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重的黑云中,一个闪电,将天空照得雪亮,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震得玻璃都连连震响,转眼,又是一片黑暗,雨点直泻而下,隐藏着某种玄机。
天地变色,黑龙陨落?瑾妃凝看远方,渐渐面上惊讶淡去,剩下的只有欣喜了,这件事属实,说明大成朝已经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集天下亿万之人大命于一身,再难撼动。
瑾妃急行几步,很快意识到这点,这时这殿内没有人进出,几个贴身宫人都在殿门外把守着,很是安全。
她上去盘坐于塌,只是片刻,返观内照,一条金色小龙,体内骤然浮现,淡淡的光晕,将其包裹其中。
金龙一出,就见得整个宫殿中,满满浓郁的龙气,更密布着律令。
虽外形是龙,但素儿金龙内,只有数条律令,这是她掌握河神的律令,而天子真龙掌握三万律令,控制天下,不可同日而言。
不再多想,金龙早就得到王弘毅的许可,有出入法禁之权,当下一道光闪过,化成一条细线,直飞了出去。
在此期间,瑾妃一动不动,和泥胎一样,此时龙女,已不是昔日只能借助人身修炼的时候了。
她受天子之命,负责天下诸神清点,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就占了莫大便宜,在成朝统辖范围内,行使着监管之权。
天下诸多神灵,许多要听她调遣,对于龙气,她的感觉很是灵敏。
此时角度一变,只见整个天下,弥漫着金黄色的吉气,并且还在转化中,迅速向草原方向而去,只见原本天柱滚滚直冲云天,原本盘踞着黑龙,这时已彻底陨落。
不仅龙气散去,连龙身都不见,果如她之前所感,不仅黑龙气散,连有此气数的人,也已身陨了。
黑龙之气,象征着汗国气数,主要由父子二人执掌,四王子忽尔博当日身陨,不仅去了大汗一只臂膀,更直接散了一半龙气。
忽尔博本是货真价实的真龙天子,大汗后真正登上帝王宝座的天下共主,身死后,汗国气数自难以后继。
不过草原还有根基,将龙气束住,不至于一溃千里。
只是内部还可束住,外部却无法抵御。
看去,只见洛阳上空,一根天柱滚滚直冲云宵,一条金黄色的巨龙盘旋在上,威震四方,而在并州到草原处,又有几丝龙气潜伏。
本来龙气有隐藏之能,素儿也看不出具体,但现在天命已分,天机已显,却是没有大的妨碍了。
瑾妃只查看到结果,就结束了,只见一条细小的金龙,瞬间化成一条细线,回入了瑾妃眉心之处。
皇上班师回朝之日不远矣。
她暗暗想着,睁开眼。
站起身,唤来了自己的贴身女官,吩咐:传令到咒禁司,调这一月清点名册,立即送进宫来。
这女官听了瑾妃的吩咐,立刻应诺前去联系。
洛阳洛阳城恢复了太平,虽经过战争,但是洛阳底子厚,转眼又有几分繁荣气色,皇帝率大军来至,百姓一时恐惧后,见大军秩序森然,并没有什么战事发生,也就渐渐放松了下来。
宫中殿内,王弘毅批完了御案上折子,还有最后一份时,一个内侍捧着一个红木盘子进来,上面摆放着一只精致的匣子,贴着封条,这是并州送来的折子。
王弘毅看了一眼,问:是并州送来的?回皇上,是并州十万火急送来。
小内侍回的说着。
放到案几上吧。
王弘毅头也不抬,手继续写着说着。
诺。
内侍得令,将匣子放置在案几上,退了下去。
王弘毅批完,吁了一口气,取过匣子看了看,随后将封条一下撕开。
匣子打开,取出里面折子,王弘毅呼了口气将折子展开观看。
面色平静将内容看完,已是一会,定了定神,又将内容看了一遍,确定所看内容无误才面露笑容。
