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称呼有意思,但仔细想想,在这个场合、以两人之间的关系,谈到的又恰好是这种事情,确实如此相称最合适。
大天尊答道:我在人间见到先生时,并不知其为太上;待闻太上之名后,便未见过先生。
就连青牛飞升之后,都未见过它家大老爷呢!大天尊开辟凌霄宝殿,又进入太上仙宫,只见到了青牛却未见到虎娃,那样也好。
想当初为仓颉时,他可是虎娃的尊长。
再入世为小九时,偷看大姑娘、小媳妇洗澡,还被先生抬脚踹过屁股。
如今恢复了仓颉的仙身,已身为大天尊,多少觉得尴尬。
大天尊动念思及当年人间往事,但别忘了这里可以瑶池仙界,一切都在瑶池金母的形神之中。
倘若是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在此地哪怕动个念头,都逃不过瑶池金母的感知。
瑶池金母瞪眼道:大天尊,您还干过这种事呢!刚刚还在叫随玉呢,转眼又换成了大天尊,口中称您,语气明显不对呀。
大天尊连连摆手道:玄嚣,你肯定是误会了,我当时是好意……再说了,人间小孩子的顽皮事嘛。
瑶池金母似笑非笑道:你那时已经不小了,什么事都懂了吧?大天尊连连咳嗽道:那不是我,那不是我,至少……瑶池金母打断他的话道:不是随玉道友又是谁呢?好吧,是你又非你。
随即语气一转,不再纠缠此事,又说道,青牛不是见不到它家大老爷,只是难见太上而已。
你方才说得对,其实见大道如见太上,非见其人……你说,虎娃那孩子现在何处,又在做什么呢?大天尊:或许仍在游历人间上古洞天,或许穿行于无边玄妙方广,恐怕只有玄源清楚了。
……虎娃出现在一片帝乡神土中。
帝乡神土并非凡人见知中某片地域的概念,仅以方圆多少里来形容是不确切的,但若勉强这么去概括的话,此地方圆千里左右,景致颇似人间贺兰山一带。
一条山脉横亘,空间由上及下层次错落分明,山一侧是无尽蛮荒,另一侧却见人烟村寨,皆是烈鸿子形神所化。
这里就是烈鸿子开辟的帝乡神土,烈鸿子称其为多宝仙界。
大天尊在神农原仙界的仙家法会上想起了烈鸿子,说来也巧,恰在这个时候,虎娃发现并进入了烈鸿子开辟的帝乡神土。
此处为何自称多宝仙界?烈鸿子最擅长的修为手段,堪比人间后起之秀、如今被尊为云中子的云起,就是炼化法宝。
烈鸿子的独门家秘法,就是将真仙烙印炼入神器之中,成为可寄托形神之物,只要有一件这样的一件神器尚存,便可保证他的真仙形神不灭。
想当年他被伯羿重创尚能逃脱,便是凭借这一手段。
但凡事有利有弊,真仙烙印来自分化形神,烈鸿子相当于把自己的神通法力分成了很多份,除非将这些神器集合在一起布成仙家大阵,才能发挥其巅峰实力。
想当年,烈鸿子将虎娃引诱到星辰虚空中布下埋伏,就是想这么除掉虎娃,结果却失手了。
烈鸿子那一次失手,仓皇逃去之时,收回了炼制为真仙烙印的分化形神,但从上古时便辛苦搜集与炼制的多件神器都放弃了,后来皆被虎娃收去、置于薄山分宝崖。
此刻看多宝仙界,很多事物似人间景致,但其实皆是神器所化,比如这条似贺兰山的横亘山脉,能明显地看出有两道并行的连绵山脊。
它是置于大地上的珠串,每颗珠子都是一枚神器,而连为珠串后又是一套神器。
不知烈鸿子是否听说过虎娃最早的随身法宝石头蛋,连续将九九八十一枚石头蛋合炼为一器,曾经就化为一串手珠戴在腕上。
但烈鸿子应该听说过息壤神珠,崇伯鲧就曾以息壤神珠化山脉阻住洪水。
烈鸿子炼不成息壤神珠,但他却炼制了很多枚类似的神珠,化为帝乡神土中的山脉。
这方世界亦有日月循行,而帝乡神土中的生灵所见的日月,其实也是神器所化,甚至那漫天星辰,亦是烈鸿子布于无尽虚空的一把神砂。
再看蛮荒中起伏的丘陵,村寨人烟中的江河,很多皆是如此。
这么多神器布于帝乡神土,赫然也是一座仙家大阵。
这座仙家大阵是无敌的,但同样也是无聊的。
帝乡神土本就是烈鸿子的形神,在这里他要对付谁呀?如果不想让别人进来,别人就进不来,动念就可将外人放逐,至于帝乡神土中由形神造化的一切,他动念之间便可将之湮灭。
仙家在自行开辟的帝乡神土中,本就是自我世界的主宰,如此做,只能说是烈鸿子本人的某种恶趣味或者习惯吧,仙家也是有爱好的嘛。
烈鸿子当年的神器几乎都丢了,遁入无边玄妙方广中再也不敢露面,根本就没有机会搜集天材地宝,又哪能炼制这么多神器?这事其实并不难,他既开辟帝乡神土、求证相当于天帝的修为,自可在形神中以见知造化,只要能够维持这方世界的运转,不致使其自我崩溃即可。
神器就来自于帝乡神土本身,在这多宝仙界中,它们就是真真正正的神器,布下了举世无敌的仙家大阵。
