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伤逝

2025-03-28 09:18:20

宿龙山外山深处,一条瀑布飞流直下,下面一个水潭深不见底。

潭边一个少年手拿一张画布,在上面涂涂抹抹,看样子是在记录周围的地形地貌,旁边有个小册子。

微风吹过,翻起几页,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

册子封面有几个大字:宿龙外山出产记录。

这少年就是袁福通。

两年前,他从奶奶那拿到了父亲留下的记录。

那本《袁兵见闻》上有他父亲一生的经验,只要是觉得会对袁福通又用的东西,袁兵都记载在上面。

这本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无私的爱。

从父亲留下的书上,袁福通修炼了一门叫擒龙手的武学和一门叫凌云步的轻功。

这两门功夫都是袁兵外出历练的时候收获的,不是从内堂学来的,所以可以传给后人。

袁兵在书上说这些武功不比袁家内堂教授的武功差,这大大提高了袁福通的实战能力。

刚学会运用内力的他正需要这种内家武学来发挥。

袁兵还留下了他一生修炼三阳决的经验体会,这让袁福通的修炼有了方向,毕竟袁兵的三阳决修炼到了大成,修炼窍穴有许多经验。

但袁福通隐隐觉得书上说的内力威力有点小,没他练得内力威力大。

他一直想不通,按照功法修炼也没出什么问题。

也就没再想,反正威力大了更好。

也许是我天份好的原因吧。

袁福通暗暗想道。

在那次猎虎半年后,袁福通把袁兵流下的两门武学基本都掌握了。

对另一本书袁福通也仔细的研究了一遍,那本书——确切的说是那本笔记是一个修仙者的见闻笔记。

从这个笔记里,袁福通了解了很多他想知道的关于修仙的东西。

写这个笔记的修仙者是个散修。

散修是相对于门派弟子,家族弟子来分的。

修仙者分三类:有门派的,一般势力比较大。

其次,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修仙家族。

一般修仙家族都是依附修仙大派生存的。

袁家本家应该就是一个修仙家族。

最后这些无门无派,或者门派极小,没有驻地,到处流浪的就是散修。

散修的来源很复杂,有小门派的传承者,得到修炼功法的凡人,离开门派家族的修仙者。

写这个笔记的人是个凡人,偶然得到一段练气法门,又身有灵根,就贸贸然踏入了修仙者的行列。

笔记上都是他成为修仙者后的见闻。

其中提到了一种初级丹药聚气散的配方,就是袁力仁给袁兵配的那种药。

当年袁力仁就找到一位主药火蔘,其他都是用普通药材凑合。

配成的丹药就起了大用。

袁兵也是因为这个才外出游历,希望能走上修仙这条路。

在笔记里,有关于修仙者划分方法。

凡人没有灵根不能修仙,只能练武。

练武最高境界也就是打通周身经脉,窍穴。

以前袁兵就达到过这个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是凡人的极限。

灵根分五行,最差的是杂五行灵根,这种人可以突破极限,达到先天境界,有限度的调动天地元气,使武功威力大增。

但这种人修仙也基本没有希望,极其难以进步。

四种灵根的话好一点,但进阶也很困难。

只有资质到了三种灵根,这种人才能在修仙的路上走的长远。

双灵根就是中上等资质了。

如果是单灵根,无论哪种都被称为天灵根,是各家各派重点培养对象。

还有三种灵根不在五行之列,风灵根,雷灵根,冰灵根。

这三种被称为异灵根。

一般这种灵根都和相对应的灵根伴生。

风和木,雷和火,水和冰。

这种异灵根虽然是双灵根,修炼速度比天灵根慢些,但修炼对应法术威力更大,与人争斗有很大优势。

修仙境界分为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

进入练气期就是进入武学的先天境界,寿命延长到150岁。

突破筑基岁至300。

金丹高手能活800岁,元婴高手有三千年的寿命。

化神修士是传说中的人物,笔记中没有记载。

一流的大派有元婴高手坐镇,二流的门派要有几个金丹级的人物。

大的修真家族有多名筑基高手,小一些的也要有一两个筑基高手。

没有筑基高手的家族就是小家族,条件比散修好不了多少。

书里对宿龙山的内山有些介绍,这条山脉中心是烈阳宗的驻地,烈阳宗是大宋三大宗派之一。

袁家就是烈阳宗的附属家族。

据说宗内有元婴级高手坐镇。

烈阳宗驻地到宿龙山边有一千多里。

靠近人烟的二百里是外山。

再往里走五六百里是内山,很多散修在这采药,采矿,捕捉灵兽。

在往里宗派驻地方圆五百里是烈阳宗的地方,外人不能随便入内,有烈阳宗弟子巡山。

袁福通武艺修炼成后把主意打到了内山。

内山里有不少灵药,对他的修炼很有帮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奶奶找些延寿的灵药。

自从把身世都告诉袁福通之后,李奶奶好像完成任务了一样,整个人就没了精气神,身体一天天的见老。

才半年功夫,就老的不成样子了。