你出去请张攸之过来!王弘毅吩咐的说着。
站在内侍忙应了声,急急的出去了。
王弘毅瞥了一眼,起身踱了两步,就出了殿,殿门二个侍卫啪的行礼,摆了摆手,让他们起来,就望着远处。
宫内繁花似锦,不远处的花簇,隐隐有香气传来,使人精神一震,但王弘毅不是看这个,只是眯着眼。
只见浓郁的明黄色的气运中,原本存在的一丝丝红色渐渐消去,有着完全变成明黄的预兆了。
片刻,见内侍领着一人行过来,王弘毅才转身进了大殿。
臣张攸之,见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进了内殿,张攸之行着跪拜礼。
王弘毅令起身,让内侍为张攸之备了座位,将并州送来的折子,递给了张攸之。
皇上,这是……并州送来的军报,可喜事一件,你看了自会明白。
王弘毅微笑的说着。
并州?张攸之目光一凝,猜着了,却还是接过折子认真看着。
在这份折子上大将军樊流海禀报了战斗结果。
夜袭胡营,十万胡营崩溃,俘虏两万,杀二万,这些就是天大的捷报,而汗国大汗死亡的事,更绝对算是一件大喜事。
恭喜皇上,恭喜皇上,胡汗真的身陨的话,那草原上再无可对抗成朝之人矣!张攸之看了再也坐不住,起身伏着叩拜说着。
王弘毅满脸喜色,摆手:你起来说话……胡人中惟有二人,朕一直忌惮。
首先就是忽尔博,此人威信重,又有谋略,在胡人中一直声望很高,此人一死,朕顿时就觉得身上一松。
还有就是这胡人大汗了,他虽年事已高,但征战多年,草原上颇有威严,此人不除后患无穷。
本以为要除此人还要多费一番周折,不想这一次会身陨在并州……对此人王弘毅也是有些唏嘘。
他是知道此人出身,由卑贱一步步爬至高位,平定叛乱一统草原,要是没有自己这一变数,此人至少会平定北方。
而吴兴宗,前世虽没有听闻,但根据现在气运来看,怕亦是一条龙。
因自己改变天下,此人成为了大成的臣子,他的运数有所改变,但还是潜龙之格,对上黑龙时,仿佛冥冥中自有着定数一样,本来逆转的命运在某一点又碰撞在一起。
杀忽尔博,逼死大汗,这人真是了得。
皇上,草原已不足为患,派兵长驱直入就可收复此地,为大成再添一块疆土……见情况大好,张攸之又起了这念头。
皇上并不想将草原纳入版图,张攸之却一直有着这样心思,自不会轻易死心。
王弘毅说着:不,张卿,此事,朕早有决断。
可控制的地区,割给大成养马地,这当然可行,并且必须,但草原深处,朕按八旗制,将胡人分化成八部,在草原上分区治理,一旗设一汗!一旗设一汗,这样岂不是纵容了他们不臣之心?先燕的藩镇之乱就是例子。
还请皇上三思。
张攸之有些不赞同的劝的说着。
爱卿说的严重了。
朕这样决定,也是因着此地实不适于朝廷管理。
草原地域广阔,但地处偏僻,又不适合种植粮食,只有着草地放牧着牛羊。
草原民族繁多,牧民部落不固一地,随时迁移。
这样地方管理起来,何其之难?就算是派人将这里治理出来,到时候便宜了谁,还不好说。
对张攸之,王弘毅向来是厚待和深信,不过这时还有些不耐。
这事是早就定的国策。
王弘毅设八旗,分封八汗,为的是令草原势力零散不能一统,八旗旗主都是汗,自是不会居于人下,那再扭不出一条绳来。
让他们互相辖制,平衡势力,互相削弱实力,比朝廷直接控制方便许多,朝廷只需名义上统辖着此地,对八旗旗主有着任免权,并且能把指定的耕牛收上来,别的事根本不必去多加理会。
见皇帝根本不打算改变主意,张攸之不禁叹了口气,不再劝说。
八旗旗主,巴鲁是一支,幽州押来的三子必格也是一支,别的六人要筛选一番,每支五千人,这样吧,将归降胡人将领名单列出一份来,选出余下六人,下得旨意,让他们各自回去攻略就是。
我军固守并州,令吴兴宗集中骑兵二万监督战事,并且根据条件给予一定支持,等打下后,令八汗入朝晋见朕,朕给予册封承认。
