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猎户老公是将军 > ◉ 第 85 章

◉ 第 85 章

2025-03-22 07:19:57

段立肖转移重心, 从表面上看,对郑葳没有好处。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郑葳不害怕段立肖把她和郑章扔在太明县,从此后查无此人。

她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 段立肖若是想不起,就搞点事情让他想起。

再说了段立肖身边俩心腹都是她的人。

不是段立肖把她跟郑章边缘化, 他把他俩扔在太明,换个角度来看, 是段立肖给了他们独立发展的机会。

拿着鸡毛当令箭, 这招郑葳可太熟了。

既然段立肖把县里的事务全权交给她来处理,作为一个责任心强的人,她就应该把段立肖交代的事情打理好。

至于这地方将来属于谁,那可就不一定。

接下来就是要如何经营的问题, 段立肖把县里的亲信带走了七七八八,只零星剩下几个, 大概是准备监视郑葳。

郑葳身边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往里安插, 她先把贾岱先生安排进去,让他做了县丞。

这就等于,剩下的人员填充都交给贾岱,让他多年教书生涯里,觉得可用之人往上安排。

郑葳将这一摊子事情交给贾岱,她自己就不太费心思。

事必躬亲,那肯定会累死的。

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但也不说就完全的信任贾岱,不是还有那么一句老话, 防人之心不可无。

把官员任免全权交给贾岱, 也不是说, 就完全的信任他。

郑章和宇文允一直跟在他身边,本意是跟着他学习处事,但也有监视的意思在。

县衙里的人员填充交给贾岱,郑葳自己还有一个事情要忙。

段立肖离开的时候,留下了五百士兵。

留下的这五百士兵,是为了县里的防务安全,也是为了防范郑葳。

但郑葳可不这么想,留下来,这些人就是她的。

到了嘴边的鸭子,不可能飞掉。

郑葳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五百士兵,变成她的私兵。

这问题稍微有点难度,但郑葳已经想好了解决措施。

郑葳非常庆幸,留下来的这些士兵,都是相对来说比较老实,未曾跟着段立肖一起出征,没有跟着段立肖一起染上那许多的坏毛病。

留在太明县不是个好差事,不能打仗,那就没有军功,有门路的士兵们都活动关系离开,只有啥关系都没有的,也不觉得待在太明县有什么不好的士兵才会留下。

也是得感谢段立肖要将中心搬离太明县,才给了郑葳这个机会。

把太明县这一摊子都丢给郑葳,段立肖就不打算再管。

这就导致一个后果,兵营县衙失去了发饷银的人。

在县衙里,郑葳给自己手底下的发银子那肯定是没有问题,可那些段立肖留下来的官吏,郑葳没有给他们发银子的打算。

到了发俸禄的时候,被段立肖扔下的那五个人,左等右等都没等到给自己发银子。

刚开始是以为要迟发俸禄,这在每朝每代都不是新鲜事。

只有到了段将军手下时,每月的俸禄都是按时发放的。

这位是前朝的公主,做事上面染上一些前朝的习惯,这都很正常。

谁也没把这当回事。

可看到其他的同僚都喜气洋洋的,明显是收到钱了。

同样是一处做官,凭什么他有钱我没有。

几个人一合计,这事不能去找县丞。

除了咱们,这些同僚都跟贾大人有故交,他们都是一派。

咱们才是外人。

早就觉得那贾大人看咱们不顺眼,看看吧,现在甚至开始明目张胆的排挤我们。

我们是段将军的下属,欺负我们,那得让你知道什么叫厉害。

南石郡离得太远,没办法跟段立肖告状,只能去找宁寿公主。

几个人哭哭啼啼,来到郑葳家里要郑葳给他们做主。

郑葳听到刘妈说这几个人来找他,有点意外。

这个时间,应该是为了俸禄。

郑章刚好这时候在家,他跟郑葳一起招待这几位大人。

以为郑葳是朵白莲花,这还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几位大人过来造访,是为何事?这几个人内部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等他们都说完了,郑葳才微笑问:我隐约听着好像是为俸禄一事,不知我听错没有。

