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苦笑道:羲和,不带这样耍人的吧?怎么可能?不管这是否他所熟悉的世界,凌风都无法认可人类竟是女娲放逐的巫族衍化。
不过转念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巫族这个血统怎么着也比类人猿强点吧……(这话有点大不敬,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我有必要骗你吗?羲和舒展身体,站了起来,温柔如水的眸子里射出奇异的韵味。
凌风黯然摇头,忽又奇道:那么你到底是不是人?他这话换在后世定是无礼之至,这时却再正常不过,羲和似笑非笑地盯着他道:这个问题在你心里想必藏了很久了吗?凌风尴尬点头,羲和柔和的目光此时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一样,刺的他面皮发烫,它好像在无声传递讽刺——你这个色狼!羲和踱步至湖畔,顺手摘下一片青色树叶,放在手里轻轻抚摸,好像那是她最亲爱的情人,叹息道:我当然不是人类。
却没有说出她的本体。
凌风倒没有怎么失望,问道:那你怎么会有人类的形态呢?羲和转过头来道:这就涉及到这五万年来的另一桩奇事了。
凌风本还待她继续谈下去,却听她道:你且休急,等我送你一件天大的好处。
当下凌风随她信步而走,权作观赏,一路行来,心中赞叹不已,这里的环境之美,竟丝毫不输于广成子的崆峒山,松坡冷淡,竹径清幽,往来白鹤,楼台缥缈,天气又不火热,完全不像太阳的栖息之地。
莫非上古仙境都是这般瑰丽如画?及至二层门里,眼前现出向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正中的格子开着,只见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
也不入室,羲和领他到林间石桌侧坐下,神秘一笑,道:稍待片刻,我去去就来。
飘然去了。
桌上有副棋枰,似是玲珑,凌风挠着脑袋看了半天也解不出来,围棋他只是略懂,哪看的明白。
好在他性子宽广,不曾入迷,对胜负也不往心里去,反倒省了心魔作祟。
换作其他争强好胜之辈,只怕会深陷入其中不能自已。
不久羲和就手托一个丹盘过来,其上有两个果子,香气馥郁,数里可闻,那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似的,四肢俱全,五官咸备。
人参果!凌风狂咽一口口水,眼冒绿光。
羲和微怔,讶道:我这果子从不外传,你是从何得知的?凌风大言不惭地吹嘘道:我来自天外天,我们那里自然有这东西,只是不常见罢了。
旋又搓搓手指道:这可是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啊。
羲和不理会他话中的真假,笑道:你倒有几分见识。
三万年前我侥幸得到扶桑神木的断枝,移植成功,却不曾想它竟极为难栽,只成了一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似这三万年过去,只结得九十个果子。
凌风心下奇怪,想不到她这里竟有这东西,那么《西游记》中那位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的人参树是哪儿来的?也不客气,忙不迭地吃了,却不敢像猪八戒那般囫囵下去,细嚼慢咽,只觉滋味甘甜芬芳,世所罕见,实难用任何笔墨形容其万一。
方吃罢,体内真元就倏地急速运转起来,凌风可清晰感应到五脏六腑间的经络间这股消化的能量立即转化为汹涌澎湃的洪流,分明是没有属性的混沌真元。
大喜过望,他连忙抱元守一,按已经修炼过的长生五图运行,周围数不清的元气顺着他的诸多穴窍急剧液化,一时物我皆忘,天人合一。
等他醒转过来,已是玉兔东升。
皎洁的月光洒下,他正好看到羲和痴醉如梦的眸子,她就那样托着香腮守了他几个时辰,顿时心底一阵感动。
此时他功力翻了好几倍,丹田里的真元储量暴增,无色的真元最多,居在中央位置,像是大片湖泊一样,周遭差不多围了一圈,分别是阴阳水木土五类,都约摸一方水塘大小,其间阳木两种真元也初具规模,盖因此地的阳气与木灵之盛稳居大荒第一。
幸运的是几类真元还没有多到短兵相接的地步,短期内还不必担心真元反噬。
羲和喜道:你运功完毕了?玉手伸出,帮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几绺发丝。
凌风点头称是,却不多言,只是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正在胸膛汹涌翻腾,继而淹没他的整个心灵。
羲和给他瞧得娇靥一红,近在咫尺的玉脸,肌肤细腻如瓷,又似是白玉里渗入了些许胭脂,诱人无比。