按草原的版图,王弘毅划分了八块,每一块归一旗治理,这八块地方,无一例外都是画了个饼。
就是说想要得到,需要这八旗自己去夺,自己去抢,而大成朝给予承认,给予援助,并且监督战事。
草原经过统一战争,内乱,人口已经衰退四成以上。
现在又进行这次八旗之战,再打下去,还要死上一二成,并且彼此之间结下仇恨。
不用一兵一卒,不劳师动众,就可让草原再次衰退,这就是王弘毅的旨意。
下一步,就是殖民倾销和掠夺了。
第336章 内圣外王殖民策,冠冕堂皇封爵出(上)宏武三年五月·金陵转眼,就是宏武三年,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半点也看不见战事气息了。
只是金陵古城,藤蔓爬在城墙上,越发显的深沉巍峨。
刘誉终于办完了差事,回返金陵,一到京,就感受到了这种繁华热闹的气息,他不由摇头苦笑。
这是科举了,大批举子就在金陵。
而不但是科举,功臣中也很是热闹,却是朝廷自去年就论爵,朝廷上下足足争吵了一年左右,据说爵位名单就出来了。
本朝爵位可不是空爵,有爵田,有爵位,有世袭,是传承立身的资本,因此争的特别厉害。
不过这事还扯不到刘誉身上,刘誉虽受重用,但到底时日浅,又没有军功,这爵位是排不上了。
回到金陵,才请见,即时就有旨意,着刘誉入内觐见。
刘誉随内侍进来,过了三重仪门,到了一处陵山,山下是一片人工湖,路上还有几座亭子,山上满满都是松树和竹林,松树粗可环抱,竹林连绵清幽,沿着甬道而上,一处就有一片精舍和小殿。
门前立着二十个左右侍卫。
刘誉上前求见,片刻,就有内侍出来说传见,刘誉躬身听命,随内侍引导,亦步亦趋进殿。
这殿不大,金砖打磨得光滑,山风被屏风档着,阵风徐徐,却还是深邃清凉,刘誉一见王弘毅,就啪跪了下去。
王弘毅只穿一件纱袍,没有戴冠,显得很适意,打量着刘誉:不错,很精神,差事办完了?起来说话吧!刘誉叩头谢恩,说着:皇上,这事办完了,除草原,天下各省各郡可入正祭的名单都在这里。
说着,取出一份折子递上,自有内侍取了上去。
见皇帝摆手,刘誉连才起身,又见得内阁几个大臣在内坐着,又躬身行礼。
王弘毅微笑看看刘誉,取了折子看了一眼,就放在案上,说着:你办事勤勉,晋五品,具体官职还要吏部议一议。
说着,又转向内阁大臣:现在众国,有几个愿意与本朝签租界,开通商?皇上,有南越、真南、暹罗、高美、扶桑五国,其南越、真南、暹罗、高美都愿意与本朝签租界,开通商,唯扶桑有迟疑。
对殖民深有火候的王弘毅,并不喜欢国战,喜欢的是一步步夺取利益。
殖民地首先就是租界,在别国的领土上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多位于港口城市,通过这个,就可以向列国倾销商品,和剥削廉价原材料,并且以此为据点,为进一步殖民作好准备。
单是这项,一年利益就有几百万两银子,并且还加快这些国家汉化的过程。
王弘毅听了,说着:扶桑不肯,就用水师嘛,不需要灭国之战,配合三千陆军,打疼了扶桑国王就可以了,自然会开港割地通商,并且叫扶桑赔偿100万两银子。
王弘毅神情庄重,眸子望着远方,呐呐自语:这些年海关效益,你们也见着了,一年八百万两银子,朕可以说,这五国都办成了,三年内,朝廷能岁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这内政就大可治。
天下事,在于吏治和赋税,能从外面取,就不用压榨朕的赤子黎民,赋税宽松了,民间就繁茂了,气数就凝聚了。
王弘毅说完沉默了。
