄与摩天大仙二人的办法,本就不多。

要想不在事前,不兴师动众,就更是一个也无。

——其实哪怕这几种方法他们一一办成,也未必有用,都是不怎么靠谱的选择。

这使得子午两仪梭内又一阵死寂,气氛压抑低沉。

直到庄无道,忽然出言:我可求请无量真佛,为两位师叔各抄写一本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离华仙君闻言皱了皱眉,只是抄写的增一阿含经,可没法抵御住计都之尸的侵袭。

不过她随即就又想到了,这增一阿含经,只需能唤醒二人神念就可。

诸人真正担忧的,是皇崇玄与摩天大仙未及防备,神念被迷天圣魔所趁。

只需使两位恢复刹那的清醒意识,察觉到心魔的存在,就可无妨。

是要让无量真佛,专为他二人抄写?玄碧诧异的看了过来,知晓这可与普通的抄写方式不同,而是‘对症’之物。

要能够对大罗境起作用,也需损耗无量真佛不少心血。

这位佛祖与离尘往日并无交情,真肯这么做?且那大乘佛门尊其为共主,算来寂天如来等人,也算是他座下弟子。

那位佛祖不插手,助寂天如来一臂之力就已是不错了,哪里还可能会帮助离尘宗?不过想及之前北冥仙宫出来之后的那次,无量真佛主动从庄无道这里接去‘吞天螺’因果之事,玄碧却又不能确定。

从那位佛祖眼里,大乘佛门内只怕少有人能算得上真正佛徒。

不会助离尘,也不愿见大乘佛门诓言欺世,诱骗信徒。

绝尘子眼神定定的望着庄无道:可有把握?我若去求,那位必定不会推拒。

庄无道微微颔首,心内却是万分无奈,如有可能,他其实不愿再与那无量真佛有什么接触。

随即也见那洛轻云,果是目含忧意的看了过来。

那无量真佛诱他欠下佛门因果,必有深意,且多半是与从那佛经中消失的‘无量终始佛’有关。

然而置此宗门生死存亡之际,庄无道又怎能再私心自顾,顾惜此身?他原本是自私自利之人,只一心求道,除了秦锋等寥寥几位之外,绝不愿为旁人牺牲性命。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庄无道,就是那种忘恩负义之辈。

别人投我以桃,我当报之以李,他人滴水之恩,他当十倍奉还。

知恩图报乃是他母亲,自小教授的道理,也是他庄无道的‘自我’,是‘道心’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一旦放弃了,就是等于放弃自我,损毁了道心。

