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上, 法喀收到遏必隆的信后,高兴地原地起跳,知道他身份, 消息灵通的,便会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声恭喜。
不知道他身份的,问起来, 他就说, 他当舅舅了, 大家也会会心一笑,同样说声恭喜。
等人群散去,法喀这才收了脸上的笑容, 阿玛的信里除了报喜外, 也隐晦地说起了妹妹受的委屈。
法喀拿着家书,回到了自己的住所,留在这里的多是如他一样有家世背景的公子哥们。
法喀听阿玛说过, 皇上此举是为了磨砺他们的心性,以后必然是要委以重任的。
他们都是一个人独居的, 法喀进门后,反手将们锁上。
阿玛的信看起来只是一封是普通的家书,只是空白部分火烤后, 显示的便是遏必隆吩咐他即将要做的事情了。
原本遏必隆是想来个狠的, 坐实了先帝的称呼的, 但顾虑瑾华的性子, 又想起自己刚添了个小外孙, 还是要给他们积福的。
便决定小惩大诫, 让人受些苦便罢了, 法喀将信毁去,开始思索接下来的行动。
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胤祀就要满月了,康熙也使人送信回来,他即将御驾回銮,会赶上胤祀的满月。
瑾华对康熙重视胤祀的举动还是很满意的,宫里的阿哥格格们小的时候,康熙的重视会让他们生活得更顺遂些,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瑾华已经跟慈宁宫不睦,当然希望康熙能优待她们母子了,不然,她们母子在宫中的处境便会更加不妙了。
胤祀的满月礼就在永寿宫正殿举行,胤祀洗三的时候,康熙已经回了木兰围场,没有参加。
这次满月,康熙特意提前出发了几日,总算是及时到了。
康熙抱着胤祀,接受皇室宗亲的恭喜与祝福,众人都能从他的脸上,看出他对幼子的喜欢与重视。
众人免不了打量大阿哥与太子的神色,见两人也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心中也有了些许计较。
瑾华也接待着宗亲命妇,与众人言笑晏晏。
满月后,日子还是不紧不慢的过着,不过,永寿宫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康熙也时不时来看看胤祀,慈宁宫也没有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日子过得平顺,瑾华也渐渐享受到了养孩子的乐趣,不知道是不是对自己的孩子滤镜深厚的关系,瑾华总觉得自己的胤祀特别乖巧听话。
她正抱着胤祀跟他说话呢,郑宣进来禀报道:娘娘,有消息进来,说是五台山的那位,吃了不洁的东西,有些不好。
郑宣心中对瑾华是很有些佩服的,他原本以为,瑾华会忍下这口气的,毕竟对她出手的人是太皇太后,而且她最终也是母子均安的。
没有想到,她这么沉得住气,直到一个月后,才出手。
瑾华听到这个消息,就知道,是法喀得手了,只是,顺治帝的身体这么差的么?只是一些要人腹泻的药,人就不行了?瑾华心下疑惑,面上不显,她问郑宣:皇上会不会去五台山?郑宣沉吟了一会后,点头:会!也是,即使康熙不乐意去,孝庄也一定会想法子让他去看看的,若不是她现在身体不允许,瑾华估计,孝庄更想亲自去看看她那可怜的儿子。
慈宁宫中,孝庄果然在催促康熙前往五台山:你皇阿玛一个人孤零零在清凉寺,从来报喜不报忧,今儿个能传这样的信过来,说明他是真的不行了。
孝庄泪流满满,几日下来,又老了很多,她看着康熙说道:你是不是还在怪他从前忽略过你?康熙无奈,再让孝庄说下去,就是他大不孝了。
他说道:皇阿玛病重,儿子五内俱焚,只是,必定要先安排好朝中大事,才能安心南下。
他看着孝庄,认真地说道:从小,皇玛嬷就告诫孙儿,一切要以大清江山为重,孙儿一直铭记在心。
孝庄听到康熙这样说,无言以对,这确实是她一再跟康熙强调的事情。
见孝庄终于不再催促了,康熙便也说道:孙儿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明日就会启程南下,皇玛嬷有什么话,要孙儿带过去吗?孝庄沉默了好一会儿,方道:你做得对,是该以江山为重,本宫没有什么话要说的,就让他好好保重,别让本宫白发人送黑发人,便好。
是,孙儿知道了,孙儿还有些政务没有处理完,这便退下了,您好生休息,不要操心,等着孙儿的消息吧。
好,好,你去吧。
康熙走后,孝庄突然说道:他到底还是怨上本宫了,本宫知道瑾华和十阿哥无辜,可本宫更想让自己的儿子高兴些,他一生太苦了!苏麻喇姑递上帕子,说道:格格不要担心,皇上纯孝,会理解您的。
福临在宫中的时候,没有开怀过一天,天子之尊却又在清凉寺蹉跎半生,本宫就想依着他,让他高兴些······孝庄絮絮叨叨又说了些话,便睡着了,南巡回来后,孝庄的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刚开始,还以为是南巡累着了。
可如今,明明白白的就是老了,精力不济了。