但另一方面,这也仅仅是烈鸿子的自娱自乐,或者说是一种自我追求。
他当然已离不开帝乡神土,而这些神器谁也带不出去,对于多宝仙界之外,就等于不存在。
虎娃刚刚在多宝仙界的山脉上空显露形神,就听一个愤怒的声音喝道:是你?你怎么来了!听不见开口者在何处,这只是仙家神意之音,又好像是整个世界在说话。
虎娃笑着答道:你想我,我就来了呀!……你若不开辟帝乡神土,我还真不好找你。
烈鸿子:未经我的许可,你怎能进入我的多宝仙界?虎娃:大道之存,非你我所能宰。
烈鸿子惊怒道:这是何等修为,可穿行诸天万界?虎娃:大道显化之处,为我所悟、与我有缘者,皆可现。
哪怕烈鸿子已求证天帝成就,虎娃的番话,也远远超出了他的修为见知。
烈鸿子求证的其实只是相当于天帝的修为,他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天帝,其处境连恒娥仙子都远远不如。
如今天庭众仙,皆知恒娥仙子与广寒仙界。
只是恒娥仙子性情冷清,不喜被人打扰。
若是她好客的话,有的是仙家愿意拜访广寒仙界,无论是游历还是长驻,总之广寒仙界可以很热闹,只是恒娥仙子志不在此。
可是烈鸿子呢,他真的就等于消失于无边玄妙方广中了,假如虎娃今日不找来,恐怕永远也不会有人来到。
虎娃所说虽超出了烈鸿子的修为见知,但烈鸿子多少能领悟其中一部分。
假如烈鸿子没有开辟帝乡神土、没有时常动念想起虎娃,虎娃想找他恐怕还真不容易。
凡人也许难以理解烈鸿子的处境,认为其自我放逐于无边玄妙方广,便是一无所有的孤寂凄清。
但凡人又怎能知仙家逍遥之妙,更何况已有烈鸿子这等修为。
真仙极致之境,便可造化自我灵台世界,无论是开辟帝乡神土还是开辟金仙世界,皆须此修为为根基,甚至还可以追溯到身为凡人时所堪破的梦生之境。
但真仙极致境界所拥有的自我世界,完完全全只属于自己,且时刻随生随灭,对他人而言并不存在。
勉强打个有点不伦不类的比方吧,就像白筐子做大梦,一个白日梦就造化了一个他想要的世界,回头这个梦结束了,或人清醒了,世界也就消失了,然后又做了个白日梦,又是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大道运行规则也可能是不完善的,有时候也会自我崩溃。
但是开辟帝乡神土的意义就不同了,这是修为更进一步的成就。
帝乡神土就是形神所化,大道规则是完善的,至少是自我完善的,仙家的意志就是世界的主宰。
其实帝乡神土并非封闭的世界,否则众天帝开辟的仙界怎么会有人飞升,又有那么多仙家往来并长居呢。
帝乡神土是真实存在的,只要进入这方世界中。
只是烈鸿子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开辟的帝乡神土,与完全封闭并没什么区别,他再也不敢回到人间,后来也就几乎斩断了与人间的一切缘法,这才开辟了帝乡神土,本就是打算自己跟自己玩的,拥有这方世界倒也不错。
帝乡神土中还造化了万千生灵,有人间村寨,烈鸿子自可永享逍遥长生,这是他的修为成就。
但他真的斩断了与外界的一切缘法吗?至少他开辟多宝仙界的缘起与虎娃有关,就是因为虎娃,他才自我放逐于无边玄妙方广,从不敢回去到不再回去。
尽管已不再与人间发生任何关系,但他也会想到自己为何会如此,当然也就会想起虎娃。
所以多宝仙界与虎娃有缘啊,其中的缘法就看怎么理解了。
而且虎娃也等于告诉了烈鸿子,他如今的对大道的感悟,已涵盖与包容了烈鸿子的修为见知。
烈鸿子虽未显形,但听整个世界发出的仙家神意,就在咬牙切齿:我不论你如今有何等修为,但来到了这里、在我的世界里,就别想再走了!虎娃笑道:是吗?你尽可一试。
烈鸿子:在这里,你难道是我的对手吗?虎娃仍不紧不慢道:在这一方世界,你当然是无敌的,你说了算……话音未落,整个世界的攻击已经展开了。
烈鸿子发动了布置于帝乡神土中的仙家大阵,烈日辉光斩落,无数星辰呼啸而至,山脉崩射、江河漫卷,整个世界瞬间面目全非。
烈鸿子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只要在这个世界中,斩杀虎娃其实用不着运用这种手段,他。
但烈鸿子吃不准虎娃如今的修为境界,而且已经将多宝仙界布置成了仙家大阵,就要施展最稳妥、最强大的攻击。
多宝仙界中已是生灵涂炭,虽还不至于崩溃,但也是满目疮痍。
这个世界就是烈鸿子的形神啊,也相当于其形神受了重创。
如此重创倒不至于让烈鸿子殒落,只要斩杀了虎娃,假以时日还可以渐渐恢复,反正烈鸿子几乎是不惜代价了。