她收回葱指,嗔道:呆子,你看什么?凌风也不知说什么好,就举头望着天际的明月道:羲和,天上的月亮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也像太阳一样起于大荒的某个角落?羲和呼吸一窒,刚刚生出的柔和意境化为乌有,白了他一眼,撇着小嘴道:我怎么知道?我在汤谷待了几十万年,好久没有回过大荒了。
我所知道的有限知识都是太阳告诉我的。
太阳?凌风感觉古怪之极,怎么可能?太阳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会与她交流知识?羲和微笑道:太阳当然有生命,只不过他的念头转的太慢,说话吞吞吐吐的,连我都觉得与他交谈费劲。
凌风饶有兴致地道:是吗?既然如此,太阳应该认得月亮才对啊。
小时候唱的儿歌都是太阳公公,月亮婆婆,人家是一对来着……羲和长挑的眉毛弯成月牙,俏皮地道:我也曾问过,但月亮没有生命啊。
本来话是没错,但她这表情让人反生迷惑,难辨真伪。
凌风差点咬着舌头道:这样也行?羲和莞尔一笑,风情万种,看得凌风又是一呆。
嬉闹一阵,月上中天,羲和忽然道:不想再听听女娲的故事了吗?凌风心中不由升起几缕愧疚,自己可真是个花心大萝卜,而且是很花很大的那种。
点头道:想。
人类出现以后怎么了?羲和为他柔情款款地斟了杯琼酿,才缓缓道:人类在那穷乡恶壤之处,其余各族都以为他们定会就此绝种,不以为意,何况这种小族就是巫族中,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哪值得理会?谁知他们竟越来越壮大,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修炼体系。
直到五万年前,有一个人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晋阶天榜,由九十七名直往上爬,一路升到第三名,这才举世瞩目。
凌风倒没有多少震惊的表情,毕竟他进军武道及仙道的时间也不过一年,而这位突如其来的天才似乎比他强不到哪去。
只有羲和这等土著居民才会充分理解其力量提升的变态程度,短短一百年走完了别人几百万年走过的路,这远比一年走完别人几百年走过的路所给人的惊骇要多的多。
毕竟一个人的运气可能持续一年、十年,但想要持续百年无疑更需要大气运、大机缘。
他是谁?凌风问道。
羲和玉容依旧平静无波,道:他叫伏羲。
伏羲!凌风瞳孔骤缩,重复了一遍。
他的胸口有一种叫做嫉妒的情绪急剧萌发着,因为他想起流传甚广的远古神话传说。
在华夏,人类的起源有两种传说,一种是传统的女娲捏土造人,另一种是上古洪水暴发,几乎淹没了整个大陆,只有两个人逃到昆仑山上才幸免于难,为延续人类子嗣,不得已结为夫妻,他们就是兄妹二人,即伏羲与女娲。
凌风终于知道之前羲和为什么说看来你要找回自己妻子实力还不够,有的头疼了。
下面的发展他可断定定然与这伏羲脱不了干系。
又听羲和道:伏羲打遍天榜高手,从无一败,只差天榜第二与第一没有交手。
这时巫妖两族方才知道人类的存在,纷纷赶往南赡部洲,试图探知这种可以快速提升实力的方法。
那伏羲是人族第一高手,被尊为人皇,从不藏私,于是族中也出了不少强者,在巫妖不时阵亡的情况下,竟不断有人族闯入天榜。
两万年的光景不到,人类的足迹竟遍步四大部洲,成长为实力殊不逊色于巫妖两大族群的新种族。
由于他们脱胎于巫族,所以也尊女娲为祖,不过知情者视之为笑柄罢了。
经过几百年的利诱渗透,巫妖两族终于得到修炼方法,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这种方法只有人类的躯壳才可以修炼。
连巫族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每个身体都太大,结构与他们的后代人类大有区别。
这时几家欢喜几家愁,绝大多数妖类经过努力修行后都可以化为人形,而讽刺的是巫族却不可以,有得必有失,大概就是如此吧。
之后的一万年,妖族势力大增,把巫族打的大败,被迫求和,几十万年的伐天之战终于宣告结束。
从此大荒到处都可以看到人形生物的影子,寻常修士一眼未必可以看出哪个是人,哪个是妖。
好在这个并不重要。
三万年前,所有修士的注意力都投到惊世一战上,那是伏羲要挑战帝俊了。
这时天榜上两人排名并没有改变,他的个人实力应还在帝俊之下。
由于天榜从未出过差错,所以天下人对他并不看好,各地赌局的盘口他的赔率最低。
谁知此战给了世人一个难忘的教训,那就是天榜居然也是会出错的,不知有多少人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帝俊败北,随后下诏敕封伏羲为下界东胜神洲之主。
任谁都知道,帝俊使的是离间计。
因为这些年来,东胜神洲一向是巫族的地盘,温度适宜,灵气充沛,地理环境是四洲中最适合修炼的地方。
但这样一来,许多人类明知这是陷阱也要踩下去,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导致巫人两族全面对抗。
