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07 章

2025-03-22 07:20:29

瑾华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吩咐下去后, 就坐在书房开始认真思考了起来。

她先前的几个指令,只是彻底斩断了与惠宜二妃的联系,但这次纳喇·清音将钻天炮对准她, 丝毫不顾及从前的情谊,瑾华也不会对她手下留情。

纳喇·清音所依仗的除了她是康熙长子的生母外,就是后来与她连宗的纳兰·明珠。

她本人的家族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惊才绝艳的人才出现,官位也不高, 可以说, 九龙夺嫡中, 大阿哥胤褆可以与太子媲美,并争锋十几年,除了康熙的平衡之术外, 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纳兰·明珠以全族之力的支持。

瑾华现在想做的就是斩断纳喇·清音的这个最有力的助力, 后宫你来我往的争斗陷害有什么意思?蛇打七寸,若纳喇·清音没有了纳兰·明珠的各方面支持,她的野心就只能折戟沉沙。

瑾华行事素来是万事留一线的, 宫中女子生存不易,惠宜二妃曾经出尔反尔, 背弃盟约,瑾华也觉得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并不与她们计较, 她们来永寿宫, 或是在外面碰到, 她都是客客气气的。

在发生了太皇太后不念情谊, 想对瑾华下手;康熙不顾她的想法恢复赫舍里·妙萦的位份;纳喇·清音的行为, 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 彻底激怒了瑾华。

若与人为善, 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个笑话,那么,从此后,她半步也不会退让!瑾华摸着自己已经高高隆起的肚子,好在,有孕的这六个多月里,她时常饮用灵泉水,胎坐得很稳,这次的惊吓,并没有影响到孩子。

不然,她绝对会让纳喇·清音付出更加惨烈的代价!遏必隆很快收到了瑾华传来的消息,他将信拍在书桌上,反手就将书桌上价值连城的笔洗,砚台等物扫落在地。

好啊,惠妃好大的胆子,好狠的算计,竟敢将钻天炮对准瑾华,是想让她惊吓之下落胎吗?钻天炮虽然没有什么杀伤力,但瑾华有孕在身,乍然面对这样的危机,不小心摔了,或是大惊之下小产都是有可能的。

遏必隆勃然大怒!好在,最近过年,他比较忙,十三行的事情,他还未来得及与那两家说。

若不是传信过来说瑾华无碍,他定不会轻饶了纳喇家!深吸一口气,遏必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得好好想想,怎么给纳喇家一点教训,后宫他不好伸手,宫外的纳喇家他还不好下手吗?此时的纳喇·清音正在乾清宫中陈情,她言语真挚,一字一句都是将一应责任担在自己身上的意思。

康熙听了纳喇·清音的话后,良久没有开口,他已经派人去查那个胆敢刺杀当朝太子的恶徒了。

只是,那时候保和殿内外乱成一团,大多自顾不暇,他怕等他查到人的时候,那人已经被人灭口了。

他原也以为钻天炮事件是意外,只是加上胤礽遇刺,那就不是一句意外能搪塞的了。

康熙看着眼前言辞凿凿的纳喇·清音,恍惚间竟觉得有些陌生,他已经想不起来她年轻时候的样子了,眼前的女子只让他觉得物是人非。

你先回延禧宫吧,这几日就不要出来了,等朕查明了一切再说。

纳喇·清音心中一咯噔,她此次冒险,事先想了很多刺杀失败后要面对的场景,如今的这种虽在她的预料之内,但心中还是忍不住冒出了一些恐惧。

她安静地行了礼,退出了乾清宫,心中感慨太子的运气,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可以与元后团聚了。

她如今最该做的,是先安抚好胤褆,让他安静地待在阿哥所,免得他冲动之下,做出些什么事情,反而误事。

这次事件,胤褆完全不知情,她也不敢让他知情,一是怕他年轻,经不住事;二来,更是怕他会不经意间露出马脚。

娘娘?惜梅不知为何,突然出声唤了一句。

纳喇·清音一个厉眼扫过去,惜梅立刻闭嘴。

主仆二人一路沉默着,等回了延禧宫,纳喇·清音将其他人打发出去,才开口说了离开乾清宫后的第一句话:衣服放回去了?回娘娘,已经放回去了。

说完,惜梅跪了下来,奴婢办事不利,请娘娘恕罪。

纳喇·清音长舒一口气:怪不得你,是本宫跟你再三强点,一击不中,立刻放弃的。

她低声说道:也是太子命不该绝,你将此事忘掉,这几日就陪在本宫身边,什么也不要做。

是,多谢娘娘!原来,行刺太子的小太监竟是惜梅假扮的,在保和殿的时候,惜梅趁着去安排烟花表演的空档,套上了一早就从浆洗房偷拿出来的太监服,等候在暗处。

等混乱发生的时候,她将帽檐压低,随手从案几上拿过一个盘子敲碎,将锋利的瓷片藏于袖中。

她计算好路径,径直靠近太子,一切都很顺利,她原本以为,此次太子在劫难逃!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那个小柱子会不顾生死地护住太子。