可是这近乎可以毁灭世界的一击过后,再看虎娃的形神,仍凌空立于那条已崩颓的山脉上空,近似毫发无伤。
虎娃仿佛就是一个幻影,方才的攻击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但所谓幻影只是常人的理解,哪怕是幻影的存在,也是一种实有,而在这一方世界中,只要烈鸿子不允许,就连幻影都不可能存在,虎娃又如何能不受这一击的影响呢?只听虎娃笑道:烈鸿子,你这一击果有毁天灭地之威,自己将自己揍得不轻啊!整个世界都在惊呼道:穿行诸天万界、万法不沾身,你是怎么……烈鸿子说不下去了,他不知该怎么理解所见到的这一切。
虎娃缓缓开口道:我无法直接向你解说,倒可以告诉你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最后还想问你一句,你这样有意思吗?整个世界都沉默了,或者说停滞了,风止云歇、百川不流,仿佛是一瞬又仿佛是永远,忽然间时空重新运转,整个世界又活了过来。
烈鸿子终于现形,在半空中下拜道:拜见太上!虎娃方才的话中带着仙家神意,介绍了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也包括天庭开辟诸事,所以烈鸿子称呼虎娃为太上,而他这一拜倒是耐人寻味。
虎娃微微一侧身,又问道:你还有何话想说?烈鸿子答道:我在人间时,也曾开辟仙家洞天,名多宝界,如今传承已绝、无人再知。
太上将来既打算将人间隐迹诸上古洞天挪移至昆仑仙境,也将多宝界一并挪移了吧,算是了却我的人间之憾,那里还有我留下的炼宝传承。
虎娃点头道:好。
随着他的话音,天地山河消失不见,虎娃见证了一位天帝形神的消散。
他又重归无边玄妙方广,再一伸手,握住的却是玄源的手。
玄源问道:烈鸿子如何?虎娃答道:如今已无烈鸿子。
仙家神意尽可能介绍了方才的事情。
虎娃出现在多宝世界,万法不沾身,既如此,他本人同样也不会直接将烈鸿子怎样。
但虎娃出现就是缘法,烈鸿子已做出了选择。
太上,难见其人。
这回烈鸿子倒是当面拜见了太上本人,然后他自己就不见了。
玄源叹道:帝乡神土为其形神,他若去,则形神无存,若发愿转证金仙,来者须历再化形之劫……瑶池金母还在等你呢,不知她此劫凶险如何?虎娃:瑶池金母虽与烈鸿子不同,但此劫未历便未知,只看修行缘法吧。
她等的是九转紫金丹,而我手中虽有九转紫金丹,却是九重天仙界众地仙之物。
玄源:九重天仙界,如今你能去得了吗?虎娃:既去得了、也去不了。
若是一定要去,等同强唤太昊天帝回归。
玄源:太昊天帝何时回归?虎娃:既然你问到了,那应该就是此时。
玄源忽有莫名感应,惊叹道:还真是此时,九重天仙界已现。
虎娃:你且去兜率天宫等我。
玄源去了太上仙宫,虎娃立于无边玄妙方广,不知为何发出一声长叹,似在思索什么。
以他的修为,还有何事难知难解,竟会露出这样神情呢?第079章、第080章、第081章、化清风(完本)九重天仙界,太昊天帝背手而立,羽衣飘荡、银发飞拂。
帝乡神土中此刻有风,仿佛天地间无处不在的清风,但什么风能吹动参天建木呢?太昊身后的参天建木在风中摇曳,可望见九枝招展。
若只是一株普通的树,这般风景或许很美,但这是一枝一世界的九重天建木啊,感之若地动天摇!虎娃来到九重天仙界,感受到的就是这天地间的神风,若不是已有万法不沾身之境,他这个外来者即就会被吹走、重入无边玄妙方广。
虎娃的发丝与衣袂亦随风而荡,来到近前行礼道:拜见天帝!太昊站在那里,他的身影就似参天建木、他的形神就是这一方世界,金色的眼眸看着虎娃,微微点了点头道:虎娃,你来了。
虎娃亦点首道:是的,我来了。
太昊:天庭仙界已现?虎娃:不久前的事情,有众仙家齐贺大天尊。
话中带着仙家神意,不仅解说了仓颉再转为小九、求证金仙成就、开辟凌霄宝殿、见证天庭仙界衍生造化的过程,也解说了其中的修行真意,含大道指引。
良久之后,太昊才再度开口道:镇元子未至?这话问得稍显突兀,虎娃答道:大天尊与众仙于凌霄宝殿饮宴时,镇元子未至。
后来大天尊去拜见轩辕、神农二位天帝,又去见了瑶池金母,而后下界远游,至今未归。
倒是这一阵子,镇元子到了天庭仙界游历,此刻应该还在那里呢。
太昊:大天尊下界远游之事,我知道……虎娃,你师尊剑煞已与武夫一起离开了。
这里是帝乡神土,抛却凡蜕的武夫和剑煞,怎么可能离得开?因为剑煞有一个好弟子,他和武夫已经提前拿到九转紫金丹,在虎娃来到之前便已离开,并未告别。
