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李阀祸事

2025-03-28 09:12:17

出了大兴城,马车仍是一路向东,安隆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闲话,李秀宁不时插插嘴,凌风则像个闷葫芦,半天才蹦出一两句来,也没有下车的迹象。

毕竟是帝都,城内街道皆由整齐的石板铺筑而成,就连城外的车道修整得还算可以,宽阔平坦,非常舒适。

凌风用神识一扫,依稀觉得好像是后世的水泥,不过他对工程建筑不大了解,又想若是大兴有水泥,没道理不在全国上下推广,起码他来这世上后经过这么多城市都没见过,暗忖多半是自己搞错了,也就没放在心上。

回头望眼视野中逐渐变小的大兴,凌风思绪纷飞,难以平静。

在城中所待时间虽短,可这些日子来发生的事情似乎比过去的一年都要丰富多彩。

大兴之大,乃为华夏历代都城之最。

城池之坚之险,完全可媲美新都洛阳。

城内的存粮亦随着大隋的日渐强盛不住增多,不出意外,可在大军四面围城时坚守一年有余。

然而,正是这样一座雄伟的帝都,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下,面对李阀的围城居然坚持了不到十日,不得不说讽刺之极。

每念于此,凌风不禁感慨万千。

杨隋若是上下一心,又焉有此祸?可惜,再坚固的堡垒都是可以从内部攻破的。

同时又对这个世界的军事战争升起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当个人武力达到近乎神魔的程度时,所谓世俗的战争只是个笑话。

像三大宗师,像李玄霸,这样的绝顶高手要潜入城中刺杀,谁也阻挡不了。

天底下什么城破不了?如果双方都有这级数的强者威慑也就罢了,可问题是杨隋穷途末路,日薄西山,只能是个待宰的羔羊。

不过打仗讲究以正合,以奇胜,堂堂正正的攻防战才是正道,才是王道。

一个新的王朝的建立崛起决非江湖比拼这般简单。

在这里,凌风尝到从未有过的挫败与耻辱,那神秘莫测的尊主究竟是谁呢?穿越者?天地间还有其他人到达这个世界?这里的一切会否只是冥冥中主宰的一个闲极无聊、一时兴起的游戏?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这里的人和物都是如此的真实,他又怎愿去怀疑?而且经历了洪荒之行,他对真幻之分都不再那么注重。

真也好,幻也罢,只要自己活得精彩,生命中不再有遗憾就行。

他绝不允许祝玉妍的悲剧再发生一次!想到此处,凌风心中涌起对力量的强烈渴望。

李阀啊李阀,你们等着,我凌风还会杀回来的!这时他早将杨公宝库置之脑后。

世俗间的一切在他的心里变得越来越淡,只有这份恨意已成心结,竟是越来越深。

李秀宁陡然感到身边男人森冷的杀意,不由一惊,好在这股杀意转瞬即逝,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只是她的幻觉似的。

她还未详加思索,只听安隆忽然惊道:咦,前方有人在动手!在哪里?李秀宁拉开车窗,探出头来,却没有看到什么,连声音也听不见,一脸奇怪道。

凌风心情平复下来,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莞尔道:要想见到那些人,还得再过上四五里才行。

安隆能有此发现,想来是因为先天高手强大的听觉。

顿了顿又道:呵呵!胖子,前面可是有你的两个老朋友啊。

老朋友?安隆眉头一皱,暗中忖道:该不会是辅公祏跟左游仙这两个混蛋吧?这回来大兴的老朋友太多了,他还真不知凌风说的是哪几个。

凌风含笑不语,其实这些与他何干?此刻他之所以仍在车上,不过是想多打坐片刻,熟悉体内真元的运作,届时找个藏身之地,安心在意识空间里寻得祝玉妍,那就天大地大,再无人可阻挡他的脚步了。

回想在大兴的这些日子,什么牛鬼蛇神都一股脑来算计他,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凌某虽非坏人不假,但也绝不是什么良善任人欺凌的人物!昔日的恩怨耻辱,来日定加倍奉还!李秀宁最见不得他这什么都藏着掖着,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问道:我们这样慢悠悠地走着,你就不怕大批军队来?军队有专用的箭弩,投石机等,一旦成批的发射,一波一波地来,就是大宗师好似铁打的身子也挡不住这种冲击。

李秀宁这样问,自己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也不甚了了。

是在担心他么?应该不会吧。

凌风连大宗师也算不上,当然怕,不过那是给军队团团围住的情况下,此时他光是自动散发的神识范围就有十里之遥,什么风吹草动,虫鸣蚁行,都难逃他的感应,他又怎么可能陷入那种极端不利的境地?没有人傻到像个靶子一样任人射吧。