没错没错。

郑葳看向郑章:这几日你一直跟着贾先生,这事你可知?郑章早就猜到,郑葳会把锅甩给自己。

略知一二。

那你可知这其中缘故?郑葳皱着眉头,冥思苦想,这是先生做的决定,貌似是因为咱们县衙没钱。

一位长须的大人不同意:若是没钱,怎会给除我等之外的其余都有俸禄!郑葳摸着下巴:似乎不太合理。

就是不合理!这几个人挨个数落了一遍贾岱的罪证。

郑葳和事佬一样,要不这样,我让人跟县丞说一下,让他注意一下。

这样就对了嘛!几个人满意地离开。

目的达到,顺利拿到俸禄,宁寿公主对他们态度也很尊重。

目送这几人离开,郑葳才问郑章,既然我终究都要给他们发俸禄,又何必让贾师搞那一手,这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郑章大胆猜测:他们是段立肖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太明县官吏都排挤孤立他们,在他们看来是因为先生,他们需要改变现状,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段立肖帮不了他们,这几个人就只能依附于你。

郑葳提醒:还有一点叫,想象跟实际有出入。

具体施行怎样,还未可知。

到了兵营那边,又是另一番局面。

发不出饷银就算了,一些出来当兵的百姓也不完全是为了饷银。

家里粮食不够,一个壮年劳动力在家,得把家里大半粮食吃光。

壮年劳力吃得多,可能干活儿的也多,可地里遭了灾,注定收成不好,就是在地里拿锄头使得再用力,该出多少粮食,注定要出多少,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既然如此,那不如当兵去,家里的粮食省下了,去军营里还能混上一碗饱饭。

段立肖把大部队搬离前,没有把粮食带走,都堆在库房里。

即便如此,粮食的数量是固定的,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越来越少。

军营里的大厨,以为多撑两天就能等到段立肖送来粮食。

大厨们根据库房里粮食的剩余,每日都在将士兵们饭菜减少一些。

从刚开始油水足也能吃得饱,到最后几乎没啥油水,每顿饭也只能吃个半饱。

这哪里能忍。

我过来是为了有好前程,给家里挣钱,再不济你得能让我吃饱饭吧。

这些人也都不是傻子,自己这群人明显是被放弃了,这也就罢了。

他们原本每月定时定点下发的饷银迟迟不发。

没事,当初来兵营也只是为了吃饱饭。

只要能吃饱饭,也没有那么多其他的要求。

可是,现在连饭也吃不饱了,这哪里能忍?这些情况郑葳都知道,库房里大约多少担粮食,军营账上还有多少银子。

这些郑葳都知道。

就连厨师们每餐用掉多少粮食,还能坚持多少天,她都知道。

郑葳估摸着,粮食差不多吃光,那五百士兵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现在这个程度就够了,再这样下去,军营里可能要闹出兵变。

郑葳带着郑章进了兵营,当然身后还跟着祁元潜。

郑葳身边没有值得信任的护卫,祁元潜不能放心她跟着郑章出去。

郑章刚学了两年武,在祁元潜看来不过是三脚猫。

遇到高手,只能自保,没办法保护郑葳。

祁元潜刚好在家里闲着无事,就跟在郑葳身后一起出去,还能保护她。

他暗地里打算,要赶快找几个身手不错的人,给郑葳当护卫。

没找到之前,就由他先顶上这差事。

若是他没时间,就让延寿司的人过来。

只是郑葳是个要强的性子,长此以往,她肯定不愿意。

所以还是要赶快找几个身手好的护卫。

郑葳赶着快到饭点的时候去,左右视察了一番,交代要处理好士兵们的问题。

绕完一圈,士兵们也该吃饭,就听见远处传来吆喝着吃饭的声音。

郑章状似无意提起:不知士兵们吃的如何,我们去看看。

郑章从进到军营之后,就一直默不作声,这是他今天说的第一句话。

领头的那人哪敢说不行。

在外郑葳比较活跃,但是所有人都对郑章更为畏惧。

领头那人也是有自己的私心,这群弟兄们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刚好来了能管事的人,也让大人物们看看,他们现在吃的是什么。

就算是七皇子没有提出要去看看士兵们的餐食,他也得想方设法引着他们去看。

在两方都有意的情况下,郑葳一行人被带到士兵们吃饭的屋子里。

郑葳冷着一张脸:大胆!是谁克扣了士兵们的餐食!那领头的赶忙给郑葳解释:没人克扣,只是仓库里的粮食有限,段将军自从离开,就没有给属下这边运送粮草,现在吃的粮食还是之前的。