也许不告别更好,曾经的一世修行斩尽,再入轮回中,不知将来者是谁。
虎娃躬身奉上了三十六枚九转紫金丹,低首道:受天帝所托,神丹已炼成,恰足九重天仙界中众地仙之数。
太昊收起神丹,向虎娃行礼道:多谢太上!这一声太上,叫得虎娃心中一紧,张口欲言又止,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只见太昊又一挥袖,那些九转紫金丹已洒落九重天仙界各处,他缓缓开口道:九重天仙界不留真仙长居,若无踏过建木九枝之愿,也不欢迎真仙做客。
自古及今,抛却凡蜕飞升至此的地仙亦不多。
虎娃插话道:那是后来亦有列位天帝开辟帝乡神土。
他们皆是得到您的指引,曾踏过建木九枝,我亦如是。
太昊:我开创了此道,而神农和轩辕做得比我更好,他们才是真正的天帝。
这话又不知该怎么接了,虎娃干脆住口不言。
太昊的目光穿过虎娃的形神,仿佛站在世界的中央在遥望整个九重天仙界,包括九枝世界中的无尽事物、万千生灵,又缓缓开口道:你曾在此修行,见过我当年的那些族人。
我将他们造化而出,皆如当年形容身份,在此永享长生,虽非当初人间之辈,却也是他们自己。
这九重天仙界中的万千生灵,自从禀造化而生,亦是他们自己,并不只属于我……虎娃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九重天仙界中的生灵,哪怕是太昊于自我形神中以见知造化,但也是真实存在的、真正的生灵,并拥有独立的自我。
非是幻象,更非受太昊操控的傀儡,若是那样,这一切就毫无意义,更谈不上什么天帝成就。
太昊说话时,虎娃莫名感应到帝乡神土中有某些存在消失了,就是飞升至此的众地仙,包括与虎娃颇有渊源的、开辟步金山小世界的几位上古仙家祖师。
有些人应当是不愿意走的,可是他们如今只能依托帝乡神土而存,若九重天仙界不在,亦将形神俱灭。
能得九转紫金丹之助,可再入轮回,也算是最后一线机缘。
太昊继续开口道:我有负于他们。
虎娃:话倒不必这样说。
太昊却摇头道:是我留下的登天之径,他们当年飞升时,是认为可入仙界永享逍遥长生的。
而如今九重天仙界将不存,当然是我有负。
虎娃: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所有,比如武夫大将军,若非得登天之径指引,恐早已殒落。
或殒落于修行,或殒落于天劫,更别谈什么飞升了。
太昊反问道:所以说今日之去,反倒是回归本来面目吗?虎娃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太昊又叹道:当年山河图之惨剧后,我便立誓不伤天下有灵众生,更何况我于形神中造化之万千生灵。
而我也曾发愿,悟大道另有所证……随着话音,虎娃只觉眼前银丝飞舞,整个九重天仙界化作了一阵清风散去。
帝乡神土本就是于无边玄妙方广无中生有,而如今重归于无。
这个世界消失了,连同造化之山河与其中的万千生灵,连同太昊天帝的形神。
虎娃站在那里,是指引者亦是见证者,亲眼见证太昊天帝发愿,又应劫而殒落。
然而与此前多宝仙界毁灭的情况有所不同,九重天仙界的消失,伴随着大道无形的凝炼,无边玄妙方广中留下了一道无形精气。
太昊天帝什么都没带走,帝乡神土中所有的造化真意、他有生以来所有的修为法力,都化为这道无形精气留给了虎娃。
当年虎娃在神釜冈小世界斩杀真仙计蒙时也曾得到过类似之物,这无形精气不是说有就能有、说留就能留的,与殒落之际的发愿机缘有关。
计蒙当年是别有用心,因机缘巧合而留;而太昊天帝如今有大愿,散尽形神与帝乡神土而成。
不知不觉中,虎娃已泪落如雨。
虎娃需要九转紫金丹的药引,太昊天帝殒落时便给了他足够的药引。
所谓的仙人泪,只是这药引的替代之物,皆属可遇不可求。
有些东西世间遍寻不得,等得到时,却一下子又有了太多,甚至是情非所愿。
抛却凡蜕飞升九重天仙界的地仙,已得九转紫金丹而去,此药引太昊天帝不是为他们而留,而是给所有飞升帝乡神土的众地仙而留。
是他开创了天帝成就,后来列位天帝皆是得其指引而开辟帝乡神土。
所以那些抛却凡蜕飞升帝乡神土的众地仙,太昊天帝亦给他们留一线机缘。
无论是太昊天帝留下的那道无形精气,还是虎娃洒落的忘情之泪,其实都足够了。
如此算来,反倒是神农天帝当年留在神釜冈小世界中的灵药不够了。
但虎娃这些年来,游历人间各处上古隐迹洞天,又搜集到无数灵药奇植,有的尽管不在原先的丹方中,但以虎娃对物用灵性的精通,亦可改换丹方炼成九转紫金丹。