虞昭知道这策,使民间读书人有异意,不过当了首相几年了,这天下情况都经手,自不是只会阔腐之词,而且自己到了宏武六年就要退,自己的儿子还有希望当宰相,说:皇上说的是,扶桑国藩镇林立,民生凋零,却有着大量银矿和金矿,只要能开港割地通商,本朝茶叶、丝绸、瓷器都能获得高价,与国大有利益。
这时张攸之说着:的确,现在和扶桑贸易,大量白银和黄金进入本朝,本朝甚至连铁锅和草席之类,都能在扶桑倾销,价钱非常高,却是扶桑基本上还不能生产,一只浙江铁锅在长崎能换白银5两,运到扶桑的京都,还能翻上五倍价钱,这里面利益太大了,不过扶桑有鉴于此,在限制贸易。
王弘毅颔首,说着:所以说必须用水师打开扶桑,逼其全面开港割地通商,一年朕要赚一千万两银子来补贴国内。
其次就是造火药,与其国内由兵部和工部开矿,不如向扶桑进口,扶桑国内硫磺很多嘛!皇上说的是,只是扶桑难制钱,钱都是用本朝,特别是本朝铜六铅四噌亮金黄,很受扶桑欢迎,大把钱运去,臣怕影响了民生,是不是恢复铜四铅六的传统制钱呢?虽薄了点,但却适宜,伏惟圣裁。
虞良博说着,这又是一项绝大的民生政务。
王弘毅沉默片刻,笑着:铜四铅六,成色差,流通民间不便,还是这话,这是治乱兴衰的题目,不能单从经济上考虑。
而且扶桑并非没有铜,铜钱可以运过去,但是可以向扶桑各藩购买大量铜矿石嘛,并且五国之内,也有铜矿,可以购买——我们自己开矿,成本会翻了两倍还不止。
王弘毅又说着:这开港割地通商,不仅仅是赚钱,还要的是五国为我们种田和开矿,他们不会,我们可以派遣指点,天下之事唯在于钱粮,茶叶、丝绸、瓷器,能换到白花花的大米,能换到大量黄金白银,这民生就解决了。
这事就照这个宗旨,你们内阁不要存有私意,或有顾虑,按照朕的国策进行,朕自会记得众卿勤勉,有什么责难,也是朕担了。
虞昭心里一阵感动,离座叩首说:皇上圣明烛照,臣心里佩服,请皇上放心,臣必鞠躬尽瘁,为皇上办事。
虞昭说得认真,几人都随着叩拜,只见满殿静寂,听着虞昭继续说着:天下的黄河要修了,修岸堤、建闸坝,确保无水患之灾,这事内阁算下来,要一千万两银子。
虽天下太平了,但天灾还有,赈灾恤民又是一笔巨款,还有整顿盐政,开垦耕稼……都需要钱粮,那些书生阔腐之见,臣向来不会理会。
王弘毅听完虞昭的话,请首相起来,沉吟片刻,笑:首相处理阴阳,分析政事,有此见,朕心里就安了。
虞良博一躬身,说:天下初平,就有人贪腐,钱多了,粮多了,还要清理蛀虫,臣认为,开国之际,在于清政,干脆利落杀掉才是上策!刘誉眼见着各大臣都在议政,数语之间就决定千万人命运,心中凛然。
王弘毅继续说着:所以水师不能撤,朕不搞国战,劳师动众几十万人,朕只出三千,就可以逼使外夷开港割地通商,海外一些小国,多是土王,也不可轻视,国内米价一两银子可以购二石,朕觉得还可以便宜些。
土王贡税贸易不说,还可以教导他们开垦开矿嘛,一件瓷器换五石大米运回本朝,就算不能随意到倾销民间以免伤农,但国库军库就不必向百姓征发了。
前些日子,据说草原八旗终于打平了,草原上虽不养耕牛,但却不是不能养,已经派了不少养耕牛的人去培训,牧民学会也不少了,现在草原平了,就是大举养殖的时候了,传朕旨意,可以二两银子买一头耕牛。
内地一头牛价值二十两,现在收购草原的只有二两,这就何等的暴利和压榨。
当然,因此至少内地牛价,可以降到十两,几乎家家都养得起耕牛,这一策,就可以恩泽上百万户,上千万人,对国运自然有极大影响。
至此,国政已成定论。
就在这时,突然之间,有人禀告:皇上,八旗汗都到了京,在等候召见了。
哦,立刻让他们进见。
王弘毅目光一闪,说着。
内侍忙传旨,片刻之后,通译官一阵胡语,就见八人进来,按照礼仪跪下,一个个自报名姓拜见。