苏麻喇姑有些奇怪,明明南下之前,格格的身体极好,不然,太医怎么会同意格格南下?可如今,太医却私下对他们说:太皇太后身体衰弱,需要好药补养。
这也是康熙没敢太过强硬地跟孝庄对着干的原因。
苏麻喇姑的疑虑注定是没人能给她解答了。
她的主子,是自己践踏了别人的心意的,如今不过是回归正轨而已。
永寿宫,康熙抱着小儿子,稀罕得不行:这小子真能长,抱着都沉手了。
瑾华笑着说道:咱们十阿哥是个乖孩子,不让皇阿玛和额娘操心,是不是啊?瑾华如所有的老母亲一样,在她眼里十阿哥什么都是好的。
胤祀啊啊了两声回应她,自从有一次,无意间啊了一声后,额娘那开心到差点喜极而泣的样子,此后,胤祀都会有意识地回应额娘几次。
看,他回答了,皇上,您看。
是,咱们的十阿哥真乖。
康熙也很开心,十阿哥随朕,聪明,哈哈哈。
瑾华转过头,优雅地翻了个白眼,反正十阿哥所有好的地方都是像康熙的。
不知道是生下孩子的缘故,还是这一路的困难都是自己挺过来的原因。
瑾华如今在康熙面前从容自在了很多,很少会像从前一样,说的话做的事情,多少有些迎合康熙的意思。
康熙不知道是愧疚还是真的开心自己有了小儿子,对瑾华的包容心空前的大,不仅不计较瑾华的言行,还很是乐在其中的样子。
瑾华也不深究,反正,她会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见机行事。
朕明日要南下一趟,大概半个月左右就回来。
他抱着胤祀走来走去,慢悠悠说道,你就好好呆在永寿宫里照顾咱们十阿哥吧,旁的事情不必理会。
这几乎是明着说,慈宁宫若再为难,只管关上大门不理会了。
瑾华听懂了,笑道:多谢皇上体恤,臣妾如今是一时半刻也离不开胤祀的,等皇上一走,臣妾就关了永寿宫的宫门,才不管旁的事情。
她握住胤祀的小手:额娘就在永寿宫陪着咱们小胤祀,哪儿都不去,好不好啊?啊啊呵呵呵。
帝妃二人听到胤祀的回应都笑了起来。
胤祀也露出了无齿的笑容,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他前世自有记忆起,就过的谨慎小心,因为知道自己不是佟额娘亲生的,他每回与佟额娘相处都是掂量着分寸的。
与佟额娘讲话,也是斟酌了再斟酌,生怕哪句话讲错,惹得佟额娘不高兴,又要听几句阴阳怪气的闲话。
与德太后就更不用说了,他年幼时,还得过几次德太后送的点心,等她生下六弟,仿佛就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儿子似的。
想起过往的岁月,听到如今的皇阿玛与额娘的笑声,他也畅快地笑了起来。
不过,他能发出的就是咯咯的笑声,倒是把整个永寿宫的人都稀罕得不行。
康熙交代完瑾华,就走了,他还要到别处去坐坐,瑾华目送康熙离开后。
就抱着胤祀在永寿宫的院子里随意走走,她记得小孩子要多晒晒太阳,多进行户外运动。
将宫门关了,谁来了都别开,咱们可是奉了皇上的旨意的。
瑾华促狭道。
曹青云笑着应是,颠颠地跑去,亲自关宫门了。
康熙听到消息的时候,口中的茶差点喷了出来,他看着梁九功说道:永寿宫宫门已经关了?梁九功憋着笑,用力点点头,好像僖皇贵妃娘娘生下十阿哥后,也变得幼稚计较了许多。
他偷偷抬头看了眼眉眼含笑的康熙,心说,人的际遇真的是很难说得清的,僖皇贵妃曾经端庄持重,皇上虽看重,但也不如现在这样称得上纵容了,皇上这样分明是对僖皇贵妃也上了心了。
只可惜了,有太皇太后压着,皇上即使对僖皇贵妃娘娘不同,也得藏着掖着。
只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偏爱是藏不住的,也难怪太皇太后那样偏激地想要对付僖皇贵妃了。
梁九功虽然是康熙的心腹,对康熙的解读几乎满分,但他显然并不了解这后宫的女人。
他一直和康熙一样,以为太皇太后为难瑾华是为了康熙不走他皇父的老路。
而康熙已经觉察出了些端倪,所以在慈宁宫与孝庄说话,才会那么直言不讳。
瑾华关宫门的事情传到慈宁宫,孝庄果然又气了一场:她这是防着谁呢?啪!孝庄将手中的茶盏用力磕在茶几上:自从生下十阿哥后,僖皇贵妃愈发恃宠而骄了,竟然敢堂而皇之的大白天关宫门,皇上竟也由着她猖狂!格格息怒,您可别再动气了,太医可是让你平心静气的。
苏麻喇姑替孝庄顺着气,想起今儿陈太医跟她说的话。
要让太皇太后身体好转,您不若试试去年太皇太后喝的人参酒?陈太医对此酒很是推崇,这酒应该是钮祜禄家秘法酿造的,对人的益处极大。
是药三分毒,太皇太后毕竟上了年岁的,再温补的汤药还是会损伤脏腑的。
不如这药酒的功效好。
他看苏麻喇姑不说话,平日里也听到过几句风言风语的,便又说道:太皇太后如今不宜动气,好好保养,近几年当是无虞的。
苏麻喇姑听了陈太医的话后,满嘴的苦涩,她对瑾华不是很了解,但据这几次的交锋,她也知道,瑾华不是个以德报怨的人。
听说,永寿宫连乾清宫的面子也是不给的,如今小林子里的产出一概都不往外送的。
如今还想要人参酒,怕是难了。
只能等皇上回京后,再想办法了。
作者有话说:稍后还有一章哦,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喜爱,你们是写文的动力哦(比心比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