……不知在人间何处远游的大天尊忽有所感,下一瞬间他已飞升至无边玄妙方广,未回凌霄宝殿,而是直接来到了瑶池仙界。
他刚一现身,瑶池金母就一把抓住他的手臂道:九重天仙界已散。
大天尊点头道:我已知晓。
瑶池金母:炎、黄二帝仍在,而青帝已殒。
两人神色皆很凝重,大天尊又说道:太上已归兜率天宫,而兜率天宫不得再入。
待其再度开启之时,便是你应劫之日。
……虎娃回到兜率天宫,脸上泪痕未干。
玄源迎上前来道:你怎么了?虎娃摇了摇头没说话,只以仙家神意相答,玄源默默地倚在他的怀中,两人半晌无言,良久之后。
玄源才说道:不知人间能否再见青帝?虎娃沉吟道:太昊天帝已殒,形神无存,但人间或可再见句芒仙童,只是再现者已非当初句芒。
玄源:这又是何等玄妙?虎娃搂着玄源的肩膀道:太昊天帝之修为,已能窥见天机,而天机总留一线,或许就在句芒仙童曾于人间的行迹……此非我所能言,如今受太昊天帝所托,我要炼丹了。
兜率天宫的云阶下方,正在山谷中水潭边打瞌睡的青牛突然站了起来,有些吃惊地仰望云端。
它感应到大老爷回来了,但云端上的仙宫却随即隐去不见。
……虎娃于兜率天宫闭关炼丹百年有余,人间已是武王伐纣……周代商而立,但这一切纷争与虎娃及天庭众仙无关。
百年之后,忽有无数道紫气金光流转,自兜率天宫中飞射而出,飞入无边玄妙方广中消失不见。
同一瞬间,各天帝所在的帝乡神土中皆有紫气金光洒落,昆仑仙界、神农原仙界、瑶池仙界,包括北冥仙界皆现其景。
各天帝现形,神情各异,皆行礼拜谢太上。
每一处帝乡神土中,曾有多少地仙抛却凡蜕飞升至此,就落下了多少枚九转紫金丹。
至于这些九转紫金丹怎么用,就看各位天帝的选择了。
在瑶池仙界,所有地仙皆得丹而去。
不走也不行,瑶池金母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帝乡神土即将无存,不走便是形神俱灭。
在北冥仙界,高阳天帝将所有地仙召集到眼前,拿出九转紫金丹陈列,让他们自行选择去留,而绝大部分地仙都选择留下了。
高阳天帝又明言,在场众地仙将来若打算离去,可随时再来向他求取九转紫金丹。
这些九转紫金丹是太上所赐,亦是太昊天帝的遗泽,就是专门给他们留的。
至于今后再抛却凡蜕飞升至北冥仙界的地仙,却是无此机缘了,因为他们在人间所得到的飞升指引,就是一去不回。
至于神农与轩辕二位天帝,同样是将众地仙召集到眼前,将九转紫金丹交到他们手中自行保管。
这就是婉劝他们离去,但不愿离去亦不勉强。
神农与轩辕二位天帝亦声明,神农原仙界与昆仑仙界,今后将不再指引地仙抛却凡蜕飞升。
大天尊不知在瑶池仙界中与瑶池金母说了些什么,返回凌霄宝殿后,便召集天庭众仙安顿仙界事务。
此时太上仙宫中大道宝瓶飞出,落于人间昆仑仙境,于一处名为妙法群山之地,不知洒落了何物。
大天尊亦随即下界而至,却未惊动昆仑仙境中的其他修士。
大天尊去了昆仑仙境妙法群山后,很快就又回到了天庭仙界,仿佛已有所获,随即又斩化身下界。
须知真仙分化形神之身,是不可以同时出现在无边玄妙方广与人间的,无论是真仙下界,还是从人间飞升,皆须将所有分化形神之身一并收回,但大天尊却施展了不一样的手段。
这是金仙修为成就,称金仙历世化身,其在人间一切所遇,等同大天尊亲身所历。
若其在人间修行,大天尊将此化身收回后,便可拥有化身所得之修为法力。
若是大天尊本人下界,则与此化身合为一体。
大天尊斩此化身,入人间二十八年方收回,期间本尊仙身亦有数次下界、与化身相合一体,也不知在忙些什么,待其收回化身时,仿佛是一段修行求证圆满。
昆仑仙境妙法群山中有一位修士飞升,来到天庭仙界,显露的却是瑶池金母的形容,其人已证金仙。
这位金仙转瞬间便立地无形,天机一片混沌。
待重归清明后,天庭仙界又造化衍生出无尽山河,更有另一片金仙世界。
若进入这片金仙世界,所见酷似当年之瑶池仙界,又有妙法群山圣景,在天庭仙界中就称瑶池。
大天尊领众仙来贺,进入瑶池。
瑶池之主行礼道:西王母见过众仙,拜见大天尊!西王母?有的仙家颇觉错愕,但亦有仙家未觉意外,因为其人在昆仑仙境妙法群山修行之时,就被尊为西王母。
瑶池金母专证金仙,已非当年天帝,便以此为号。
众仙纷纷回礼,大天尊上前挽住了西王母,灵台中忽感应天庭仙界中某处又是一片天机混沌。
又有人造化了金仙世界,待天机恢复清明后,大天尊携西王母率众仙相贺,来到此金仙世界中,只见东华行礼道:东王公见过诸位仙家!这回众仙家全怔住了,神情都有些古怪,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西王母悄然对大天尊道:其人无聊,别跟他计较。