通译官听他们说着胡语,就翻译,王弘毅审量着。
巴鲁四十岁,必格二十几岁,还有六汗都四十岁左右,个个身材不高,但的确有几分精悍之气。
再观看八汗云气,只见红黑之气弥漫,王弘毅眉宇一跳,说着:万里来朝,你们不容易,你们就留在金陵住些日子,下月再回去不迟。
皇上!必格这时向王弘毅叩首,说:皇上,这次我们拜见,也是求救,去年大冬,单是我的旗,就死了三万只羊,六千人……说到这里,已经哽咽:还请皇上天恩……这人伏在地上,低声恸哭。
王弘毅咬着下唇思量,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朕可以先拨一些粮草,不能让八旗再有饥饿之事,不过这要用耕牛来还,这样吧,你们暂由四夷馆接待,具体由礼部和户部和你们商议。
顿了一顿,又说着:你们先回去休息,正巧三日后,朕要举行册爵典礼,你们也一并册封了,到时朕还有恩赏!八汗听了,虽有些失望,只得应着,叩拜出去。
见他们出去,王弘毅问着:内阁已经将封赏和爵位都议定了吧?都议定了,也都到齐了。
虞昭回答的说着。
恩,到今天,天下事才算告一段落。
王弘毅喃喃的说着:下面就是太平盛世了。
第336章 内圣外王殖民策,冠冕堂皇封爵出(下)宏武三年·五月十二日一早,众臣身着官衣,聚集在奉天门。
虽说皇帝早改了制,上午七点才上朝,但今天是大事,有资格各臣,都早早起身,这时天色微亮。
朝廷官员,就见得一群人而来,个个已经穿上了功勋大朝衣着。
按照大成制度,这些都是冕服。
帝冕配十二旒冕冠,十二章,当然是只有皇帝能穿。
王冕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九章,也不是臣子能穿着。
但已经有几位穿着公冕,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共七章,领首而来。
是樊大将军领首,丁枢密其次,都着国公服啊,其后竟是此人,吴兴宗,二十四岁就封国公,历朝功臣难以比喻啊!只见樊流海首位,丁虎臣其次,吴兴宗再次,冠冕堂皇,七旒冕冠随着脚步摇曳,当真是富贵之极。
下面又有着侯冕,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纹,裳绣黼、黻二章纹,共五章,张攸之、吕肃海、王彦在其中。
后面是伯冕,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三章纹,张允信、赫义、贺益、刘果、左籍、王羽、孙资、宋继善、何胜、柴嘉、贺仲、顾许、李刚、虞昭、赖同玉、薛远都在其中。
其后是子冕,三旒冕冠、玄衣纁裳,二章纹,大群封爵者就不一一而说了,从龙甚早,又有功劳者都可进入。
最后是男冕,二旒冕冠、玄衣纁裳,一章纹。
今天封爵,不论官位,只论爵位排列,所以首相虞昭都在中间位置,由于爵位世袭,因此虞昭在,虞良博就不在了,合并处理。
不管众官议论,时辰到,顿时石破天惊炮声九响,鼓乐大作,钟磐清扬,随着乐起,大门依此而开。
数百内侍手捧拂尘徐徐而入,侍卫踏步上前,文武百官和受爵者,都立时安静下来。
片刻,有人高呼皇上驾到!只见御舆上而来,上面端坐一人,身着天子冕服,双手轻轻扶膝正襟危坐,正是垂拱九重俯治天下的王弘毅。
一瞬间,群臣不约而同伏下,呼喊:皇帝万岁,万万岁!虽说早已经接受万岁,但今日似是不同,此时望了上去,只见法眼中,黄气凝聚成巨大的洪流,宛然云海,氤氲升腾变化,而在殿中,隐隐的有五色,时聚时散,御座上,紫气弥漫。
王弘毅心中喜悦,海关岁入八百万,草原平定变成殖民地,日后中原牛耕羊肉大量输入,开垦比前朝倍增可以期待。