拜入离尘宗七千余载,从节法真人到绝尘子,都无负于他。

不但没有亏欠,更有培育之恩。

他岂能为自身,可能与佛门扯上因果的小小风险,就舍去这上上之策不用?那无量真佛助他,大约是与为那‘无量终始佛’的佛位有关,想要将他渡入佛门。

然而只增一阿含经这点因果,还不足以让他身入诸佛之列,且日后又的是机会偿还。

此番离尘大战,必有大罗陨落,元气散归天地。

经历七百二十年蕴养之后,这天地间就可再生一大罗之位。

甚至这次如是此番谋划的好,一切如愿,那大罗征天图中,甚至可能出现五到六位空缺。

如此良机,他庄无道,势在必得!所以哪怕是只为自己,他也绝不容摩天大仙与皇崇玄,有任何的意外发生。

第一五七零章 三千佛经无量真佛居于西方殊胜智慧净土,在西天元皇神州,距离离尘总山足有四十万由旬之遥。

如今的离尘宗,遁法也是以庄无道为尊,门人无人能超越过他。

恰好此时也需他亲身前往才最为妥当,不能假手他人。

所以在议定之后的当日,庄无道就已动身。

全力催展阴阳梭急赶,庄无道依然用时数月,才抵达到西天之地。

而此时无量真佛,就似料定了他的前来一般,那西方殊胜智慧净土法门大开,任由庄无道走入了进来。

这片佛土广大,有澄明神魂智慧之力,入眼的景色,也无不充斥着佛门的气势宏大与清净。

可惜庄无道无心游览观望,不过片刻,就在这佛国中一间古朴佛寺内,见到了无量真佛。

后者果然未曾推拒,只笑着说了一句让庄无道心惊肉跳的话。

道友于无量终始大道上的造诣倒是越来越深了,可喜可贺——若说之前这位行事还略有些隐晦,让人难测其意,那么如今就已是再无掩饰,明目张胆了!待得庄无道追问详细。

这无量真佛却又故作高深,不肯答言。

只又再问了一句:道友求到我处,想必是已有了准备,知老衲图谋。

即便是明知如此,也依然要令老衲,为你抄录这二本增一阿含经?明知会欠下因果,也依然要取这二经返回?自然!庄无道并无丝毫迟疑,此事他早已考虑清楚。

且以他的性情,既然决定了,就不会再后悔。

那无量真佛闻言,顿时是眉眼舒展,笑意盈盈:既是如此,那么且请道友稍候。

要使崇玄伏天二位道友安然无恙,这两本经书,必须要费些功夫不可。

等待之时,可听我一卷经文。

自然,若然庄道友耐不住,可以自去无妨。

说话之时,那无量真佛便信手一抛,一卷古拙佛经,顿时就在庄无道身前陆续伸展开来。

看那佛经,不过是普通竹简,锈迹斑斑。

可当展开之后,却是气势浩大,无量金光散开,使二十万里地之内,都是一片金碧辉煌,佛光满照。

然后那金光之内,又显出了十八位佛影。

居然都是这一域所无有,从未听说过的佛主真形。

庄无道从未听说其名,也从未见于典籍。

然而只看其形影气势,那纯净浩大的佛元佛力,就可知这些佛,都必是功业高深,法力浩大。

其中一二位,更是使他心惊肉跳,那身后之圆光,竟似含蕴有百亿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藏蕴。

哪怕只是一具身影显化,也远远不是他面前的无量真佛,能够与之比拟。

佛门在域外之世,居然有如此力量?这些佛都各诵一门经文,都是庄无道听所未听,闻所未闻。

有《大藏经》,有《药师经》,有《六祖坛经》,有《金光明经》,有《高王观世音经》,有《天龙八部赞》,有《阿毘达摩发智论》,十八位佛,总共十八本经文,各自不同。

按说该这些佛主之声,各自不同,合在一起,该是极其噪杂才对,可听在庄无道耳中,却自能清晰明辨。

不但能够分辨,更能明晓其意。

应该是混入了类似他心通的神通,可以使他通明这十八位佛主之意。

不只是包括了经文,还有经文中的蕴意。

庄无道初时还是防备,可渐渐的却又听入了神,只觉这佛法浩大,无一不是阐述着天地至理。

值得自己,用诸生诸世去钻研,去参悟,去探究。

似乎皈依佛门,也没什么不好。

他平生之志,就是求真问道,而佛门之内,似乎正有自己所需的道途。

可也就在这时,他玄窍内的浩劫天图,却是猛然一跳。

这番动静,也使得庄无道陡然清醒了过来。

顿时又眼现警惕之色的,看着这十八尊面容各异的佛像。

已知自己,是主动踩入了这无量真佛的坑内。

就在方才那一刹那,他真有了皈依佛门之念。

自己所学的道家之法,似乎远不如佛门的浩瀚广大——再看那无量真佛,只见这位似笑非笑。

似根本就未察觉庄无道的异状,仍是专心一意,在抄写着增一阿含经。

一声闷哼,庄无道舌尖抵住了上颚,双手持住了手印,恰是道门九字真言中的‘斗’字决,试图使自己保持清醒。

之所以是用‘斗’字决,这是庄无道,已经将这十八位佛尊,当成邪魔抵御了。

在这‘西方殊胜智慧净土’,按说是对佛门又不敬之意。

不过那无量真佛,依然是视如不见,十八佛尊真形,也全不在意,都自顾自的念着。

待得十八卷经文之后,竟又是全新的经文——有《不思议神通境界经》,有《大品般若经》,有《大悲心陀罗尼经》,有《大威德陀罗尼经》,有《阿毘达摩藏显宗论》,有《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有《阿毘达摩大毘婆沙论》,内容居然绝不重复。