大天尊哈哈一笑,上前道:东华天尊,你还是这么爱开玩笑,莫不是你师尊所教?一听这话,东华赶紧摆手道:师尊当年赐名东华,我怎敢乱用仙号。
方才确实只是开个玩笑,那也是人间行游时的笑谈之号,众仙家莫当真!自西王母、东华之后,又有仙家接连于天庭仙界中开辟金仙世界、可称天尊,再过三百年,天庭金仙已有十余数。
这一日,西王母对大天尊道:瑶池仙桃已熟,我欲设宴邀请天庭众仙家,名为仙桃法会。
大天尊:仙桃乃当年太上托玄源所赠之苗,如今果熟,当先奉于太上与玄源,并请赐名。
道侣二人携仙桃去了兜率天宫,刚刚进入山谷,便见青牛迎上前来道:大天尊、西王母,我家老爷不在。
主母留话,若是仙桃果熟,就叫它蟠桃吧。
大天尊问道:青牛仙人,您可知太上去了哪里?青牛晃着大脑袋道:我也不知道呀,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说!西王母上前取出两盘蟠桃道:这些蟠桃是献于太上与玄源的,那就请您代为收下。
青牛又摇头道:这里是兜率天宫,我就是个看门的,不代收东西,也用不着代收。
话音未落,西王母取出的蟠桃便飞入云端上的仙宫消失不见,而青牛好像做了个咽口水的动作。
西王母笑了,又朝青牛行礼道:青牛仙人,我欲在瑶池举行蟠桃法会,今日特来邀您前往赴宴。
原来它也有得吃呀,青牛闻言开心地笑了。
待到西王母于瑶池正式举行蟠桃法会之时,青牛亦施施然赴宴,而人间已至后世所称的东周。
……上古彭铿部故地,大禹划九州时,豫、徐、扬三州交界处,如今周天子治下,陈、楚之国接壤地,有一座风光优美、山水灵秀的幽谷。
一道泉流汇成的溪水从谷中穿过,泉溪的西边是村寨人烟,而东边紧邻山脉,山坡上没有高大的乔木,生长着很多杂花野树。
这一日,有一位姑娘正在泉溪边浣裳,赤着足坐在水边一块磨得很圆润的石头上,身影宛若这山水之静美。
已是初夏时节,山外的平原上可能有些炎热,但这一带的气候还很凉爽。
泉溪清澈见底,最深处不过没膝,涉水可以走到对面的山坡。
山坡上长满了不知名的花树,洁白的花朵含苞待放,远望宛如片片云霞。
这里不仅有花还有果,花树中点缀着另一种两人多高丛生的灌木,上面已结出朱红色的果子,是山中的李树。
一阵山风吹来,姑娘伸手拂了拂被吹乱的发丝,忽见水中冒出来一个李子。
这李子宛如红珊瑚雕琢而成,既饱满多汁又煞是好看,应是刚刚成熟落下,恰好顺泉流冲到了姑娘眼前。
她随手将之拿了起来品尝,只觉酸甜可口。
世间诸多奇闻轶事已难以考证,据说姑娘吃了这个李子而感孕,后来诞下一子,姓李名耳,世人又称老聃。
又有传说,太母有身九九八十一年,而后才生下了老聃,而老聃出生时,须发已白。
究竟有没有这回事,传说只是传说罢。
老聃生而聪慧,善思好学,曾在当地学识渊博的贤者商容门下受教,又游学四方,而后被周天子任命为守藏室之史,按古制,亦可称守藏正。
守藏室包含了后世的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概念,但不仅止于此,集天下之文、收世间之书,整理与保管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所有的典章、传说、民风、书册,可谓无所不揽。
老聃掌管守藏室数年,已遍览所藏,信手抽卷皆已在心。
凡有人求教古今典章、传闻轶事,老聃皆可历历传述,更能阐微发妙。
又数年,老聃不仅遍观古今典藏,并将守藏室之籍全部重新整理编订,可谓涤除玄览,明白四达。
鲁国有贤者仲尼,闻老聃之名,入都城洛邑求教,欲问礼。
老聃留其在守藏室,助其收集编订天下典藏,得以遍览古今之学,凡有人向老聃求教或问论,仲尼皆侍立观闻。
仲尼辞别老聃后,行列国立身、立言,后又数度求教于老聃,曾与弟子叹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周敬王年间,太母别人世,而朝堂内乱互征伐,老聃辞官离周都。
其时天庭仙界瑶池之中,蟠桃法会尚未散,青牛忽于座上自语道:吾当下界。
老聃出周天子都城洛邑,只见四野荒芜,一片战乱后荆棘丛生景象,却有一头青牛自野地踏蹄而至,蹄下尘埃不起,跪伏于道。
老聃微微点首,乘青牛西去。
函谷关,古时大禹改大河河道,令大河新道沿吕梁山西麓再入故道的交汇之地,亦是天子重华率天下众君立行宫之所,如今已建关防,守官名关尹。
是日,关尹扶城而望,忽见紫气东来,心神莫名有感,出关拜伏于道相迎,恰见老聃乘青牛而至。