朝廷又预算了一千万银子,治理黄河,分十年完成。
四国开港割地通商,本朝茶叶、丝绸、瓷器都能获得高价,与国大有利益,扶桑举日可平,王弘毅有理由相信,只要数年,就可超过贞观之治,民殷物丰。
中国古代一向是内部剥削,外部友好,这是内王外圣,意思是内部统治外部道德,但是现在已经改成了内圣外王。
就算没有科技,这条也可以使朝廷在五十年内事实上统治东南亚,岁入一亿白银,是前朝的二十倍!而等众子长大,就可以一一分封海外,殖民世界,想到这里,内心一阵阵激动,脸色变得潮红,不由踏上玉阶,仰起头来,看向中间的王座。
数息后,王弘毅上了御座,瞬间一切的杂念都远去,坐上御座,顿时一种宏伟大力遥空而来,流入到元神中,十二条冕旒互击作响。
就在这时,丹陛之乐大起,众人按品秩肃然鱼贯而入,随班行礼,齐齐跪倒,高呼:吾王万岁,万岁,千万岁!气运越发浓郁,看了上去,五色凝聚,紫色弥漫。
王弘毅说着:卿家平身。
殿内立时响了一声高呼万岁的颂词,群臣站了起来。
礼官唱偌说:今日朝会,论功授爵,以嘉群臣。
这话一落,殿中各色云气翻滚,王弘毅只见天罗地网,密布律令,而鼎立中央,万千气运滚滚而入,与当年封王时,厚实何止十倍。
开国之初,蒸蒸日上,众志成城,气运凝聚,而这些气运变化,就是天地万民众相。
王弘毅再一次回忆起当年封王的觉悟,这治政之道,就是掌控天地,拨乱反正,抽丝剥茧,趁此体会天地至理,运转阴阳,以合道而治天地。
大鼎之道,就是国家之道,而殖民就是夺取万国万邦之气运而收到鼎内,以延长国祚。
渐渐殿中沉静,王弘毅令着:宣旨吧!有旨——礼官向前一步,先向王弘毅行礼,恭恭敬敬接过内侍捧着的一盘盘圣旨,大声说着:定国大将军樊流海!这宣读圣旨一出口,王弘毅就清晰的看见,圣旨上一字字浮现出来,凝聚出五色气,运转不散,这就是口含天宪了。
臣在!三十岁樊流海应声而出,虽久久养气,但这时前襟都被汗水湿了,急步向前,又向王弘毅叩拜,定住了神,说着。
由于就封上百人,因此皇帝有旨,里面多余的话不说,礼官就徐徐说:就封魏国公,赐田一万亩,荫三百户,仪同正一品,有府兵一队,世袭罔替,钦此!臣谢皇上天恩!尽管这事早知道,但在金殿前堂皇宣旨,养气甚深的樊流海,都不由嗡了一声,半梦半醒出班,在乐声中随着礼官唱礼谢恩,捧过圣旨,又向王弘毅行礼,退了回去。
见有人册封了,众臣都提起精神,礼官又接过第二份圣旨,朗声读着:枢密使丁虎臣!臣在!五十多岁的丁虎臣上前。
礼官就徐徐说:就封韩国公,赐田一万亩,荫三百户,仪同正一品,有府兵一队,世袭罔替,钦此!臣谢皇上天恩!辅国大将军吴兴宗!这时,跪在第三位的吴兴宗,听到这唤,顿时心里一恍惚、似喜似悲一片,说不出什么滋味,上前高声说着:臣在!就封信国公,赐田一万亩,荫三百户,仪同从一品,有府兵一队,世袭罔替,钦此!臣领旨,谢皇上天恩!吴兴宗叩拜说着,领旨的瞬间,一团紫气就降临在内,笼罩在他的顶上,只是片刻,就化为一团紫气,而几乎同时,一丝丝纯粹而莫以明之的力量,被抽了出来。
王弘毅浮现出一丝喜悦,这人的天命已经尽数抽取了。
瞬间,王弘毅想了很多,不过这时并不是想的时候,只见礼官拉长声音说着:八汗晋见受封!……准达汗,西蒙汗,路沙汗……臣领旨,谢皇上天恩!八个胡人叩拜,以生硬的汉语说着,话才落下,一丝丝紫气下降,但是更多有一种东西抽出,涌入了金色太阳元神之中,元神一涨一缩,似是在呼吸,清光越是明亮。
紫气弥漫,礼官的声音似乎变的遥远,王弘毅都迷醉了。
无论是地球,还是这个主世界,都没有圣贤能又掌国又成道,自古以来,帝不证道,证道非帝。