他悄悄给段立肖那边去了几封信,过了很久,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或者是看到有人过来运送粮草。

你说的是真的?那人就差对天发誓,绝无半句虚言。

郑葳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让他把这些日子的仓库账本拿过来,让她看看。

仓库账本不会对外公布,郑葳也不算是外人,而且她是最有可能解决这问题的人。

领头那人叫鲁雄,他看到郑葳看账本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一看就是往心里去了。

鲁雄直念阿弥陀佛,希望宁寿公主能够把这问题解决。

其实郑葳是在心里计算五百人每天吃多少,吃的粮食要花多少钱。

郑葳看了很久才合上账本:行了,这事我知道了,我会尽快解决。

听到郑葳一句准话,鲁雄心里叹了口气。

郑葳离开之前,看了鲁雄一眼:对了,还不曾问过这位大人的名讳。

鲁雄躬身道,小的鲁雄。

郑葳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阵子干得不错,辛苦你了。

鲁雄觉得自己完全是尽自己的本分,但也确实是辛苦。

每天就在想着,那些粮食,如何能多拖几天。

鲁雄,郑葳心里默念这个名字。

这个人是可用,她看了账单,仓库里的粮食还能再拖上第八天。

这人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不当粮草官还真是屈才了。

这人能不能当粮草官,这还得经过考察,但郑葳喜滋滋的回了家。

郑葳回到家,全家都开始忙碌起来,做出一副,举全家之力,帮助士兵们度过艰难的姿态。

郑葳先是把段立肖送过来的首饰当掉,这钱也确实是杯水车薪。

她又奔走于太明县的几个大商人家中,一个目的:借钱。

太明县的几个大户们,自打被段立肖搞过一次之后,有底蕴的豪绅富贾不剩下几家。

剩下的要么家里的钱财有限,要么跟段立肖是至交。

段立肖的至交不会借钱,剩下的那几家就算借到钱,也没多少。

更何况他们都不想得罪段立肖。

孙晴天看她无功而返,实在是可怜。

想拿出点钱,支援郑葳。

一沓银票郑葳看都没看:不用了。

郑葳手里有不少钱,她背后站着舒云萱,这大财主啥都不多,就是钱多。

但是郑葳要是很轻松的把钱拿出来,会被段立肖忌惮,这钱从何而来。

更重要的是,她很难达到自己收买人心的目的。

太容易做到的事情,不会被珍惜。

现在这样去富商家里走了一遭,钱从何而来的事情解释清楚了。

至于富商们都不承认是自己借的钱,这不重要,要相信无名英雄的存在。

总有那种做好事不愿留名的人。

郑葳的举动,也达到了收买人心的效果。

那一连串的举动,很快就传到了太明县的大街小巷。

军营里与世隔绝,但不代表什么消息都收不到。

五天后,郑葳把粮食和饷银,让人一同送到军营。

是的,还有饷银。

郑葳让他们吃饱饭,这是他们的基本诉求。

领饷银不是,领到时会是意外之喜。

但等到士兵们知道郑葳是通过当首饰,低三下四的求人借钱,才搞到的钱。

他们领到的饷银,就会变得烫手。

士兵们的记忆会更深刻。

而不是:我们快要吃不上饭了,多亏宁寿公主送来粮食,宁寿公主真有钱,谢谢她。

士兵们刚开始都不晓得郑葳搞钱的有多难,都是高高兴兴的领饷银,吃饱饭。

到了沐休的时候,往家里送银子,才知道郑葳先是当首饰,然后又去跟富商们借钱。

一时之间五味陈杂。

吃谁的饭,听谁的话,这是一方面。

可若是上一个明明很有钱的主子,却不愿意养自己。

这时,来了那么一个看着不太富裕的人,看到自己快要吃不上饭。

他说:没事,一定能让你们都吃上饭。

他把自己的家业都给卖了,到处低三下四跟人借钱,好不容易凑够钱。

不仅让自己吃饱饭,还要给自己发工钱。

这感情又不一样。

作者有话说:我的五一假期结束了,ye感谢在2022-05-01 00:12:18~2022-05-02 00:20: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独孤磨叽 5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