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胤祀一日日长大, 时间很快来到了康熙二十六年。
胤祀已经是个三岁的小豆丁了,他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额娘全心全意的疼爱,皇阿玛时时的过问, 永寿宫中所有的宫人奉他为主。
他在永寿宫从没有听到过一句半句关于自己的闲话,他曾故意淘气,弄坏了博古架上的珍宝,额娘第一时间检查他有没有受伤。
宫人们诚惶诚恐地请罪没有照顾好他, 全然不似前世在承乾宫, 他不小心弄坏了什么, 佟额娘要么毫不在乎,要么冷冷瞥他一眼,也会有宫人嘀咕, 又要害他们受罚什么的。
胤祀就这样在这日复一日的偏爱中, 越来越自在,越来越有归属感。
到了现在,他已经能完全肯定自己的存在与身份, 更能与今生的自己脱离开来,若现在有人在他身后喊四阿哥, 他肯定自己不会下意识地回头,他的人生已经重新开始,已经完全从过去脱离了开来。
后宫也在这两年里又新添了三位小阿哥, 宜妃郭络罗·雅怡已经彻底与永寿宫断开了联系, 没有再像从前那样试图重新与瑾华交好。
她不知是受了谁的点拨, 把心思都放在了康熙身上, 成效也很显著, 十一阿哥就是她添的。
如今她在后宫很有底气, 毕竟, 宫中膝下有三子的唯有她一人。
四妃已去其一,慧妃名存实亡,荣妃隐退,只剩郭络罗·雅怡一家独大,也怪不得,她如今面对瑾华的时候,也是有底气的很。
只是,郭络罗氏的竞争对手也不可小觑,贵人万琉哈氏产下十二阿哥,庶妃章佳氏产下了十三阿哥。
这两人都很得康熙的宠爱,时机到了,升位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后宫格局也愈加清晰,后宫宫务还在佟淑毓手里,但永寿宫一应事务都由瑾华自己掌管,瑾华无意与佟淑毓争权,但也不会放任她把手伸向永寿宫。
慈宁宫这两年安静了很多,孝庄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有时候,嫔妃们去请安,都见不到孝庄一面,去年冬日开始,孝庄更是已经卧床不起了。
瑾华知道孝庄能坚持的时间不多了,她没有想过给慈宁宫送加了灵泉水的人参酒。
康熙曾亲自来问她要过,她婉拒了,只说,那样品相好的人参不易得,上次酿人参酒已经用尽了。
康熙没有怀疑,陈太医亲口认证过,人参酒的功效都是人参品质好加上钮祜禄氏特殊的酿造法子,才有那样好的效用。
苏麻喇姑得知,康熙也没能从瑾华那里拿到人参酒,她心头的失望难以言说。
这样好的东西,本就难得,如今没有了,也没有办法,只是,她总觉得,瑾华不会没有一点存货,但又毫无办法,她没有证据,难道敢提议搜宫吗?瑾华不知道康熙信不信,反正,她的东西以后都不会拿来给孝庄或者康熙。
她没有办法忘记孝庄曾经对她做过的事情,也没有忽视,那时康熙的袖手旁观,她记仇,没有那么大的肚量,若不是自己想护着的人多,怕他们受了牵连,她不会如现在这样只是冷眼旁观。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怀璧其罪,她不敢赌别人的品性!孝庄如今那个样子,明显是将要油尽灯枯的样子,她若拿出人参酒,调理好了孝庄,那么,她将会面对无穷无尽的麻烦。
毕竟,这样神奇的疗效,谁不心动?连康熙也不会免俗的,她无意考验康熙对她的微薄的真心。
何况,她差点折在孝庄手里,她不是圣母,不会因为旺盛的同情心就将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一笔勾销。
尽管心里想的很明白,瑾华还是不可抑制地有些焦虑,但她很好地隐藏了起来。
额娘!胤祀三岁了,已经跑得很稳当了,他手中拿着新摘的花朵,要送给瑾华,额娘,给!胤祀双眼亮晶晶地看着瑾华,他曾经设想过,若他也有个把他放在心上的额娘,他会做些什么?如今,正好可以一一实现。
瑾华笑着接过花,放在鼻端轻嗅了一下,她趁着胤祀不注意,在他的光脑门上亲了一口:谢谢胤祀,额娘很喜欢这花。
胤祀愣了一下,他摸了摸自己的光脑门,不好意思地傻笑了下,随即正色道:额娘,儿子大了,您不可以把儿子当小孩哄了!看着眼前的三头身,肉墩墩的,一本正经说自己大了,声音努力板正着,还会泻出点奶音的小人儿,瑾华的心软成了一汪水。
她小心将胤祀拢在身前,说道:好,咱们胤祀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这次是额娘不好,额娘以后不会随便亲你了,你原谅额娘好不好啊?胤祀听了额娘的话,立刻急了,他不是这个意思啊,他没有生额娘的气。
可惜,他再是有着丰富的词汇,可是还年幼的他却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发音系统,一时说不出话了,急的手舞足蹈。
瑾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胤祀知道额娘是逗他的,也没有生气,反而是跟着额娘一起笑了起来。
娘两个在笑什么呢?康熙大步流星地进来,伸手就把胤祀抱了起来,好小子,皇阿玛快抱不动你了。
瑾华无语,每次来都换着花样说儿子胖,好在胤祀不是小姑娘,不然都要被他说自闭了。
胤祀已经麻木了,反正每次皇阿玛来都是差不多的话,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如今,他已经能很好地将这几句废话屏蔽掉了。