李克来看了几次,说是老太太寿限快要到了,以前是强撑着。

现在福通本事练成了,她也放心了,所以一下子就跨了下来。

袁福通为此想了不少办法,从南华城也请了大夫来看,都说是老太太寿限快到了。

没什么好办法,只有传说中修仙者的灵药也许可以延长老太太的生命。

李奶奶自己看的很开,劝袁福通不要在她身上浪费那么多钱了,可袁福通根本不听。

他把上次李里卖虎皮分的钱和从袁家出来的时候领的银子全用在了给奶奶看病买药上。

甚至去袁家去找以前和父亲有交情的朋友找办法,但还是没什么效果。

奶奶还是一天一天的衰老。

袁福通只有把希望寄托在笔记中提到的那些灵药上。

这件事他没有敢告诉奶奶,把奶奶托付给李里家照顾后,袁福通开始往内山进发。

开始几次他没进到深处就碰到一些奇虫怪兽。

有的他根本没法抵挡,靠凌云步才逃了出来。

没有经验,也没找到多少好药。

但收获比在外山还是要丰富很多。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个月,在袁福通成为猎手将近一年后,李奶奶没有熬过寒冷的冬季,告别了尘世。

袁福通在奶奶坟前坐了七天,不吃不喝,呆呆的替奶奶守墓。

最后是李里找人把他架了回去。

李奶奶的离去对袁福通的打击是巨大的。

这件事深深的震撼了他的心灵。

如果自己再强一点,能深入内山,采到灵药,奶奶也许就不会死。

再进一步,如果自己是个修仙者,那将能让奶奶活的更久。

现在奶奶离开了,总有一天,自己也将这样被埋入黄土。

不成为修仙者,终归要死去的。

这一刻,袁福通终于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修仙。

只有修仙者能摆脱短暂的生命束缚,只有修仙者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只有修仙者才能逍遥快活。

这条路再难走自己也要争取走上去。

袁福通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后,开始规划以后的生活。

村里的人对自己有恩,特别是李里和李克两位师傅,都对他寄予了厚望。

自己一旦踏上修仙的路,基本不可能再回村了。

所以趁自己现在武功没有修炼圆满,还要在村中呆上一段时间,抓紧给村里做几件实事。

帮助村子里的乡亲们。

想来想去,袁福通决定绘制一幅李家村方圆百里内的地形图和物产分布图,这样村里的猎人们进山有个大概的估量。

再在地形合适的地方盖几座树屋,进山后有休息的地方,也可以再山中安全过夜,这样可以走的更远。

袁福通把这些想法和李里谈了谈,李里听后也很赞成,鼓励袁福通放手去做。

就这样,袁福通用一年多的时间把李家村周围方圆一百多里的外山走了个遍,又详细的记录了各个地方的出产。

一些好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摘方法。

这天袁福通在潭边休息记录,这已经是这个工作的收尾阶段了。

李家村周围的山林地形都已经记录的差不多了。

这些资料应该够村里的猎人用的了。

其实很多地方普通猎人根本走不到,但以后村里有出色的人的话这些资料就会很有用。

袁福通自己的修炼也到了一个瓶颈。

现在的他已经到了书上说的后天大圆满,因为没有功法,一直没有突破。

现在工作已经结束了,要考虑一下自己如何走上修仙路得问题了。

这个问题袁福通早就想过了。

有两条路可走。

一就是回袁家,自己毕竟是袁家出来的人,凭借自己现在后天大圆满的修为,应该可以选入内堂,还可能在四年后本家再来挑选的时候被选中。

如果能进入本家,自己就会被授予修仙法诀。

灵根问题袁福通根本没有发愁,凭直觉他肯定有火玉帮助的自己一定可以修仙,因为他修炼三阳决的速度比以前袁家记载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快。

比他慢的人都有灵根,他当然没问题。

走袁家这条路得缺点是太浪费时间,要等四年后的挑选。

而且家族也不会授予很高深的功法,还要被别人指挥来指挥去的。

这毕竟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习惯了人人平等的袁福通不到逼不得已不想去受人管制。

还有一条路就是去宿龙山的内山收集灵药。

有那本笔记的帮助,袁福通有信心在这几年里收集到一些不错的灵药,这些灵药可以在修仙者的坊市里换成灵石。

灵石是修仙者之间的货币,许多东西都可以用灵石购买,包括修仙功法。

按笔记的记载,一本基本的修仙功法大约要100灵石。

一株上百年火候的灵药大约能卖50灵石左右。

如果运气好的话,在内山采到几株灵药,自己就可以去修仙坊市购买功法。

而且灵药还能帮助自己的修炼,在内山还可以锻炼自己。

所以袁福通选择了这一条路。

如果实在是运气不好的话,再去袁家也不迟。

打定主意后,袁福通收起已经完成的画图,收拾东西,往村里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