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猎户老公是将军 > ◉ 第 107 章

◉ 第 107 章

2025-03-22 07:19:57

清明之后, 农民就要忙着下种种地。

可是经过了两年的灾年,加上战乱的影响,农民收成不好, 家里的余粮不多。

很多人家就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

郑章连着半个月都在忙这件事,如何能让农民能安稳的种地。

这其实是一个难题。

可若是农民不能固定在土地上种地, 一方面会造成粮食危机,粮食数量少, 粮食自然贵。

百姓买不起粮食, 就只剩下两条路,饿死或者造反。

因而今年的种子能不能种进土里,这是一个关乎全局问题。

可百姓手里没钱买种,那就没有办法撒种。

郑章和郑葳一起想了一个主意, 让百姓上报自己的耕地数量,朝廷借给他们种子。

等到秋天收税的时候, 就根据春天上报的耕地数量收缴粮食税。

这样的话, 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民没有银钱买种子,从根源上解决了未来存在的一系列风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受灾百姓发粮食,不如给百姓发种子。

另一方面结合曾经登记过的数量以及派出基层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对农民家里现有的土地数量进行重新统计,以方便日后的管理。

在政策施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两种情况。

瞒报土地,或者是夸大土地数量以骗取种子。

能瞒报土地, 那一定是家里头地多,压根不指望朝廷发的那点种子过日子。

只希望能少上报一些土地, 到时候少缴税。

很少会存在瞒报土地的情况, 自前朝以来, 为了拉拢士族豪绅,一直以来的政策便是,官宦人家无需缴纳粮食税。

但凡是家里田地多的人家,都会有那么个在朝做官的亲戚。

实在没有那种亲戚,可以花些钱,挂在官吏名下。

至于花的钱,那肯定要比正常缴税要少。

如此看来其实是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家中田产越多的人家,偏偏越不用缴税。

而朝廷在计算税额时,就没有把这些不能缴税的算进分担名单里,由普通百姓来负担他们的那一份。

因着不需要缴税,士族豪绅无需隐瞒自己实际的土地数量。

而夸大土地数量骗取种子这种情况不会少见,多是要不劳而获的懒汉,只想眼前的利益,或是吃掉朝廷发的粮种,或是打算把种子给卖掉。

至于等到秋后收税怎么办,能这么做的人,那都是村里的懒汉癞子,只顾着现在能吃得上肉。

交不上税,是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针对这种人,专门制定了惩罚措施,官府永远不缺服徭役的人,刚好很多百姓都不愿意去做。

既然有人想做贡献,那肯定不能拦着人。

服徭役这工作苦得要命,经常就能把小命给搭上。

郑葳原来在孙家村的邻居孙全财就是服徭役的时候,意外没命。

人死在工地,一个铜板都没要到。

孙全财还算是命好,分在家附近服徭役,不需要经历跋山涉水去离家远的地方服徭役。

不光是有做徭役的威胁,在清查土地数量时,并不是你家里上报多少数量,就能领出那个相对应额度的种子,最终登记在册的土地数量是那个数量。

虽然是为了贫民百姓才实行的政策,也不是说,家里土地数量多的人家,就不能领取种子。

在这事上,一视同仁。

尽管地主乡绅家不缺这点种子,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原则,能够免费领种子,不管是富人还是贫民,都会非常积极。

这条政策与以往不同,以往士绅都是特权阶级,不用缴税,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但郑章不打算让这条特权延续,从有钱人身上收税岂不是要比从穷人身上收的多。

但是为了防止士绅隐匿田产,所有人一视同仁上缴赋税这一条最重要的内容被他隐匿,等到秋天收税的时候再说吧。

他已经准备好说辞了,我这政策中哪一条哪一项说过士绅享有特权,自己的过度理解,就不要拿到我面前来找不自在。

相信半年之后的世家就只是一个空架子,失去了原有的政治经济特权,只剩下先辈留下的钱财能挥霍。

其实普通老百姓都是很好很好的人,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只要能让百姓吃得上饭,能吃饱,他们就能安安稳稳的劳动。

只有少数人可能会有投机取巧的法子。

郑葳先把想法写出来,最先拿给孙晴天看,让她从现代人的角度能不能挑出问题。

然后又送给贾岱祁元潜还有俩崽子,让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挑刺。

经过几个人的共同智慧,想法成为一个可以实行的办法。

现在的问题,就只剩下施行。

不管政策好坏,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实施。

郑章在府衙把政策拿出来时,不管是主管农业的部门,还是其他的辅助部门,没有官员提出任何异议。

这和府衙的官员刚被郑章重新洗牌有关,酒囊饭袋全部被踢了出去。

他趁机提拔了一批真正有才能之人。

可这群草包代表了士族豪绅,即便已经手握兖州主要的军事力量,可他现在的力量还是过于稚嫩,不能一下子把士族踢开,现在还需要借助士族来进行管理。

那这要怎么做,才能安抚到这群士族呢?得让他们能看得见希望。

郑章虽然换掉了一群草包,又重新在这些人的家族里,挑选了一批可塑之才,由于这些人还太过年轻,不敢更不能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

