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10 章

2025-03-22 07:20:29

如今宫中除了两位阿哥相争, 其他的还真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但瑾华不相信,康熙会无缘无故来她这儿跟她说这些算得上温情脉脉的话。

康熙离开永寿宫, 在前往乾清宫的宫道上,想起了自己在慈宁宫时与太皇太后的对话:皇玛嬷,此次木兰围场之行,您也一同出去散散心吧。

太皇太后看了康熙一眼:去年才南巡游了一圈, 本宫如今乏着呢, 木兰围场便不去了。

看康熙欲言又止, 她说道:怎么,你是怕本宫留在宫中会对你的僖皇贵妃不利?孙儿不敢,皇玛嬷, 瑾华即将生产, 孙儿实在放心不下,还请您费心,保她们母子平安。

太皇太后深深看了眼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女子生产本就是过鬼门关, 你要本宫怎么保?康熙深深叹气:皇玛嬷,瑾华素来恭谨孝顺, 您也是夸过的,为何您会在听了奶嬷嬷与赫舍里·妙萦子虚乌有的指控后,就一直不待见瑾华呢?事情已经查明了, 瑾华是无辜的。

太皇太后不为所动, 看着眼前已经长大成人, 越来越有帝王威严的孙子, 到底是自己养大的孩子, 还是有些心疼的, 便开口说道:玄烨, 你不觉得,你将瑾华看得太重了吗?你还从来没有为了后宫的哪个女子特意来与本宫分辨过什么。

她意味深长地说道:即使是那段朝堂不稳的时期,赫舍里氏生产,你也没有求到本宫跟前。

顿了顿,她又说道,本宫从来没有怀疑过瑾华的品行,只是,玄烨,你身为帝王,怎可将心思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你皇阿玛的前车之鉴,都忘了吗?太皇太后的指责,让康熙觉得很好笑,他也笑出了声:皇玛嬷,您怎么会认为朕会像皇阿玛那样为了个女子置大清江山于不顾?他实在没有忍住,说道:况且,董鄂氏怎可于瑾华相提并论?太皇太后摆摆手,不想与康熙再争论下去:你只要记住,你身为帝王的责任,后宫的女子皆是仰仗你而活,你切不可本末倒置。

康熙有些恼怒,他一直感念太皇太后对他的扶持之恩,又已年老,除了没有听她的话,给科尔沁的女子高位份,对她算得上纵容。

但他对瑾华也不是毫无感情的,他心中清楚,在江南的时候,若不是他在太皇太后发难的时候,没有出言维护瑾华,事后,又只是不痛不痒地惩罚了始作俑者,瑾华对他不会如现在这样若即若离。

想起那时候与瑾华把臂同游,两人默契而温情的过往。

康熙豁然起身:既然如此,朕会留下人手守护瑾华,皇玛嬷便好生在宫中休养吧。

说完,就要离开。

玄烨!太皇太后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她吐出一口气,这样,你这次不要留下任何人在永寿宫,若瑾华能安然生产,母子平安,本宫保证,以后,只要瑾华没有犯错,决不会动她!皇玛嬷!康熙不敢置信地看向太皇太后,这等于明晃晃地对康熙说:你把人都撤了,我要动手了。

瑾华生下的也是您的曾孙!本宫有很多曾孙,不缺这一个,但玄烨,本宫决不允许,你皇阿玛的历史在你身上重演!见康熙还要说什么。

太皇太后先声夺人:你不必跟本宫说什么你不会,你皇阿玛一开始也不会想到,堂堂帝王如今会落的个出家为僧,青灯古佛的下场。

见康熙还是不肯,太皇太后下了剂猛药:玄烨,你与瑾华都还年轻,你们将来还会有其他的孩子,你能保证,她每次生产,你都能陪在他身边吗?太皇太后见康熙神色松动,便又加了一句:若本宫真的罗织罪名,或直接以雷霆之势处置了瑾华,你又当如何呢?他不能如何!他总不能也处置了太皇太后吧!康熙又坐了下来,他算是听明白了,太皇太后一直都没有放弃要处置瑾华,只是,瑾华自己处事谨慎,暂时没有被太皇太后拿住把柄罢了。

他不知道,皇玛嬷为何会一门心思的觉得他会为了瑾华置大清江山于不顾,在他看来,这根本不可能,可是,皇玛嬷钻了牛角尖,怎么解释也不听。

若他不答应皇玛嬷,他怕皇玛嬷真的会直接对瑾华动手。

康熙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景色,想起自己最终还是答应了太皇太后的要求,心中就是一阵揪疼,他其实很害怕会失去瑾华,他不敢深想,快步往乾清宫去,好在,瑾华素来聪慧,他刚刚言语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希望她能听得出来。

瑾华猜不到康熙与太皇太后的官司,但她知道,生子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宫中,是一个意外发生率极高的事件。

她有灵泉水作为后盾,而且,她自己就是医生,不怕会出现难产这样的意外,但这宫中其他的意外与巧合就难说了。

何况,宫中还有一个对她有敌意的太皇太后,她可不会小看一个历经三朝,曾经大权在握的女人。

想起已经在她宫中的两位接生嬷嬷,瑾华莫名觉得不安,遏必隆再是手眼通天,真的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安排两个嬷嬷到太皇太后身边,而丝毫不被觉察吗?以太皇太后的城府,会不会将计就计?思及此,瑾华叫琼樱俯下身,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琼樱听闻,很是惊讶,忙点头应下。