她牢牢记住纳喇·清音的吩咐,一击不中,立刻放弃,迅速逃离。

惜梅快步跑到无人处,将套在外面的太监服脱下,交给等在保和殿外接应的人后,便回到纳喇·清音身边,扶着她躲避人群。

在那种情况下,大家会默认惜梅一直都在纳喇·清音身边。

那接应的人,会将衣服混入即将清洗的衣服堆中,神不知鬼不觉。

刚刚,她在路上喊纳喇·清音,是看到那接应的人,跟她打手势,意为事情办妥。

她一时激动便喊了声娘娘,此时想起,觉得自己太沉不住气了,还好娘娘没有怪罪。

惜梅藏起了还在颤抖的手,默默守在纳喇·清音身边。

瑾华心知肚明此次事件是纳喇·清音的手笔无疑,以她对纳喇·清音的了解,她必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会对太子发难的。

康熙也许能查到些蛛丝马迹,但短时间内,这事肯定是查不出什么结果的。

若纳喇·清音没有将她一并算计进去,她都会为纳喇·清音的胆大心细喝彩,这前朝后宫乃至宫外,想对付太子的不知凡几,但真的敢付诸行动,并差点成功的寥寥无几。

瑾华思考着,怎么才能将纳兰·明珠从大阿哥的那条船上拉下来,给纳喇·清音致命一击。

瑾华拿起一支笔,在澄心堂纸上写下了《黄粱记》三个字。

纳兰·明珠身处高位多年,钱财权势都不缺,他辅佐大阿哥,除了两人算是同宗外,瑾华猜测,他应该也有与索额图一较高下的心思。

这样的人本身心性坚韧,对各种事物有自己的认知与坚持,他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火中取栗,危险至极,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所以一般的游说,痛陈利害关系都没有什么用,纳兰·明珠在决定与纳喇·清音连宗之前,这些东西他肯定考虑地很透彻了。

那么,若有人能让他认识到,他即使成功将大阿哥拱上帝王之位,于他来说,也只是一场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黄粱一梦,他是否会犹豫?这日,遏必隆特意给纳兰·明珠下了帖子相邀看戏。

如今的钮祜禄一族早已没有了之前的颓势,无论前朝后宫都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遏必隆亲自写的请帖,纳兰·明珠自然应约而至。

两人互相见礼后,便坐在果毅公府特意设的戏楼里,等着开戏。

《黄粱记》讲的是,偏远小国的一位相爷,位极人臣,权势滔天,因为怜惜姻亲家的一个孩子不得父亲看中,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他本是个急公好义的性子,那孩子的亲娘求上门来,他便将人接来收为弟子,养在膝下。

那孩子的娘亲说尽了好话,那孩子也说,原奉他为父,将来好好报答相爷。

多年过去,他在这个孩子身上付出良多,好在这一个孩子也争气,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取得头名状元的好成绩。

相爷很是欣慰,又为他在朝中周旋,等到那孩子受到重用,他自觉自己对得起孩子的娘亲了,便想放手,谁知,这孩子竟然是年迈的老皇帝遗失在外的皇子。

一朝风云化龙,那孩子青云直上,变成了相爷都要仰望的存在。

相爷原以为,自己对这孩子多年付出,哪怕这孩子如今已是人皇,也会对他心存感激。

谁知,待他参加完新帝的登基大典回府后,等待他的是他通敌叛国,满门下狱的结果。

新帝来天牢看他,他质问新帝为何如此待他?新帝说,他每次看到相爷都会想起,自己年幼时的狼狈与无助,他小时候为了生存不得不讨好相爷,其实他心中很是不开心。

如今,他是再也不想看见相爷这张脸了。

等待相爷的,便只能是含恨而终了,只可怜他家中最小的孙儿才刚刚出生。

正当相爷感觉脖颈一疼的时候,有人在他耳边轻唤:相爷,相爷,该上朝了。

相爷睁开眼睛,原来刚刚自己是做了一场梦!相爷正觉庆幸,等他梳洗完正要上朝的时候,门房进来通报:相爷,外面有位妇人说是您的族人······相爷想起梦中的一切,毛骨悚然,忙说:不见!戏剧的最后一幕,相爷已经是垂垂老矣,但儿孙绕膝,晚年幸福安详。

遏必隆看纳兰·明珠看得入神,有意无意地说了句:这可多亏了相爷的黄粱一梦啊,不然,后果可就难料了。

纳兰·明珠回过神来冲遏必隆笑笑,没有说话,他已经知晓遏必隆请他来看这出戏的目的了。

这场戏估计是只演给他一个人看的吧,好个遏必隆!与遏必隆告辞后,纳兰·明珠回到自己府上,将伺候的人都打发了。

这才坐在书房里,开始细细思量与惠妃连宗后,他的付出与回报。

不想不知道,一想,才发现,他为大阿哥与惠妃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人力,但回报寥寥,或者说没有回报。

即使知道遏必隆不怀好意,但他回想起《黄粱记》中的相爷梦中的一切,也忍不住背后一寒。

他不由想起了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