关尹将老聃迎入函谷关,焚香行弟子礼,叩首求经,以传后世。
老聃点头应允,关尹即命人备刀笔简牍为记。
老聃于座上口述五千文、计八十一卷,卷成而去,西出函谷不知所踪。
老聃出函谷,世人不复见。
乘青牛者已是少年形容,便是虎娃面目。
——《太上章》正文终——后记三篇:昆仑仙境灵息涌动,天机一片混沌……待天地重归清明,太上与玄源曾游历的诸多人间上古隐迹洞天,皆已挪移至此、各安其位。
蟠桃法会上,大天尊察昆仑仙境之变,知太上已完成当年太昊天帝之托,起身宣于众仙,众仙举杯敬赞。
恰在此时,大天尊又另有所感,无边玄妙方广中,一盏灯被一人持握,放射无量光,灵山造化而成。
太上与玄源,当年未至度朔之山与姑射之山,亦未将这两处洞天挪移至昆仑仙境。
如今度朔之山犹在,郁垒与神荼轮流下界镇守、各以百年为期。
姑射之山却自太昊化清风时便不知所踪。
九天玄女彼时已证金仙,却未于天庭造化金仙世界,下界,于大江之南,吴、楚之间,立九天玄女宫,胜境神似姑射之山。
……不知何时,不知何地,虎娃携玄源而游。
此非仙界,亦非人间,或者说是另一处人间,若非此界中人,所见种种皆属不可思议。
何谓不可思议?金仙开辟灵台世界,源于修行见知、得自大道所悟,仙家飞升仙界,总有见知相容处、似曾相识地。
无边玄妙方广中,诸天万界,何处不可见?当属不可知。
造化之外,存而不论。
是否有这样的世界,不在人间,哪怕探尽星辰宇宙,亦不在。
诸般大道显化规则、常理定律,皆与所知不同,不可知便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便不可至,更不可述。
若以常人能解之言勉强分说,可参照当年之山河图世界。
昆仑仙境未现、山河图门户已无之时,除镇元、虎娃、九天玄女,山河图世界再无外人可至,就连仙家自无边玄妙方广下界亦不得入,于人间、仙界皆等同无存。
虎娃与玄源所游历之地,比之当年的山河图世界更有玄妙,真真切切另一人间。
所谓人间只是类比之言,生灵景象并非人间所有,就连所谓的物理规则都不同。
虎娃如何至?于无边玄妙方广穿行诸天万界,于某不可知之仙界,再下界而至。
虎娃有此修为,而玄源又如何至,为虎娃相携而至。
再以当年的山河图世界类比,玄源就算成就金仙,她也是去不了的,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到达。
那就是她将真仙烙印炼制于某件神器中,让虎娃携神器进入山河图世界,她以此为引下界亦至。
虎娃此刻用的当然不是这等手段,境界更为玄妙,难以言述,只能做此类比。
既然时空规则都不尽相同,所以也没法说他们到了何时、何地。
此等人间世界,虎娃与玄源已不止游历一处,化入其中,历各方情趣。
……苏州山塘街,与山塘河并行,自古阊门至虎丘,游人如织,店铺旗幌林立。
临山塘河的酒楼上,有两人依窗而坐,八仙桌上摆的几盘菜都吃得差不多了,地上还放着好几个空了的花雕陶坛,看样子他们已经喝了不少。
有一人满头银发,戴着眼镜,形容俊朗,很是儒雅潇洒,但此刻脸颊已是红扑扑的,眼中带着醉意,正端杯道:成天乐,你的酒量不错呀,来来来,再干一杯!他对面坐的是位年轻的后生,五官模样长得挺不错,可脸上总带着傻乎乎的笑容,仿佛看见什么都是笑呵呵的,一幅没心没肺的样子,名叫成天乐。
成天乐看着更清醒一些,举杯道:风先生,我今天一定要陪您喝好!……您也别喝太多,还要去揽名胜、游园林、逛胡同呢。
成天乐对面之人,名叫风君子。
风君子喝完这杯,桌上的手机突然震了一下,随手划开触屏,打开的却是一本书。
成天乐眼尖,已经看到了,好奇地问道:风先生,这是什么书啊?风君子哈哈一笑:无边方广、灵台造化、诸天万界之玄妙。
成天乐眼神一亮道:哎呀,太巧了!我最近也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呢,有些事情正想请教。
风君子很潇洒地一挥袖,唐装软袖上银丝闪亮,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道:说来听听。
成天乐:我看杂志上说,宇宙诞生已经有一百多亿年了,具体我也记不太清了,那么一百多亿年前呢?风君子一皱眉:前?时空概念本身,就是伴随这一界宇宙而生、而有。
若没有这个概念,便没有你说的时间,又谈什么前不前?成天乐嘿嘿傻笑道:我就是问问而已,看您知不知道……至少我们现在喝酒的这个地方,从天地开辟到万物衍化至今,也有一百多亿年了吧。