出行在即,康熙即使再不放心瑾华,也不可能放下有政治意义的木兰围场之行,专心守着她。

这次遏必隆原是不必随驾的,瑾华临产,他不放心,便跟康熙说了,他在京城留守,但不知因为什么,他在出行前收到康熙的口谕,让他伴驾。

遏必隆在书房中不安地踱步,他心中总有种不好的预感,如他这样曾沙场征战的老将,是很相信自己的这种玄之又玄的直觉的,他有心想给瑾华传信,又怕惊着了她。

夜已深,他换上黑色长袍,从角门离开国公府,来了到定安侯府,找到了瑾华的舅舅阿克敦,与他密谈了许久。

阿克敦的定安侯之位,说到底是靠着瑾华得到的,他心中一直很是感激,加上瑾华后来弄出来的玻璃等物,他家着实沾了很大的光。

现在,遏必隆漏夜前来,让他全力相助瑾华,他想也不想就应下了。

遏必隆与阿克敦谈妥后,就传信给瑾华,告诉她自己要伴驾出行的事情,并将阿与克敦的联系方式告诉她。

瑾华收到遏必隆的信后,心中松了口气,好在还有舅舅在,她不会因为遏必隆的离开被斩了宫外的手脚。

她在康熙临行前来看她的时候,跟他说,想念郭罗妈妈与额娘,希望能提前将她们接进来陪伴她生产。

宫中嫔妃生产本就有让家人陪伴的先例,瑾华只是提前将人接进宫来,康熙毫不犹豫就应下了。

等康熙离开紫禁城后,瑾华便写了封信给阿克敦,交代了一些事情后,就等着她们递牌子进宫了。

太皇太后听着苏麻喇姑禀报永寿宫的动静,笑了笑:她倒是聪明,知道先把家中长辈接进来,不过,本宫听说她的那个额娘不是拎得清的,你去找人接触看看。

苏麻喇姑应是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自己藏在心底很久的疑问:格格,奴才跟了您很多年,知道您不会为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对僖皇贵妃娘娘痛下杀手,这样不仅会影响您与皇上的情分,弄不好还会与皇上反目。

苏麻喇姑觑着太皇太后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实在不值得您去做。

太皇太后闻言,没有怪罪苏麻喇姑,她沉沉地叹了口气,有些话憋在心里,她也是不吐不快,她说道:是福临点醒了本宫。

苏麻喇姑悚然一惊,是先帝?她不动声色地唤了声:格格?那时候,瑾华拼尽全力拉住康熙,太皇太后是真的很感激她,甚至一度想让康熙直接封瑾华为后的。

但是,等她兴致勃勃地与顺治帝说到此事的时候,顺治帝却兜头泼了她一盆冷水,她到现在还记得顺治帝的话。

此女心性沉稳,可堪为后。

不等太皇太后露出笑容,他又接着说道:只是,贫僧那日观此女临危不惧,她对皇帝遇险有紧张却无担忧,可见,此女对皇帝无心。

他郑重看着太皇太后,说道:贫僧自己勘不破情爱,又放不下身份,故而自欺欺人避居五台山。

沉默了一阵后,他又继续说道:但皇帝还年轻,江山重担在身,不可如贫僧一般因贪恋红尘虚妄而步入歧途。

太皇太后听后,五内俱焚,她此生最在意的事情,便是顺治帝弃她不顾出家为僧。

她扶幼帝上位,多少艰难险阻,多少明枪暗箭,一路走来,她早已身心俱疲,若因为瑾华的缘故,让她再经历一次皇朝变动,她自觉有心无力。

其实,她心中未必不知道,瑾华跟董鄂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康熙与顺治帝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代帝王。

但,爱新觉罗出情种,她不得不防,她心中更加知道,要想朝堂安稳,有些牺牲在所难免。

她能答应康熙,这次若瑾华能安然无恙,她就不再对付瑾华,也是因为,瑾华曾经的为人处事。

瑾华在宫中一贯是关上门来过自己的日子的,便是有段时间与惠宜二妃交好,也从来没有与她们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倒是带着宫中的风气都好了不少。

加上,瑾华曾经真心孝顺她,她人老成精,一个人对她真心,还是装作真心,实则想从她这里得到好处,她还是看得清的。

也罢,就当给这个孩子一个机会,她也怕逼得太紧,适得其反,毕竟瑾华的娘家也不是无名之辈。

不过,她认为瑾华逃过的可能性不大,她留了很多后手在瑾华那里,还特意将她的阿玛调离紫禁城,让她即使出了事情也没有办法直接联系康熙求救。

身为这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她不相信有人可以在她手中逃离,若不是知道瑾华自己就会些医术,她也不用这样麻烦了,直接一碗药下去,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这次可以说是后宫地位最高的两个女人之间的战斗了,若瑾华能顺利产子还好,还可以期待未来,若她不幸中了算计,那便是万劫不复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