这场战争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天界号召妖人二族联合,在伏羲、帝俊都没有出手的情况下,竟打得巫族四分五裂,散落天涯,再也不成气候。
而女娲始终没有露面,若非天榜名姓犹在,还会有人怀疑她已经身死了呢。
天下总算平静了下来。
伏羲所创的新型修炼功法推而广之,没有鸿蒙灵气的限制,天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威严与效用。
帝俊急于提升功力,不再理会俗事杂务,闭关前下令天庭大小权柄悉数交给伏羲。
凌风暗呼奇怪,帝俊会有这么好心?道:天下妖族肯让伏羲这个人类统治么?羲和笑道:妖族种类繁多,当然有不肯的,但多数对人类并不反感。
妖人二族合力对付巫族,可是有战斗友谊的。
无论是妖还是人,彼此可没有歧视。
凌风好奇道:那个伏羲究竟创了一套什么样的功法?能引领潮流的当然是绝顶的天才人物,女娲如是,伏羲亦如是。
凌风听说这功法不受天地元气的制约,不由食指大动。
羲和解释道:当年女娲在九天上讲法一百余年,声音传遍了整个大荒,恩泽惠及四海,令每个生物都得窥长生大道。
她传授的法门是根据本体的形态,都可以食气养身,所以吸收的灵气越高级,就越可以操控元气,个体拥有的威能就越大。
而伏羲的方法与之迥然相异,可以说开创一个先河,将人类弱小的肉身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凌风感兴趣道:怎么讲?羲和不无感慨地道:人身有三百六十五处正穴,正好与盘古开天辟地后在天外天遗留的三百六十五颗星辰一一对应。
以前所有生物修炼都只是将提炼的真气存于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的是大脑,有的是心脏,有的是穴道,之后再将所得法力凝聚成丹,这种方法的修炼效率太低,对周围元气的依赖也太大。
而伏羲想出将人体窍穴与星辰元磁共震,可以极大限度地开发穴窍,并利用诸穴之间隐藏的某种关系,元气震荡,产生不可思议的神通。
凌风讶道:这叫什么突破?随着修为的不断提升,他对可称为法术的各种武功了解越来越深,万千法门说根到底,无外乎与元气相关。
如何吸收元气为己用,无论是将之吸纳到身体内部储存起来,还是以之凌虚伤敌,飞天遁地,都是增强个人功力所要面对的根本难题。
之前女娲传授给天下妖族的功法要紧处在于结丹。
元气入体,是为真气;真气凝炼,化为液态,是为真元;真元继续凝炼,变成固态,是为金丹。
金丹中蕴含了个体苦修的法力,法力越雄厚,所能施展的神通也就越厉害。
但其中的限制也是显而易见的。
世间生灵数不胜数,拥有穴位、经脉的只占一定比例。
就像人类习武之人有后天先天之分一样,初始修炼时要感应到气的存在何其不易,何况还得打通躯体的局限,吸收元气了。
具体如何做到吸纳元气,估计千百个种族中也未必能有一个个体可以成功,更别说高效地吸收了。
羲和解说道:世间比斗争锋,仅靠肉身蛮力乃是下下之着,高明者可以操控元气,施展神通,简单说来共有阴阳五行七类,其余衍生的风雨雷电雾冰霜等无论怎么变化,终不脱其樊篱。
可想而知,最强的当然是纯以意念伤敌。
意念无形无质,如何能伤敌呢?但它可以与宇宙虚空中神秘的能量沟通,一旦成功发动,就有莫大威能。
凌风了然,人体精气神合一时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最普通的一招也可能越阶击败对手。
一个人如果能时刻保持这种状态,别说大宗师,就是大罗神仙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这就是平常说的天人合一,人与天地融合为一体,谁人能挡?而这一切都与冥冥中存在的道息息相关,就像之前凌风方出九江城时在船上感悟一样,哪怕只是悟了一点半点,零星碎片,体内消耗的真气也如神迹般完全恢复。
羲和又道:伏羲的星辰感应法突破了地域时间以及种族天赋神通的限制,只要能够吸收日月星辰的精华,就可以迅速提升修为。
其要诀首先阐述的是一个观点——人身如宇宙。
整个大荒都是盘古神躯所化,山川河流与日月星辰相当于人身的经脉、血液、筋骨、穴窍,一齐构成了人的肉身。
正因如此,各类妖族为了更好的修炼,不得不化为人形。
凌风总算明白了。
即使是修炼有成者想要感应内部机体构造也很困难,所以修炼很需要天资,有的种族就十分适合呼吸吐纳,吸收元气,而多数却不适合。
想必那鸿蒙元气是最适合世间种族吸收的,或者对修炼大有裨益,所以才会让天庭觊觎。
至于究竟有多少强大,却不见得,不然帝俊也不致败于伏羲之手了。
现在伏羲的方法为所有修士提供了一条捷径,当然大受欢迎。
但要想改变与生俱来的肉身、化形成人,谈何容易,多半还有其他严格的限制条件。
最起码修为得提升到可以化形的层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