可是我最近看了一本书,造化仙界至今仅仅只有几千年,是不是有点太短了,不够大气呀?风君子一愣,反问道:什么不够大气?成天乐:就是说不够唬人的,假如是个亿万万万……年,是不是更神气?风君子笑了,伸手沾酒在桌上划了一道痕迹:这条线,哪怕其速如光,亿万万万……年也飞不过来,这就是仙家洞天结界之妙,更别提灵台造化之界了。
说着话又把酒痕抹去,大概是觉得浪费可惜,还舔了一下自己的手指。
成天乐煞有其事地点头道:嗯,我明白了,所谓时空造化,可无尽,也可就在片刻之间。
酒楼上还有别人呢,两人说酒话声音有点大,闻者摇头。
在夏天的中国东北,很多地方夜晚的街边排挡,酒喝得差不多了说什么话的都有。
仿佛古今治国济世之难题症结,撸串间可解;中外军政机要之内情隐秘,谈笑中皆知。
此所谓烧烤摊之大,联合国装不下。
但在这苏州山塘街旁的酒楼中,晌午还没到呢,这两个家伙喝着酒胡吹大气,天地宇宙都装不下了吗?反正是在喝酒,风君子也没理会他人的眼光,晃着杯子继续说道:这就要看你怎么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还有我们所不在的世界。
无穷无尽之妙趣,可以就在眼前、就在古今。
而开天辟地、造化山河,也可以就在方才。
成天乐又举杯道:对对对,我深有同感。
风先生,我再敬您一杯!风君子掩卷而笑。
写在完本之际这次的完本,不仅是《太上章》这部作品的完本,也是我自2006年以来在起点中文网正式签约发布的《神游》、《鬼股》、《人欲》、《灵山》、《地师》、《天枢》、《惊门》这一系列世界观作品的整体完结,以最后这部《太上章》为源。
有很多书友是从当年一直相伴至今,已结下不解之缘。
有的书友当初还是稚气未脱的中学生、还有人在读大学、也有人刚刚走向社会,如今已是学业、事业、家庭皆有成,其中不少人已身为父母。
人生难得这十余年相伴,亦难得风华仍在且更胜当年。
《太上章》这部作品,从2014年五月到2017年五月,我写了整整三年。
个人的感觉,很不容易,因为它在描绘一个世界的源头。
仅仅举一个小例子,在表达方式、描写事物上受到的限制就很大。
比如我不可能在没有特殊背景交代的正文中,去引用唐诗宋词,就连很多熟悉的文体包括常用词语都不方便出现。
文中个别地方套用了《诗经》中的语句,而《诗经》中的很多篇是孔子收集编订,具体创作时间与风传源头难考,倒还勉强说得过去。
再举一个更小的例子。
有一天我写完了初稿,修订二稿准备发布的时候,突然发现文中多处用了矛盾一词。
既然发现了,就全部改掉,换一种表达方式。
因为矛盾一词有很明确的典故出处,源自战国时的《韩非子》,不应该出现在更早的时期。
这一章是修改了矛盾,但作品中很多别的地方,肯定还有很多类似的疏忽没有注意。
现代人在描绘与理解事物时,之所以能表达得那么准确与恰当,源自于人类文明思考的积淀。
言行间事有所故、典有所出,称为用典。
而现代人用典,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间信手拈来。
而我毕竟也是个现代人,这是一部以现代语言写给现代人看的著作,就回避不了这样的问题,只能在若干细节处尽量注意一些。
(跑个题,说到这里,很多读者恐怕也就能明白,我为什么很不喜欢《封神演义》。
)还有很多新书友,可能会觉得读《太上章》意犹未尽,有人甚至不希望它就此完结。
没关系,这是一个整体世界观下的系列作品。
《太上章》的结尾化清风,恰好衔接另一部作品《灵山》中,清风于昆仑仙境化生而出的情节。
在我早已完本的作品《灵山》中,青帝给梅振衣写过一封信,可题为《风雨赋》。
其中我随清风来,立足轮回外一句,指的就是《太上章》中的太昊化清风。
我用了这么多年,终于画成了这个圆,或者说这一系列作品终于圆满。
假如您再看了《灵山》仍意犹未尽,可以接着去看另一部作品《神游》,以及同一系列的其他所有作品。
这一系列的作品虽然完结了,而我仍然在写书,不论去了哪里,仍会写更好、也更好看的书。
拜谢全体读者这么多年来的支持!徐公子胜治2017年5月30日凌晨……PS:很多读者想问新书消息。
新书正在构思中,暂无可说,我打算先休息两个月。
欲报名新书龙套的书友请注意,我将在起点《太上章》书评区置顶新书龙套报名贴。
还是一直以来的老规矩,龙套不保证正派、反派,不保证能否出场以及出场时间,不保证领不领盒饭以及领盒饭的方式,也不保证物种、美丑甚至性别。
报名全凭自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