他挣扎着从康熙怀里溜下来,不让他抱着。
皇阿玛在他面前一贯是慈父,几年下来,把他上辈子对皇父的敬畏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反正他能感觉到,在永寿宫里,皇阿玛轻易是不会动气的。
皇上怎么这个时候过来?瑾华吩咐着人上茶,上点心。
康熙坐下,又伸手将胤祀拦在怀里:皇玛嬷想见所有的曾孙,朕来跟你说一声,免得你担心。
瑾华几乎在瞬间想到了历史上,十二阿哥是由苏麻喇姑抚养的这件事情。
瑾华倒是不担心胤祀会遇上这样的事情,若是孝庄本人,她还会担心一下,是苏麻喇姑就不可能轮到胤祀。
她一个皇贵妃的儿子让一个奴才抚养,皇家的脸面不要了?这就不是对苏麻喇姑施恩了,而是逼苏麻喇姑殉主了。
孝庄是真心想要苏麻喇姑晚年有个依靠的,她不会做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这两年,慈宁宫虽然和永寿宫井水不犯河水,但也有几次,孝庄精神头好的时候,试图在请安的时候为难瑾华。
只是都被瑾华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
孝庄倒是想计较,但一来,她精力不济,二来,康熙护得紧,她已经失去了福临,也不想与康熙闹僵。
何况,这两年又有新的阿哥出生,她发现,康熙对瑾华也不是什么专房独宠,太皇太后实在没有立场太过为难瑾华。
几次之后,便也偃旗息鼓了,瑾华这两年也过得舒心了很多。
她发现胤祀知道康熙又有小阿哥的时候,连着小心翼翼观察安慰了她好几天,确认她没有伤心,这才放心。
瑾华有这么个贴心的儿子,还去为了康熙伤心才是脑子不清楚呢。
最难的时候,都是自己撑过来的,说句实话,康熙后面还有一大串的阿哥呢,她伤心得过来吗?看她出神,康熙便说道:怎么?这么不放心?康熙笑着对胤祀说道,你额娘这样可不行,你是男子,可不能总是把你拘在身边。
胤祀决定莽一下:儿子就想跟额娘一块儿!嘿,你个臭小子,不识好人心,皇阿玛是为了谁啊?哼!胤祀哼了声,从康熙膝盖上下来,跑到瑾华身边:额娘放心,儿子很快就回来。
他大概能猜出将所有阿哥们叫过去是为了什么,他有几次跟着额娘去慈宁宫请安,亲眼见证过孝庄是怎么为难瑾华的。
因此,他对慈宁宫并没有多少好感,他知道孝庄这是要交代临终之言的意思,因此安抚瑾华,让她不要担心。
瑾华对胤祀温柔地笑笑:额娘不担心,让曹青云跟着你去,好不好?瑾华在胤祀能听得懂话的时候,就会慢慢跟他说话沟通,尽量让他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多关于胤祀的事情,也会征求他的意见,不会因为他是个孩子就糊弄他。
所以,胤祀到现在还没有爆马甲,跟瑾华的教育也脱不开关系。
永寿宫的宫人都知道,小主子是个从小就有主见的,身边的人事大多由他自己做主。
在胤祀断奶后,瑾华在问过胤祀的意思后,就做主给了两个奶嬷嬷一大笔赏赐,将人放出宫了。
在琼玉地紧迫盯人下,这两个奶嬷嬷都算老实,但瑾华经历过康熙对曹孙氏的厚待,她是不敢让奶嬷嬷一直待在胤祀身边,影响他的成长的。
好在,胤祀对奶嬷嬷并不依赖,瑾华提出放两位嬷嬷出宫与家人团聚的时候,胤祀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瑾华顺利将人送走,与高洋他们商量过后,又将曹青云给了胤祀,曹青云很喜欢胤祀,又从襁褓开始,一路护着他长大,他很乐意待在胤祀身边。
胤祀身边从小就有曹青云存在,对他很是熟悉,没有一点勉强就接受了曹青云,把个曹青云感动得不行,他是知道的,小主子看着性子好,但能被他看在眼里的没有几个。
至于其他的人,瑾华还在慢慢挑,反正离胤祀去阿哥所还有几年。
康熙跟瑾华说完事后,就领着胤祀直接往慈宁宫去了,曾经这样的偏爱都是属于太子的,但近两年,康熙也很喜欢带着胤祀四处跑。
胤祀这孩子从小看着就聪慧,康熙很是喜欢,他又是瑾华费尽心思才保下的,康熙便也多怜惜了几分,加之他年纪还小,平日里,康熙便多纵容了几分。
这就造成了,如今后宫都知道,康熙宠爱胤祀。
等众位阿哥格格们在慈宁宫碰见的时候,太子不免多看了胤祀几眼,发现他牵着康熙的手,没有一丝怯场的意思,太子低下头,掩去了眼底的深思。
几人鱼贯进入孝庄的寝殿,行礼后,依着年岁站好,孝庄一个个看过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很好,很好,皇帝,大清子孙昌盛,必能再兴盛几百年。
说着一一嘱咐太子要友爱兄弟,将来勤政爱民,让康熙好好教育太子,让她成为一代明君,把太子感动得泪水涟涟。
接着又对剩下的阿哥们说要他们好好学习本领,与太子守望相助,好好辅佐太子,做个贤王。
胤褆见听了,心中久违的不甘又冒了上来,但他年龄渐长,这几年,没有额娘的指导,纳兰·明珠也不甚热情,他很是吃了几次太子的亏,便也学得聪明了很多,这样的场合,他已经能很好地收敛起自己的心思。
胤祀听了,也觉得怪不得上辈子,上至大哥,下至老十四,都对太子不忿呢,都是龙子凤孙,凭什么地位上会有不平等,都是兄弟,为什么他们见了太子还要行君臣之礼?长辈,尤其是康熙,明晃晃的偏心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然各有心思的众兄弟,也不会明里暗里,默契地联合着,先把太子拉下台了。
作者有话说:。