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这样, 康熙一时也走不开,只能又在山上多待了几天,等太医说, 顺治帝没有大碍了这才准备离开,他将太医留了下来,吩咐好好照顾,就准备回京了, 顺便将法喀这个祸头子也带走了。
顺治帝如今的身体可经不住法喀造了, 不将他带走, 他不放心啊,关键这个便宜大舅哥是个憨憨,一见到他, 就把他自己的老底给揭了, 这样的人,他还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放心。
法喀乐乐呵呵地收拾行李,想起自己总算可以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了, 心情很好,关键是, 他意思意思跪了跪,他下巴豆粉的事情就算过去了。
即使后来那谁差点去了,康熙也没有提起这事, 他就觉得, 妹妹的话, 果然是有道理的。
等回了京, 法喀一回府, 就被遏必隆提溜去书房问话不提。
康熙回了宫, 顾不上休息, 便直奔慈宁宫,将顺治帝安好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孝庄,至于他们两代帝王的争执,就没有必要让其他人知道了。
孝庄知道顺治帝安然无恙,这才放心,又仔仔细细地问了好几个问题。
这才有心思关心康熙:你这一路累着了吧,赶紧回乾清宫好好休息休息。
是,那孙儿就先告退了,皇玛嬷您也好生休养。
康熙回了乾清宫,将积累的政务先处理了,又将几个军机大臣召进宫,就这样,忙碌了几天,才将积压的事情处理完。
瑾华收到康熙回来了的消息,也知道他必然要先忙着政务的,便也没有想着去打探什么消息,横竖,没人来永寿宫下什么降罪的旨意,想来,不管法喀在五台山做了什么事情,必然已经是过去了的。
康熙忙完后,立刻来了永寿宫,他将胤祀抱在怀里不撒手:胤祀有没有想皇阿玛啊?胤祀还小呢,哪里知道想不想的,他只要吃饱喝足就好了,是不是?额娘的小胤祀?康熙失笑,从五台山回京城的路上,他想了很多,在瑾华的事情上,他一直在对孝庄妥协,他几乎是旁观着瑾华受了委屈,又尽力自保。
他想起清凉寺里,因为自己妥协而失去董鄂妃,这么些年快要疯魔了的皇阿玛,突然庆幸瑾华是个心性坚韧的女子。
若瑾华没有想法子保全了自己与胤祀,康熙怀疑,他自己会不会如皇阿玛般余生一直后悔,或许自己也会如皇阿玛那样癫狂。
又或者,他只会失神一段时间,然后这人和事,就会在时光中渐渐褪去色彩,变成一段模糊的记忆。
想到这些,他的心中便是一阵难言的酸涩。
他抱着对他来说,几乎称得上是失而复得的儿子,佯装不悦地转过身:你额娘说得你跟个小猪似的,咱们不理她。
胤祀也是无奈了,这后宫哪个嫔妃不是想方设法地哄着皇阿玛的,谁不是说阿哥格格想念皇阿玛想得紧的。
他额娘尽说大实话,结果他的心还没有提起来呢,皇阿玛就自己给了自己台阶下了。
好吧,他现在还是小娃娃,就不操这闲心了,反正,他算是看出来了,额娘的地位稳着呢。
瑾华沉迷养娃不可自拔,康熙也时不时来永寿宫逗逗自己的小儿子,日子过得平顺且和乐。
六个月后的一天夜里,梁九功脚步匆匆来到康熙的寝殿,在门口深吸了口气,稳了稳心绪。
推门进去,在康熙耳边轻声呼唤:皇上。
康熙几乎在梁九功话落的一瞬间醒了过来,眼神清明,没有一丝被叫起的迷茫。
梁九功见怪不怪,忙轻声说道:皇上,五台山传来消息,禅师,圆寂了。
康熙下床的动作一顿,随即吩咐道:去慈宁宫。
康熙穿戴好,春日的半夜还凉得很,梁九功忙为他披上了大氅。
康熙肃着脸,快步去往慈宁宫,虽然不忍,他也没有瞒着孝庄的想法,这几个月,五台山与慈宁宫的联系从来没有断过。
这个消息想瞒也瞒不住,倒不如,自己亲自去说,也好宽慰一下:传陈太医去慈宁宫候着。
是。
梁九功给李德全使了个眼色,李德全迅速小跑着往太医院去。
康熙到慈宁宫的时候,慈宁宫已经灯火通明,显然,也是收到了消息的。
康熙心中有不好的预感,忙快步来到孝庄的寝殿。
皇玛嬷!康熙轻声呼唤。
孝庄睁开浑浊的眼睛,说道:福临,你来了啊。
康熙心下一惊,看了眼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已经泪流满面,说道:收到消息的时候,格格恍惚了一下,奴婢不放心,将她扶到床塌上,她就一直没有开过口。
康熙叹了口气:陈太医呢?奴才在。
陈太医气息还没有喘匀,就背着药箱跪在地上,正要请安。
快来给太皇太后看诊。
是,奴才遵旨。
陈太医细细把了脉,又问了苏麻喇姑几个问题后,就拿出银针在太皇太后的穴位上针灸。
等他将银针拔出的时候,太皇太后也渐渐恢复了清明。
