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38《无限制神话》作者:废纸桥 > 第0454章 东阳当年很粉嫩

第0454章 东阳当年很粉嫩

2025-03-28 09:16:31

一袭麻衣,白须白发,骑跨白鹿,踏波而行,声声铜铃清脆,呦呦鹿鸣回响,若真说起装逼,水镜先生也是不遑多让。

只是白鹿才刚刚上岸,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还未登上蛇山,立于黄鹤楼前,便见有一道人影,从很远的地方便破空而来。

隔着水镜先生还有上百米的距离,便已经双膝一软,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倒下来,一路滑行到了水镜先生面前,然后磕头咚咚作响。

晚辈李东阳,恳求水镜先生手我为徒。

传我通晓阴阳,以人胜天之术。

来人大声说道,语气激动,带着无穷期盼。

我凸!差点把这厮给忘了!东阳离……不对!现在还可以叫李东阳。

这个时候的他,还真是粉嫩啊!我看看……筑基后期修为,倒是比之前长进了一些。

这厮曾经还想收我为徒,在我面前装X不是一次两次。

要不要借这个机会,把他欠我都装回来,然后顺便收他为弟子,教他苍龙变?楚河一瞬间就脑洞大开。

水镜先生看着李东阳,似乎是一瞬间,就将他看的里外通透。

能坚持本心不散,不被恶念所执。

倒是个好孩子,怕是受苦了。

既然你想跟着我学习,那就先跟着吧!只是老夫多年前,便已经不再收徒,拜师一说,便不必了吧!水镜先生从白鹿背上下来,将李东阳一把扶起来,声音温和道。

咦!这就答应了?太简单了吧!传说中的弟子一求再求,师父假意拒绝,然后弟子死死纠缠,最后师父推脱不过才勉为其难答应呢?这完全是一步到位啊!你们这么搞,让作者君怎么水字数?楚河内心的吐槽之魂熊熊燃烧,脸上却挂着和煦的微笑,仿佛是对友人的机遇,而感到高兴。

真是个蠢物!水镜先生最擅长的是兵法、布阵、经世之学。

这个李东阳竟然选择去学那些玄虚难成的道学之术,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机。

一个士子跺脚说道,既羡慕又惋惜。

你既然这般羡慕,为何不也上去拜师?另有一个人在旁边嘲讽道。

之前说话的士子道:水镜先生虽好,但是此番再行出山,却是恶了曹贼,我等身后都有世家宗族,岂可因一时之兴起,而引得整个家族受难?言外之意便是,推崇、交好水镜先生之余,却并不愿意与其交往过甚,以免惹祸上身。

虽然此地是吴国,但是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知晓,这三分的天下,早晚有一天会被打破,大一统的局面势在必行。

世家门阀,一贯都是多方投注,或者超然物外,两不相帮。

如此才是长久之道。

当然这种行为,也依赖于世家本身的强大,宛如庞然大物,并非人人皆可取。

寻常人若是首鼠两端,左右摇摆,那便是取死之道,死不足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果不其然。

眼下这些人,都为名利而来,说的自然也都是名利之事。

至于读书、看文,继往圣之学,那就不过是个说法,一套说辞罢了!楚河面露嘲讽,却一闪而逝,人已经直接从黄鹤楼五楼之上一跃而下,原本整齐的衣裳,都故意弄得有些凌乱,脚下的鞋子明明穿的周正,却偏要弄得有些狼狈别扭。

隔着老远,便高声恭迎道:水镜先生大驾光临,在下喜不自禁,难免有些形容不整,还望先生恕罪。

一道道视线,犹如电光般朝着楚河的背脊射来。

如果这些人懂得什么叫弹幕的话,那么现在贴在楚河身上的一定是抄袭狗恬不知耻无耻之尤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等等词汇。

当年蔡邕迎王粲,情急之下,倒履相迎传为美谈,直到如今也经常被人拿出来当做名人乐事传颂。

楚河此举虽有抄袭之嫌疑,但是此情此景,再配合上水镜先生偌大的名声,等到传扬出去,楚河显然也就能跟着蹭一波热度。

众人心中暗骂楚河无耻,但是又何尝不是羡慕楚河的机会,还有此时的果断呢?虽然有做作的嫌疑,但是世人好名,水镜先生名为隐士,却未必能免俗,楚河此举令其颇为满意,便朗声笑道:早就听闻楚楼主的贤名,如今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楚河心中暗道一声:果然。

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

诸葛亮隐居南阳,南阳之人无人不知其才。

水镜先生隐于颍川,天下却宣扬他的美名。

这所谓的隐,不过是一种格调罢了。

最终目的图的还是一个名字。

等到将水镜先生请到了黄鹤楼。

看到了满屋子的藏书,水镜先生点了点头道:这些典籍,许多连老夫都不曾见过,今日有幸得见,倒也不枉老夫走这一趟。

楚河心中了然,这水镜先生果然是元神高手,也只有元神修士,方能一念之间,便看遍了整个黄鹤楼的万卷藏书。

李东阳亦步亦趋的跟在水镜先生身后,等到水镜先生入座后,不等江小白这个大伙计前来奉茶,他便已经自行取出了茶水、糕点、果品,摆在水镜先生面前,完美的充当着一个孝恭弟子的角色,虽然水镜先生没有收他为真正的弟子,但是要学东西,那就要自个醒目了。

古时候的师父,可不像现在的老师,恨不能拔开学生的脑袋往里面塞东西。

弟子不醒目,不懂得自发的去取悦师父,去用心学习,跟在师父背后一辈子,说不定都入不了门。

先是各位长者前来拜见水镜先生,然后是众多的士子。

一瞬间,水镜先生便成为了黄鹤楼内的核心,反而真正看书的人,少了很多。

就在热闹的谈话中,却有一队身穿黄色软甲,手持道门令旗的骑士,从山脚下迅速的朝着山顶而来。

等到骑士纷纷在楼前勒马定住,便听见有一人尖声大喝道:楼里的人速速出来,太史令有命,此楼有碍龙脉,破气藏煞,于国大不利,宜速速拆除,封禁十里,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