孙晴天给出了一个主意,让这一群人组成一个秘书团,给郑章服务。

郑章没有听懂孙晴天的意思,还是郑葳解释,让他们先在你身边当幕僚,这幕僚没有任何职位,可是打眼一看就觉得未来光明。

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跟在大领导身边更显重视呢?一个举动,郑章不仅踢走酒囊饭袋,稳住世家,还养了一批自己的亲信。

初入官场的年轻人,和浸淫官场已久的老油条不同。

年轻人喜欢往身上揽活,来证明自己。

老油条都恨不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被郑章选中的,不仅是在外有才名,在家里还有地位,都是家里的凤凰蛋。

有政策需要推动时,凤凰蛋们保准带着家族冲在最前排。

若是这群人里真有那徒有虚名之人,那也不打紧,一直放在身边当书吏养呗。

同僚外放,他是书吏。

同僚升官,他还是书吏。

等到哪一天,某个家族对他有意见,他完全可以忽略。

郑章提出的这个政策,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州府的长久发展,利都大于弊。

留下的官员都是聪明人,没人会反对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

不聪明也不行,太明的精兵早就把官府给围住,那李长秋就是前车之鉴。

李长秋断了一只手,也没有保住小命。

他的下场越惨,越能证明段立肖在他侵吞公款的事情上不知情。

他最终能死,段立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他一力促成的结果。

在府衙这个层面上,所有人的意见,跟郑章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但这只是个开始。

最难治理的其实是基层的官员,要考虑底下的官员会不会借机中饱私囊呢,会不会借机兼并农民土地。

这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执行时,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在向下执行时,以太明县为试点单位,每个乡派出一个士兵监察,若有欺上瞒下的行为,要及时汇报。

这时就要夸一夸,郑葳有远见,她安排士兵们跟着先生认字写字。

士兵们认得字,在监察时便不会给愚弄。

太明县最早的那五百士兵,家庭情况都不是很好,农家出身占了绝大多数。

因着这个出身,能让他们在这个监察工作中,更加认真,也更能秉公执法。

这项政策刚刚公布,就得到了广大好评,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贫苦百姓,都能从中获益。

但是有一个人坐不住了,他就是段立肖。

他在这项政策之中,看到了某种现代行政的影子。

段立肖便猜测,这项政策的确立和施行,一定有现代人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个认知让他更加的坐立难安。

他在这个世界里,不是没有遇见现代人。

在兖州生意做得很大的女老板班骅芸,就是他曾经确认过的同乡。

曾在太明起家的好吃点店铺神秘的老板,虽然从未见过面,可从她的店名,还有糕点的样式,都能辨别出,这是一个穿越人士。

这两个人,是他目前认知的全部。

现在他知道,兖州府衙里还有一个穿越者。

其实他心里已经隐隐出现了一个猜测,这个好吃点店铺的主人,极有可能就是郑章。

这个糕点店是太明的店铺,在慢慢的向外扩展。

非常巧合的是,当郑章来到州府后不久,州府里也有了若干家这样的店铺。

而现如今,府衙的决策层中就有一个穿越者。

这个猜测让他很难受,一直以来,他骄傲的资本,都是他来自现代,他超越时代的眼界和知识技术。

可现在有一个人,跟他一样是穿越者。

这个人不仅善于隐藏,而且工于心计。

尽管不想承认,这个人在各种方面都比自己要强。

自己在与他的争斗中,已经马上就要输掉了。

怎么办,就这样认输吗?绝不!但他绝不认输,鲁迅说过,你可以打倒我,但你不能杀死我。

(这话不是鲁迅说的,狗头护体)自己还有最后一张底牌没有用,听蒋嘉泽说,那位夫人马上就要到州府。

在她到州府之前,自己要做好舆论准备,把气氛烘托到位。

争取让更多的人,知道郑章的真面目。

现在爬得高有什么用,老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到时候,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是自己的。

作者有话说:郑葳:猜的很好,下次别猜了感谢在2022-05-23 00:03:27~2022-05-24 00:52: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今天又想喝奶茶 17瓶;与君行 10瓶;易 2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