武功一旦进入入微之境,除了可以驱使天地元气为己用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人体的各个部位了如指掌,哪块骨头关节最脆弱,哪个穴道有什么具体的作用,都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所以他们可以以最小的力气杀掉敌人。

所以对他们而言,没有严格军纪的千军万马一点都不可怕。

这些高深的武功他自然不便向她解释,估计李秀宁听了也会觉得他在瞎掰,就道:你那老爹自顾不暇,哪还有闲功夫理会我这等小角色?李秀宁心中一紧,急道:我爹怎么了?车外安隆也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对凌风的情报佩服不已,胖子我怎么就不知道李渊老儿有什么值得烦心的事呢?不过,这一路走来,他早有此预感,毕竟以李阀的战斗力与对凌风的重视程度,集合在城门参与狙击的战士太少太少,以致他们出城出乎他意料的顺利。

李渊一定收到什么情报,把原本手头击杀凌风的重要事件放下了。

凌风背靠在车壁上,伸臂打个哈欠道:此回西秦薛举父子入城的事情,你不知道么?李秀宁摇摇螓首,确是不知。

想必父亲也不知道,不然定会倾力追杀,那时渭西至河西走廊一带就会唾手可得,不费吹灰之力。

薛举号称西秦霸王,除武功不俗外,行军打仗也极有一套,但他一旦身亡,手下不乱作一团才怪。

他的儿子薛仁杲可没有乃父的威信,听说此人性情暴烈,刚愎自用,虽可能在武学上青出于蓝,其余不值一哂。

凌风道:他们父子早有夺取关中之意,只是受限于兵马钱粮,计划只能一拖再拖。

他们这回入城,本就打着里应外合的主意,可惜被你们李阀抢先一步。

你说薛氏会放任李阀稳定局面,占据关中么?薛氏父子二人亲自考察大兴的城关防守,并掳劫出云公主杨若惜,结果给祝玉妍搅了局,更不幸的是没料到李阀神兵天降,完全打破他们的战略部署。

李秀宁玉容一缓,轻舒口气,不屑道:小小一个薛举,土鸡瓦狗尔,父亲与二哥还不把他放在眼里!实情确是如此,李阀是大隋的四姓门阀之一,高高在上,像薛举之流,不过是泥腿子罢了。

薛举在关西享有威名,在他们看来,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凌风嗤笑道:李阀若是久战的百炼之师,对上薛举的西秦军当然不在话下。

可是李阀月初起兵,十日破城,这数十万军队多数都是乌合之众,你以为能打得过与西域胡人经过几场恶战的秦军么?李秀宁无言以对。

李阀五月起兵叛隋,后与突厥议和,休整一月后急行南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势如破竹,顺利得好像一场不真实的梦境。

军队士气高昂是不错,可是没有真正的生死磨砺,军士与新兵蛋子根本没有两样儿。

慈航静斋的支持是把双刃剑,想必李渊也一定能认识到这点,他决不致天真到以为占领这座帝都就真的乾坤定矣。

要想坐拥关中,静观中原群雄逐鹿,待他们争个你死我活,人困马乏,好捡便宜,绝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首先得有个安稳的后方,西秦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强大敌人。

北方民风彪悍,李渊的并州军主要兵源来自太原及河东,但这点与西北的秦军相比没有任何优势,那里的人生活条件更加艰苦。

李渊比薛举强的地方在于他有钱,一百余年的门阀积累下的财富、人脉是小世家、农民军怎也无法比拟的,何况他们牢牢掌握着打仗时更为重要的情报网。

从这点讲,李阀未尝没有一战功成的机会。

战胜西秦,李阀的战士就可能成长为无敌天下的雄师,但李渊可不希望这敌人过早到来,否则这些未经磨练的士兵交战起来跟送死无异。

然而,他要失望了。

时间,是凌风曾经奢望的东西,现在李渊显然深有同感。

凌风又道:如果只是薛举倒也不惧,以李阀的人脉,慈航静斋的隐藏实力,要想守住大兴这座坚城,以逸待劳,击败西秦也非是不可能。

可是河东未靖不谈,太原兵戈又起,李阀若是能应付得了这场大祸,自是海阔天空,否则定是灭顶之灾!李秀宁心脏急跳,反驳道:河东有我大哥在,怎么还会出乱子?凌风知道李建成多半不会像史书里那般无能,但估计也强不到哪儿去,可惜啊,不然倒还有几分机会给李世民、李玄霸添点乱子,叹道:你大哥就是再有能耐,可他要是对上窦建德的长乐军又有几成胜算?窦建德起义甚早,为人义气仁厚,在河北一带享有极高的声望。