而自己掌握大国,实是不可思议的大事,等于行先人所没有做到的事,得先人不能获得的大福。
这是超绝万世之道,从此高居九重,垂裳治天下,运转造化。
下面眼前景色迷糊了,礼官一声声唱着,引着就封的臣子向王弘毅跪伏谢恩,但王弘毅此刻已经不注意下面了,身心都陶醉在紫气中。
在这时,王弘毅又注意到了一件事,就是天下龙气中,最后一丝赤红化去,变成了明黄之气。
整个大成朝,笼罩在明黄色的气运中,宛然地上天国。
就算是王弘毅转世的现代地球的国家,也不过淡黄色,盛世就在眼前,而且历代朝廷最鼎盛的盛世,都没有超过黄色。
但是此时坐在帝座上,俯视群臣和万民,王弘毅想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黄色之上,还有青色,这和个人不一样,个人青色,就已经很是富贵,位可卿相,但是不是不可以达到。
而整个国家要达到青色,形成千里青色气运洪流,不仅仅是科学带来的进步,还必须整个民众高度认可才能凝聚出来,这只有地球第一位才有几分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殖民,夺取万国万邦的气运,并且和前世美国一样,建立起自己的道德体系,传播全球,这王道和霸道并不违背。
富裕,强大,自信,道德,这些凝聚起来,才是王道之治,大国天朝之风,这就是奋斗的目标。
想到自己还能把更多功绩留存在人间,王弘毅心中就一阵激动,元神再也无法控制,王弘毅也不想控制,只见身上,冉冉升起了一轮太阳,色泽金黄,整个殿中,甚至整个金陵,都充满着无法言喻的光辉。
王弘毅仰首向天,凝望着自己的太阳,这太阳徐徐升起,照耀万里江山,突然之间,王弘毅想起了一首歌:东方红,太阳升……后记:那一夜灯会宏武十五年·灯花夜市灯市由皇帝引进,十年来形成风气,金陵街上熙熙攘攘,卖灯商铺争奇斗艳,飞鸟、走兽、爬虫、花卉、楼阁、日月应有尽有。
在这滚滚人潮之中,一群金发碧眼的外邦人目瞪口呆,目不暇接。
听闻大成朝宏武盛世,果名不虚传。
一个外国人用着生硬的语言说着。
户户有耕牛,家家有存粮。
又一个外国人念着:不然我们怎么会到这里来交流留学?哈哈哈哈!就在这时,有人而笑,三个外国人回头一看,却是一个书生,戴着木冠,穿着长衫、大袖飘飘,屐声清脆,笑的见礼。
礼毕,这少年手持折扇,说着:原来是西秦来的客,不如一起游玩船只?三个外国人大喜,汇集而去,就一起游着。
这时河有着种种画舫,花灯繁多讲究,除了画舫,还有一批批小船,小船就是数人而游,虽比不得画舫,前后也都挂了彩灯,照得河面光彩流影。
少年才领着上了一条船,四人都安坐了,这时说着: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满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吟了这诗,才想说话,突然之间呆了。
三个外国人顺着他的视线看了上去,也是呆了,只见夜色迷茫,水面上却一条小舟,厚不过尺,一个少女站在上面却丝毫不动。
这少女梳着高髻,穿着长裙,青丝低垂漂浮,披在淡墨色的衣裳上,似乎融合在夜色之中。
瞬间,舟楫无声,只见此女尺许的小舟,突一停,眼见着离岸还有数步,却上前一步,踏在了水面上。
在少年目瞪口呆的目光中,她在水面上行走几步,踏上了岸上台阶,一恍惚之间,却消失不见。
哦,上帝!三个外国人呆呆看着,一个不由划着十字,说着。
被这声打断,少年再凝神看去,却人影茫茫,宛然只是午夜梦回,她化作浮影,就此消失于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