而此时距离那经卷展开,才不到一个时辰。

再看那位无量真佛,抄录增一阿含经的过程,倒是并无拖延。

可时至此刻,也不过才寥寥百字而已,计算时间,至少需得三月之期,才能将这两卷增一阿含经抄完。

庄无道不由暗暗磨牙,已知对方的用意。

可他现在是有求于人,完全无可奈何。

这位确是无需在意他的心情如何,他庄无道如想要取回这二本增一阿含经,似乎必须听完这些经文不可。

此时退走也使得,可也将空手而归。

这满头是包(肉髻与螺发)的家伙,之前也是明说过——若然耐不住,道友可以自去无妨。

可庄无道却知,自己一旦撑不住离开。

这两卷增一阿含经,自己是定然没法到手了。

他此时即便持着道门手印,却也不知自己能撑多久。

只因这斗字决的效果,微乎其微。

只因这些佛经中的言语,每一字含蕴,都是最真切不过的奥理,且并不只局限于这一域世界,引人不由自主的去倾听,去深思,去考虑,去推演,去参研。

短短只一个时辰之后,庄无道就不得不轻身一叹,不得不由斗字决,转为‘组’字决。

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斗字擅伏魔辟邪,组者长于梳理自身。

不能将对方当成邪魔地狱,那么庄无道也就只能整合自身,使自己的元神肉身与道果,形成了一个不可摇动的堡垒。

此时庄无道干脆将那乾坤无量之术张开,阴阳太极鱼网在他身后缓缓循环运转。

头顶则顶着一面天机错星正反乾坤镜,内中七千二百错星子镜,也是运转到了极致。

居然已运用起了法天象地,以及识天之眼,与借法量天之术等等!不是要往他神念内,灌输佛理么?那么他就反其道而行!他也不再刻意去镇压自身的念头,对方无论说些什么念些什么,都一字字的听,记在心内,然后一句句的解析。

将内中的玄理,都一一理解明白,纳入自己的无量终始大道之内。

再尝试着,以道门的理念去诠释,去剖析。

也就是在彻底理解之后,再融入自己的玄门体系。

此时那十八佛尊,又换了一遍经文——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方广圆觉陀罗尼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等等,经文内容,是愈发的高深浩大。

不过此时的庄无道,反而是镇定了下来,闭目静听,全心参悟。

他已经将这一次的机遇,当成自己难得的道缘。

只因这些佛经,虽是不怀好意,可却确实包含着许多,这一界难以见知的道理。

能使他的道基,更为雄厚。

还有许多,眼下可能对他无益,可日后他若要跳出这一方界域,那么今日听到的这些经文,就可使他免去许多碍难。

且能与此域的天地玄理交互印证,使他的视角,超越于这一域之上。

这般静坐,庄无道根本就体察不到那时间的流逝,只觉元神之中,渐渐有饱胀之感。

那十八尊佛像,再念完了三千卷经文之后,终于开始了重复。

第二遍,第三遍,也就在第九遍的三千卷经念完之时,庄无道的念头,就蓦然再苏醒了过来。

当他睁开眼的这一刻,眼前的无量真佛,已是将两本增一阿含经,端端正正的摆放在了庄无道的身前。

庄无道眼神茫然,看了一眼四周,只见那金光诸佛皆已散去。

那耳中的梵音,不知何时亦已结束。

道友对老衲此举,必是极其恼恨的。

无量真佛双手合十,宝相庄严:然则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得不为,还请道友见谅。

庄无道闻言是皮笑肉不笑:岂敢岂敢!他是真不敢翻脸,毕竟这次是自己求上门来。

不过心中如何想的,这无量真佛就管不着了。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到底是受何人所托?不过料来他对面这位小乘佛祖是不会说的,所以庄无道干脆也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