回皇上,太皇太后是过于激动,迷了心窍,奴才已经施过针了马上就能清醒过来。
康熙点头,陪在孝庄身侧,将人都打发了出去:陈太医在殿外候着,其他人都下去吧。
是。
寝殿里的人一下子走了个干净,只留下知情的梁九功与苏麻喇姑候在一旁。
玄烨,你皇阿玛去了啊。
孝庄老泪纵横:没有想到,你上次去五台山见他,竟然是最后一面啊!康熙沉默,他也很突然,他特意留了太医在五台山,他离开前,太医也说了,他的身体好好调养是没有大碍的。
皇玛嬷,您节哀。
康熙说道,别的安慰的话,他也说不出来,他对顺治的情感太过复杂,一两句根本说不清。
只是,如今他崩逝,他也心绪难安。
孝庄本来就觉得亏欠了顺治,如今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自是悲痛欲绝,她本身身体也不好,很快又昏厥了过去。
好在,陈太医及时施救:人是救回来了,只是若一直这样悲伤难抑,于太皇太后来说消耗太大了。
陈太医的未尽之言,康熙也知道,只是,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办法,只能靠太皇太后自己调节了。
康熙思索良久,还是对孝庄说道:孙儿打算亲自去五台山处理皇阿玛的后事,皇玛嬷,如今孙儿就您一个长辈了,您要好好保重自己,不然,孙儿不放心离开的。
一国帝王亲自操办后事也算是全了顺治帝最后的体面了。
孝庄本就有此想法,如今康熙自己提出来,她自然无有不应的:你放心去吧,好好给你皇阿玛最后的尊荣,本宫自会保重自身的。
康熙连夜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人,瑾华是第二天早上才从郑宣的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的。
听到消息的时候,她也没有什么大仇得报的快感,倒是有种尘埃落定的恍然之感。
她知道历史上的孝庄是康熙二十六年崩逝的,但她看孝庄虽然已经尽显老态,但也不是行将就木的模样,怎么会短短两年间就油尽灯枯了?如今算是解了她的疑惑了,原来是顺治帝真正成了先帝,实打实地打击到了孝庄了。
瑾华轻叹口气,知道慈宁宫如今应该是分不出什么心神来为难她了,但该有的防备还是要的。
约束好咱们宫里的人,近期不准嬉闹喧哗,免得被无故落了罪。
瑾华吩咐道,郑宣应是。
永寿宫还是要麻烦你们兄弟三人看得紧些,旁的咱们不惧,怕是慈宁宫突然出什么状况,咱们会措手不及。
娘娘放心,咱们会守好门户的。
郑宣与瑾华的想法相似,他也不认为慈宁宫还有空闲为难永寿宫,但世事无绝对,小心谨慎些总是好的。
瑾华对他们三兄弟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永寿宫交给他们,她很安心。
康熙是一个月后才回来的,走的时候还是春寒料峭,回来时,御花园已经百花盛放。
瑾华见到从慈宁宫转道过来的康熙,发现他的神色沉静,气质悄然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一代帝王的陨落对他而言也是影响深远吧。
皇上。
瑾华抱着胤祀唤他,康熙听到瑾华的声音,看到胤祀好奇望向他的眼神,才从一直恍惚的状态中抽离出来。
他笑着走向瑾华,光影交错间,神色愈发从容,他伸手接过胤祀:小伙子又壮实了很多,皇阿玛都要抱不动你了。
胤祀无语,他知道前世的老十从小皮实,他还羡慕过他的好身体呢。
现在自己成了十阿哥,每每听到康熙夸他又沉了,他都尴尬的不行。
随着他一日日长大,身边的宫人偶尔会有那么一两句关于额娘如何艰难的生下他的话语,他才意识到,他额娘是与他所见过的所有后宫女子截然不同的。
他很庆幸自己重新醒过来,不用沿着原本的人生路再走一回,不用再经历一回孤立无援。
他甚至想,今生有幸成为额娘的孩子,他必然会让额娘以他为荣。
经过这大半年的相处,他知道额娘不是那种非要儿子多出息的人,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可以自己选择将来的路要怎么走?而不是像上一世那样,几方势力博弈下,他才脱颖而出。
当然,他不是没有肖想过那个九五之尊的位置,只是自己主动拼,和被各方势力,和世情推着拼,是两码事。
前世,他累死在御案上,今生,他想过得轻松自在些,对于未来,至少,现在的他,还没有具体的打算。
好不容易可以享受额娘真心的疼爱,皇阿玛也不像前世那样忽略他,他要好好感受一下正常孩子的成长之路。
他偶尔也会想起还在承乾宫中的自己,但他更知道,前世今生,已经是全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