李阀率军入关,搅得山西大乱,他又怎会不趁机分上一杯羹呢?李建成即使谋略过人,但也是纸上谈兵,怎么敌得过窦建德的久战虎师?那太原又是怎么回事?突厥与我阀有过协议,互不相侵,这才短短一月,难道他们会背信弃义不成?李秀宁心乱如麻,如今李阀的根基就在太原,所储的大批粮草军饷都在那里,兵士又多是晋北人,一旦太原被占,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最令人担心的是留守太原是她的四弟李元吉,李四有多少才干,她比谁都清楚,这家伙除了在武功一道上有点天赋外,性情暴躁,还未成器,可别误了阀中的大事才好。

错!错!错!凌风连连摇头。

李秀宁美目紧盯着他道:我哪里说错了?凌风笑道:非我族类,其志必异。

突厥狼子野心,与隋交往多年,背信之事做的还少么?杨隋初建时,突厥来犯,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文帝从长孙晟之计,分化突厥为东西二部,这才使其由盛而衰。

东突厥称臣,隋以宗室女妻之,两国进入短暂的蜜月期。

但即使如此,边境仍是时有侵犯,毕竟突厥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比不得中原繁华,加之侵略成性,又是部落联盟而成,各部族未必会遵从大汗号令,打草谷这种小事再正常不过。

何况这样有个好处是可以保证族人的野性不失,可汗当然是睁只眼,闭只眼,隋朝对此也是没辙。

尤其是杨广远征辽东失败后,天下动荡,突厥自然不甘臣服,在大业十一年悍然犯境,困杨广于雁门,使其帝王威严丢得一塌糊涂。

国家之间无所谓信义,最在乎的是利益,最看重的是实力。

这是铁一般的真理。

李秀宁不信道:当时颉利以长生天为誓,还会有假?刘文静作为李阀代表与颉利歃血结盟,在这方面没有欺骗李阀的道理。

绝大多数草原部族都信奉长生天,有几人敢撒谎欺骗神灵?李秀宁有这想法不足为奇。

凌风来自后世,当然不信这套,说道:假是假不了,但突厥不出兵,不代表刘武周不会动手!刘武周在今年(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于马邑(今山西朔州)反隋,为得到突厥支持,受封为定扬可汗。

手下大将宋金刚建议道:入图晋阳(太原),南向以争天下。

因为太原有充足食粮和库绢,深得其垂涎。

李秀宁喃喃道:不可能!突厥为什么要对付我们?凌风慢条斯理地道:成也静斋,败也静斋。

慈航静斋?李秀宁何等聪慧,当即恍然。

慈航静斋是天下白道的领袖,此次与李阀合作,落入有心人眼里,那就代表着这群尼姑在支持李阀夺得帝业。

突厥要的是只温顺听话的狗,而不是随时可能反叛的狼。

既是如此,突厥想要抛弃李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对!李秀宁忽然道。

凌风讶道:哪里不对了?李秀宁不答,反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消息的?凌风笑道:当然是听你老爹说的。

以他的功力,在城中时偷听个消息轻而易举。

若非这几则消息令李渊焦头烂额,不敢再多分将士,不然凌风他们要想出城,只怕还得多花许多力气。

李秀宁沉吟道:这里距太原足有千里,消息传来已经很晚了。

刘武周就算是整军突袭,到太原城下也得数日,那么说突厥早有犯我之心?凌风漫不经心地道:这些我哪清楚,或许颉利早就看你们李阀不顺眼也说不定。

毕玄那老头子都能南下江都夺取《战神图录》,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呢?他没有说出的是,本应归西的李玄霸都能重返人间,武功高强至令他都惧怕的尊主与袁天罡都能现世,足见这早已不是他所熟悉的《大唐》了。

会不会这就是他与独孤求败师徒二人穿越而来引起的蝴蝶效应?李秀宁沉默不语。

因为她已无话可说。

她好想回去与家族一起面对这次灾劫,可是这两位肯放她走么?迄今她仍摸不准凌风安的什么心思。

她还不知祝玉妍肉身被毁一事,否则她的心中更是忐忑,担心不可知的命运。

就在这时,她终于听到兵器交击声。

凌风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